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超市

第五十回

第五十回归纳.单纯修行人能有最健康的情感。这在阿明来说是一个很重大的发现。他感到鼓舞,尤其是与师父更深入相处之后。他明白黄师父为什么如此费心给他说了那么多的法尝..

第五十回

归纳.单纯

修行人能有最健康的情感。

这在阿明来说是一个很重大的发现。他感到鼓舞,尤其是与师父更深入相处之后。他明白黄师父为什么如此费心给他说了那么多的法尝试留住他。当再也留不住他时,却丝毫也不动心。在他回头时,又能好像什么也没发生地教导他。他若不是有健康的情感,怎么可能做到这一点呢?原来黄师父能随时应弟子的情况变化、受法的能力与需要,善巧教化应变。需要坚持时,他坚持。不能坚持时,他也不会坚持到底。阿明怎么才能这么灵活应用「法」呢?

他向师父请教他的疑问。

「放下我,真心慈悲,依法如实,正念正知,活在当下──如此而已。」大师回答。

就只是这么简单!看来这点简单的法,却有无限的深度与运用。

「师父啊!放下我,真心慈悲,依法如实,活在当下,弟子都明白了一些。但『正念正知』就不太明白了,请师父指教。」

「这可是佛陀的教法中特别可贵的,你要用心聆听。」

「好,弟子恭听。」

「先说『正念』,简单说『正念』就是一种了了分明的醒觉心,不失念,明记不忘,这与『活在当下』有密切关系,只是分开来强调而已。一个人必须有正念才可能活在当下,不然就如做白日梦,听而不闻,视若无睹。」

「啊!我知道了,就像猫捉老鼠一样的那种醒觉心,对不对?」

「有点像。但真正有正念的心是不会造恶的,因为真正的正念会如法地醒觉最重要的、有利于净化的目标。」

「例如呢?」

「在佛经里,佛陀说明了有四种正念的目标,也就是正念之『处』,就是『身、受、心、法』。身是身体,受是感受,心是心,『法』是种种心的目标与状态。详细的你可读《大念处经》,简单说就是身心的一切。」

「因为只是以身心为目标,所以不会生起恶念,对吗?」

「不一定是如此。也有人对身心起烦恼的,那时就可能有醒觉,却没有正念了。正念是如法如实的,不执目标为『我』、『我的』。所以说是了了分明。当一个人有正念的时候,他也必然会有『如理作意』。」

「『如理作意』又是什么呢?」

「就是对的、如法的、有智慧的、带来清净与增长善法的注意方式。」

「那也必然有『不如理作意』了?」

「对!相反的,不对、不如法、没有智慧、带来染污及增长恶法或不善法的注意方式,就是『不如理作意』。」

「守着正念、了了分明,就必然有『如理作意』,那又何必多加一个名词呢?」

「这是因为有时我们需要从另一个角度来学法,这样更能产生兼顾各方面的整体效果。」

「哦?」

「这就好比你拉一个大网,当你拉一边时,整个网都在动,但不会全面打开,因为你没兼顾到其他各个角。若从各面都一起拉,它就平衡及均匀地拉起来了。」

「啊!」

「所以,正念与如理作意是互相辅助的。其实,每一种善法都会帮到其他的善法,比如『正知』与『正念』就息息相关。」

「网的另一边?」

「对。正知是一种明觉,如伸手、屈手、站起、坐下一切动作,若了了分明,彻底明觉,就是有『明觉』或『正知』。」

「那正知与正念有什么不同呢?似乎都一样。」

「正念是清净的醒觉,正知是一种智慧性的明觉。经文里提到四种正知,即『目标正知』、『合适正知』、『行处正知』与『无痴正知』。『目标正知』即不论你做什么,了了分明地知道你的目的;『合适正知』即不论你做什么,很清楚地知道适当不适当,符不符合你的目的。有时我们的目的是对的,做的东西却不适合,导致弄巧成拙,就没有『合适正知』了。『行处正知』是时时刻刻不离『行处』,在修行人来说,就是修行功课,或业处、禅法等。『无痴正知』就是在做一切事时,不会堕入错见,特别是『我见』。」

「看来『正知』涉及更洞察性的知道。」

「所以说它属于智慧的一种。在经文里,佛陀常把正念与正知连合在一起讲,所以是息息相关的。」

「师父啊!我想,我上回学了许多法,回去却完全用不上,就是失去正知与正念的缘故了。」

「对,你能看到这点是好的,以后你会更珍惜守护它们。」

「似乎学了很多,有时也不知要顾哪一样。」

「串在一起运用就会很单纯。单纯就有力量,就容易生起定与慧。」

「哦?」

「开始因为不熟练,必须一样一样来。熟悉了你会发觉到,只要保持了了分明,正念、正知与各种善法同时存在,『我』不生起,心也真,心自然容易依法如实与慈悲,也能自然活在当下。」

「这便自然归纳了各种『法』的实践?」

「对。归纳带来单纯,单纯带来力量。」

「但我常常因为关心太多的东西而分心。」

「这是因为你没有把无关目标的东西排除掉,没有把有关目标的东西与正念正知串在一起。」

「怎么说呢?」

「比如说你想说几句废话。如果你放逸去说它,就没有正念正知了,就落入愚痴了。但是如果你看到心里生起想说废话的念头,这念头可以作为正念的目标。你一以它为观照的目标,这就符合你净化内心寻求解脱的修行目标,是很适合的修行法。这没脱离你的修行,甚至也不会生起『我见』或其他错见,你只会发觉到这念头一生就灭。于是,正念与正知皆同时具足。你也是活在当下,没有追悔自己的过失,或作无谓的难过与自责。这样也依了佛陀的教法,也就是如实的态度与如实的观照。」

「原来各种善法息息相关。如果我们轻视一种善法,或倾向一种不善法,不是要失去很多?」

「对。比如说,如果一个人放纵自己去妒忌或嗔恨别人,这一切善法都不会生起。分开来教与学只是一种善巧。实修时就像驾车一样,只要保持了了分明正念于心,所有的操作技巧是共同进行的。虽然还是会一时着重某一方面,但却会自然和谐流畅与统一。」

「这么听起来就单纯多了。」

「开始一样一样来,是简。多了就繁。熟练时,能整体连贯时,有整体观时,一切又回归单纯,但那是精通所带来的单纯。」

「目标全都为了灭苦?」

「对。你若明白整个六根世界的一切经验,不论苦乐都可用作为修行的目的时,你就会珍惜它们。把它们与灭苦的目标串在一起,那么一切障碍皆转化成工具,时时刻刻都可以修行,一切都可善用,一切都归纳起来了,一切都单纯了,真正的定慧也就容易生起了,净化灭苦的目的自然就达到了。」

离别

七年过去了,阿明跟在黄师父身边,陪师父行脚、住山洞、修禅,学习人生已经小有所成。《清净道论》中的戒定慧三学已完成了许多,已可以自己独立深造了。

这一天,他来到师父跟前。

「弟子想要离开一阵子,回去看看父母、亲人与朋友,与他们分享一些自己所学所悟,以了当初自己开始修学时想要以法惠益众生的心愿,请师父允许。」

「好,也是时候了,往后再有不明之处再到师父这里来,你还有一些功课未做,还有使命未了。记得,不论做什么,不论走到哪里,不可忘了修行。」

「弟子一定记得师父的教诲。还请师父给于弟子最后的教诫。」

「放下我,真心慈悲,依法如实,正念正知,活在当下──如此而已。」

「啊!」

爱与被爱

雁儿从震撼中醒来,也不知道睡了多久,只觉得很饥饿。正好有一只麻雀飞进洞来,看到雁儿,就把喙里衔着的食物放在雁儿口里。

放下我,真心慈悲,依法如实,

正念正知,活在当下

吃饱了,雁儿深思着,回忆起自己那很长很奇异的梦。梦见做人倒没什么,他上回看「缘起宿命镜」时,已回忆过许多过去做人的经历。但那种「戒定慧」的修行还真不容易,却也感到熟悉。有没有可能达到梦里的那种境界呢?似乎做不到。

雁儿有点困惑了,但忘不了的是:

「放下我,真心慈悲,依法如实,正念正知,活在当下。」

他想回去与小燕分享,但小燕此时能受教吗?或许她会取笑说这只是梦中的东西。回到雁族群中告诉他们?但是看来他们只对食物感兴趣与得过且过。

「法」的深义谁会明白呢?

世间是否真有像梦中无名菩萨一样的圣者?像帝释与妙音天女那样好的天神?

无名菩萨知道了雁儿的疑惑,但他不愿意揭开这个谜。「时候还没到。」大菩萨的因缘智慧永远是那么奥妙。

有一点,雁儿开始肯定了。冥冥之中,有一股超凡的力量一直在护着他。从他走入彩虹桥开始,那听到却看不见说话者的声音,梦中的圣歌这一切一切都太神奇了!

想到这里,他不禁感动。感动那冥冥之中的智慧与慈悲的力量一直在护着他。于是便很深情地唱了起来。

爱的理想

是谁在 是谁在 牵着我

是谁在 是谁在 护着我

好像有一个冥冥中的力量

指引着我生命

用一个爱的理想

指引着我的生命

这是一个永恒的信念

度苦到永远

突然间,他听到那很熟悉的声音在唱着。啊,就像那梦中的妙音天女!

爱的指引

用爱心 用爱心 牵着你

用信心 用信心 护着你

给你真希望敢梦想的力量

指引着你生命

用一个爱的力量

指引着你的生命

这是一个永恒的信念

爱你到永远

(上部完)

更新于:1个月前
最后修改时间:
文章相关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最近更新

发表评论

评论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