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程叔彪:无门直指 第四十六节 萝卜头禅 内容: 第四十六节 萝卜头禅百丈问云岩:『并却咽喉唇吻作麽生道?』岩曰:『和尚有也未?』丈曰:『丧我儿孙。』雪窦颂曰:『和尚有也未,金毛狮子不踞地。 两两三三旧路行,大雄山下空弹子。』佛果曰:『云岩在百丈二十年作侍者,後同道吾至药山。 山问云岩:子在百丈会下,为个什麽事? 岩云:透脱生死。 山云:还透脱也未? 岩云:渠无生死。 山云:二十年在百丈,习气也未除。 岩辞去见南泉。 後复归药山,方契悟。 看他古人二十年参究,犹自半表半黄,粘皮着骨,不能透脱。 是则也是,只是前不构村,後不迭店。 不见道:「语不离窠臼,焉能出盖缠。 白云横谷口,迷却几人源。」洞下谓之触破。 所以道:荆棘林须透过始得。 若不透过,终始涉廉纤斩不断。』(解脱长者:按并却咽喉唇吻作麽生道? 百丈曾问沩山。 山答曰:『却请和尚道。』丈曰:『我不辞向汝道,恐已後丧我儿孙。』百丈又问五峰。 峰曰:『和尚也须并却。』丈曰:『无人处斫额望汝。』佛果谓:一个是把定封疆,一个是截断众流,一个壁立千仞,一个有照有用。 独云岩所答,认为自救不了。 五祖演曰:『一人说得却不会,一人却会说不得,二人若来参,如何辨得他? 这二人辨不得,管取为人解粘去缚不得在。 若辨得,才见入门,我便着草鞋。 向你肚裏走几遭了也。』)天平和尚(名从漪)行脚时参西院。 (名思明)常曰:莫道会佛法,觅个举话的人也无。 一日,西院遥见,召曰:从漪! 平举头。 西院曰:错! 平行三两步,西院又曰:错。 平近前,(佛果又曰:依前不知落处,展转索不着。 )西院曰:适来这两错,是西院错? 是上座错? 平曰:从漪错。 西院曰:错。 (从漪在相对中认错,自然跑不出来,故西院曰:错。 )平休去。 (佛果曰:错认定盘星,果然不知落处。 )西院曰:且在这裏过夏,待共上座商量这两错。 平当时便行。 (佛果曰:也似衲子。 似则似,是则未是。 )後住院谓众曰:我当行脚时,被业风吹到思明长老处,连下两错,更留我过夏,待共我商量。 我不道恁麽时错,我发足向南方去时,早知道错了也。 後来佛果谓:天平曾参清溪进山主来,为他到诸方参得此萝卜头禅在肚皮裏。 到处便轻开大口道:我会禅会道。 常云:莫道会佛法,觅个举话的人也无? !屎臭气薰人。 只管放轻薄。 (且如诸佛未出世,祖师未西来,未有问答,未有公案以前,还有禅道麽? 古人从不护己,对机垂示。 後人唤作公案。 因世尊拈花,迦叶微笑。 後来阿难问迦叶,世尊传金襴衣外,别传何法? 迦叶云:阿难! 阿难应喏。 迦叶云:倒却门前刹竿着! 只如世尊未拈花,阿难未问以前,甚处得公案来? )只管被诸方冬瓜印子印定了,(盲知识印可,又作萝卜印。 )便道:我会佛法奇特,莫教人知。 天平正如此。 被西院叫来连下两错,直得周章惶怖,分疏不下。 前不构村,後不迭店。 有者道:说个西来意早错了也。 殊不知西院这两错落处。 诸人且道:落在什麽处? 天平举头已是落二落三了也。 西院云:错! 他却不荐得当阳(分明之义)用处。 且道:我肚皮裏有禅,莫管他。 又行三两步,西院又云:错。 却依旧黑漫漫地。 天平近前,西院云:适来两错,是西院错? 是上座错? 天平云:从漪错。 且喜没交涉,已是第七第八头了也。 西院云:且在这裏度夏,待共上座商量这两错。 天平当时便行,似则也似,是则未是。 也不道他不是,只是赶不上。 虽然如是,却有些子衲僧气息。 後来天平谓:早知道错了也等语,这汉也煞道,只是落第七第八头。 如今人卜度道:未行脚时,自无许多佛法禅道。 及至行脚,被诸方热瞒。 若说恁麽作流俗见解,有什麽用处! 佛法不是这个道理。 若论此事,岂有许多般葛藤。 你若道:我会他不会,担一担禅,绕天下走,被明眼人勘破,一点也使不着。 所以雪窦颂:谓:『禅家流,爱轻薄,满肚参来用不着。 堪悲堪笑天平老,却谓当初悔行脚。 错! 错! 西院清风顿销铄。』复云:『忽有个衲僧出云:错! 雪窦错,何似天平错,禅家流,爱轻薄,满肚参来用不着。』这汉会则会,只是用不得。 寻常目视云霄道:他会得多少禅? 及至向洪炉裏才烹,元来一点使不着。 五祖先师道:有一般人参禅,如琉璃瓶裏捣糍糕(粉饼)相似。 更动转不得,抖擞不出,触着便破。 若要活泼泼地,但参皮壳漏子禅,直向高山上扑将下来,亦不破亦不坏。 古人道:『设使言前荐得,犹是滞壳迷封。 直饶向句下精通,未免触途狂见。』雪窦续颂道:『堪悲堪笑天平老,却谓当初悔行脚。 错! 错! 西院清风顿销铄。』堪悲,他对人说不出,堪笑,他会一肚皮禅,更使些子不着。 错,错,这二错。 有者道:天平不会是错。 又有底道:无语底是错。 有什么交涉? 殊不知这两错,如击石火,似闪电光,是他向上人行履处。 如仗剑斩人,直取人咽喉,命根方断。 若向此剑刃上行得,便七纵八横,若会得两错,便可以见西院清风顿销铄。 雪窦上堂举此话了。 意道:错! 我且问你,雪窦之错,何似天平错。 且参三十年。 枣树楼问僧:『近离甚处?』僧曰:『汉国。』(五代时枣住湖南,当时有刘王俨居广南。 )树曰:『既称汉国。 这僧从彼处来,汉国天子还重佛法也无?』(见其似有衲僧气息,便问便勘。 )僧曰:『苦哉,赖值问着某甲,问着别人则祸生也。』(似乎不错。 )树曰:『作什么?』(还得问过。 )僧曰:『人尚不见有,何佛法可重。』(确是相似语。 )树曰:『阇黎,受戒来多少时?』(好箭。 )僧曰:『三十夏。』(忘前失後,勘破了也。 )树曰:『大好不见有人。』便打。 僧问鲁祖:『如何是不言言?』祖曰:『你口在什麽处?』僧曰:『某甲无口。』祖曰:『将什么吃饭?』(第二杓恶水来也。 )僧无语。 (佛果曰:将成九仞之山,不进一篑之土。 )黄檗有六人新到,五人作礼,中一人提起坐具,作一圆相。 檗曰:『我闻有一只猎犬甚恶。』僧曰:『寻羚羊声来。』曰:『羚羊无声到汝寻。』曰:『寻羚羊迹来。』檗曰:『羚羊无迹到汝寻。』曰:『寻羚羊踪来。』檗曰:『羚羊无踪到汝寻。』僧曰:『与麽则死羚羊也。』(似则似矣。 )檗便休去。 明日升堂曰:『昨日寻羚羊僧出来。』僧便出。 檗曰:『昨日公案未了,老僧休去,你作麽生?』僧无语。 檗曰:『将谓是本色衲僧,元来是义学沙门。』便打趁去。 洛浦安曰:『学道先须识得自己宗旨,方可临机不失其宜。 只如锋芒未兆已前,都无是个非个。 瞥尔暂起见闻,便有张三李四,胡来汉去,四姓杂居;不亲而亲,是非互起。 致使玄关固闭,识锁难开;疑网罗笼,智刀劣剪。 若不当阳晓示,迷子何以知归? 欲得大用现前,但可顿忘诸见;诸见若尽,昏雾不生;智照洞然,更无他物。 以今学人触目有滞,盖为因他数量作解,被他数量该括,方寸不能移易;所以听不出声,见不超色。 假饶并当门头,洁净自己;未能通明,还同不了。 若单明自己,法眼未明,此人只具一只眼。 所以,是非欣厌贯系,不得脱拆自由;谓之深可愍伤。 各自努力。』白云端示众曰:『佛身充满於法界,普现一切群生前;随缘赴感靡不周,而常处此菩提座。 大众! 作麽生说个随缘赴感底道理? 只於一弹指间,尽大地含生根机,一时应得周足,而未尝动着一毫头,便且唤作随缘赴感,而常处此座? 只如山僧此者受法华请,相次与大众相别,去宿松县裏开堂了,方归院去。 且道:还离此座也无? 若道:离,世谛流布。 若道:不离,作麽生见得个不离底事? 莫是无边刹境,自他不隔於毫端,十世古今,始终不离於当念麽? 又莫是一切无心,一时自徧麽? 若恁麽,正是掉棒打月。 「到这裏,直须自悟始得。 悟後更须遇人始得。」你道:既悟了便休,又何必更须遇人? 若悟了遇人底,当垂手方便之时,着着自有出身之路,不瞎却学者眼。 若只悟得个萝卜头禅底,不唯瞎却学者眼;兼自己动口,便先自伤锋犯手。』你看我杨歧先师问慈明师翁道:幽鸟语喃喃,辞云入乱峰时如何? 翁曰:我行荒草裏,汝又入深村。 杨岐师曰:官不容针,更借一问。 翁便喝。 师曰:好喝。 翁又喝。 师亦喝。 翁连喝两喝。 师礼拜。 翁曰:此事是个人方能担荷。 师拂袖便行。 大众! 『须知悟了遇人者,向十字街头与人相逢,却在千峰顶上握手;千峰顶上相逢,却在十字街头握手。』所以山僧尝有颂云:『他人住处我不住,他人行处我不行;不是与人难共聚,大都缁素要分明。』山僧此者临行,解开布袋头,一时撒在诸人面前了也。 有眼者莫错怪好! 珍重! (恩大难酬。 )五祖演示众曰:『佛祖生冤家,悟道染泥土。 无为无事人,声色如聋瞽。 且道:如何即是? 「恁麽也不得,不恁麽也不得。 恁麽不恁麽总不得。」忽有个出来道:「恁麽也得,不恁麽也得,恁麽不恁麽总得。」只向伊道:我也知你向鬼窟裏作活计。』又一日,五祖谓圆悟曰:『你也尽好,只是有些病。』悟再三请问:『不知某有甚麽病?』祖曰:『只是禅忒多。』悟曰:『本为参禅,因甚麽却嫌人说禅?』祖曰:『只是寻常说话时多少好。』(行解相应者的寻常说话,至理即事,事即至理,决非寻常。 虽然如是,亦非一异於寻常,更问一句,有寻常麽? )』时有僧便问:『因甚嫌人说禅?』祖曰:『恶情悰。』又一日,祖问圆悟无缝塔话。 悟罔然。 直从方丈至三门,方道得。 祖曰:『你道得也。』悟曰:『不然。 暂时不在,便不堪也。』虚云大师,有外国人詹宁士远涉重洋来参。 师问:远涉重洋来为什么? 士答:学佛法。 问:学佛必须了脱生死。 大士生死分上毕竟如何? 曰:本无生死,何用了脱。 问:既无生死,何必学佛? 答:本来无佛,学者是佛。 问:佛具三十二相,足趾按地,海即发光,大士能否? 答:能与不能,皆是戏论。 问:大士妙解,言言谛当。 虽然如此,说食不饱。 毕竟一句,又作麽生? 答:毕竟无句,说亦本无。 如不拉杂噜苏,没得思量的觉性,他就是万物之母。 问:『这事言之已详,句句合乎祖意。 唯知之一字,众祸之门。 大士既从解入,敢问离言绝句,如何是本来面目?』曰:『《金刚经》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非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师曰:『也似是。 但命根不断,概属知见。 希望大士发省。』士曰:『我看经机会少。 前闭关四年,出关後与人语,人皆谓我说佛法,非从经得,似不属知见。』师曰:『不从经论,静坐中得,开发夙慧。 夙慧亦是知见。』 发布时间:2025-10-31 13:29:44 来源:素超市 链接:https://www.suchaoshi.com/content-33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