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智随法师:如何成就僧事?放下自我、共成佛事 内容: 团队成就大众道业就要有一个根本方向,就是要成就僧事。 僧事就是出家人在一起如理如法的运作事务,这样道和人、理和事之间就可以融合了。 华严宗有几个理念:理法界、事法界、理事法界、事事法界;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 清净的僧团能把教理、戒律融合到事务上去,这就非常好了。 僧事的处理原则上以戒律为准。 如果个人学的法门不同,可以兼顾。 比如学净土的,就会把戒律和净土结合起来处理僧事。 这叫不叫杂修呢? 很多人会认为是杂行杂修,甚至高帽子就扣过来了。 这完全是两个概念。 僧务就是事务的处理,处理僧团的事务,跟往生是两码事。 并不是说这个事处理得好就往生,处理不好就不往生。 要把这件事处理好,就得有标准、有规矩。 就像煮饭一样,目标是想煮干饭,结果煮出来的是稀饭,那就是没有掌握处理事务的规则。 这跟往生没有关联,即使错了也不影响往生。 虽不影响往生,但还是要学会做饭,不然老会出问题。 也不能说学会做饭就是杂行。 僧团的事务是世间法、世间事,是大家在现实生活当中要面对的具体问题。 这些问题要按现实的角度来考虑,跟杂不杂行毫不相干。 僧团管理只学戒律还不够,戒律里面有止持,还有作持。 止持就是禁止的,不能做的;作持就是要作为的,诸如羯磨之类。 大家不光是要了解戒律条款,最重要的是僧团事务的运行。 羯磨怎么运作? 这才是作持,才是维系僧团的标准。 如果不了解的话,就很难处理好僧团的事务。 僧团在末法时代为什么不好管? 一个是学这方面管理的人少,知道的人少,知道了去推行的人更少,一个人推行根本推行不了,一定要靠团队来推行。 古代的马车都是几匹马一起拉车,方向要一致,齐心协力才会往前推动。 如果各奔东西,这个车子就不知道往哪里走了。 一个团队也是如此。 僧团要放下自我,以了生死为标准,这是佛制定的,所有的人都依佛制定的戒律、规矩为标准来推行。 这个难度非常大,怎么办? 只能随团队因缘做到哪里算哪里。 作为僧团,出家人首先是以成就道业为目标。 其次就是僧事,这是大家的事情,不是个人的事情,需要僧团统一去学习了解。 发心出家的人,除了修净土之外,戒律也要了解一点。 教理差一点,为人处事差一点都可以将就,住得破破烂烂也无所谓,但是最基本的东西不能差。 上殿、学习、僧人之间的问题处理,都要以佛定的标准来解决。 这是第二个互相依存的地方,与大众的生活息息相关。 第三点就是共成佛事,僧事是僧人内部的事。 出家人重要的事就是成就佛事。 这里讲的佛事不是指平常所说的做佛事、道场的佛事,而是指佛的事业弘法是家务,利生为事业,弘法利生就是佛事。 僧团最重要的目标,就是成就佛的事。 佛的出世本怀就是要普度众生,这个使命要靠僧团来完成,僧团担当的重要使命就是让佛法住持世间。 很多人喜欢讲理论,有住持三宝,有理体三宝,有一心三宝,有事相三宝,讲了很多三宝概念,到底哪一个三宝最重要? 就功能来讲,住持三宝最重要。 理体三宝,一心三宝,都是理论,这些理论看不见摸不着,谁都不知道在哪里。 有的人懂一点理论,但懂得理论也不能解决问题,住持三宝才能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现在人接触佛法,皈依三宝,走进佛门,出家剃度,最后弘法利生,都离不开住持三宝。 住持三宝是有形可鉴,有法可依,是所有大众都要依附的。 净土法门指方立相,住持三宝就是一个指方立相的显示。 这个寺院在哪里、有多大、容纳多少人、有多少僧人,都可以明确的标示。 住持三宝就是成就佛事成就佛的事业,是代佛说法,这主要靠住持一方、教化一方的僧团。 这是僧的意义的第一点。 《僧的意义与守则》(五)2019年9月讲于木鱼山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法宝之音 发布时间:2025-08-12 14:31:19 来源:素超市 链接:https://www.suchaoshi.com/content-31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