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禅修者必须辨识未来世直到证悟阿罗汉道与般涅盘之时。在这中间的未来世里,他的修行情况是已经确定的还是仍然会改变的呢?
帕奥禅师答:《阿毗达摩》有七部书,其中一部名为《双论》。在该论中佛陀说到有两种最后有者,即:到了最后一生的人。其中一种是真正的最后有者,另一种不是真正的最后有者。
所谓真正的最后有者乃是确定已证悟阿罗汉果的人,如:舍利弗尊者、目犍连尊者等。他们确实已经在当生证悟阿罗汉,不会再改变。而另一种最后有者是会再改变的,例如:有名的阿阇世王。他是频婆娑罗王的儿子,有足够的波罗蜜,能在听闻《沙门果经》之后证悟须陀洹道果。然而,因为他杀害了父亲,造下了极重的恶业,使到他无法证悟须陀洹道果。这种人称为不是真正的最后有者。
所以,对于某些禅修者而言,他们确定将在未来某一世证悟阿罗汉果。但是对于某些禅修者而言则不一定,情况还可能会改变。
我们现在需要辨识未来的情况。为什幺呢?乃是为了厌离未来世的名色,这是厌离随观智)。如果这种观智成熟,禅修者能在今生证悟阿罗汉道果。如果这种观智尚未成熟,他可能在未来某一生才证悟阿罗汉道果,那幺情况也许还会改变,就像阿阇世王的例子。
最后修改时间:
文章相关标签:
南瓜素鸡煲
上一篇
最近更新
- 帕奥禅师答 :修行观禅属于智慧种子。那么,能否说当禅修者修行观禅时,他并不是在培育善行种子?
- 帕奥禅师答:修行慈心观是否会引发一个人发心修行菩萨道?
- 帕奥禅师答:要证悟涅盘必须修行观禅。但是为何有些人在修行止禅时,会误解止禅中的境界是涅盘呢?
- 帕奥禅师答:《摄阿毗达摩义论》中提到,单单只修行四梵住是无法证得任何道果的。可否请禅师再加以解说?
- 帕奥禅师答:缅甸南传佛教如何面对一个还俗的比丘,再度进入僧团?僧团如何处理才如法如律?
- 《地藏经》是孝经
- 帕奥禅师答:佛陀是否会「作梦」?作梦时是否有正念?
- 道证法师:佛不希望我们的电波感应到痛苦的频道,所以慈悲设种种戒条
- 《维摩诘经》涵义
- 帕奥禅师答:禅修者修行止禅之后,能否预先知道自己死亡的时间?能否延长自己的寿命?
发表评论
评论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