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菩萨成佛的世界

《观世音菩萨受记经》说,阿弥陀佛的正法灭后,观世音菩萨便于弥陀正法刚灭的中夜时分,光明显相的时刻(明相出时),在彼世界中的七宝菩提树下,结跏趺坐,成就无上正觉佛..

佛教知识

持戒的神奇力量

学佛不论修何法门等,总以持戒为本。如不持戒,纵有多智,皆为魔事。修学者必须依佛戒,戒为无上菩提本。如依佛戒,则不论参禅、念佛、讲经,无一不是佛法;若离佛戒,纵参..

佛教知识

佛教典籍简介:六度集经

《六度集经》《六度集经》,又称《六度无极经》、《六度无极集》、《六度集》、《度无极经》、《杂无极经》。三国时代康居国沙门康僧会(?-280)译。师为精通经律论三藏之..

佛教知识

佛教典籍简介:楞伽经

《楞伽经》《楞伽经》,全称《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四卷。刘宋求那跋陀罗(394-468)译。师中印度人,因读《杂阿毘昙心论》,而崇信佛法,落发出家,受具足戒。师先习小乘..

佛教知识

比丘尼的八敬法

八敬法,八敬法又名八敬戒、八尊师法、八不可越法、八不可过法等,简称为八敬法。这是佛陀规定比丘尼众应须恭敬比丘众,尊重比丘的八件要事,一旦发心受过比丘尼戒,亦须加..

佛教知识

水陆法会小考

(日本)牧由谛亮一、水陆法会之盛行太虚的高足法舫(1904~1951)在1934年《海潮音》第十期卜发表的《中国佛教的现状》—丈中这样讲:中国的寺庙,其三门都挂着某某禅寺的匾额..

佛教知识

学佛人必须讲究的三种语言

《杂譬喻经》上记载,以前有只甲鱼遭遇枯旱,湖水干涸,不能到达有食物的水池。这时有只大鹤来到旁边,甲鱼求它帮助,大鹤就把它衔住飞过都邑。甲鱼一直不肯沉默,不断地问..

佛教知识

拜佛的五大功德

据《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四记载,恭敬礼拜如来,可获得五种功德:1、端正,谓见佛相好而发欢喜、生渴仰之心,以此因缘,来世可得相貌端正。2、好声,谓三称南无如来佛号,以..

佛教知识

妙法决定业障经一卷

[第273部第39册一卷]第0273部~妙法决定业障经一卷唐沙门智严妙法决定业障经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法界藏殿诸佛所会无边道场。与大比丘众菩萨摩诃萨俱。时此道场有一夫人。名..

佛教知识

佛教如何看待“神秘感应”现象

具体而言,感应的性质有四种:一、显感显应。二、显感冥应。三、冥感冥应。四、冥感显应。一般民俗的静坐也会产生感应的现象,各人的因缘不同,心境有异,所感的现象亦有别..

佛教知识

不取于相,至心念佛!

佛学不是迷信也不是宗教。佛学是“教育”,是心灵和做人的教育---“诸恶莫做,众善奉行”;佛陀是最平实、最无私、最觉悟的“好人”。佛陀教我们如何“爱人”、如何断除痛..

佛教知识

世尊关于“五伦”的慈悲开示

世尊关于“五伦”的慈悲开示01善之极莫大于孝,恶之极不孝也.忍辱经02世若无佛,善事父母,事父母既是事佛也.大集经03若人慈孝父母者,必有增益,则无衰耗.中阿含经04佛言:睹人..

佛教知识

往生的品位有几种

关于求生弥陀净土,因信愿深浅、发心大小、持诵多少、修习勤惰等差异,加上宿根福德因缘殊异,求生净土的品类亦各有不同。在《无量寿经》中分上中下三辈;《观经》中则分九..

佛教知识

不彰别人的短处,不炫自己的长处

不要彰扬别人的短处,应该要为他极力的隐瞒;不要炫耀自己的长处,更要韬光养晦,涵养自己的德性。【分析】听到看到别人的短处,就像我们听到了父母的名称,耳朵虽然可以听..

佛教知识

求神应先求己

过去,有一位贫穷的人起了一个念头:‘我应当到天神庙去祭拜天神,祈求上天赐我财宝。于是,他告诉弟弟:‘你要勤劳地耕作以维持生活,不要让家里有所短缺。’说完,他便带..

佛教知识

佛教中的庙名知识

1.庙古代本是供祀祖宗的地方。“太庙”是帝王的祖庙。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即为清朝皇室的太庙。除了帝王之外,古代凡有官爵的,都可以建立自己的“家庙”––即同族子孙祭祀..

佛教知识

爱欲亦如是,终无有满足

大宝积经常行于淫欲,未曾满足时,如渴饮碱水,终不能除渴。如众流归海,终无有满足,爱欲亦如是,终无有满足。如火焚草木,无有厌足时,爱欲亦如是,终无有满足。四十二章..

佛教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