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石头和尚 内容: 石头和尚——希迁,唐朝比丘,禅宗大德高僧之一,曹洞宗的创始人,著有《草庵歌》,《参同契》流传于世,在海内外享有极高声誉。 希迁,俗姓陈,端州人(今广东省高要县人)传说其母自怀孕时即不茹荤腥。 后产下希迁,迁祖幼时性情刚烈,乡间民俗畏鬼神. 常杀牛洒酒祭祀,习以为常。 迁祖每次遇见则毁祠夺牛而归。 一年时间竟达数十头,乡村父老都不能制止,只好任其作为。 弱冠之年,赴曹溪谒见六祖慧能,六祖度其出家,但未及圆具,六祖即告圆寂。 六祖寂后,迁祖遵遗命往江西青原谒见行思和尚,尽得心传。 天宝初年,迁祖游湖南衡山,至集贤蜂上,见有岩石其状若台,遂结庵于石上(即今湖南南岳南台寺)时人称为“石头和尚”。 迁祖聪颖过人,机锋敏锐辩,才无碍,故有“石头路滑”之说。 传说江西有一叫邓隐峰的人向马祖辞行,马祖问他: “到哪里去呀? ”他说:“去拜访石头禅师! ”马祖说: “石头路滑”,他说:“我随身带有木杖,逢场作戏去! ”邓才到迁祖处,便绕禅床一周,把锡杖一振问道: “是何宗旨? ”迁师叫道: “苍天! 苍天! ”邓茫然不解,无话可说,只好回复马祖此事,马祖说:“你再去一次,待他回答时便嘘他二声”。 于是邓又去依前所问,迁祖也回他两嘘声。 于是邓又只好垂头丧气地回复马祖。 马祖便说“向你说石头路滑,该相信了吧! ”迁祖心地仁慈,在传法方面十分注意因人而异,各施其教。 当时曾有门人问;“如何是解脱? ”祖答:. “谁缚你? ”又问:“如何是净土了”答,“谁垢你? ”再问,“如何是涅槃? ”祖答: “谁把生死交给你? ”又有人问,“什么是禅? ”迁祖答,“碌砖”又问:“什么是道? ”答“木头! ”诸如类似,不胜枚举。 因迁祖德高望重,远近闻名,四众弟子闻风而至,争相参谒,目不暇给,迁祖一一为其应机说法,—时间雄风大振,大转法轮,受度者无数。 即使是鬼神之流,也常显迹前来听法。 迁祖慈心悲愿,为他们一一授戒使其早离幽冥得生净土。 当时门下著名弟子有:药山惟俨禅师,丹霞天然禅师,潭州大川禅师、大颠宝通禅师,长髭旷禅师等等,后来均成为一代禅宗大德。 一日,迁祖因看《肇论》,当看到“会万物为己者,其唯圣人乎! ”时,不觉自语:“圣人无己,靡此不己,法身无象,谁云自他? ”后即沉沉睡去,梦见自己与六祖同乘一灵龟,游于深池,醒后遂著《参同契》流传于世。 广德二年,应门人之请,移庵下梁端,广阐玄化,度化有情,为振兴佛教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贞元六年庚午12月,自知尘事已尽,含笑撒手西归,享寿九十又一般化一,僧腊六十三。 德宗朝谥: “无际大师”请加封为,“性海无际禅师”。 遗下《草庵歌》、《参同契》代为流传,为后世人所推崇。 附:《参同契》竺土大仙(佛)心,东西密相付,人根有利钝注。 执事原是迷,契理亦非悟。 门门一切境,回互不回互。 回而更相涉,不尔依位住。 色本殊质象,声元异乐苦,暗合上中言,明明清浊句。 四大性自复,如子得其母。 火热风动摇,水湿地坚固。 眼色耳音声,鼻香口咸醋。 然依一一法,依根叶分布。 本未须归宗,尊卑用其语。 当明中有暗,勿以暗相遇。 当暗中有明,勿以明相睹。 明暗各相对,比如前后步。 万物自有功,当言用及处。 事存函盖合,理应箭锋拄。 承言须会宗,勿自立规矩。 触目不会道,运足焉知路? 进步非近远,迷隔山河固。 谨白参玄人,光阴莫虚度。 《草庵歌》无结草庵无宝贝,饭后从容图睡快。 成时初见茅草新,破时还将茅草盖。 住庵人,镇常在,不属中间与内外。 世人住处我不住,世人爱处我不爱。 庵虽小,含法界,方丈老人相体解;上乘菩萨信无疑,中丁闻之必生怪。 问此庵,坏不坏,坏与不坏主元在。 不居南北与东西,基址坚牢以为最。 青松下,明窗内,玉殿朱楼未为对。 衲破蒙头万事休,此时山僧都不会。 住此庵,休作解,谁夸铺席图人买。 回光返照便归来,廓态灵根非向背。 遇祖师,亲训诲,结草为庵莫生退。 百年抛却任纵横,摆手便行且无罪。 千种言,万般解,只要教君长不昧。 要认庵中不死人,岂离而今这皮袋。 发布时间:2025-08-20 11:26:39 来源:素超市 链接:https://www.suchaoshi.com/content-31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