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戒的)讲述策略,恩师曾经很感叹地告诉末学:“讲戒真不知道该要怎么讲,大家才肯听,才听得进去,才不会讲得卖力却又听得勺(注:台语的打瞌睡)。”她说这个问题她思索了很久,想出一个策略来讲,就是:
不采用:“如果犯戒,就会怎样又怎样……”的传统句型。而改用:
“如果你志愿堕地狱,受无尽苦,当然你可以不用持戒,可以每一条戒都犯不要紧”
“如果你志愿作饿鬼,永远没有食物可吃,永远贫穷黑暗,当然也可以随意犯戒。”
“如果你志愿作畜生,任人宰割,当然佛所说戒,你也可以不用听,随意犯戒也没关系。”
这种句型,巧妙地强调了主词,犯戒受苦变成是自愿的、自找的,是自己选择的。
爱护自己又怕自己受苦的凡夫,听到这些句子,通常会竖起耳朵来听。凡夫的我们畏果不畏因,若直接说犯了戒以后会怎样,因为眼前活得好好的,以为与自己无关而没兴趣听。
恩师在讲这些句子的时候,其实,心很痛。因为恩师天生有不忍众生苦的特质。她曾经跟末学说过、她小时候,如果同学削铅笔把手指头割破流血了,她自己的同一只手指头也会痛。因此,说众生志愿堕地狱受苦,对恩师而言,就如同自己堕地狱受苦一样地难过、心疼。
——安安(道证法师弟子)
最后修改时间:
文章相关标签:
最近更新
- 帕奥禅师答 :修行观禅属于智慧种子。那么,能否说当禅修者修行观禅时,他并不是在培育善行种子?
- 帕奥禅师答:修行慈心观是否会引发一个人发心修行菩萨道?
- 帕奥禅师答:要证悟涅盘必须修行观禅。但是为何有些人在修行止禅时,会误解止禅中的境界是涅盘呢?
- 帕奥禅师答:《摄阿毗达摩义论》中提到,单单只修行四梵住是无法证得任何道果的。可否请禅师再加以解说?
- 帕奥禅师答:缅甸南传佛教如何面对一个还俗的比丘,再度进入僧团?僧团如何处理才如法如律?
- 《地藏经》是孝经
- 帕奥禅师答:佛陀是否会「作梦」?作梦时是否有正念?
- 道证法师:佛不希望我们的电波感应到痛苦的频道,所以慈悲设种种戒条
- 《维摩诘经》涵义
- 帕奥禅师答:禅修者修行止禅之后,能否预先知道自己死亡的时间?能否延长自己的寿命?
发表评论
评论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