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往生比丘尼 内容: 妙 净妙净,俗姓王,乃虚云和尚之庶母。 云公生母早逝,由净抚育成长。 云公之父,欲云公兼祧两房,为娶两妇。 云公出走后,同治三年,父病故,净即率二媳同入佛门为尼。 所有家财,悉以施舍,一心向道。 出家四十余年,专志净土。 宣统元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日佛成道日,示微疾,念佛西归。 在弥留时,跏趺说偈云:“每因恩爱恋红尘,只为贪迷失性真。 八十余年如幻梦,诸缘空处本无人。 ”“今朝解脱生前累,换取莲邦净妙身。 有缘念佛归西去,莫于苦海久沉沦。 ”殁后,异香数日不散,端坐俨然如生。 广 华广华,俗姓谢,名彩娣。 由父母命,十七岁与陈姓完婚。 未满一年,夫亡,遂剃发出家,依苏州香山吴杨里桃花坞昙华庵老比丘尼为师。 师见其诚恳,即将该庵交华,他去。 华因得独自住庵静修。 庵四面环山,人迹罕至。 山顶有石刻四面观音像,华每晨必登山顶,焚香燃灯,恭敬礼拜。 诵弥陀经一卷、往生咒三遍为日课,余则精持弥陀圣号。 日上山樵薪,出售所得,购置香烛灯油供佛。 己则惟以手种果? ,或采野草树叶充饥而已。 虽有善信上山礼敬观音,供养及华、随手施人,不以自享。 柴草食物,或被人窃取,亦不计较追索。 五十八岁,赴苏洲西园戒幢寺受大戒。 尔后,修持更精进。 七十四岁,赴灵岩参加印公舍利入塔纪念,并自购骨灰塔位。 即于次日晨,毫无病苦,安卧往生。 时远近来山善信颇众,目睹此景,咸为诵弥陀经,念佛圣号。 殁后逾时,面色红润,肢体柔软。 扶之趺坐入龛,宛如生人。 荼毗,得白色舍利十余粒,舍利花数朵,皆白如水晶,光洁莹润,见者赞叹不置。 果 松果松,苏北盐城人,身世不详。 三岁出家,就当地天妃宫尼庵,礼老比丘尼常德为师。 松幼年即知精进念佛,兼习禅定。 其师欲令管理庵务,并劝说:年过五十,用功未晚。 松回答道:“浊世无常,流光迅速,设若寿命不到五十,岂不一生错过? ”因此不从师命,精进念佛如故。 年十九,诣苏州西园戒幢寺,求授大戒。 一九四七年,苏北发生战事,师徒祖孙三人,乃弃庵来苏。 正值栖身无地,进退维谷之际,道逢胥门小木桥弄无难庵主比丘尼成慧。 成慧问明情况,悯其飘零失所,遂接往庵中居住,供给膳宿。 松在庵中,一住数年。 一九五六年,松年三十九。 古历九月初六日,身无病苦,正念分明,安祥往生。 在三日前,向成慧说:“我将于三日后西归,请助念相送。 ”又道:“你可知念佛应如何念? 我来教你。 ”成慧请其吩咐。 松说:“持念六字洪名,要不快不慢,要至诚恳切,要一字一字地念。 要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向耳入。 要念得清清楚楚,要听得清清楚楚,不可囫囵含糊过去。 念快了跟不上,念得过慢了,心要散乱。 ”成慧遵照指示,一字一字,不紧不慢,执持圣号;松亦随念。 如是三日,至初六日下午九时,松起身整襟,作跏趺坐。 一面念佛,一面以手摩头作授记状,连作三圈。 稍停更作,如是者三次。 于十一时,向成慧说:“再会! 再会! ”泊然坐脱。 妙 行妙行,江苏武进人,姓氏及身世不详。 曾任苏州阊门内如来庵住持。 一九二? 年春季,在常州天宁寺受大戒,得戒师为治开老人。 行心地仁慈,精持戒律,不喜攀缘。 一生功行,唯持诵华严,精进念佛,回向净土。 一九五六年三月间得病,念佛不辍。 至九月十三日午后二时,面西趺坐,与徒义性告别,合掌高称洪名,安祥而逝。 世寿五十有七。 明 常明常,俗姓李,中年信佛受皈戒。 五十八岁,偕女明福,住苏州木渎镇小桃庵。 嗣依圆瑛法师剃度,受具戒于苏州西园戒幢寺。 平生专志净土,昼夜持念六字洪名。 一九六六年农历十一月二十九日晨,预知时至,沐浴更衣,端身趺坐,手结弥陀印,持念圣号。 其女明福,劝母卧下,不久复起坐。 自言:“西方妙境已现,佛说不虚。 ”急念南无阿弥陀佛不止。 至九时,音浸微,面现笑容,安祥坐化。 荼毗后,检得舍利花甚多,色分黄白绿三种。 遗言:“不准哭泣,不许服孝,不用建塔,以骨灰作馒头施诸水族,结西方缘。 ”世寿八十,僧腊二十二。 妙 胜妙胜,俗姓朱,江苏青浦县人,适富商赵某。 年四十四,遭不如意事,乃勘破世情,披剃于苏州西林庵。 庵主为延十师,在该庵独授大戒,请应慈老和尚为得戒师。 胜始研读华严,终则归心净土。 宗教皆通,辩才无碍。 慈悲喜舍,乐善为怀。 将一生积蓄,塑像装金,重修西林庵,焕然一新。 年六十一岁,得病,自知时至。 有云林庵闵老师者,与胜素相识,夜得一梦,见胜授予白纸一卷,上书偈语四句:“昔日风光今何在,西方净土早安排。 今日真能离苦海,消遥自在上莲台。 ”闵醒即遗忘,旋又睡去。 复见胜示偈,一再嘱咐:“不可忘记,要给慈惠师看。 ”明日,闵见慈惠,始知胜已于昨夜往生矣! 是乃一九六九年十月十三日也。 世寿六十有一。 永 宝永宝,俗姓罗,浙江黄岩县人。 母陈氏,梦见观世音菩萨抱一女孩与之,且云:“此女大有善根,必使出家。 ”寝后产宝。 宝年十二岁,母为送黄岩优钵罗庵,投式东老师太剃发,法名文通。 住庵三十余年。 参加农业劳动,随众早晚功课外,专持弥陀圣号。 庵原为黄岩唯一女众丛林,后受时局影响,遂至衰落。 因移居慈溪吉祥庵,及缨络河头定香庵,十年后,至上海成都北路九六一弄四号,建定心庵。 栖心净土,念佛不辍。 待人接物,慈悲为怀。 戒律谨严,驰名遐迩。 皈依弟子甚众。 开示痛切,惟嘱:“老实念佛,求生西方。 瞥尔错过,得度无日。 ”云云。 圆寂前七天,预知时至。 对助念弟子说:“我已见观世音菩萨,决定往生。 ”于公历一九七六年农历五月二十四日晚,在大众念佛声中,安祥而逝,世寿九十三。 圆 信圆信,汪阶玉长女。 适曹某生一女,成年病殁。 因悟人世无常,遂出家。 住苏州小仓口楞严庵。 常持诵楞严,念佛不辍。 道心坚固,数十年如一日。 一九七六年秋,身感不适,即卧床不起。 病危时,有道友对信说:“往生西方,最关重要。 ”信含笑点首,合掌称谢。 始终正念分明,安祥而逝。 面貌如生,红润光泽。 时为一九七六年农历八月二十九日下午八时,世寿七十有九。 宗 如宗如,俗姓黄,名志学,江苏武进人,中年出家。 早岁皈依圆瑛法师。 披剃于苏州紫竹庵,礼尼莲净为师。 六十岁,就宝华山隆昌寺求授大戒。 一生精修净土法门,戒律谨严,乐于施舍。 于一九七七年二月十九日圆寂。 虽在病中,正念分明,预知时至。 直至往生,念佛不辍。 容颜润泽,有过生前。 世寿八十。 道 因道因,俗姓郭,扬州朔江县人,住上海浦东烂泥渡路六二五号。 幼即茹素,皈依高? 寺来果老人,行持净业,兼事参究。 中年夫故,乃勘破世缘,出家受沙弥尼戒,居苏州善人桥马岗山一小庵内。 文革中迁沪。 因曾蒙虚云老和尚示修行法则,劝修净土,从此恪遵不移。 勇猛精进,一心持名。 往生前,感微疾,自知不起,安排身后各事。 临终亲见阿弥陀佛放光接引,正念现前,安祥而逝,世寿七十有一。 终于一九七五年农历五月初二日。 如 莲如莲,俗姓许,浙江天台县人。 嫁后,生一男一女。 二十二岁,夫卒。 族中大伯与人勾结,欲将莲出卖。 邻居一念佛老妇与莲相处甚厚,知其谋,窃以告莲。 莲匿老妇家。 老妇教莲默持大士圣号,祈求垂护,得免劫夺。 数日后,拟往嵊县,路遥,不知所趋。 至新昌,见一船经过,要求搭载。 至嵊,见一青年尼在河边浣衣,莲即请求在庵暂住一夜。 尼欣然,引见其师。 师以莲年青,举止端庄,嘱留庵内,佐理杂务,并令学习功课。 不久,师圆寂,其徒青年尼亦离庵他去,莲遂继承香火。 住庵七年。 抗战军兴,莲避难至杭,住祥符桥畔一庵中。 解放后,庵改为学校,复迁居大仙庵,住十余年。 莲虽未受大戒,而谨身饬行,洁逾冰霜。 莲修持精进,欣厌心切,朝暮课诵,从不间断。 遇病不能支,必在佛前请假。 日诵金刚经三部、弥陀圣号五千、往生咒五百。 逢十斋日,则诵地藏经。 所得衬施,充道粮外,辄以周济贫乏。 往生前一年,对人说:“我住世只有一年多了! ”一九六五年,年八十四岁。 正月某夜,梦见二僧,对她说:“今年二月,你将去世。 ”复就桌上,写一“死”字示之。 莲一见欢喜。 至二月十五日夜,又梦见二僧来说:“你十八日将去世。 ”醒后,召其侄至,立遗嘱,嘱咐后事。 至十八日,香汤沐浴,请海善法师为料理坐缸焚化等事毕,端身正坐,手结弥陀印,一心念佛,并嘱诸道友助念,众见莲面带笑容,毫无病态。 至午时,安祥生西。 了 椿了椿,俗姓张,浙江临安县人,四岁出家于邑之丁田某小庵。 清光绪七年,年二十七,受具于天台国清寺,戒毕回庵后,因庵小人多,乃迁至平阳香林寺。 寺屋湫隘,不堪容众,师竭力经营,建造大殿,及两翼轩房,遂得安众行道。 鱼鼓钟磬之声不绝于耳,为远近信众所敬仰。 师自奉俭约,待人和厚,一生维持讲经道场,有七处之多。 二六时中,行住坐卧,未尝离一句佛号,数十年如一日。 往生之年,时当二月初旬,偶感微疾,嘱咐徒众勿为延医服药。 专请大德来寺,启建佛七,资助往生。 是月十八日晚十一时许,师亲见空中千手观音现身,欣悦异常,至二十日半夜,问玄孙平莲:“现在几点钟了? ”答云:“十二点。 ”师欣然说:“好,此刻我可去了。 ”即从床上坐起,双手合掌,向众人说:“我已见到室中莲华满地。 ”是时口中念佛之声,尚若断若续。 未几,瞑目而逝。 世寿七十有五,僧腊四十有八。 证 持证持,俗姓王,江苏常熟人。 出身农民家庭,守贞不字。 年二十余,投苏州郊区白衣庵,依慧智老比丘尼座下剃度,法名证持。 白衣庵地处黄豆芽村之北,原为白衣古寺,向由大僧住持。 清末,毁于战火,荒废已达六十年之久。 慧智比丘尼募化重建,更名白衣庵,师于一九二八年,往南京宝华山受大戒,得戒师为德老和尚。 三十六岁起,闭华严关三年。 日常功课,始终不懈,暇则念佛。 慧智比丘尼圆寂后,师继任住持。 师于戒律素称谨严,告诫弟子,进入佛堂,不准多言杂语,不准衣袍不整。 一般善信钦师道行,常在庵中布施结缘,师维护三宝,不遗余力,庵内五间大殿,经师修整一新。 一九四九年三月廿九日,无疾坐化,终年五十有一。 将往生前,略患感冒。 关照徒孙惠德说:“再有三天,我就要往生了。 ”徒孙说:“望师多活几年,好教导我们。 ”师说:“人总是要去的,何必留我? 我先去,望你们后来。 你们好好为我念佛,不要给我打差。 在我往生以后,不要靠近我床,不要动我身体,只要念佛,引磬要在我往生过一小时再敲,敲时声音要轻。 ”言讫,即就床上趺坐念佛。 自云阿弥陀佛来了,语毕瞑目安详而逝。 时跪在地上念佛相送者百数十人。 百日后送灵岩荼毗,检得五色坚固子甚多。 或红如赤珠,或绿如翡翠,青黄白紫各色俱备。 又 空又空,俗姓朱。 江苏启东县二徽镇人。 父业木工,生二女,即空及某姐也。 空与其姐,少时即随母茹素,承欢膝下,矢志不嫁。 空旋于崇明寿安寺受五戒。 其后父母相继去世。 某年夏,空于崇明叶尘法师所听讲梵网经,乃发心出家,与其姐同诣本镇竹林庵,礼某比丘尼祝发。 一九五五年春,与姐同往南京宝华山受具足戒。 出堂后,仍回竹林庵,精修净业,一意西驰。 一九五八年冬示疾,仍日夜趺坐,念佛不辍。 一九五九年己亥正月初四日,谓姐及其徒曰:“世间皆苦,无足恋者,愿同念佛,助我生西。 ”是日酉刻,于大众念佛声中,面西端坐而逝。 一昼夜后,全身柔软,顶门犹热。 停龛三日,颜色如生,依法荼毗,得舍利无数,皆晶莹珂洁,灿若珠玉。 其顶骨裂为数片,裂纹作菩提树叶形,一片裂纹,仿佛成“心作心是”四字,亦足异矣! 园彻法师曾作长歌,以咏其事。 圆 松圆松,江苏无锡人,生于一八八六年。 俗姓史,夫姓王。 一九二八年,因其夫私营外室,毅然勘破世缘,离家出走,依西林庵参霞法师出家。 所有俗家亲属,皆避不相认。 一九三四年受具戒。 霞法师清规森严,对师谆谆训导,指引速离苦海。 师亦确念人生苦趣,无量无边,因此严守戒法,志求出要,专诵观音圣号,闭关两期。 师为西林庵住持时,庵中香火收入颇丰,而师清苦异常。 时以豆渣佐食,即洗锅水中余粒亦必食之,不肯随手倾泼。 抗日初期,日军轰炸无锡,师不避危险,发愿代众生受苦。 当时适有炸弹落在身边,炸毁屋宇,旁有一圆桶,被炸弹震动,满地乱滚。 而师则虔诵观音圣号,若无其事,亦竟平安无恙。 一九六八年,师为了却尘缘,三年不出禅房,专诵七如来圣号。 一九七一年四月十一日早晨,命其弟子向工作单位请假,并说我今天要走了。 弟子听说,都含泪饮泣,并为安排一切,分侍左右,陪同称念如来圣号。 是日下午三时许,师更衣静坐。 四时许,合掌向空作礼说:“阿弥陀佛已来接引! ”即安祥而逝,年八十有五。 师为人仁恕正真,慈祥善良,见有穷苦之人,无不尽力资助,为众所称。 天 慈天慈,俗姓孙,原籍苏北盐城南乡伍佐镇。 年二十四,依慧山老和尚剃度,在扬州某寺受具足戒。 此后即来苏州,在虎邱小普陀寺当客师,为时三载;又往上海闸北宝福庵当客师三年。 后仍返苏州,住葑门二郎庵。 师刚进庵时,但破屋三间,荒芜一片。 师发愿重兴梵宇,数载节衣缩食,辛勤劳动,积累资财,建大殿三间,顿使败瓦颓垣,成为庄严道场。 师平日常诵大悲咒、万德洪名,苦行卓绝,为大众所称叹。 一九七七年初秋,体力渐衰。 一九七八年冬季,患浮肿病,但身心安泰,不感痛苦;虽病卧床席,始终念佛不断。 一九七九年五月五日(即农历四月初十日),下午四时十五分,正念分明,安祥往生。 当时有文山寺大众尼师,以及男女居士多人,齐集念佛相送。 师在往生前一刹那间,自言自语云:“阿弥陀佛来了! 来了! ”言讫,瞑目而逝。 世寿八十有七。 火化后,检得舍利花若干。 妙 行妙行,俗称周,浙江湖州南浔人,贫农出身。 夫早死,遗一子一女,亦相继而亡,自知业重命薄,年二十四即决志出家,往杭州礼大悲庵某老尼剃度为沙弥尼,法名妙行。 后又往南京栖霞山受戒。 师秉性仁慈,平日专修净土,曾在苏州钟楼头贞净居关房闭关。 三年后,住持北园天龙庵。 年七十五,患腹水症。 卧病二十多天,自知不起,不肯就医服药,一心念佛,求生西方。 往生前三天,对徒弟说:“还有三日,我就要往生了。 ”到第三天,仍正念分明,持念佛号。 不觉叹云:“已经第三天了,佛怎么还不来接我呢? ”正说之际,忽觉满目光明,随向徒弟招手云:“光太亮了,快给我关灯。 ”大众言:“没有开灯。 ”其时师即随众合掌,称念圣号,端坐而化。 逝世后,顶热肢软,瑞相昭然。 时一九七四年六月十六日中午十一时也。 常 静袁常静,母家姓姜,家住湖北汉口。 年三十六,发心念佛,皈依德清法师座下,法名常静。 受五戒于汉口圆照寺。 长斋念佛达三十三年之久,至六十九岁往生。 居士平常修持精进,无论寒暑冬夏,每天刻定四点钟起床念佛,日间专门拜佛。 每逢天暑,汗湿衣襟,即备海青数件,便于更换。 务令威仪整肃,不以便服礼佛。 见衣服破烂,登门乞化者,脱己衣施与,无吝色。 或窃其母家物件,察觉后,不但不予制止,却至厨房盛满碗饭,令饱食而后纵之。 一九四四年正月,忽感微疾。 至四月初十,亲见西方三圣来临。 至十七日晨,谓家人言:“我要落发,你们可速去归元寺请首座和尚来,与我说戒。 ”又令烧檀香,为之沐浴。 沐浴更衣毕,首座和尚到来,即为落发,授沙弥尼戒。 二十日晨,告家人言:“我今天要归到西方去了,你们速去归元寺,把首座和各位师父请来念佛,助我生西。 ”八时许,归元寺首座领众僧来时,居士已命人扶起,跏趺坐椅上。 胸佩戒牒,手执数珠说:“阿弥陀佛与诸圣众,早已到来,你们不要哭,助我念佛。 ”言讫,自称佛号数声,大众在旁齐称圣号。 至十点钟,奄然示寂,如入禅定。 次日十点装缸时,端坐如故。 火化之日,念佛送葬者达千人。 火化后,骨灰成金黄色,得淡白色坚固子大小共七粒。 发布时间:2025-08-12 09:53:22 来源:素超市 链接:https://www.suchaoshi.com/content-31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