出梵网经并菩萨戒义疏﹞
八福田者,谓佛、圣人、僧三种,名敬田;和尚、阿阇黎生我法身者,父母生我肉身者,此四名恩田;救济病人,名病田,亦名悲田;此八种皆堪种福,故名田也。若人能尽力从事此八种者,亦犹农之力田,则获秋成之利也。
[一、佛田],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谓觉道俱圆,位登极果,世出世间最胜无比,人能恭敬供养,岂但获一切福,亦能灭一切罪,故名佛田。(世、出世间者,世谓人、天,出世间即菩萨、缘觉、声闻也。)
[二、圣人田],谓菩萨、缘觉、声闻,出离三界,证悟圣道,具足无量功德智慧,人能恭敬供养,即获胜福,故名圣人田。(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三、僧田],僧,梵语具云僧伽,华言和合众,谓处众和同,敬顺无诤,是佛弟子。人能恭敬供养,即获福利,故名僧田。
[四、和尚田],和尚,梵语邬波遮迦,于阗国译云和尚,华言力生,即教授师也。谓出家者,因师教诲之力,生长法身,其恩实重,人能供养恭敬,即获福利,故名和尚田。
[五、阇黎田],阇黎,梵语具云阿阇黎,华言正行。以能纠正弟子之行,即教授得戒等师也,因依此戒得生禅定智慧,其恩实重,人能供养恭敬,即获福利,故名阇黎田。(纠,督责也。)
[六、父田],父为资形之始,有生成之德,自孩提以至于长,教诫育养,其恩罔极,为人子者,固当竭力奉养,岂有求福之念。设若心之至,孝之纯,则亦自然获福,故名父田。
[七、母田],谓母始自怀孕,分娩以至乳哺鞠育,护持长养,愍念劬劳,其恩罔极,为人子者,固当竭力奉养,岂有求福之念。设若心之至,孝之纯,则亦自然获福,故名母田。
[八、病田],谓见人有病,即当念其苦楚,用心救疗,给与汤药,则能获福,故名病田。
(《三藏法数》明一如等 撰)
最近更新
- 帕奥禅师答:佛陀及上首弟子般涅槃时,是否从初禅顺修到非想非非想处定,再逆转到初禅,又顺修到第四禅而般涅
- 帕奥禅师答:一位还未证得禅那与观智的禅修者应该如何对治他的邪见、恶念及不善心所呢?
- 帕奥禅师答:在《如实知见》一书中(第170页)禅师曾提到:「舍利弗与目犍连尊者的阿罗汉道与上首弟子的觉智相
- 帕奥禅师答:请帕奥禅师答禅师,生为女众,出家修行,若今生无法修得成就解脱,那么如何才能「转女成男」,来
- 帕奥禅师答:佛陀般涅槃之后不会再出来度众生。但是他在过去行菩萨道时与许多众生结缘,当这些众生得度的因缘
- 佛说是法非法经 第48部
- 帕奥禅师答:白遍和光明遍有什么共同与不同的地方?这两者能够达到第几禅?
- 佛说诸法本经 第59部
- 帕奥禅师:帕奥禅师开示
- 黄柏霖:无恭敬心,一事无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