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五 内容: 解怨释结第三今日道场同业大众一切众生皆有怨对。 何以知之。 若无怨对则无恶道。 今恶道不休三途长沸。 是知怨对无有穷已。 经言。 一切众生悉皆有心。 有心者皆得作佛。 而诸众生心想颠倒。 长寝生死不能觉悟贪着世间不知出要。 建立苦本长养怨根。 所以轮回三有往来六道。 舍身受身无暂停息。 何以故尔。 一切众生无始已来。 闇识相传无明所覆。 爱水所溺。 起三毒根。 起四颠倒。 从三毒根起十烦恼。 依于身见起于五见。 依于五见起六十二见。 依身口意起十恶行。 身杀盗婬。 口妄言绮语两舌恶骂。 意贪瞋痴自行十恶。 教他行十恶。 赞叹十恶法。 赞叹行十恶法者。 如是依身口意起四十种恶。 复依六情贪着六尘。 乃至广开八万四千尘劳门。 一念之间起六十二见。 一念之顷行四十种恶。 一念之间开八万四千尘劳门。 况复一日所起众罪。 一月一年终身历劫所起众罪。 如是罪恶无量无边。 怨对相寻无有穷已。 而诸众生与愚痴俱。 无明覆慧。 烦恼覆心。 不自觉知。 心想颠倒不信经说。 不依佛语。 不知解怨。 不望解脱。 怨怨相报何时解脱。 自投恶道如蛾赴火。 历劫长夜受无量苦。 假使业极有终得还人道。 如是恶人终不改革。 是以众圣起大慈悲。 正为如是怨对众生。 我等相与发菩提心行菩萨道。 菩萨摩诃萨救苦为资粮。 解怨为要行。 不舍众生为本。 我等今日亦复如是。 起勇猛心起慈悲心。 等如来心。 承诸佛力。 建道场幡。 击甘露鼓。 秉智慧弓执坚固箭。 普为四生六道三世众怨父母师长六亲眷属。 解怨释结。 已作之罪一切舍施。 未结之怨毕竟不造。 仰愿诸佛诸大菩萨。 以慈悲力以本愿力以神通力。 同加覆护折伏摄受。 令三世无量众怨。 从今日去乃至菩提。 解怨释结无复怨对。 一切众苦毕竟断除。 相与至心等一痛切五体投地。 奉为天人六道三世众怨父母师长一切眷属。 归依世间大慈悲父南无弥勒佛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善意佛南无离垢佛南无月相佛南无大名佛南无珠髻佛南无威猛佛南无师子步佛南无德树佛南无观释佛南无慧聚佛南无安住佛南无有意佛南无鸯伽陀佛南无无量意佛南无妙色佛南无多智佛南无光明佛南无坚戒佛南无吉祥佛南无宝相佛南无莲华佛南无那罗延佛南无安乐佛南无智积佛南无德敬佛南无坚勇精进菩萨南无金刚慧菩萨南无无边身菩萨南无观世音菩萨又复归依如是十方尽虚空界一切三宝。 如是三世一切众怨。 今日在六道中已受怨对者。 愿以佛力法力贤圣力。 令此众生悉得解脱。 若于六道中应受对者。 未受对者。 毕竟不复入于恶趣。 毕竟不复恶心相向。 毕竟不复楚毒相加。 一切舍施无怨亲想。 一切罪咎各得消除。 一切怨对皆得解脱。 同心和合犹如水乳。 一切欢喜犹如初地。 寿命无穷身心永乐。 天宫净土随意往生。 念衣衣来。 想食食至。 无复怨对哭泣之声。 四体不为变动所侵。 五情不为尘惑所染。 众善竞会万恶争消。 发起大乘修菩萨行。 四等六度一切具足。 舍生死报。 同成正觉今日道场同业大众。 何者怨根苦本。 眼贪色。 耳贪声。 鼻贪香。 舌贪味。 身贪细滑。 常为五尘之所系缚。 所以历劫长夜不得解脱。 又复六亲一切眷属。 皆是我等三世怨根。 一切怨对皆从亲起。 若无有亲亦无有怨。 若能离亲即是离怨。 何以故尔。 若各异处远隔他乡。 如是二人终不得起怨恨之心。 得起怨恨皆由亲近。 以三毒根自相触恼。 以触恼故多起恨心。 所以亲戚眷属亟生责望。 或父母责望于子。 或子责望父母。 兄弟姊妹一切皆然。 更相责望。 更相嫌恨。 小不适意便生瞋怒。 若有财宝亲戚竞求。 贫穷之日初无忧念。 又得者愈以为少。 愈得愈为不足。 百求百得不以为恩。 一不称心便增忿憾。 是则人怀恶念遂起异心。 故结讐连祸世世无穷。 推此而言。 三世怨对实非他人。 皆是我等亲缘眷属。 当知眷属即是怨聚。 岂不人人慇懃悔过。 宜各至心五体投地。 奉为有识神已来至于今日。 经生父母历劫亲缘。 于六道中结怨对者。 若对非对若轻若重。 今日若在地狱道者。 若在畜生道者。 若在饿鬼道者。 若在阿脩罗道者。 若在人道者。 若在天道者。 若在仙道者。 今日现前在眷属中者。 如是三世一切众怨。 各及眷属。 (某甲)等今日以慈悲心无怨亲想。 等诸佛心。 同诸佛愿。 普皆奉为归依世间大慈悲父南无弥勒佛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梵德佛南无宝积佛南无华天佛南无善思议佛南无法自在佛南无名闻意佛南无乐说聚佛南无金刚相佛南无求利益佛南无游戏神通佛南无离闇佛南无名天佛南无弥楼相佛南无众明佛南无宝藏佛南无极高行佛南无提沙佛南无珠角佛南无德赞佛南无日月明佛南无星宿佛南无日明佛南无师子相佛南无违蓝王佛南无福藏佛南无弃阴盖菩萨南无寂根菩萨南无无边身菩萨南无观世音菩萨又复归依如是十方尽虚空界一切三宝愿以佛力法力大地菩萨力一切贤圣力。 令(某甲)等父母亲缘于六道中有怨对者。 各及眷属。 皆悉同时集此道场。 共忏先罪解诸怨结。 若有身形拘碍不得到者。 愿承三宝力。 摄其精神皆悉同到。 受(某甲)等今日忏悔。 一切怨对愿蒙解脱。 道场大众宜各人人心念口言。 (某甲)等从无始有识神已来至于今日。 于经生父母历劫亲缘姑姨伯叔内外眷属。 以三毒根起十恶业。 或以不知。 或以不信。 以无明故起诸怨结。 于父母眷属乃至六道亦有怨对。 如是等罪无量无边。 今日忏悔。 愿乞除灭。 又复无始已来至于今日。 或以瞋恚。 或以贪爱。 或以愚痴。 从三毒根造种种罪。 如是罪恶无量无边。 惭愧忏悔愿乞舍施。 又复无始已来至于今日。 或为田业。 或为舍宅。 或为钱财。 起怨对业。 于眷属中备加杀害。 如是种种不可具说。 所起怨对无有罢期。 今日惭愧发露忏悔。 愿父母六亲一切眷属。 以慈悲心受我忏悔。 一切舍施无复恨想。 乃至盗窃邪婬妄语。 五逆十恶无不备作。 妄想颠倒攀缘诸境造一切罪。 如是等罪无量无边。 或于父母。 或于兄弟姊妹。 或于姑姨伯叔眷属。 乃至有识神已来至于今日。 于六亲边。 起如是等罪因。 苦果受对劫数怨结多少。 唯有十方一切诸佛大地菩萨。 尽知尽见。 如诸佛菩萨所知所见。 罪量多少怨对劫数。 于未来世方受对者。 (某甲)等今日惭颜哽恸衔悲自责。 改往修来不敢复作。 唯愿父母亲缘眷属。 以柔软心调和心乐善心欢喜心守护心。 等如来心受(某甲)等今日忏悔。 一切舍施无怨亲想。 又愿父母亲缘一切眷属。 若有怨对在六道中者。 亦愿六道一切众生。 同共舍施。 三世怨结一时俱尽。 从今已去至于道场。 永离三途绝四趣苦。 一切和合犹如水乳。 一切无碍等如虚空。 永为法亲慈悲眷属。 各各修习无量智慧。 具足成就一切功德。 勇猛精进不休不息。 行菩萨道无有疲倦。 等诸佛心。 同诸佛愿。 得佛三密。 具五分身。 究竟无上菩提成等正觉今日道场同业大众。 相与已解父母怨竟。 次复应解师长怨结。 自大圣已还体未圆极。 至于无生法忍。 犹为三相迁灭。 在乎如来尚假苦言。 令恶众生因兹悟道。 而德明化物。 犹现此辞。 况复凡愚理绝净境。 今善恶杂糅明白未分。 岂能顿离三业之失。 若闻所说正当惭愧师长恩德深自悔责。 不得惊疑人怀恶念。 经言。 虽复出家未尽烦恼未得解脱不得便言无复诸恶。 在俗之人不得便言都无其善。 且置是事。 如经所说。 佛告大众。 汝当缘念师长之恩。 父母虽复生育训诲。 而不能使离于三途。 师长大慈诱进童蒙。 使得出家禀受具戒。 是即怀罗汉。 胎生罗汉果。 离生死苦得涅槃乐。 师长既有如是出世恩德。 谁能上报。 若能终身行道正可自利。 非报师恩。 佛言。 天下善友莫过师长。 今日道场同业大众。 如佛所说。 师长有如此恩德。 而未曾发念报师长恩。 或复教诲亦不信受。 乃至麁言起于诽谤。 横生是非使佛法衰落。 如是等罪何当免离三途。 苦报无人代者。 及其舍命乐去苦归。 神情惨恼意用惛迷。 六识不聪五根丧败。 欲行足不能动。 欲坐身不自立。 假使欲听法言。 则耳无所复闻。 欲视胜境。 则眼无复所见。 当如此时共思今日礼忏。 岂可复得。 但有地狱无量众苦。 如是苦报自作自受。 故经言。 愚痴自恃不信殃祸。 谤师毁师憎师嫉师。 如是等人法中大魔。 地狱种子。 自结怨对受报无穷。 如华光比丘。 善说法要。 有一弟子。 恒怀骄慢。 和上为说都不信受。 即作是言。 我大和上空无智慧。 但能赞叹虚空之事。 愿我后生不复乐见。 于是弟子法说非法非法说法。 虽持禁戒无有毁犯。 以谬解故。 命终之后如射箭顷堕阿鼻狱。 八十亿劫恒受大苦。 今日道场同业大众。 如经所说。 岂得不人人起大怖畏。 止于和尚发一恶言。 堕阿鼻狱八十亿劫。 何况出家已来至于今日。 于和尚边所起恶业。 其罪无量。 判舍身形同彼无疑。 何以故尔。 和上闍梨恒加训诲。 而未曾如法修行。 于诸师长多生违逆。 或复给与而无厌足。 或师瞋弟子。 或弟子恨师。 于三世中喜怒无量。 如是等罪不可称计。 经言。 起一瞋心怨对无量。 如是怨对非但六亲。 师徒弟子慊恨亦甚。 又复同房共住上中下座。 不能深信出家是远离法。 不知忍辱是安乐行。 不知平等是菩提道。 不知离忘相是出世心。 师及弟子同房同住。 结业未尽互相违悷。 忿诤之心纷然乱起。 所以世世不得和合。 又出家人或同学业。 或复共师。 见解不等升进之日便含毒怀瞋。 而不自言宿习智慧。 彼有福德。 我无善根。 闻见他荣不安隐性。 有漏之心亟生高下。 多起闘诤。 少能和合。 不能推厚居薄。 更相嫌恨不省己非。 唯谈他短。 或以三毒更相谗谤。 无忠信心。 无恭敬意。 何处复念我违佛戒。 乃至高声大语恶骂丑言。 师长教诲都无信受。 上中下座人各怀恨。 以怀恨故更相是非。 于恶道中多有怨对。 皆是我等师徒弟子。 同学共住上中下座。 起一恨心怨对无量。 所以经言。 今世恨意微相憎嫉。 后世转剧至成大怨。 何况终身所起恶业。 今日道场同业大众。 各不自知在何道中。 于诸师长上中下座起诸怨结。 如是怨对无有穷尽无有年期。 亦无劫数。 当受苦时不可堪忍。 所以菩萨摩诃萨舍怨亲心。 离怨亲想。 以慈悲心平等摄受。 相与今日已得发菩提心。 发菩提愿。 宜应习行菩萨所行。 四无量心六波罗蜜四摄法。 四弘誓。 如诸佛菩萨所行之行。 我等今日亦应习行。 怨亲平等一切无碍。 从今已去至于菩提。 誓当救护一切众生。 令诸众生究竟一乘。 相与至心五体投地。 奉为有识神已来经生出家和上闍梨有怨对者。 同坛尊证有怨对者。 同学眷属上中下座有怨对者。 三世众怨。 若对非对若轻若重。 各及眷属。 (某甲)等若于六道一切众生有怨对者。 于未来现在应受对者。 今日忏悔愿乞除灭。 若六道中一切众生各各有怨对者。 (某甲)等今日以慈悲心无怨亲想。 普为三世一切众怨求哀忏悔。 愿悉舍施。 无复恶念相加怀毒相向。 同共舍施一切欢喜。 从今解结无复瞋恨。 各自恭敬念报恩心。 等诸佛心。 同诸佛愿。 各各至心归依世间大慈悲父南无弥勒佛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见有边佛南无电明佛南无金山佛南无师子德佛南无胜相佛南无明赞佛南无坚精进佛南无具足赞佛南无离畏佛南无应天佛南无大灯佛南无世明佛南无妙香佛南无持上功德佛南无离暗佛南无宝赞佛南无师子颊佛南无灭过佛南无持甘露佛南无人月佛南无喜见佛南无庄严佛南无珠明佛南无山顶佛南无名相佛南无法称佛南无慧上菩萨南无常不离世菩萨南无无边身菩萨南无观世音菩萨又复归依如是十方尽虚空界一切三宝愿以佛力法力大地菩萨力一切贤圣力。 令彼三世无量众怨若对非对尽空法界一切众生。 皆同忏悔解怨释结。 一切舍施无怨亲想。 一切和合犹如水乳。 一切欢喜犹如初地。 一切无碍犹如虚空。 从今已去至于菩提。 永为法亲无别异想。 常为菩萨慈悲眷属。 又以今礼拜忏悔解怨释结功德因缘。 愿和上闍梨同坛尊证同学弟子上中下座。 一切眷属有怨对者。 乃至四生六道各有三世众怨未解脱者。 今日若有在天道者。 在仙道者。 在阿修罗道者。 在地狱道者。 在饿鬼道者。 在畜生道者。 在人道者。 今日现在眷属中者。 如是十方三世众怨若对非对。 各及眷属。 从今已去至于菩提。 一切罪障皆得除灭。 一切怨对毕竟解脱。 结习烦恼永得清净。 长辞四趣自在受生。 念念法流心心自在。 六波罗蜜具足庄严。 十地行愿无不究竟。 得佛十力神通无碍。 早具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成等正觉今日道场同业大众。 前是总相为他三世众怨解诸怨结。 此下自净宜督其心。 相与今日何故受生死身不得解脱。 进不覩面前授记。 退不闻一音演说。 良由罪业深厚怨结牢固。 非唯不见前佛后佛菩萨贤圣。 而亦将恐十二分教闻声传响永隔心路。 恶道怨对无从得免。 舍此形命方沈沸海。 轮转三途备历恶趣。 何当复得见此人身。 发如是意。 实有切情之悲。 运如是想。 不觉痛心之苦。 相与已得仰飡风化。 割爱辞亲舍荣弃俗。 更无异缘。 岂得不与时竞各求所安。 若不坚强其志捍劳忍苦衔悲恻怆者。 忽使身被笃疾。 中阴相现。 狱卒罗刹牛头阿旁殊形异状一朝而至。 风刀解身心怀怖乱。 眷属号泣无所觉知。 当此之时欲求今日起一善心。 五体投地礼佛忏悔岂可复得。 但有三途无量众苦。 今日大众各自努力与时驰竞。 若任情适意则进趣理迟。 捍劳忍苦则趣向心疾。 故经言。 悲是道场。 忍疲苦故。 发行是道场。 能办事故。 故知万善庄严不勤无托。 欲度巨海非舟何寄。 若有愿乐之心。 而不行愿乐之事。 其愿必虚未见其果。 如绝粮之人心存百味。 于其饥恼终无济益。 当知欲求胜妙果报。 必须心事俱行相与。 及时生增上心。 怀惭愧意忏悔灭罪解诸怨结。 脱更处闇开了未期。 人皆解脱。 莫追后悔。 各各至心等一痛切五体投地。 归依世间大慈悲父南无弥勒佛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定义佛南无施愿佛南无宝众佛南无众王佛南无游步佛南无安隐佛南无法差别佛南无上尊佛南无极高德佛南无上师子音佛南无乐戏佛南无龙明佛南无华山佛南无龙喜佛南无香自在佛南无大名佛南无天力佛南无德鬘佛南无龙手佛南无善行意佛南无因庄严佛南无智胜佛南无量月佛南无宝语佛南无日明佛南无药王菩萨南无药上菩萨南无无边身菩萨南无观世音菩萨又复归依如是十方尽虚空界一切三宝(某甲)等积集罪障深于大地。 无明覆蔽长夜不晓。 常随三毒造怨对因。 致使迷沦三有永无出期。 今日以诸佛菩萨大慈悲力。 始蒙觉悟心生惭愧。 至诚求哀发露忏悔。 愿诸佛菩萨慈悲摄受。 以大智慧力。 不可思议力。 无量自在力。 降伏四魔力。 灭诸烦恼力。 灭诸怨结力。 度脱众生力。 安隐众生力。 解脱地狱力。 济度饿鬼力。 救拔畜生力。 摄化阿脩罗力。 摄受人道力。 尽诸天诸仙漏力。 无量无边功德力。 无量无尽智慧力。 令四生六道一切众怨同到道场。 受(某甲)等今日忏悔。 一切舍施无怨亲想。 所结怨业同得解脱。 永离八难无四趣苦。 常值诸佛闻法悟道。 发菩提心行出世业。 四等六度深心修习。 一切行愿等阶十地。 入金刚心俱成正觉今日道场同业大众。 夫怨对相寻皆由三业。 庄严行人婴诸苦报。 相与既知是众苦之本。 宜应勇猛挫而灭之。 灭苦之要唯有忏悔。 故经称叹。 世二健儿。 一不作罪。 二能忏悔。 大众今日将欲忏悔。 当洁其心整肃其容。 内怀惭愧悲畅于外。 起二种心则无罪不灭。 何者二种心。 一惭二愧。 惭者惭天。 愧者愧人。 惭者自能忏悔灭诸怨对。 愧者能教他人解诸结缚。 惭者能作众善。 愧者能见随喜。 惭者内自羞耻。 愧者发露向人。 以是二法能令行人得无碍乐。 相与今日起大惭愧。 作大忏悔。 至心求哀四生六道。 何以故尔。 经言。 一切众生皆是亲缘。 或经为父母。 或经为师长。 乃至兄弟姊妹。 一切皆然。 良由堕无明网不复相知。 既不相知。 多起触恼。 以触恼故怨对无穷。 大众今日觉悟此意。 至诚垦恻苦切用心。 必令一念感十方佛。 一拜断除无量怨对。 等一痛切五体投地。 重复归依世间大悲慈父南无弥勒佛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定意佛南无量形佛南无照明佛南无宝相佛南无断疑佛南无善明佛南无不虚步佛南无觉悟佛南无华相佛南无山主王佛南无大威德佛南无遍见佛南无量名佛南无宝天佛南无住义佛南无满意佛南无上赞佛南无无忧佛南无无垢佛南无梵天佛南无华明佛南无身差别佛南无法明佛南无尽见佛南无德净佛南无文殊师利菩萨南无普贤菩萨南无无边身菩萨南无观世音菩萨又复归依如是十方尽虚空界一切三宝仰愿三宝同加摄受。 令(某甲)等所忏除灭。 所悔清净。 又愿今日同忏悔者。 从今已去乃至菩提。 一切怨对皆得消灭。 一切众苦毕竟解脱。 结习烦恼永得清净。 长辞四趣自在受生。 亲侍诸佛面奉尊记。 六度四等无不备行。 具四辩才得佛十力。 相好严身神通无碍。 入金刚心。 成等正觉 发布时间:2025-08-14 09:24:55 来源:素超市 链接:https://www.suchaoshi.com/content-31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