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宣化上人:六祖惠能大师对「净土修行」的开示 内容: 六祖惠能大师对「净土修行」的开示摘自《六祖法宝坛经》浅释—1969年宣化上人讲述于美国旧金山佛教讲堂刺史又问曰。 弟子常见僧俗。 念阿弥陀佛。 愿生西方。 请和尚说。 得生彼否。 愿为破疑。 师言。 使君善听。 惠能与说。 世尊在舍卫城中。 说西方引化经文。 分明去此不远。 若论相说。 里数有十万八千。 即身中十恶八邪便是。 说远。 为其下根。 说近。 为其上智。 韦刺史请问这个道理,并不是他自己真正不明白,他是因为一般的人,对这种种的法门不清楚。 有的就是修念佛法门,来毁谤禅宗,说:「他们一天就坐在那个地方,闭上眼睛;吃饱了,就坐在那儿睡觉。 究竟他们用功用什么功呢? 就是用的懒功。 不如念念南无阿弥陀佛,生到极乐世界,这比较是最好的法门。」念佛的人,就这样毁谤坐禅的。 坐禅的人就说:「哦! 你念佛,若能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以前没有阿弥陀佛的时候,人又念哪一个佛来着?」就是这么样子互相毁谤,大家都变成不对了! 这不对,那不对,念佛也不对,参禅也不对。 究竟也不知道哪个是对的? 因为这种关系,所以韦刺史请问六祖大师。 「师言」:六祖大师说,「使君善听」:你好好地听着,「惠能与说」:六祖大师自己称自己的名字说,惠能我呀! 给你讲一讲。 「世尊在舍卫城中」:世尊在印度舍卫国。 舍卫国,是梵语,翻译成中文,就叫「丰德」。 怎么叫丰德呢? 是因为国有五欲财宝之丰,人有多闻解脱之德。 人都具足五欲,五欲就是财、色、名、食、睡;印度人很欢喜睡觉的。 国有五欲财宝之丰,国家有财,还有宝贝。 多闻,就是读书读得很多,什么事情也不着住,所以这叫多闻解脱之德,就叫丰德。 在丰德城中,「说西方引化经文」:有这么一部经,说引度众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教化众生,生到西方去。 「分明去此不远」:经文说得很明白,说极乐世界去这个地方不远。 「若论相说」:要是照这有形相来说,「里数有十万八千」:本来《弥陀经》上说「过十万亿佛土」,不是十万八千;不过六祖大师是对治当时人的这种偏见,所以他这样说十万八千,根本《弥陀经》上,就说十万亿佛土。 十万亿佛土,不止十万八千里;十万亿个佛土,那是很多很多。 有十万八千,「即身中十恶八邪便是」:这是相上说有十万八千里,要是往自性上来说,就是十恶八邪。 十恶就是身三恶、口四恶、意三恶。 身有三恶:杀、盗、淫;杀生、偷盗、邪淫。 口有四恶,这口是最坏的,你看,口就占了四种恶。 四种恶是什么呢? 绮语,什么叫绮语呢? 就是说不清净的话,很污浊的话。 说什么话是污浊呢? 就是专门谈男女的问题。 妄言,就是讲大话,像撒谎。 恶口,就是骂人。 两舌,就是挑拨离间,专门挑拨是非。 意有三恶:贪、瞋、痴;贪心、瞋心、痴心;又有说贪心、瞋心、邪见。 邪见也就是痴,若不痴,就不会有邪见;因为愚痴才有邪见。 这叫十恶。 八邪呢? 就是八正道的反面。 八正道本来是正,现在都变成邪了,所以叫八邪。 邪语、邪见、邪思惟、邪业、邪命、邪精进(又叫邪方便)、邪念、邪定,这是八邪,就是八正道的反面。 这十恶八邪,便是十万八千里路。 「说远,为其下根」:说远,是为了普通的人说的。 「说近,为其上智」:说近,说十恶八邪,往自己的自性上归,这是为有智慧的人说的。 人有两种。 法无两般。 迷悟有殊。 见有迟疾。 迷人念佛求生于彼。 悟人自净其心。 所以佛言。 随其心净。 即佛土净。 「人有两种」:两种什么样的人呢? 不是白种人和黄种人,而是有智慧的人和愚痴的人两种。 「法无两般」:可是法没有两种法,你愚痴的人,修这种法;智慧的人,也修这种法。 「迷悟有殊,见有迟疾」:迷和悟是不同的,见解也有迟有速的。 「迷人念佛求生于彼」,迷人,就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悟人自净其心」:有智慧的人,就是开悟的人,就不求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自净其心。 「所以佛言:随其心净,即佛土净」:你的心里若清净,就是极乐世界。 所以你要是明白,极乐世界当下就是,并没有十万亿佛土那么远;你若不明白呢? 不只十万亿佛土,那不知道有多少亿佛土。 所以「迷时千卷少,悟后一字多」,也就是这个道理。 迷时,你研究这个经典,又研究那个经典,研究来研究去也不懂。 你若真正觉悟,不要说研究一切经典,一个字都是多余的。 但是你要真明白了才算,你不能冒充明白;没明白,你说:「哦! 我什么都不需要了,不要看经,也不要念佛。」其实那正是一个「懒」。 有一个中国人,写了很多本书,他说:「啊! 我过去看这个书,那个书,这都错了! 现在什么书,我都不看了。」意思就表示他就是成佛了,所以什么都不要了。 这才是愚痴,愚痴到极点! 他自己根本没有明白。 没有明白,他就冒充明白,这就是中国有一句话说:「凉水打茶,硬冲。」用凉水冲茶,这叫硬冲,根本就冲不开的。 凉水怎么可以泡茶呢? 所以世界上,奇奇怪怪的人多得很,数不过来那么多。 使君东方人。 但心净即无罪。 虽西方人。 心不净亦有愆。 东方人造罪。 念佛求生西方。 西方人造罪。 念佛求生何国。 这一段文的意思,六祖大师所要说的,就是无论你想要到东方,还是要往生西方,必须要不造罪。 你若造罪,哪一方也不可以生,反而生到鬼方去,生到畜生方去,生到地狱方去。 所以你就是念佛,想要生西方极乐世界,也要修善;你就是修禅宗,也要修善。 你若不修善,不做功德,是不可以的。 所以才说,「使君」:六祖大师叫韦刺史,说「东方人」:东方这个人「但心净」:你只要能心里清净,没有一些杂念,没有自私心,没有自利心,没有妒忌心,没有障碍心;这些贪心、瞋心、痴心,都没有了,就是心里清净。 「即无罪」:你若能清净其心,没有一切的邪念,这就是无罪。 「虽西方人」:虽然就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心不净」:如果他心里不净,「亦有愆」:也有罪的。 愆,就是愆尤,有罪的。 这只是个比喻,你不要认为六祖大师真的说,西方人心若不净,也有愆。 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根本就和我们这个世界的人不同,根本就不需要怎么样自净其心,他心本来就是净的,他没有贪瞋痴,没有三恶道。 所以这是一个比喻,你不要拿这个做为根据,说:「《六祖坛经》说,西方人心也不净嘛! 心若不净,也就有愆了嘛!」西方人没有个净,也没有个不净。 「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六祖大师说,你要是执着说,东方人一定要念佛,求生西方,那么「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他又应该生到哪一个国家去呢? 这也是个比喻,西方人根本也不会造罪的;不过六祖大师破人的执着,就故意这么样讲,故意说是:「你说东方人有罪,就可以到西方去;那么西方人有罪,又到哪一个地方去?」也就是说,你在东方,你念佛想要生西方,你先要没有罪;你若有罪,哪一方你也去不了的,你那个方向就是地狱,不可以到西方极乐世界的。 你若一定说东方人有罪了,就要生西方极乐世界去;那么西方的人若有罪,又生到哪一个国家去? 还有一个极极乐世界? 没有的。 所以不要这么样执着。 凡愚不了自性。 不识身中净土。 愿东愿西。 悟人在处一般。 所以佛言。 随所住处恒安乐。 使君心地但无不善。 西方去此不遥。 若怀不善之心。 念佛往生难到。 今劝善知识。 先除十恶。 即行十万。 后除八邪。 乃过八千。 所以才说「凡愚不了自性」:凡愚的人,不明白修自性。 「不识身中净土」:他不知道自己要是清净其心,就是净土。 「愿东愿西」:于是乎,又要生到东方,又发愿生到西方。 「悟人在处一般」:那个开悟的人,无论在什么地方,都是一样的,也没有东方、西方,也没有南方、北方,所以开悟的人,他是随遇而安,什么地方,都是好的,也没有分别。 「所以佛言:随所住处恒安乐」:佛常常说,随所住处恒安乐。 「使君心地但无不善」:说使君你呀,心地只要没有不善的地方,就存一种善心,「西方去此不遥」:没有很远的。 「若怀不善之心,念佛往生难到」:你若尽怀着不善的心,常常做不善的事情,你就念佛往生,也到不了的,那是最困难。 「今劝善知识」,「先除十恶」:你先把你这十种恶去了,「即行十万,后除八邪」,「乃过八千」:你就过了八千了。 念念见性。 常行平直。 到如弹指。 便睹弥陀。 你「念念见性」:见自本性。 「常行平直」:你常常行事公平正直。 「到如弹指」: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像一弹指这么短的时间,「便睹弥陀」:便看见阿弥陀佛。 使君但行十善。 何须更愿往生。 不断十恶之心。 何佛即来迎请。 若悟无生顿法。 见西方只在剎那。 不悟。 念佛求生路遥。 如何得达。 惠能与诸人移西方于剎那间。 目前便见。 各愿见否。 众皆顶礼云。 若此处见。 何须更愿往生。 愿和尚慈悲。 便现西方。 普令得见。 「使君但行十善」:你但做十善;十善,就是十恶的相反。 「何须更愿往生」:你看,人要做十善,他就不敢做,说:「唉! 我做这个善,恐怕就有魔障了!」所以就不做这个善。 恶呢? 他就不怕做恶有魔障。 他这个恶,就是魔做的嘛! 所以也不怕做恶,做善就怕了。 唉! 人就是这么颠倒。 你若做好事,他怕了;做不好事,他不怕。 但行十善,何须更愿往生呢? 如果你欢喜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话,你做这十种善事,就不求往生,也会往生的。 「不断十恶之心」:你若不断十恶这种的心理,「何佛即来迎请」:你周身都是罪恶,你浑身都是罪业,由头顶上到脚底下,每一根汗毛,都带着一大堆罪业,那你怎么可以到得西方呢? 哪一个佛,会来迎请你呢? 意思就是说:你若是做善事,就不求生西方,也会生的;你若不做善事,你就求生西方,也是生不了的。 为什么呢? 你有罪业把你累着,你生不了。 虽然说带业往生,这都是这么样讲,你还要自己自净其心,才能有办法呢! 所以说你这一个尽造罪的罪人,哪一个佛,会来接你,会来请你呢? 「若悟无生顿法」:你要是明白自性无生的顿法,「见西方只在剎那」:你看见西方极乐世界,是在很短的时间就见到了。 「不悟,念佛求生路遥」:你若不悟自性,光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你又不做善事,那路程远得很。 「如何得达」:没有法子到得了。 「惠能与诸人」:惠能啊,六祖大师,自己称自己名字说,我现在给你们大家「移西方于剎那间」:我把西方给搬家到我们这个地方来。 「目前便见」:你们每一个人,都可以见到西方极乐世界。 「各愿见否」:你们各位愿不愿意见啊? 愿意见,我就给你们把西方极乐世界,搬到我们这儿来。 「众皆顶礼」:这一些人,一听说可以见到极乐世界,大家就都生出贪心来;于是乎,就要叩头顶礼,「云」:就都说了。 「若此处见」:说若在这个地方,能见到极乐世界,「何须更愿往生」:我们何必再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呢? 「愿和尚慈悲」:那我们现在每一个人,都愿意和尚您大发慈悲,「便现西方」:使西方的极乐世界现出来,给我们看一看。 「普令得见」:普遍令所有的人,都看见极乐世界。 明天下午,我们搬极乐世界,到我们佛教讲堂来。 师言。 大众。 世人自色身是城。 眼耳鼻舌是门。 外有五门。 内有意门。 心是地。 性是王。 王居心地上。 性在王在。 性去王无。 性在身心存。 性去身心坏。 佛向性中作。 莫向身外求。 自性迷即是众生。 自性觉即是佛。 慈悲即是观音。 喜舍名为势至。 能净即释迦。 平直即弥陀。 人我是须弥。 邪心是海水。 烦恼是波浪。 毒害是恶龙。 虚妄是鬼神。 尘劳是鱼鳖。 贪瞋是地狱。 愚痴是畜生。 昨天晚间,说到六祖大师说,要把西方极乐世界,搬到那个地方来;我也答应今天把西方极乐世界,搬到这儿来。 那么如果一搬呢,也费了很多手续;若是很多手续,就有很多麻烦。 现在我们不要搬了,就把我们本身,变成极乐世界。 西方不要向东方搬,东方也不要向西方搬,我们就地取材,在这儿,就变成极乐世界好了。 「师言」:六祖大师说,「大众」:说各位善知识! 「世人自色身是城」:什么是极乐世界呢? 在你自己色身,就是极乐世界。 你心里净,佛土就净;佛土净就是快乐。 心里净,就没有一切的染污法,即便在染污上,也会变成清净,也不会被染污法所转。 所以说自己这个色身 有形相这个色身 就是个城池。 「眼耳鼻舌是门」:眼、耳、鼻、舌,就是个门,眼睛也是个门,耳朵也是个门,鼻子也是个门,舌头也是个门,再加上这个身,这是五个门,所以说「外有五门」。 「内有意门」:内里边,你有一个意念,这意念也做为一个门,因为它有开有合。 你这个意念,有的时候想,有的时候又不想了。 「心是地」:人的心,就譬如地,这个地,就是极乐世界那个黄金为地。 「性是王」:性就是一个国王,这个国王,就是阿弥陀佛。 什么是阿弥陀佛呢? 你自己的性,就是阿弥陀佛。 「王居心地上」:你阿弥陀佛这个自性,也就住在你自心的里边。 「性在王在」:你这个性,要是明白了,你知道你自性是存在的,在这儿如如不动、了了常明,这也就等于这个王在这里一样。 「性去王无」:你性要是去了,这个王也就没有了。 你明心见性,这就是弥陀现前。 「性在身心存」:你的自性若是在你身上,你这身心,也就是存在的。 「性去身心坏」:你的自性若是走了,这个身心,也就坏了,没有了。 「佛向性中作」:佛要向自性里边修,自性是佛;你要在自性上用功夫,才能成佛呢! 「莫向身外求」:你不要到外边去找,不要向外驰求。 这个自性,也就是佛性;佛性,也就是我们的自性,我们自性和佛性,是无二无别的。 所以你若想成佛,必须要在自性里用功夫,就是自净其意志;你自己把自己的心性清干净,就要把所有的习气毛病,都去尽了。 所以你自己若不去你的十恶八邪,不去你自己的毛病,你想要成佛,那是无有是处的。 所以莫向身外求啊! 「自性迷即是众生」:你自己不明白自性,你迷失了你的自性,你忘了你的自性,这就是众生。 「自性觉即是佛」:你自性若是觉悟了,觉悟一切的恶法不要做,觉悟一切的善法必须要修,所以就断恶修善,这就是佛。 「慈悲即是观音」:你若想要学观世音菩萨,那最容易的,你就行慈悲法,对一切的人,都要存慈悲心。 好像有一天,果前说:「这个慈悲,is really new to me. I didn't know what compassion was before.」(对我而言,的确新鲜得很。 以前我不知什么叫慈悲。)不单果前不明白,我相信很多很多西方的人,对慈悲都很生疏的。 为什么呢? 他不讲慈悲,所以就对慈悲特别陌生,特别不认识,所以也就对面不认识观世音。 因为你不知道慈悲,所以也就不知道什么叫观世音菩萨,不认识了! 你若想认识观世音菩萨,就行慈悲法。 什么叫慈悲法? 慈能予乐,悲能拔苦。 慈,就是给其它人快乐;悲,就是把其它人的苦拔除。 这个乐,是真正的快乐,不是好像世间的娱乐,或者去赌钱,或者去跑马,或者去看电影,或者去跳舞,不是这个乐;这个乐是苦。 那什么才是乐呢? 就是你能令他真正明白,真正觉悟,这就是给他真正的快乐。 再也不胡涂,断无明、显法性,这就是真正的快乐。 你若想学观世音菩萨,就实行慈悲法。 「喜舍名为势至」:怎么叫大势至菩萨? 就是欢喜布施。 在慈无量心、悲无量心、喜无量心、舍无量心,慈悲喜舍这四无量心里你能喜舍,这就是学大势至菩萨! 大势至菩萨就有大喜大舍;观世音菩萨就是大慈大悲。 「能净即释迦」:你能自净其意志,自净其心,返本还原到你那个本妙明心,圆明觉性,也就是返本还原到你如来藏性上,这就是释迦牟尼佛,也就是能仁。 「平直即弥陀」:你若能公平正直,一点偏私都没有,对任何人,都是大慈平等,最平等的,这就是阿弥陀佛的行为,阿弥陀佛,就是这样子。 这个都是一种比喻,你不要说:「喔! 平直就是阿弥陀佛了。」你不要生出执着,听经闻法,就怕有执着,说:「啊! 我听一位法师说,平直就是弥陀佛。」那你把弥陀佛,可形容得太没有什么价值。 这都是一种比喻:你能平直,心里公平正直,就是阿弥陀佛的行为。 说:「六祖讲的嘛! 还有什么不可信的呢?」六祖? 六祖几时讲的? 我怎么没听见呢? 「人我是须弥」:啊! 最要紧的是这一句。 人我,有人有我,就是有须弥山;有须弥山,就是再没有那么高的了。 你看! 这都有个我,人有人的相,我有我的相;人有人的架子,我有我的架子;这个架子,有须弥山那么高。 梵语须弥,中文叫「妙高」,这妙高不知道有多高,因为它太妙了。 所以人的贡高我慢就是须弥,你有人有我,就有须弥山。 现在你听明白了吧? 人我就是须弥。 所以前边那个平直,就是阿弥陀佛,这都是比喻! 这就教你在自性上就见阿弥陀佛,自性上就知道一切的毛病。 「邪心是海水」:你有邪心,就是咸水海里的咸水。 「烦恼是波浪」:你有烦恼吗? 你有烦恼,那海水里就生出波浪。 这波浪有大有小,小的波浪,很平静的,没有声音;大的波浪,若冲起来十几丈高。 哦! 这一个波浪,把大轮船都卷到海里去。 你看有多少大轮船在海里,也不知道都到什么地方去了,那就是龙王请客。 龙王爷大约因为龙宫里,或者有什么事情,要请一些人去做客人,所以一个大浪,就把轮船请到海里。 波浪若这么大,会把大轮船卷到海里去;我们人的烦恼若大了,就把自性本有的智慧光明,都遮盖住了。 所以我们要小心一点,不要生烦恼。 你若有烦恼,就有波浪。 「毒害是恶龙」:有了波浪,就会发生危险,就有毒害。 毒害是什么? 就是恶龙。 所以我方才没说吗? 龙宫的恶龙要请客,牠卷起来一个大波浪,就把轮船上所有的人,都请到龙宫去赴宴,给一点龙宫里的龙酒喝。 「虚妄是鬼神」:虚就是神;虚,你说他有,终是虚无。 妄是假的。 所以一般人因为这个,才说:「我不信有鬼,我不信有神,我怎么看不见呢?」这不要看见,根本是个虚妄的嘛! 你看它干什么? 你看见也是虚妄的。 鬼,你用手抓,也抓不来他,你看见好像有这么个形相在这地方:「啊! 这鬼在这儿呢!」你用手一抓他,没有抓住,他还在那儿;你再用一手一抓他,还在那儿。 他就是一个影,为什么呢? 虚妄的嘛! 他不实在的嘛,所以这鬼是这样子。 那神呢,也是这个样子。 我告诉你们怎么看鬼、看神。 鬼是黑色的,一个黑影子。 神呢? 有的是白影,你看他是白色的。 鬼,是黑色的,因为他属阴;神,是白色的,他属阳。 但是你看是有那么个形相,视之可以见,取之不可得。 你这么想要把他拿来,说:「我把这个神拿来,放在我手上看看。」拿不来的,所以说虚妄。 「尘劳是鱼鳖」:我们自性里的尘劳,就是我们自性里的鱼鳖虾蟹。 「贪瞋是地狱」:我给你们讲经讲了这么久,都没有告诉你们:贪瞋就是地狱。 不是说贪瞋本身是地狱,而是说你有贪心,就一定会下地狱;你有瞋心,也一定会下地狱的。 现在你贪,将来是下地狱的;现在你瞋,将来是下地狱的。 虽然是将来下地狱,但是是现在种下的种子,所以说贪瞋是地狱。 「愚痴是畜生」:我给你们讲经,常说哪个人愚痴得像个猪似的,这就是畜生嘛! 你看猪,有的人说:「啊! 猪很聪明,知道吃东西睡觉,什么也不干。」你看! 说牠什么也不干,就是聪明了;所以有的人也要学猪,一天吃完了就睡,睡完了就吃,到时候就给世间人杀肉吃。 因为这个,所以说愚痴就是畜生。 畜生就是愚痴,你说畜生的一生,有什么意义呢? 没有什么意义。 但是没有什么意义,牠也愿意活着,就说杀猪的时候吧,你把牠一捉住,牠就吱吱哇哇那么叫。 叫什么呢? 牠说:「啊! 我不愿意死啊! 我也不愿意死啊!」牠说牠也不愿意死,不过我们人不明白牠的言语,牠那么叫,那么哀求你,你也不知道;你若懂得牠的语言,或者就会生出慈悲心,不杀牠;可惜不懂。 善知识。 常行十善。 天堂便至。 除人我。 须弥倒。 去邪心。 海水竭。 烦恼无。 波浪灭。 毒害忘。 鱼鳖绝。 自心地上。 觉性如来。 放大光明。 外照六门清净。 能破六欲诸天。 自性内照。 三毒即除。 地狱等罪。 一时消灭。 内外明彻。 不异西方。 不作此修。 如何到彼。 大众闻说。 了然见性。 悉皆礼拜。 俱叹善哉。 唱言。 普愿法界众生。 闻者一时悟解。 「善知识,常行十善」:各位善知识,你能常常行十善道,「天堂便至」:你就可以到天堂去。 「除人我,须弥倒」:你把人见没有了,我见也没有了,须弥山也就倒下去,也没有了。 「去邪心,海水竭」:你把你邪知邪见的心去了,海水也就干了。 「烦恼无」:你没有烦恼,「波浪灭」:头先我讲,我们人心里,这一念一念微细微细的念头,就和水上小波浪似的,你不觉得有波浪,但是它可有。 大波浪,就变成大的烦恼了;小波浪呢,就是微细微细那个无明。 在你心里,就像水的波浪,前边那个过去,后边那个又来;后边过去,更后面那个又来,总是有的。 你要没有这个波浪,就要没有无明;你有无明,不是吗? 就有波浪。 你有无明,就有贪心,有贪心,就有瞋心,有瞋心,就有痴心。 你为什么有贪心呢? 因为无明支使着你,无明说:「我欢喜这个东西,你快给我拿来,快给我弄来!」贪心就会去帮着找这个东西。 譬如贪财的,就找财;贪色的,就找色。 找不来,就发脾气。 好像我有一个徒弟说:「我想什么,就要有什么。 为什么我没有?」所以就发脾气。 这个就是有无明嘛! 无明支配他,就发起脾气;发起脾气;就生起波浪,生起小的波浪不要紧,生起大波浪,龙王就要请客,龙王就要开宴会,开大party。 「毒害忘」:你毒害心若忘了,不害人,就没有龙。 龙会喷毒气,人若中毒就会死的。 「鱼鳖绝」:鱼鳖绝,也就连龙也都包括在内。 「自心地上」:你自己心地上边,「觉性如来」:自己的觉性,就是如来。 「放大光明」:就生出大的智慧来。 「外照六门清净」:外边眼睛看见色,不为色转;耳朵听到声尘,也不为声尘所转;鼻子嗅香尘,也不为香尘所转;舌尝味尘,也不为味尘所转;身觉触尘,也不被触尘所转;意缘法尘,把法尘也没有了。 「能破六欲诸天」:这六根门头都清净了,能破六欲诸天。 什么是六欲诸天? 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他化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是六欲诸天。 六欲诸天是什么? 也就是你的眼、耳、鼻、舌、身、意。 你眼、耳、鼻、舌、身、意清净了,六欲诸天就都破了。 六欲诸天的种子、那个因,就在你眼、耳、鼻、舌、身、意这儿! 你的眼睛欢喜美色,生到天上去:「天女非常漂亮!」这就被六欲天所转;耳朵听声尘:「啊! 天上的音乐,非常好听,啊! 我生到天上去,天天听这个音乐,这比你那个吉他啊、什么的,奏的音乐都好,比你那小提琴、大提琴哪,奏得都好。」你的鼻欢喜香味,你就生出这么一种妄念,你说:「人间有这种香味,天上有比这种香更香,有所谓异香扑鼻。 天上那个香,一定胜过人间这个香。」所以你鼻子不为香尘所转,这也把六欲天给破了,乃至于舌、身、意都是一样的,这就叫把六欲诸天都给破了。 说:「六欲天破了,这个地会不会坏呢?」连虚空都没有了,怎么会有地呀? 说:「那我在什么地方呀?」你就在虚空里住,那不是最好啦? 不必再回来了! 「自性内照,三毒即除」:自性内照,就是回光返照。 返照,就是教你觉察,教你觉悟。 觉性如来,则你三毒都消灭了,贪瞋痴三毒就没有了。 「地狱等罪,一时消灭」:地狱所有一切的罪业,也都消灭了。 怎么样消灭的呢? 你因为没有三毒,没有无明,所以就没有罪;一切罪业,也都同时消散。 这个时候,你悟得「罪性本空」,罪性本来是空的。 但是你若不破无明,罪就不会空;你要破了无明,才会空的。 「内外明彻,不异西方」:所以你内里光明,外边也光明,内外都是光明的,内外都是无障碍。 没有障碍,岂不就是极乐世界呢? 极乐世界,就是没有三恶道,没有一切的障碍,没有三障。 现在你内外明彻,所以三毒消灭,三障也蠲除,这就是极乐世界;不异西方,和西方没有两样,是一样的。 所以头先我说不必费手续,不像我们到某一个国家去旅行,要申请passport(护照),办很多手续,经过很多时间。 我们现在不用办,当下就是西方;所以说与西方没有分别。 「不作此修」:你若不这样修,「如何到彼」:你怎么能到彼呢? 离得这么远,坐火箭到月球去,还要好几天的时间呢;你若到西方极乐世界,经过十万亿佛土,比月球远百千万万倍都不止,所以怎么去得? 这就是要你自净其心。 「大众闻说」:大众听六祖大师这样一说,你说怎么样? 「了然自性」:大家都知道,喔! 原来自己身体,自己不会用,自己没有认识,自己本身就是极乐世界啊! 所以都见性了。 「悉皆礼拜」:大家一起都给六祖大师叩头顶礼。 「俱叹善哉」:大家都说:真是好得很。 啊! 真是从来没有听过这么妙的佛法,这真是不可思议! 「唱言:普愿法界众生」:大家就说了,我们普遍发愿,愿意法界众生,「闻者一时悟解」:谁听见这个法,谁就同时开悟,同时证果。 师言。 善知识。 若欲修行。 在家亦得。 不由在寺。 在家能行。 如东方人心善。 在寺不修。 如西方人心恶。 但心清净。 即是自性西方。 「师言:善知识,若欲修行」:六祖大师又说,各位善知识,你若想修行啊,「在家亦得」:你不用出家,在家修行也可以,「不由在寺」:不一定要在寺。 为什么六祖大师这样说呢? 他这叫现身说法,他原来也没有出家,和打猎的人一起住了十五年;在那期间,都是用功修行的,所以他说不由在寺。 「在家能行,如东方人心善」:你在家人能修行,就像东方人有善心似的。 「在寺不修」:你出家若不修行,「如西方人心恶」。 这都是比方,你不要以为就是西方人心恶了。 「但心清净」:你只要自己的心清净,「即是自性西方」:你能自己清净其心,就是自性的净土,自性的西方。 摘自:宣化上人法宝网 《六祖法宝坛经》浅释  发布时间:2025-10-07 08:18:48 来源:素超市 链接:https://www.suchaoshi.com/content-32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