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有一位老僧告诫无念禅师道:十方一粒米,重如须弥山。若还不了道,披毛戴角还。无念禅师听了,悚然惊醒,于是决志参访,自誓今生定要究明生死大事。
在行脚途中,无念禅师曾经听到有一位僧人举这样一则公案有僧问大休禅师:如何是西来意?大休禅师道:黄瓜茄子。
无念禅师不明其旨,遂生大疑惑。于是遍参江浙名宿,却一无所得。后听说大安禅师在庐山接众,无念禅师遂前往参礼。
大安禅师一见无念禅师,便问:汝号甚么?
无念禅师道:无念。
大安禅师又问:那个是无念?
无念禅师茫然无对。于是便留在大安禅师座下请益。
一天晚上,无念禅师正在坐上用功参话头,忽然听到外面哭笑二声相触,猛然惊悟。后来有一天,他在厨房里,偶然看见一盆面放在地上,行走不便,于是将面盆掇起来,放入柜中。柜子旁边正好有一只果笼子,无念禅师准备顺手将它推到一边,不觉失手,触动了柜盖,柜盖正好打在他的头上,这意外的一击,将他心中的疑滞,一下打掉了。无念禅师当即豁然大悟,通身汗流,大笑道:遍大地是个无念,何疑之有?
万历辛巳年(1581),无念禅师前往龙湖,与李卓吾居士同至驷马山。当时有一讲经师也来到那里。
李卓吾居士问讲经师: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
讲经师于是依文解义,说了一通。
李卓吾居士未置可否,回头看了无念禅师一眼,问道:无念,你说看。
无念禅师正要开口拟对,李卓吾居士忽然推了一下无念禅师怕膝盖,说道:这个聻(呢)?
无念禅师当即猛然省悟。原来,十地菩萨,梦见众生身堕大河,欲救度故,起勇猛心,发大精进,人法两空,始得入门,全无交涉。于是作偈云:
四十余年不住功,穷来穷去转无踪。
而今穷到无依倚,始悔从前错用功。
无念禅师后出世于瑞州黄檗。
下面请看他的三则接人因缘
1.有僧问无念禅师:道果有耶?果无耶?
无念禅师道:说有说无,二俱成谤。
那僧便问:如何即得?
无念禅师道:无念即得。
那僧又问:如何是道之体?
无念禅师道:满口道不着。
那僧又问:四大离散时如何?
无念禅师竖立拳头,说道:者(这)个不属四大。[这里的者个指代自性。禅宗语录中,这种用法很普遍。]
2.有僧问:见性成佛是否?
无念禅师道:是。
那僧又问:性能是无形底,如何得见?
无念禅师道:性是有形底,只是你不见。
那僧道:请和尚指出我看。
[凡夫闻说性是无形的,便执着于无形,殊不知有形的万物当体即性。可是若说性是有形的,凡夫又必定执着于某个特定的有形。所以,宗门大德接人,往往有无俱遣,不立一法,不废一法。从这僧的问话来看,正是犯了这两种执著。]
无念禅师道:我说你不见。
3.有僧问:如何出离生死?
无念禅师唤那僧。那僧应诺。
无念禅师道:从者(这)里出。
那僧道:和尚说底,某甲不晓得。
[凡夫执著心强,闻说这个,便以为真有个这个可得,却不知从当下一诺一应中去体取。那僧正是患了这个毛病,结果当面错过。]
无念禅师道:等你晓得,堪作甚么?
这三则公案,虽然浅白,却不失宗门直接之风格。读者可细心体会其中的意旨。
最近更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