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纯祥法师:我们以本来的模样接受阿弥陀佛的救度 内容: 我们以本来的模样接受阿弥陀佛的救度十方三世诸佛为众生离苦成就了很多方法,但这些方法需要我们勤苦修行。 只有阿弥陀佛,你是什么样子,就以什么样子救度你(给你名号信心),而且救度效果不比任何佛差,甚至更殊胜。 这是法藏菩萨五劫思维,久远长劫修行的不可思议因果力量,专门针对我们这些连苦都不知道,不懂发愿也没有信心的可怜众生。 愿力成就光明名号,念佛就是接受阿弥陀佛的调摄十八愿因愿文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然后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这是阿弥陀佛本愿选择的方法,这是本。 本为因位选择的愿、行,因位有愿有行,这叫法体成就(佛那边)。 而法体不离众生,众生叫机,机法相对,法藏菩萨发愿就是为众生。 为什么要闻名号? 佛要你知道本愿就是为你,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就是佛给我们成就离苦得乐的保障,给我们往生决定的保证。 凡夫众生,给你的保证看不见,摸不着,就不合适,那怎么办? 他选择的方法是成就名号给你,让你闻信称念。 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是法藏菩萨选择的方法,众生念佛就是在阿弥陀佛光明的调摄中。 佛名号即是光明,愿力成就无量光明,佛用光明名号摄取称念者。 因此你不只要听到佛愿,还应该知道佛成就了不可思议的智慧力,那就是光明。 名号即是光明,光明是缘,如果你只知道愿,不知道愿已成就为光明,就只知道因不知道果,对你成就信心来说就只有因没有缘。 佛要你闻名号,闻佛愿生起本末,没有怀疑之心,就是通过名号回向信心给你。 闻不具足,半信半疑二十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也是闻我名号,然后是植诸德本,这个因愿文中的闻就是闻不具足,由于闻不具足,所以把佛愿成就的名号作为自己的善根德本来修,还不能完全离开自力。 到了成就文闻其名号就真正闻到佛愿生起本末,全依他力,获得大信心。 所以闻名号有具足、不具足的差别,闻不具足即半信半疑。 往生正因是信、愿现在净土教对成就文信心的解说弘扬,出现了很多差异。 有弘扬者非要念佛者追求信心欢喜、乃至一念的体验,这是将重点落在信心上。 我们每次学完要念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这段经文,这是落在往生不退转上。 往生决定与信心决定是一事的两面,往生决定重愿,信心决定重信。 求往生重愿则落在佛愿法体边,重信则落在众生机法一体成就边。 从名号因果说,是先发愿再成就信心,众生获救过程也是从发愿到获信,这是顺次成就。 直接以信心为重心,再返回来重视发愿,是先果后因的教授次序。 以发愿为重点或以获信为重点只是教授上的方便差别,都是闻其名号,即南无阿弥陀佛。 成就文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然后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次第是先信心,然后是至心、愿生。 而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的偈子没有提到信心,它的重点是愿(愿望),欲就是愿,与成就文表达不一样。 两段经文前面都是闻名,后面一个是信心欢喜,一个是闻名欲往生,所以往生正因是信和愿。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即是皈命,皈命就是信,南无亦是回向、发愿之意,所以南无也有发愿的意思,往生正因是信愿。 往生容易,愿心难发愿往生心难发,往生很容易,从哪里看出往生容易呢? 观经下品下生五逆十恶的人临终遇善知识(释迦牟尼佛)为他介绍阿弥陀佛本愿力,指示他选择往生净土,让他合掌至心称念,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他就往生了。 五逆十恶十念就往生,那下品中生、下品上生就更容易了。 下品中生只闻其名号,口都没念就往生了。 闻到就往生,闻即有信,所以善导大师说上尽一形,下至十声一声一念等,以佛愿力,易得往生。 临终的人,念不出名号来是不是就不能往生呢? 依《观经》念不出来也能往生,闻而信受,佛力就可以让他往生。 无常的苦闻名欲往生,说明佛力能发起真实愿往生心,如果你现在有必死的心,立刻就能往生了。 所以你要把死提到现在来,生死本来是一回事,只是凡夫智慧不够。 人生充满了担忧和恐怖,难道你不觉得苦吗? 难道非要死亡来临才感受到苦? 就不能观察无常的微细生死,我们念念都是生死。 缘分的改变影响着你和一切的关系,而这都是你无法预料和控制的。 每一个无常的过程都是一个可怕的死亡过程,只不过慢慢的变化,让你没有产生强烈的感受。 如果你用心观察体会,你也应该会感受到无常是很可怕的,你就不愿意再受这种痛苦。 为什么我们非要不断经受念念生死的考验呢? 身苦感受是有限的,而心苦是永不停息的,心里随时都有黑暗和无明,凡夫就好象生活在地狱中一样,你难道感受不到这种痛苦? 心苦让我们感受更深,所以要结束心苦。 而心是什么? 心不生不灭,死是死不了的。 对遇到教法的人来说,临终死亡的恐怖对往生反而会产生很大的加持,死亡并不是坏事情。 人到临终,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好的解脱机会,当然你要依殊胜的教法,没有教法那就一失人身,万劫难复。 现在人多向外求,时时追求无常的东西,不知道任何东西都不是你可以抓得住的,因为一切都是无常。 但是凡夫沉溺在虚妄的陷阱中,内在创造一个我,外面即有他与大众,在这种混乱相对的游戏中无力自拔,自欺欺人,再也生不起离苦得乐的真实愿心。 有愿必生依《观经》说五逆十恶往生都很容易。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什么? 觉得自己还有时间。 佛为什么要为我们发愿,就是因为我们的愿都是恶愿,愿所带来的行为都是恶行,到临终算帐时就变成最难过、恐怖的时候。 临终时你没有得到安慰那是非常恐怖的,如果这时跟你讲阿弥陀佛本愿,让你至心合掌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你因为苦报虽然集中不了心力忆念佛,但合掌至心称南无阿弥陀佛,具足十念就往生了。 为什么要具足十念呢? 因为五逆十恶业力障生净土,所以佛力使你灭罪,念念之中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 念佛是往生的正行,也是灭罪最有力的方法。 有些人念佛,却觉得阿弥陀佛力量不够,要去找地藏王菩萨、金刚萨埵帮忙灭罪,这就是对阿弥陀佛本愿没有信心。 名号本愿成就你的往生,灭罪的环节,法藏菩萨因地早就设计好了,哪里还用你担心,另外去找办法呢。 法藏菩萨的本愿力技术,具足十念就灭除世间最重的障碍往生罪行,佛力使罪人得到金莲花接引,即得往生,这是释迦佛在《观经》中亲口所说。 另外阿弥陀佛即是无量佛,地藏菩萨、金刚萨埵等一切佛菩萨皆摄在其名号中。 念佛却怀疑佛力,反而要找别的菩萨来帮忙,实是画蛇添足。 若依《观经》来看往生很容易,闻其名号,佛力使你有愿就必生,这就是闻名欲往生。 善导大师比喻说有三定死经验,即接受他力获得信心离苦得乐的真实愿我们难发,所以闻其名号,经佛力劝化,释迦本师劝导我们,你们应当发愿。 虽然真实愿是佛的,但是还是要落在你身上。 如果说愿是佛的,佛的就是我的,那为什么有很多人没往生呢? 名号法体早就完成了,成佛以来经过十劫。 名号法体落实在闻名者身心上就叫机受,对于闻名者来说,你的成就反而才是佛的成就。 佛为众生发愿成就名号,名号即是机法一体。 所以阿弥陀经在劝导发愿后,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若人闻说阿弥陀佛即应执持名号。 善导大师讲《观经》三心时说回向发愿心就是愿生心。 二河白道喻讲愿往生者在心上经过三定死,就是愿往生者把死提到现在。 往生容易吗? 很容易,死了就行了。 但是这个死不是你身体的死,是佛力使你往生的愿望发起来了,你对六道的所有追求都觉得苦。 佛力使你横截五恶趣,就是人天的所有因果安乐,你都感觉到苦,你发起了强烈的厌苦欣乐之愿。 其实要让凡夫主动放弃轮回,是不可能的,凡夫即没有愿,也没有力量。 哪能放得下呢? 你什么时候会放下呢? 就是你身心苦得不得了,希望彻底破灭了,甚至连生出希望的内心深处的你都不知在哪了,佛力将你放在了不可思议的名号上,你才会觉得放下了。 就是信心建立之后,凡夫的本质依然会困扰你,所以名号本愿是不断烦恼得涅槃。 卑贱众生无法发出真实愿往生净土的心愿往生心是否真实,你可以自己做下观察。 有愿必定有行,如果口里说有愿却没有去行,就说明你的愿不切。 有些人口里叫得很响,我愿意往生净土啊,但是你为此付出了多少行动? 如果有愿无行,那愿即孤,暂时没有结果。 愿浅不切也不行,你要是有真正的愿就一定会去行,然后才说得上杂行、正行。 如果愿都不真,就说不上什么杂行、正行,只能是轮回六道之行。 有些人的情况就是这样,连愿都还没有,只是感点兴趣,听一下,那就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才会成熟。 凡夫众生在这个世间太久了,不能觉知真正的苦乐分际,不懂追求究竟利益。 理解极乐确实比较困难,但是我们可以反观自己的人生,你什么时候觉得真正快乐了? 你痛苦时有什么是可以究竟依靠的? 有哪一件事情是你希望不变就能永远保持不变? 你在世间追求的东西有哪一样不是无常? 无常给你留下的是什么呢? 除了苦,还能有什么呢? 所以要讲苦的话,每个人都是眼泪汪汪,超过了四大海的水。 但即使是这样,我们也还是不能真正发起愿往生净土的心,让卑贱的我们发愿实在是件很困难的事情。 闻其名号就是听到阿弥陀佛的呼唤阿弥陀佛成佛以来已经十劫了,他十劫都在呼唤我们,让我们醒过来。 释迦佛也出世两千五百多年了,我们混到人身赶了一个末法。 象我们这些没有愿望的人生都是混的人生,混下去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当然也没有任何实在意义。 佛让你快醒一醒,思考一下,你对这个世界有任何意义吗? 你死了能有几个人会想到你? 你这样的人生难道有意义? 很多人觉得我工作很重要,我子女很重要,其实那是什么? 那只是你的无明贪心很重要。 生命甚至是需要痛苦的,否则就会觉得活着没什么感觉? 人有时就是要找苦吃,找罪受,否则就体会不到生命的存在。 这虚妄游戏真是很玄妙,人不单是要找乐,也有时是在找罪受。 阿弥陀佛怜悯我们发愿成就名号,释迦牟尼佛说诸有众生,让我来告诉你们苦乐的不同因果。 闻其名号就是我们听到了阿弥陀佛慈悲呼唤,这是多么希有难遇的事。 在生命的苦海中,你什么时候感觉真正的苦了,不单是感觉到现在苦,感觉明天也很苦,后天也还是很苦,感觉自己完全没有希望了。 闻其名号,接受佛愿,觉得我非要往生,我现在就要往生,不往生,其它什么都毫无意义,那你就离往生很近了。 如果你还在计算这、计算那,今天买房子,明天找工作,那就再过八百世你也很难获得信心往生,你无明贪心为主做下的事情终究还是变成苦果回落到自己身上,自作自受,轮回无尽。 获信同时得到往生当我们遭罪的时候,你不要去怪别人,只能怪自己,这是因果,是我们自作自受。 要怪,可以怪怪阿弥陀佛,你希望往生,就可以对佛说,你说我都发了愿,你怎么还没来救我。 我已经发了愿,怎么还没感受到你的光明,你的救度呢? 怪别人没有用,因为他们即没有那么强大的力量,也没有劝你离苦得乐,更没有发本愿来救你。 只有阿弥陀佛有本愿,他要救你,他说你称我名号,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至不退转,所以往生你就直接找阿弥陀佛,不要找别人。 这个偈子跟十八愿一样也是成就文,但重心落在愿上,不突出信心,但是如果你得到往生,自然具有信心。 阿弥陀佛立誓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你已经往生了,你不信都不可能了。 所以你要得到往生(皆悉到彼国),你就自然信了。 当然这个成就文包含的比十八愿的广,带有方便。 临终往生化土的人到净土后自然也会进入报土。 平生业成的人是信心即得往生,往生化土的人到净土后自然也开显真实信心。 念佛人的往生阿弥陀佛早就完成了,大家一起学习《无量寿经》,就是闻其名号。 释迦牟尼佛说,你们应当发愿往生净土,如果你不发愿,那就只好交给观世音菩萨,交给地藏菩萨。 如果你发愿那就直接交给阿弥陀佛,你愿往生,就皆悉到彼国。 你不发愿离阿弥陀佛还远,你有愿就必定往生。 往生才是最重要的,获得往生自然有信心,平生业成固然是信心成就即得往生,但如果你离了愿往生去追求信心,也有走入岐途的危险。 发布时间:2025-08-20 14:21:23 来源:素超市 链接:https://www.suchaoshi.com/content-31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