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超市

大愿法师:如何做一个快乐的修行人(11)

如何做一个快乐的修行人(11)

在因缘中增长智慧

第四种开发智慧的方法就讲到我们在生活中怎么去修,这个是重点,是文殊菩萨教我们增长智慧的方法。什么方法啊?有些人说我都会了,嗡啊ra巴扎拿谛。你会吗?会,会念这个咒,但是文殊菩萨告诉你怎么修智慧,你知道吗?

文殊菩萨说:文殊遇缘就有师父。

文殊菩萨怎样修智慧呢?在所有的因缘中间,在我们遇到的每一个因缘中间来修智慧。

告诉大家,遇到每一个因缘,如果我们知道运用佛法来增长自己的智慧和慈悲,这个因缘就是佛法。你以为佛法在哪里?你以为佛法在这里求,在哪里求吗?我们吃饭,你要了解这中间有佛法;甚至我们擦汗,这中间也有佛法,你任何一举一动,任何一个因缘,你可以增长你的智慧,提升你的智慧和慈悲,这个因缘就是佛法,这个因缘就是你的师父,这个因缘就可以让你增长智慧,所以是你的师父。

怎么样修呢?我们在这个世间,这个世间是一个相对的世界,我们刚才说,在这个相对的、不圆满的、有烦恼的、有障碍的世界,有坏人的世界,怎样在这个相对的世界中间,怎样保持我们不变的绝对的喜悦?绝对的开心快乐?

这就需要学习文殊菩萨,运用文殊菩萨的方法,任何因缘都要珍惜它,任何因缘你都不可以排斥它,好的你不可以起贪心,你赚了很多钱,你不可以继续起贪心,哎,我越多越好,多多益善,赚了一百万想一千万,赚了一千万想一百个亿。

当然,如果我们是佛弟子,不执着的话,你运用智慧去赚多一点钱是好事,但是你不可以执着,世间一切为我所用,非我所有。

所以文殊菩萨说,我们在因缘中间去增长智慧。怎样增长呢?四个字:起、承、转、合。

超越

首先要超越。

如果我们有烦恼,有痛苦的时候,我们不可以只感受自己的痛苦,超越这个层次。

有时一个人心量大,他的愤怒之心,他的悲哀,可以发挥非常大的能量,你看,印度之所以可以独立是因为谁啊?是因为甘地。甘地当时看见英国将印度人当成奴隶,所以他很愤怒,他发动大家发起不抵抗运动,然后令到印度独立。

所以我们要超越这个层次,超越自己的痛苦,以痛苦作为自己的老师,十方诸佛以八苦为八师。

承担

好的你要承担,你要面对,不可以起贪心;不好的你都要承担,不可以逃避,不可以抗拒。我们刚才所说的,随缘消业,这些都是你以前造的因,现在感受的果报,你怎么可以逃避呢?你这痛苦现在受了就好了,你现在不受,等到以后再受,你就很难受了。

为什么呢?这棵树不停地在生长,如果你今生今世不受了它,你将来就堕到三恶道中间去受了,你受得了吗?现在暂时的一颗火星掉到你的手上,你都很痛,受不了,你想一下这个地狱,八热地狱猛火这样烧,你受得了吗?现在暂时有一点点头痛,你都没办法修行,没办法诵经,将来如果你不解脱,去到地狱中间,地狱狱卒将你磨成粉,拿刀来砍你,你受得了吗?所以要知道,要承担。

受苦就是了苦,受了苦,这个苦就了了,这个因就受了果,就报了果,报了就好了。享福就是消福,享受自己的福报,如果你不按照我们昨晚所讲的八个增长福报的方法去修,你今天吃一餐饭,你就少了一餐饭的福报,当然如果你会,你可以不停地增长福报,所以你要有这种心,要承担。

更莫造成新殃。如果你受痛基,有其他不顺利的事情,你就不要埋怨,就不要心起退转。如果你起埋怨的心,起了怀疑的心,你的心又种了一些继续搞生死轮回的因,你又更增加多了你的生死轮回,所以我们要很平心静气地承受一切的遭遇。不管它好还是不好,我们要很欢喜去承受,很欢喜去承担。

达摩祖师他就说过二入四行,四种修行的方法。

第一,随缘行。随缘就是说,如果你很顺利的时候,你就不要起贪心。众生难度,为什么难度呢?他求什么,如果满足他,他就起贪心。他开一间店,那间店求三宝加持生意好,生意好了他就想开两间。开了两间又想开四间,四间开了又开八间。这样越来越增加,然后就没有时间修行了,心完全去追逐世间法了,被世间法绑死了。当然如果我们不被它绑死,你就是有本事开一万间都可以,但是你不可以执着它。如果不满足他,他没有所求如意,就有怀疑心了,都没有什么感应,这些都不知道是真是假,所以障碍就出来了。

所以顺利的时候要怎样?喜风不动,我们不被顺利的环境所动摇,这样叫做随缘行。

第二,报冤行。如果我们有什么冤仇,所以我们现在有一些不顺利,就不应该难过,我应该很喜欢承担。为什么呢?我跟他有冤仇,他骂我了,他障碍我了,发了就好了。希望我不但不生气,不但不去憎恨他,而且我希望我将来成就首先第一个度他。你先生对你不好,你发愿将来成伸缩第一个度他,做得到吗?应该这样做。

所以这是报冤行,任何违缘障碍都不会伤害到我们的清净心,都不会动摇到我的清净心。

第三,称法行。称法行就是每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如法的,保持正知正念的,都是如理如法的。

第四,无所求行。那个时候已经开悟,所以一切都无所求。因为六祖大师开悟就说: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我们自性中间本来就具足了福报、智慧、神通、三昧,一切都在里面,都有,只要你开发出来。所以那个时候他就无所求了,无所求行。

如果我们可以做到达摩祖师的二入阵行,二入就是理入和事入,做到这个二入四行,我们可以做到随缘消旧业,不会继续种生死轮回的因。现在报了就了了,我将来可以很顺利地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些我们叫承担。

第三个就是转,转变念头。所有的修行方法说来说去就是两个字:转念,转变你的念头。一位祖师说,佛陀说法四十九年,举办三百多个讲经法会,说来说去说四个字:降伏自心。怎样降伏呢?转念。

在任何因缘中间你都要会转念,你会转念就懂得保持观照功夫,那个时候就是所谓的照见五蕴皆空,你就可以度一切苦厄,就可以超越那个痛苦。所以转念功夫是最关键的。要会转变自己的念头,要懂得运用佛陀的智慧,转变自己的念头。任何事情你就不会痛苦,你痛苦就是你的地狱,你可以转念,马上就可以超出来。

所以你要会转变自己的念头,保持正面的情绪,消除负面的情绪,保持很开心、很快乐、很乐观。怎样做?看破、放下、自在。你真的可以看破,可以放下,放下以后怎么办?回归到自己本来具足的智慧,就是佛陀。这个智慧你本身有的,但是你迷失了。所以现在你可以看破放下,你就可以回归到自己本来具有的智慧,所以任何事情都不会伤害到你。

所以有些事情,你有智慧,会转念,就是修行的境界;你不会转念,就会起迷惑颠倒的心,起执着的心,你就被它绑死了。好象我们刚才所说做蛇的故事,你就被它绑死了,被财产绑死了,被感情绑死了。

我们好可怜啊,众生好可怜啊,不会转念。我们每天念《心经》,你懂得怎么修行吗?无眼耳鼻身意,无色香味触法,大家都知道念,说什么知道吗?怎样修知道吗?不知道。口念一遍,以为我们在修《心经》了,你真的在修《心经》吗?不是的,你在欺骗佛菩萨。因为口是心百呀!你口念心不知道怎样去做,其实这句话,这部经就是教我们修两个字:转念!你了解《心经》上面这两句话,你就知道怎样去转念。

无眼耳鼻舌身意,我不是有眼睛吗?怎么会没有?明明是有的,佛陀是不是打妄语呀?你搞错了。我没有耳朵吗?我明明有耳朵在这里。有些人很喜欢看那个人耳朵很长,很有福气,我希望把耳朵拉长一点,很执着。有鼻子是吧,无眼耳鼻舌身意是说什么?你不可以被六根绑死。

我们内在有很多欲望,凡夫是没有自由的。你以为你很自由吗?你想去哪里就去哪里。你被谁绑死?被自己绑死!真的,外面的环境影响你,哎呀,好热,快点开空调,你就被环境绑死了。这个菜好吃,拼命吃多一点,你们都不要吃,给我一个人吃,你被这个环境绑死了,被它绑住了。人家骂你,你真是坏人,你什么什么的,你好生气:哎呀,你敢骂我,好,大家对骂一场,看谁厉害一点。你被这个环境绑死了。

你被什么绑死了?你被颜色绑死了,这朵花很好看,拿回家,这个声音很好听,那个流行歌曲很好听,听起来都不想吃饭,诵经就不好听。你被这个声音绑死了,你被它控制了,被它拉着走了。这个菜很好吃,好香,吃多点。所以我们外在被这个环境所影响,所绑死;内在被我们心中的欲望所绑死。

我们心中的六根对六尘它就会起贪、痴。所以转念的意思是什么?转念你就会觉悟。觉悟是怎样觉悟呢?外在你不执着这个六尘;内心你不执着于这个六根。你内在可以舍弃这个六根,舍弃你自己的欲望,外在你可以舍弃外面环境的影响,你不被它影响。你真是八风吹不动,真是如如不动,这些就是你转念的功夫。

所以大家念《心经》,我希望会念,真正地口念,心都在念,去做,去觉悟。你会转念,你就有觉悟;你可以不被这个六根六尘绑死,你就是有智慧,就是会转念,所以在这个中间去转念。

有时一个说法不同,心情就不同了。

有一个小孩很小,四岁了,经常尿床,把床全都尿湿。半夜尿就尿在床上,所以奶奶很头疼。然后带他一起睡的时候就跟他说:哎,乖孙,这样吧,以后你想拉尿的时候就叫我。但是那个小孩不想说拉尿两个字,觉得半夜三更起床拉尿很麻烦。

奶奶就善巧方便地跟他说:你这样说啦,如果你不想拉尿呢,我教你说,奶奶,我想起床唱歌。他就很高兴了。唱歌人人都很喜欢的,那个小孩很乖,很听话,真的这样做。试了一段时间,真的不尿床。

他一想拉尿就说:奶奶,我想起床唱歌。他奶奶就开灯,抱着他去洗手间小便。

有一次他奶奶没空,就和他爷爷睡觉。睡到半夜又想小便了,他就跟爷爷说:爷爷,我想起床唱歌。

他爷爷不了解他说什么,就说:乖孙,你不要吵,你如果起床唱歌会吵着别人,你不如在爷爷的耳边唱歌。他把爷爷全身都拉得湿透了。(众笑)

这是个笑话,但是一定要知道,如果你有好多事情,我们一个转念之间就很快乐了,你不会转念就很痛苦。

比方说如果你很忙,你的儿子吵着:妈妈,我想去公园,你带着我去。

你第一个念头觉得我很忙,你很麻烦,你这个念头是什么念头?烦恼的念头。

第二个念头你马上转回。另外一个念头怎样想呢?我很高兴,我的儿子主动要求我带他去公园玩,可以有一个母子之间沟通的机会,我可以有个善巧方便的机会引导他了解佛法,我应该有慈悲心,应该带着他去玩。这样你的心就马上会舒服。

你转念之间,念头一转你就行了。你不会转,就算去了都很勉强,你就很麻烦了。所以大家作为居士就不要老是想着去赚钱,给多一点时间教育一下自己的子女,这个是很重要的。

有一个小孩子等到他爸爸回来就缠着他:爸爸,你一个小时大概可以赚多少钱?你爸爸觉得他很烦:哎,你很烦。不想答他,不理他,做自己的事情。

谁知道那个小孩子整天缠着问他一个小时可以赚多少钱,最后他爸爸不耐烦了,就说了一句:你这是什么意思?是不是想要钱?

他说:不是的,你就回答我啦。

他爸爸就答他:我一个小时可以赚一百块钱。

那小孩子马上答他:爸爸,我给你一百块钱,我希望你拿一个小时陪我去公园,不要整天顾着工作。

大家作为佛弟子,如果整天为了想赚多点钱,或者只顾自己诵经,儿女什么都不管,你就有麻烦,你将来会有很多烦恼痛苦。为什么呢?现在你的小孩子不好好培养他,他不能健康成长,你就有问题了。

作为父母,佛陀说:这个世间从来都没有不可教育的子女,唯有没智慧的父母。

有一个故事就说,有位禅师,他徒弟很不听话,每一天半夜就翻墙跑出去玩了,然后等到凌晨两三点钟才跑回来。

有一天,禅师巡寮,在周围走就见到那个围墙边有一张凳子。围墙很高,就知道他的徒弟踩着凳子翻围墙出去玩。然后他怎么办呢?他不去骂这个徒弟,他怎么做呢?

等于有一天晚上,他的徒弟又出去了,他把凳子就拿走,自己就站在放凳子的地方。刚好那天晚上没月亮,很黑的,这个徒弟又是翻围墙。他脚一踩,奇怪了,今天的凳子好象很软,这么奇怪,不要理他了,先跳下来。一跳下来原来不是凳子,他踩在他师父的肩膀上。

但是他师你不骂他,很晚啦,你早点回寮房休息去。

但是他徒弟很有志气,从此以后,他再也没有出去。他好好地用功修行,有成长。

所以作为父母要从很微细的地方去关心你自己的子女,不要等到他有问题的时候才指责他,去骂他,说他不听话了,又反叛了,整天跟别人上网,去搞什么搞什么。

你想一下他很小的时候,是不是应该给多一点时间去培养他,教育他,关心他。这是很关键的,让他可以健康成长。而且最关键是养成他一些良好的习惯。你不要注重他考多少分,考一百分就觉得高兴,这些不重要的。

应该培养他一些痕好的习惯,比方说,有礼貌,求上进,守时间,很诚实,很有威信。有良好的品德,出去做事肯定会好,你可以很放心。否则的话,你只是说我有钱给你用,你考一百分就可以啦。自己整天顾着打麻将,这样你就麻烦了。你要会转变念头去修行,你就增长自己的智慧,这就是我们说的转。

和合

第四就是合,一定要和谐。人与人的关系要和谐,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天地鬼神的关系都要和合,不可以对立,不可以对抗。

你整天对抗就是你的障碍。你和这个世;界有对抗,去争,你就有问题,所以要和合,不用争外面的东西。

清朝有一个宰相叫做张英,张英的度量是很大的。他是安徽桐城人氏(我们在桐城有一间寺院)。

有一次他家乡发生一件事,他家的邻居建围墙,占了他家的地盘,占了一点点。所以他家的管家很不服气,觉得:我家老爷在京城做宰相,你竟然敢侵占我家的地盘,写一封信给我家老爷。

张英就回了一封信,写了一首诗:

千里修书为堵墙,你千里写封家信过来就是为了一堵墙,说隔壁邻居占了我们家一点地方。

让他三尺又何妨,别说他占了一点,你给他三尺又何妨呢?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万里长城现在还在,当年那个秦始皇去哪里了?

你争什么呢?这个世间的东西是永远拥有的吗?不是的。你争来做什么呢?所以世间一切为我所用,非我所有。不用争,你不跟这个世界对抗、对立、不去争,就和合了。不用人与人去对抗,去争,那就团结了。有什么可以争呢?要和合。你有争斗,不和合,就有问题了。为什么我们身体不健康?因为不和合。

所以了解文殊菩萨的智慧,知道文殊菩萨修行智慧的方法,我们所讲的第四种方法,文殊菩萨教我们的,文殊菩萨遇到任何一个因缘都可以增长智慧和慈悲心。这个因缘就是佛法,这个因缘就是他的老师,也是我们的老师。

所以好好地珍惜我们所遇到的每一个因缘,如果我们可以转过来就是修行的境界,转不过来就是业障现前。你起烦恼,你起心动念了,你起执着心,你就是业障现前。

你以为业障在哪里?整天说:师父,我业障很重。怎样消业障呢?你以为你念了嗡班扎萨唾口牛。你消业障了吗?当然可以,但是你更加重要的是转。

学习文殊菩萨开智慧的方法,就说明你真的学到文殊菩萨的智慧了。

不管哪种因缘也好,来到我面前的时候,我不取不舍,不排斥它,不抗拒它,又不贪着它。好的不贪;不好的不排斥,不抗拒。很欢喜承受,很感恩三宝加持,很感恩这个世界,很感恩所有众生。

真的,一切众生都是对我们有恩的。我们最初发菩提心是因为看到众生苦。中间我们要修六度万行,也都因为众生才有机会给我们修六度万行。有人障碍你,有人伤害你,你很高兴,他成就你修忍辱波罗蜜。你在哪里找这个机会?所以要珍惜因缘。你将来成了佛都是为了度众生。

所以我们最初、中间、最后成佛都是为了众生,所以要知恩报恩,要报众生恩。

所以大家真的了解文殊菩萨的智慧,我就可以很放心。因为任何一个因缘你都不起烦恼了,任何一个因缘你都如如不动。任何一个因缘不但不能伤害到你,反而可以帮助你增长智慧;增长慈悲心;增长你对众生苦的了解;增长你对过个世间苦的了解;增长你对世间无常的了解;增长你求解脱的心;增长你的出离心、菩提心和正知正见,空性智慧。这样你是真正的文殊菩萨的弟子,你是真正学会了文殊菩萨开智慧的方法。所以希望大家可以真正了解文殊菩萨教我们开智慧的方法。

明天我们继续讲怎样修智慧。好了,我们作一个回向。

最后修改时间:
文章相关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最近更新

发表评论

评论问答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