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淨土群疑論卷第一(四)
問曰。淨佛國土離眾穢惡。一得往生。超絕生死。永離三惡道。無復五燒苦。皆是正定之聚。悉是阿鞞跋致。無量壽經言。次如泥洹之道。若爾者。不可著相凡夫具眾罪業。心有所得而得往生。當須依諸大乘經文及中百等論。廣學無所得法。方可往生淨土。今乃勸人。依觀經等。作十六觀寶樹池等及佛菩薩相好色身。或稱名號。存心住相。豈非是有所得心住著諸相成於病也。既是有病。未免輪迴。如何得生西方淨佛土也
釋曰。若能觀一切諸法畢竟空寂。無能觀所觀。離諸分別及不分別。作此觀察。得生西方。咸為上輩生也。如觀經中說。上品生等於第一義。心不驚動。此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來迎行人。讚言。法子由汝解第一義諦。我來迎汝。即生西方無量壽國。然凡愚之人在俗。紛擾不能廣習諸大乘經。觀第一義諦。作無所得觀。或復淨持禁戒。孝養尊親。或修行十善。專稱念佛。雖有所得亦是不可思議殊勝功德。皆得往生西方淨土。如經具說。但往生淨土行門非一。往生之人九品差別。豈得唯言無所得法而得往生。不信三福十六觀等往生淨土也。又有所得心通於三性。善不善業咸能感報。今三福等悉是善業。經言。是三世諸佛善業正因。既是善業。寧容不感淨土之報。子今云何唯以無所得而得往生。有所得心不得生者。出何經教。既無聖典。何所依憑。今觀經等具明三福十六觀等。作此相業。說得往生。文義顯然。不可誹謗。寧容不依聖教自率凡情。言有所得心不得生於淨土。以有所得心是善性有殊勝福。能滅娑婆重罪。得生西方淨土。如地觀等言。作是觀者。除八十億劫生死重罪。捨身他世必生淨土。心得無疑。此豈不是作有相觀等生西方也。若不信如是等言教。便成不信受佛語輪。成就十惡輪罪也。又言。稱佛名故。於念念中滅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得生西方極樂世界。如此等經文誠證非一。不可非廢眾多聖教。言不得生唯言學無所得而得往生也。以往生眾生有凡有聖。通小通大。有相無相。或定或散。利根鈍根。長時短時。多修少修。咸得往生。而有三輩九品差別。花開早晚有異。悟道遲速不同。故知往生既有品類差殊。修因亦有淺深各別。不可但言唯修無所得而得往生。有所得心不得生也。以往生者非唯聖人。凡夫亦生也。又佛淨土有理有事。有報有化。故修彼因有種種異。生理淨土修無相因。生事淨土修有相因。生報淨土修無漏因。生化淨土修有漏因。土既有本末。因亦有勝劣。故非無相一因得生一切淨土也
最近更新
- 帕奥禅师答 :修行观禅属于智慧种子。那么,能否说当禅修者修行观禅时,他并不是在培育善行种子?
- 帕奥禅师答:修行慈心观是否会引发一个人发心修行菩萨道?
- 帕奥禅师答:要证悟涅盘必须修行观禅。但是为何有些人在修行止禅时,会误解止禅中的境界是涅盘呢?
- 帕奥禅师答:《摄阿毗达摩义论》中提到,单单只修行四梵住是无法证得任何道果的。可否请禅师再加以解说?
- 帕奥禅师答:缅甸南传佛教如何面对一个还俗的比丘,再度进入僧团?僧团如何处理才如法如律?
- 《地藏经》是孝经
- 帕奥禅师答:佛陀是否会「作梦」?作梦时是否有正念?
- 道证法师:佛不希望我们的电波感应到痛苦的频道,所以慈悲设种种戒条
- 《维摩诘经》涵义
- 帕奥禅师答:禅修者修行止禅之后,能否预先知道自己死亡的时间?能否延长自己的寿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