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关于众生的佛性 内容: 关于众生的佛性众生的佛性是佛教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什么叫众生呢? 梵语sattva,即萨。 可以从广义与狭义两方面来说。 从广义上来说,众生即“众缘和合而生”,《法鼓经》云:“万法和合施设,名为众生。 ”《大经慧苑疏》云:“众法成生,亦名众生”。 如此看来,众生包括的范围就很广了,可以说括尽了宇宙万有,因为一切万法,无不是因缘和合而生。 我们一般所说的众生指的是狭义的众生。 梵语写作pudgala,补特伽罗,“人”或“众生”,新译〈玄奘大师译〉称数取趣,数取趣的意思是“不断地造业,使得不断地感果”。 这才是我们常说的众生。 《大乘义章》云:“多生相续,名曰众生。 ”《法华文句》云:“若言处处受生,故名众生者,此据业力五道轮转也”。 《俱舍光记》云:“受众多生死,故名众生。 ”《唯识述记》云:“言众生者,不善理事也。 ”这众生的范围就小多了。 我们可以概括为“有情识的个体”。 有胎生、卵生、湿生、化生等。 什么是佛性呢? 佛字不必多说,性字之意则是“不变化”,“通因果而不改自体为性”。 《佛性论》中把佛性分为“住自性性”与“引出性”两种。 依“住自性法”开出法身,依“引出性”开出应身、化身。 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佛性兼备体用两方面之含义,而我们常说的佛性都有偏见,强调了佛性之体--如来智慧德性、真如、大菩提种子而忽略了佛性之用。 众生有没有佛性呢? 就是说众生是否具有成佛的功能,或者说我们现在具备不具备成佛的能力。 有两种意见。 第一种,众生都具有成佛的能力。 我们通过三量--现量、比量、圣言量来讨论。 (1)现量:什么叫现量呢? 《因明大疏》云:“能缘行相,不动不摇,自唯照境,不筹不度,离分别心,照符前境,明局自体,名为现量。 ”《因明入正理论》云:“现量谓无分别,现现别转,故名现量。 ”由此可以看出,若想通过现量来证明一切众生都有成佛之能力,我们必须达到佛位,转八识成四智之后方有判断众生有无成佛之能力。 《瑜伽师地论》云:“现量证知种性有无,乃诸佛之事。 ”现在没办法讨论。 (2)比量:比量就是通过我们的思惟,用已知的事物,推测出未知的事物。 数学上的证明题之类都是。 《因明入正理论》云:“言比量者,谓藉众相而观义”。 也就是说通过逻辑推理来证明一切众生都具有成佛的能力。 在因明三支上说,宗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但因支难以立出,故这是一无法推出的普遍命题,这里也没办法讨论。 (3)圣言量:在经典上有很多地方,如--《华严经》云:“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 ”《涅? 经》云:“一切众生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是故我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 ”既然佛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一定要得此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们相信佛说。 另外还有人引证《金刚经》上的:“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 而灭度之。 ”但这一段经文有争论,有人说佛陀这段话是说的菩萨积极救世精神,与众生皆有佛性是两回事儿。 第二种:众生不是个个都具备成佛的能力。 同样通过现量、比量、圣言量来讨论。 (1)现量:免谈。 (2)比量:在《唯识枢要》中有这么一个式子--宗:所说无性,决定应有因:有无二性,随一摄故喻:如有性者这一个量式中的宗因喻三支都是圣言量中所有的,当然不是佛经中的原话。 说众生皆具成佛之能力无比量支持,而否认众生个个都有成佛能力的则有此比量支持。 (3)圣言量:经典中也有很多地方说众生并不是个个都具有成佛之能力的。 如--《入楞伽经》云:“佛告大慧,有五种性证法--一、声闻乘性;二、辟支佛乘性;三、如来乘性;四、不定乘性;五者无性。 ”《善戒经》云:“无种性人虽复发心,勤行精进,终不能得无上菩提。 ”这本经上说:“无种性人但以人天善根而成就之。 ”《涅? 经》云:“善男子,若说一切众生定有佛性,是人名为谤佛法僧;若说一切众生定无佛性,此人亦名谤佛法僧。 ”通过正反两方面的讨论,可得出如下结论:就体而言: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如同小麦籽都可种。 就用而言:一分众生可无佛性。 但这粒麦籽太瘪了,种下去也结不了籽。 若谈到佛性,何时指体,何时指用? 这都是不确定的,要随因缘而娈。 有的人听到说有一部分众生无佛性,会有疑惑。 有些大德就不提这么回事儿,主要是害怕无种性之人灰心丧气,这实际上是不必顾虑的,因为我们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是什么种性,那怕是无种性人,无种性之人的修行是可以保证自己只在人天善道中而不到恶道中去的。 我们把《涅? 经》中的:“若说一切众生定有佛性,是人名谤佛法僧,若说一切定无佛性,此人亦名谤佛法僧”用推理方法表示出来: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假〈错〉一切众生皆无佛性--假〈错〉一部分众生有佛性--真〈正〉结论:一部分众生无佛性--真〈正〉为什么经论中会说一部分众生无佛性,它为什么无佛性? 难道佛法不平等? 法尔如是。 况成佛有先有后,难道有先后也叫不平等? 其实是有先后才叫平等--因上的平等,佛法本就是在因上说的! 在逻辑推理上,该如此分:理论上若承认有成佛种子之众生为一类,就必须给无成佛种子的众生一个位置,可以以如下推理式表示众生:既有有漏种,又有无漏种者--一般众生。 既无有漏种,又无无漏种者--结论不成立有无漏种而无有漏种者--佛陀无无漏种,而有有漏种者--无种性众生故,无种性众生是必然的一类,至于无种性众生数量有多少,这未可知,何况,有此类不一定有此分子。 分享到: 0 发布时间:2025-10-30 10:18:24 来源:素超市 链接:https://www.suchaoshi.com/content-32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