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达摩难陀长老:八圣道-中道 内容: 八圣道-中道八圣道是不走极端的中道,是领导神圣的宗教生活的正道。 八圣道是佛陀教义中最杰出的真理,是指引生活的正道。 八圣道也称为中道。 佛陀教诲弟子们,正确的修行方法是避免两个极端──纵欲和自我苦行。 中道是正确的生活方式,不存在外在的影响,是一种以自我道德行为作为引导的一种修行方式。 实践于正道,不畏惧任何外在的力量或神、魔。 根据八圣道修行是一种正确的修行方式,正当的行为,是一种自我的要求,目的就在于净化自己。 中道是一种有计划的内心训练和发展的过程,一个人可以透过对中道的实践来训练和发展自己的心灵,而不是通过膜拜或祈祷。 佛陀说过,任何人只要根据佛法而生活,将获得佛法的护持和指引。 当一个人根据佛法生活,他也同样的生活在和谐的世间法里。 每一个佛教徒都被鼓励以佛陀所宣教的八圣道过生活。 依八圣道的生活方式,可以脱离今生或来世的忧苦和灾难。 他的心识也将获得发展,因此而远离邪恶,获得道德修养方面的增长。 八圣道就好像一张地图,指引游人到正确的目的地。 我们需要八圣道来指引我们迈向涅槃──人生的终极目标。 要达到涅槃境界,就要修证八圣道。 信徒们需要发展八圣道的三种特性──戒(Sila)、定(Samdhi)、慧(Paa)。 透过戒、定、慧三学的发展,才能获得心灵的全面发展。 首先,必须持戒,使自己的行为利益众生,持守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用酒等麻醉品。 当戒学获得发展后,他已完全能控制自己的心识,这时,他开始发展定学,通过定学的发展,智慧自然生起。 逐步进展:透过那无尽的智慧,佛陀知道不是所有的众生都有相同的根基来获得心灵的发展。 因此,他宣说了八圣道,指示了心灵修行的实际道路。 他知道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在这一生获得圆满的心灵发展,因此,他宣说了戒、定、慧三学,让众生能在多世的生命中获得精进。 八圣道引导修行者进入绝对究竟和无苦的境界。 八圣道的生活:戒Sila正 语Sammvca正 业Sammkammanta正 命Samm-j? va定Samdhi正精进Sammvyma正 念Sammsati正 定Sammsamdhi慧Paa正 见Sammdi? ?hi正思维Sammsa? kappa慧学:什么是正见? 正见就是对四圣谛有所认识,或了解事物的真相。 正见也指明了各种善业和不善业,及它们对人类身、语、意的影响。 认识「业」以后,人们就懂得远离邪恶和向善,缔造美好的生活。 当一个人拥有正见时,他了解人性的三种本质:无常、苦和无我,也了解十二缘起法。 当一个人发展了正见之后,觉悟于真性,断除邪恶之根,因此而获得解脱。 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发展智慧,从智慧中获得对自我、对生命和对一切现象的正见。 当一个人获得正见后,他将进一步发展正思维,这就是拥有不动摇的心、正确的抱负和正确的思想。 在精神境界放弃一切不正确的思想,培养通往涅槃的道德戒行。 正思维就是弃除邪恶的思想和培养纯正的思想。 正思维是非常重要的,它影响了一个人思想的净化或污染。 正思维有三重意义:一、放弃私心,为世间谋求幸福,利益他人。 二、发展慈心,以慈心对治邪恶和伤害。 三、发展悲心,以大悲心对待一切众生。 当一个人心灵之道获得发展,在思想上,仁慈之心会日益增长、不再伤害、不自私、充满了爱心和慈悲心。 正见和正思维是属于慧学,它培养善与道德的真性。 戒学:戒学分三类:正语、正业、正命。 正语即尊重于真理及他人的福利。 也就是不撒谎、不毁谤、不造谣、不奉承及不胡言乱语。 我们经常忽略了语言的威力,因此不关注于语言。 但是,我们无时无刻都受到语言的伤害,语言有时候比武器要来得厉害。 有时候,因为一句话改变了你的想法,或因此导致犯罪。 要发展和谐的社会,就必须先控制不良语言和使用正面的语言,只说一些真实、平和、善良和有意义的话。 佛陀说:「令人愉快的言语,像蜜糖一样甜,真实的言语,像鲜花一样芳香,不正确的言语却像污秽物。」正业是戒学中的第二项。 正业就是珍惜生命、珍惜财物和珍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正业和五戒中的前三戒息息相关,那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 生命比一切都珍贵,大家都害怕被惩罚,珍惜生命畏惧于死亡。 我们在珍惜自己生命的同时,也应该更爱惜其他众生的生命,不要对其他众生造成伤害。 珍惜财物就是:那些不属于我们的财物,不要据为己有,比如:偷盗、欺骗或抢夺。 珍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不要搞正常婚姻以外的性关系,要信任和爱护自己的配偶。 通过正业,我们能缔造一个更平稳和更适合人类居住的社会。 正命是戒学中的第三项。 正命指示了人类在这个社会中如何获得生存的权力。 正语和正业之道指导我们如何珍惜生命、财物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正命却指示了我们如何在不违反道德准则中生活。 佛教徒应该远离五种不道德的行业:人口买卖、武器买卖、肉类买卖、酒类和麻醉品买卖和毒品买卖。 有些人说,他们从事这类的买卖是为了 生活,所以他们并没有犯错。 但是,这种说法并没有说服力,如果他们没有错,那么,小偷、杀人犯、歹徒、凶手、走私犯和骗子,也可以这么说:他们从事这些不正当的行业并没有错,同样是为了生活。 有人认为钓鱼和狩猎是一种高尚的娱乐,屠宰动物是为了食物,因此并不犯戒。 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是因为对佛法缺乏认识的缘故,这些都不是高尚的生活方式,任何生类都不应该对其他生类造成伤害。 这些伤害都是一些没有必要的伤害。 对生命抱着错误的观念,并非佛陀所教。 佛陀说:「一个没有道德的人,在不安定的日子里活了一百岁,不如一个持戒和有禅定修养的人活一天。」《法句经》宁可死得有道德和值得尊敬,也不要活得像一个邪恶和狡猾的人。 定学:定学共有三项:正精进、正念和正定。 通过定学的锻炼,可以净化自身和获得智慧,也能够更有效的控制我们自己的心识,从而获得智慧和善性,并为我们打开了证悟和解脱的大门。 正精进,就是全面的发展,如:通过不懈努力、坚韧不拔的意志,学习和实践佛法,而获得各方面的进展,这就是正精进。 正精进有四种属性。 一、已生恶令灭。 二、未生恶令不生。 三、已生善令增长。 四、未生善令生。 正精进于我们的生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令我们的精神境界获得充分的发展,让我们更清楚的认识行法的无常性。 正精进和正念关系密切。 身为一个佛教徒,培养正念是必要的。 佛陀说过,正念是唯一灭苦的途径。 正念(依所缘)有四种:一、念于身(身念处,观身不净)。 二、念于受(受念处,观受是苦)。 三、念于心(心念处,观心无常)。 四、念于法(法念处,观法无我)。 正念体现于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的一切受、想、行、识都受到「念」的支配。 因此,我们生活中,应该非常关注于「念」,使「念」清晰,培养正念。 正念影响了我们的身、受、心与法,及其它一切的有关行为。 因此,导致于我们向往「定」。 正定导致我们无论在精神或肉体,都能获得「专注」(心一境性)的能力,心识关注于一个目标,不受外在所有因素的影响。 通过正确的途径锻炼正念,可获得两种利益。 一、在身心方面获得平静、舒适和欢愉。 二、提升心的洞察力,生起观想事物本性的能力,进而引发智慧。 八圣道是佛陀教义中的精粹。 是完整的心灵发展的原动力。 是佛陀为众生找出的病源──苦,和诊治的唯一方法。 「苦」的根源就是欲念和贪,当消除欲念和贪后,就能轻易的进入无苦的涅槃,这就是八圣道的真正定义。 当一位高明的医生在为病人诊治严重的疾病时,他不单治疗病人的肉体,也给病人做了精神的辅导。 八圣道是灭苦的唯一途径,同时也是对治轮回的良方,发展我们的心识和提升我们的本质,它指示了如何获得心灵纯净和通往无苦境界的道路。 发布时间:2025-09-15 13:27:28 来源:素超市 链接:https://www.suchaoshi.com/content-31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