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宣化上人:无相三归依 内容: 无相三归依 摘自《六祖法宝坛经》浅释—1969年宣化上人讲述于美国旧金山佛教讲堂归依觉。 两足尊。 归依正。 离欲尊。 归依净。 众中尊。 「归依觉」:觉,也就是佛。 佛者觉也,觉者佛也;觉就是佛,佛就是觉,所以要皈依觉。 「两足尊」:什么叫两足尊? 就是福也充足,慧也充足,福慧都圆满,这叫两足尊。 「归依正」:正也就是法,法也就是正;正法,法正。 皈依正,就是皈依正法,不要皈依邪法,不要皈依天魔外道那些法。 皈依真正佛法,能有什么好处呢? 「离欲尊」:我们人人都有欲。 欲真是害死人的,我们为什么不成佛? 就因为有欲。 欲有了,就有贪心;有贪心,瞋心、痴心,跟着就都跑出来。 你学佛法,就要离欲,去欲断爱,没有贪欲,所以这叫离欲尊。 「归依净,众中尊」:净者僧也,僧者净也。 皈依净,也就是皈依僧,因为僧人叫清净福田僧。 怎么叫清净福田僧呢? 清净,就是不染污。 什么是不染污? 真正修道的僧人,要持银钱戒,手里不要拿钱的。 你身上若没有钱,那就是净;你有钱,那就是邋遢,就是不干净,所以真正修道要和钱离开。 但是话又说回来,无财又不养道,你若没有钱,你就修行,也不能生存,所以又要有钱。 钱,你不要着住到上面,不要一天到晚尽想攀缘:「谁银行里有几百万块钱,我向他化一笔来。 不错的! 化一点钱来,我或者造庙,或者请一部《大藏经》,或者办个学校,这都是功德嘛!」可是,他就忘了这是攀缘,是不净物。 讲到这个地方,我想起我在东北,有一段的时期,和钱分开家了,手里不摸钱。 为什么那时候我持银钱戒呢? 这有一点原因。 我出家时,庙上有四、五十个和尚,有的时候二、三十,有的时候十几个,有的时候三、四十也不一定。 我到庙上出家时,方丈和尚没有在,可能到外面去化缘,其它人没有认识我的。 我到那儿说出家,庙上那些和尚,就把我留下了。 我说:「我认识方丈和尚。」大家都很高兴的,很欢迎。 这么样出家,要做什么呢? 要做苦行。 我做的苦行,和你们做的不同,你们是打打字,念念经,或者是有其它的工作。 我那是乡下很大的的一座庙,有很多工作;就扫这庙的院子,也要一个钟头才能扫完的。 我在庙上洗厕所,这是我第一个工作。 但是那个厕所,不是这种的厕所,那种是在地下挖一个坑,要把粪拿出来放到一边去,那个味道很「香」的;因为修道的人,不愿意闻香味,所以把粪搬到另外一个地方去。 这个工作,是由我来做,因为我是初初发心,对于香尘还没有断,所以天天收拾这个工作,也都不太讨厌。 在庙上,我也扫地,做种种的工作。 有的时候,天下雪,就要早一点把路都打扫干净,人好走路去上殿、念经。 我在人都没起身以前,好像人四点钟起身,我在两点钟就起来,把这个地方天下的雪,都收拾干净。 其它人起身走路,就没有雪了。 这是我的工作。 等到方丈和尚过了一个时期回来,一见到我:「啊! 你来了。」我说:「我来了。」在这儿出家完了,他就和大家开会,要在庙上选首座和尚。 首座和尚,就是除了方丈和尚,就是首座,等方丈若退位,就首座做方丈。 那么有几十个和尚,方丈和尚谁也不选,要选我做首座和尚。 问大家,大家都反对,说:「他一个刚出家的,怎么可以做首座和尚呢?」方丈和尚说:「那我们在韦陀菩萨前,大家来抽签!」就求签。 谁可以有资格做首座,就写上的他名字,到签筒摇;摇出来看是谁的名字,就是谁。 摇了几次,哎呀! 很奇怪! 这大约是韦陀菩萨要给我找一点工作,所以摇了三次,都是我的名字跳出来。 所以大家也不敢反对,这韦陀菩萨安排的;所以我在庙上就做首座。 做首座以后呢,方丈和尚又想教我当家;当家就是做boss(老板)之类的。 我一想:「太麻烦了! 好了! 你教我当家,我不拿钱,你看这个家怎么当法?」所以他教我当家,我说:「可以的。 但是我不拿钱,你旁人拿钱旁人数,我无论到什么地方,都不拿钱的,那我当这么个家就可以。」这么样子,就持银钱戒啰! 持银钱戒,很奇怪的,我出门,多数是自己出去搭火车,我那个庙上,离火车站很近的,没有巴士,有火车。 搭火车要买票;你若拿钱买票,这也是拿钱了。 我到什么地方去,就在火车站那儿等着,看有熟人来,他给我买票我就去;没有熟人来,我就在那儿等。 但是很奇怪的,每逢我到什么地方去,在火车站上等火车,一定有人来问我到什么地方,然后就给我买票。 所以这是讲「净」,你若不拿钱,那是真正净了;你有一分钱,那也没有净。 所以这皈依净,就是皈依僧。 怎么说净就是僧呢? 僧要清净,所以皈依净,也就是皈依僧。 僧人,是众人里最尊贵、最高尚的,所以这叫众中尊,众人中的一个最尊贵的。 从今日去。 称觉为师。 更不归依邪魔外道。 以自性三宝常自证明。 劝善知识。 归依自性三宝。 佛者。 觉也。 法者。 正也。 僧者。 净也。 自心归依觉。 邪迷不生。 少欲知足。 能离财色。 名两足尊。 自心归依正。 念念无邪见。 以无邪见故。 即无人我贡高贪爱执着。 名离欲尊。 自心归依净。 一切尘劳爱欲境界。 自性皆不染着。 名众中尊。 若修此行。 是自归依。 「从今日去」:从今天开始,「称觉为师」:称觉为我的师父,「更不归依邪魔外道」:不再皈依天魔外道,又去做旁门外道的徒众。 「以自性三宝常自证明」:以自己的自性三宝,常自证明。 「劝善知识」:现在我劝各位善知识要「归依自性三宝」:你皈依自性佛宝、自性法宝、自性僧宝。 「佛者,觉也。 法者,正也。 僧者,净也」:佛,就是觉;法,就是正;僧,就是净。 「自心归依觉,邪迷不生」:你皈依觉,就不要生邪迷的心。 「少欲知足」:不是说我不吃肉,这就少欲了;不是说我看多一点经,这就是少欲了。 不是的! 少欲,就要离去淫欲心。 淫欲心不离,《楞严经》上说:「淫心不除,尘不可出。」你不离淫欲心,要是想出三界,那是无有是处的。 所以少欲就要知足;知足,就是没有贪心,穷死也不贪,饿死也不贪,无论怎么样的困难,也不要生出贪心来,要知足。 「能离财色,名两足尊」:你看! 这说得清清楚楚:能离财、离色,不贪财、不贪色,也不贪名,这就是两足尊 福也足了,慧也足了。 「自心归依正」:你自己心皈依正法,「念念无邪见」:念念不要有邪心,也不要有邪见。 「以无邪见故」:因为没有邪见的缘故,「即无人我贡高贪爱执着」:就没有人我,也没有贡高,没有贪,也没有爱,没有执着。 「名离欲尊」:你能这样子,这就叫离欲尊。 你看! 离一切的欲 欲心。 「自心归依净」:皈依清净。 「一切尘劳爱欲境界」:一切所有的尘劳。 尘劳,就是世界上所有的一切;这个社会上的境界,都叫尘劳。 「自性皆不染着」:你自己不被流俗所转,不被社会潮流所融化,你应该教化社会,应该教化众生,不要被众生教化了。 好像以前有一个girl(女孩子),在我们这儿学佛法,她和男朋友在电话上讲了一个多钟头,我在那儿看着。 她说她想要度他信佛。 我说:「他是信什么的?」她说:「他信天主教的。」我说:「妳不要被他度得你信了天主教,那已经就不错了,妳还想度他信佛啊?」我说:「妳小心一点!」果然没有好久,她就跑了。 究竟是信什么? 是被人家度了,是度了人了? 不知道。 「名众中尊」:你自性不染着,就叫众中尊。 在众生之中,你是最尊贵的,因为众生都是染着的。 你若想出乎其类,拔乎其萃,想与众不同,你必须要离欲! 你没有欲念,那才是真正的大丈夫呢! 真正一个学佛法的,自己这些毛病不去,光会讲几句佛法,有什么用啊? 一点用处都没有! 「若修此行」:你若能这样修行,「是自归依」:这就是真正的自皈依。 凡夫不会。 从日至夜。 受三归戒。 若言归依佛。 佛在何处。 若不见佛。 凭何所归。 言却成妄。 「凡夫不会」:这一般的凡夫,不明白皈依的道理。 「从日至夜」:从白天到夜里,「受三归戒」。 「若言归依佛」:假设你说皈依是皈依佛,「佛在何处」:佛在哪个地方? 「若不见佛」:你若没有看见佛,「凭何所归」:你凭着什么去皈依? 「言却成妄」:你若说我见了,我见到佛了! 那就是你打妄语。 善知识。 各自观察。 莫错用心。 经文分明言自归依佛。 不言归依他佛。 自佛不归。 无所依处。 「善知识」:各位都是有知识的,「各自观察」:你自己观察,「莫错用心」:不要错用了心。 「经文分明」:经上的文,说得很明白,「言自归依佛」:说要你自己皈依自己的佛,「不言归依他佛」:不是教你皈依他佛。 你自己的自性佛,本来就有的,但是你没有明白,没有善知识指给你,你就不知道。 现在你皈依之后,就是明白你自性的佛,所以经上不说皈依他佛。 「自佛不归,无所依处」:自己的佛,你若不皈,你依到什么地方去? 你依靠外边,那都是向外驰求的。 今既自悟。 各须归依自心三宝。 内调心性。 外敬他人。 是自归依也。 「今既自悟」:现在你自己应该明白,「各须归依自心三宝」:你们都应该皈依你自己心里的三宝,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 皈依觉,就不应该做胡涂事;皈依正,就不应该做邪事;皈依净,就不应该做肮脏、不清净的事情。 「内调心性」:你调伏你的心性,要有觉悟。 「外敬他人」:你要是真正明白佛法的,不要说朋友、亲戚,你要恭敬,就是任何不认识的人,你都要对他存恭敬的心。 不能说见着这个人,我就把面目板起来,好像用墨抹上,就把面黑色地现出,这就是自己没有恭敬心。 对你最不好那个人,呢你应该对他最好,这是真正学佛法的人的本色,这是应该有的。 说:「那我对你不好,怎么我没看见你对我好?」你根本也没有对我不好,我怎么会对你好啊? 你看这是妙不妙? 「是自归依也」:这就是自己皈依自性的三宝。 摘自:宣化上人法宝网 《六祖法宝坛经》浅释  发布时间:2025-10-08 08:19:03 来源:素超市 链接:https://www.suchaoshi.com/content-32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