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有些事不在道德、法律和戒律之内,但是犯戒,我该怎么办?
释宽见:不在道德、法律和戒律之内,你是说,比如踩死了小虫子,不杀生吗?这种犯戒,这种过失跟你主动去做不一样,过失程度不一样。你要受持戒律绝对清静不可能,所以说我们经常要修忏悔呀。不要讲我从来没有做过坏事,我从来没有破戒,不要那么讲啊,你要想我绝对不犯戒不可能。比如不杀生戒,初果以上才能完全做到不犯戒。初果,须陀洹果,初果耕地,虫离四寸。.所以说凡夫完全不犯戒是不可能的,因为你看不见,比如说你一出门不小心踩死一只臭虫就是要修忏悔呀,不要因为怕犯戒而不受戒,但也不要因为受戒就不怕犯戒,听得懂吗?
还有一个呢,我们要经常修忏悔,因为我们凡夫持戒肯定是不可能完全清净的,所以要常修忏悔心,你看今天讲《解脱庄严宝》中的忏悔不是讲了很多吗?这就告诉我们,常修忏悔,忏悔是种非常重要的修行。慢慢对戒律的觉照力越来越强,越来越微细,自己犯戒的这种情况也就会越来越少.就像《了凡四训》里头,袁了凡,你看他给自己定了个什么任务呀?做一件好事,放一个白石头;做一件坏事,放一个黑石头;或动了一个恶念头,放一个黑石头,袁了凡烦不烦?这么繁琐?袁了凡这种精神值不值得学习?咋这么烦呢,弄个计数器不好么?或者你只管做好事得了呗,老记干什么呢?
我们初学佛的时候,精细点好,笼统不好。我们往往喜欢笼统一点,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我所有所做的一切的罪孽,你看这不是笼统吗?这不是全都包括了吗?
其实我建议初学佛的人精细点不是坏事,笼统未必是好事。当然你要是细致到让自己太繁琐的程度,也没有必要啊。像这个袁了凡,刚开始就不经意地动一个恶念,他马上放一个黑石头,刚开始时黑多白少,后来变成黑白相等。最后白多黑少。你这说明什么?他的习气改变了,关注力增强了,这说明什么?他的禅定功夫也增长了,由戒生定呀。你想想看,禅定功夫强,你觉照力才能够强呀。我们什么都笼统,所以禅定功夫和觉照力就不行,但是大家一定要明白这一点。要超越这个,所以刚开始细致一点是有好处的。
最近更新
- 帕奥禅师答 :修行观禅属于智慧种子。那么,能否说当禅修者修行观禅时,他并不是在培育善行种子?
- 帕奥禅师答:修行慈心观是否会引发一个人发心修行菩萨道?
- 帕奥禅师答:要证悟涅盘必须修行观禅。但是为何有些人在修行止禅时,会误解止禅中的境界是涅盘呢?
- 帕奥禅师答:《摄阿毗达摩义论》中提到,单单只修行四梵住是无法证得任何道果的。可否请禅师再加以解说?
- 帕奥禅师答:缅甸南传佛教如何面对一个还俗的比丘,再度进入僧团?僧团如何处理才如法如律?
- 《地藏经》是孝经
- 帕奥禅师答:佛陀是否会「作梦」?作梦时是否有正念?
- 道证法师:佛不希望我们的电波感应到痛苦的频道,所以慈悲设种种戒条
- 《维摩诘经》涵义
- 帕奥禅师答:禅修者修行止禅之后,能否预先知道自己死亡的时间?能否延长自己的寿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