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智随法师:观音菩萨和阿弥陀佛度众生的方法 内容: 观音菩萨和阿弥陀佛度众生的方法有方便有真实。 佛法功德有方便和真实之别,方便是暂时的、不究竟的利益;真实就是究竟的、圆满的功德。 观音菩萨先以欲钩牵观世音菩萨是以方便为主,导归真实,所以是寻声救苦、随类化现。 让众生求子得子、求富贵得富贵、求官位得官位,这就是方便满众生的愿。 先以方便度众生,最终的目的则是希望众生求往生,求涅槃,求成佛。 就像经典里所讲,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观音菩萨是先满足众生的欲望,以此来牵引众生走入佛门,最终入佛智慧海。 绝大部分人学佛就是这样走进来的有欲望,有所求,然后来到佛门烧香、拜佛,求平安、求世间利益等。 观音菩萨的信仰在中国民间最为普及,反映了众生的普遍需求,最能体现观音菩萨方便度生的精神,同时也代表了佛法普遍利益众生的一面。 佛法有世间利益,有出世间利益。 世间利益就是方便利益,也就是普通大众都有所求的利益。 有些人,你劝他求往生,他不愿意;劝他求解脱成佛,他没准备没考虑。 他考虑什么呢? 要吃饭要生活。 很多人说:没饭吃怎么办,没工作怎么办? 所以大多数人求的是世间利益。 观音菩萨就先以欲钩牵,先满足众生的愿望,这就是观音菩萨最独特的地方,也代表整个佛法普利众生方便的地方。 佛为什么广开方便之门,说八万四千法门呢? 就是要随顺众生的根机,满众生不同的愿望。 众生各有所求,应不同的众生,讲不同的法门,显不同的利益,这是开显整个佛法的一个方向,叫应机说法。 但是,观音菩萨除了方便利生之外,还有真实的利益,后令入佛智,入佛智就是其真实利益。 先把所有众生吸引过来,最终导入佛的智慧。 如果只求世间利益求平安、消灾等,不能求佛的智慧,求究竟解脱,那就是前期方便,是初学阶段,还没有究竟走到学佛的道路上来,也还没有满观世音菩萨的心愿。 信仰观世音菩萨的人如果只停留在求世间利益,那是对观音菩萨还不够了解。 观音菩萨是希望我们通过世间利益走向解脱成佛之道。 两者兼顾,有方便有真实,不过以方便为主,因为众生所求多是方便利益故。 阿弥陀佛后令入佛智反过来看阿弥陀佛,则是以真实为主,方便为辅。 真实功德中,包含了一切方便利益。 所谓真实的利益,在《无量寿经》有讲:惠以众生,真实之利。 释迦牟尼佛讲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讲六字名号的功德,是要惠赐给十方众生真实的功德大利。 真实是什么呢? 就是往生成佛。 往生成佛的功德最真实,其他世间利益都是有漏功德,还要轮回,还要生死。 只有往生西方之后,才不会生死,不会轮回,不会有烦恼。 所以两种功德的性质不一样。 阿弥陀佛因中发愿,有两句话也讲到净土法门的真实功德包含了一切功德:为众开法藏,广施功德宝。 天亲菩萨《往生论》用一首偈子来说明:观佛本愿力,遇无空过者,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 这个功德大宝海就是真实功德,能令快速满足无上功德大宝,这就是佛的真实功德。 所以阿弥陀佛给我们十方众生的功德是真实的、究竟的。 但在真实里面,也包含、摄受了方便。 印光大师讲:真能念佛,不求世间福报,而自得世间福报。 念佛求往生的人,会不会消灾、会不会平安、会不会得到世间利益? 自然会得到。 所以念佛之人求往生,不求世间利益,自然也会得世间利益。 为什么不用求世间利益呢? 世间利益都是有漏的、有限的、短暂的,往生才是大利,往生才是真实利益,往生是无上功德。 所以,阿弥陀佛要凸显的就是往生大利,不是方便利益,是真实大利。 当有了这一真实大利之后,安心念佛,也自然能得现世之方便利益,如消灾、保平安等等。 所以念佛一法有现当二益现世利益和当来往生利益。 这就是真实里面有方便,而方便里面没有真实。 两者比较,真实功德是最究竟的、圆满的,是学佛终极追求的目标;方便利益是短暂的、一时的。 观音菩萨侧重在方便,阿弥陀佛侧重在真实,给众生的利益有大小之别,这就是两者不同的地方。 原文标题:观音菩萨与阿弥陀佛的合作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法宝之音 发布时间:2025-08-13 13:56:45 来源:素超市 链接:https://www.suchaoshi.com/content-31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