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达观法师:六祖坛经讲记 第47集 内容: 六祖坛经讲记(47)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 慈悲即是观音,喜舍名为势至,能净即释迦,平直即弥陀,人我是须弥,邪心是海水,烦恼是波浪,毒害是恶龙,虚妄是鬼神,尘劳是鱼鳖,贪瞋是地狱,愚痴是畜生。 【自性迷即是众生,】就是你不认识生命的状态,不能够好好照顾自己,不懂得怎么过人生,当然更没有能力利益众生,众生一般都是伤害自己和别人。 昨天和一个学生聊天,他说老板每天开会都在骂员工,说:「你们都不解决问题,都在逃避问题。」很多老板不但没有解决问题,自己制造很多问题,还要别人去解决问题。 迷的人一天到晚制造问题,你要迷到什么时候? 真的有那么多问题吗? 你真的那么歹命吗? 很多人一直担心自己过去造了什么业,你这样学佛法是错的,这样是外道,这叫宿命论。 你现在当人,是活在人道,那你过去的业报还算好。 你不要活在过去,不是叫你否认过去;如果你现在去杀一个人,就是现在的业力,你马上就要被关,不管你过去的福报有多好也没有用。 决定你的常常就是现在,你却一直说:「我过去不知道造什么业? …」你在这里抱怨有什么用? 你今天不好好研究佛法,不知道什么是正见,一般人讲话似是而非,你听不出来。 有的人在讲话,从头到尾都讲错,你就听不清楚究竟是对还是错,这叫〔迷〕。 【自性觉即是佛。】你真的能够认识你自己。 彻底认识自己的人一定不会自私自利,因为缘起性空,而且它是整体的。 我今天服务各位就是服务我自己,就是这么简单;但是没有一个服务你,也没有一个服务我的概念,这叫「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懂得生命的人,你叫他牺牲奉献完全没有问题。 你们的问题说起来很简单,不是家庭就是事业的问题,不是身体就是钱财的问题,不是婚姻就是感情的问题,不是子女就是人际关系的问题。 每个问题两三下就可以解决了。 比如感情的问题很简单,感情哪里苦? 一,单恋苦,爱人家不敢说苦。 二,两个人在一起苦。 三,分手苦。 这个要解决很简单,我们不要单恋,喜欢一个人就大方跟对方讲:「我很欣赏你,我想跟你做朋友,因为你有很多优点吸引我。」讲到对方说:「原来我这么优秀! 连我都不了解我自己。 好,我愿意跟你交往。」这样就少了单恋的痛苦。 第二,你们在一起了,有一天,人家跟你说:「我不喜欢你,要离开你。」你就让人家走,因为你们在一起是要快乐,但是人家已经不喜欢你,就让人家走。 很多事情你要会处理,你只要掌握住大原则。 举个例子,你们上班工作,本来就是来服务众生的,不要说薪水少,你来服务众生,抱怨什么薪水? 你还说这工作没有出息,服务众生不是来求出息的,那叫求名求利。 你也不需要考虑到要不要跳槽? 不需要考虑前途、福利、待遇,「我的心都止息了。」一个人真的明白这个概念,他一定有出息。 为什么? 老板说:「我长眼睛也没见过这么好的员工。」无怨无悔的工作,因果报应一定是善报。 如果你不认同,你上班一定很苦的,不是烦恼薪水就是烦恼升迁的问题,或是同事相处的问题,或前途的问题。 你只要把重点抓住,这一辈子就再也没有问题。 至于我没有钱啦,欠人家钱啦,我要怎么活啦…,不管你欠人家一百万,或存款一百万,不管你有没有钱你都要赚钱,你都要好好地活,你不要一天到晚烦恼那个问题。 你按照我这个模式,把你人生会发生的几个大问题的核心价值找出来,这叫做顿悟法门。 顿悟了,再也不会让这些事情困扰你。 否则,像我们一个学生,这一辈子谈了八次恋爱,结四次婚,到现在六十岁了还在谈恋爱,他就是在圈子里一直转,转到什么时候? 如果他掉入一个错误的陷阱:「这代表我现在还很有行情!」那就完蛋了。 你掉入一个错误的概念,你就苦一辈子,你明白一个概念,你就快乐一辈子。 你为什么要苦一辈子呢? 迷跟〔觉〕,你说困难,但你真的用心,你还是可以〔觉〕的,你不用心就是迷,你永远放任自己这样子。 【慈悲即是观音,喜舍名为势至,能净即释迦,平直即弥陀,人我是须弥,邪心是海水,烦恼是波浪,毒害是恶龙,虚妄是鬼神,尘劳是鱼鳖,贪瞋是地狱,愚痴是畜生。】[慈悲即是观音,喜舍名为势至,]因为在讲西方净土,所以就举西方三圣。 [能净即释迦,]如果你相信释迦牟尼佛,就等同相信阿弥陀佛。 你不可以说:「我相信他说的话,但是我怀疑有西方极乐世界。」你这样讲就很矛盾。 但有些学佛的人就是相信释迦牟尼佛的话,却不相信另一个世界,很矛盾。 [平直即弥陀,]平直这两个字很重要,假设你对待众生都很平等,你就是阿弥陀佛。 [人我是须弥,]人我,就是分别心,有我相人相众生相。 分别心就像一座须弥山,彼此有所阻隔。 [邪心是海水,]邪心就是邪见。 [烦恼是波浪,]海水遇风则会起波浪,所以烦恼是波浪。 为什么会有烦恼? 是因为执着。 我们修行最主要是破执着,一破,烦恼就消除了。 [毒害是恶龙,]龙在哪里? 在海里,这个毒害指的是恶毒的心。 [虚妄是鬼神,]鬼神,我们常常讲:「你不要疑神疑鬼。」所以虚妄就是妄想。 [尘劳是鱼鳖,]为什么尘劳是鱼鳖? 如果你拿面包到一个养鱼的池子给鱼吃,你不可以一直喂它,否则你会把它涨死。 它一直吃,不会停,这就叫尘劳。 尘劳就是因为攀缘,攀缘心强的人,必然尘劳,一天到晚向外攀求。 [贪瞋是地狱,]六祖大师这里是略讲。 如果讲得更详细一点,贪心重的人是恶鬼道,瞋心重的人是地狱道。 贪心跟瞋心是一体两面,它们是由爱欲产生的。 [愚痴是畜生。 ]就是无明。 你求观世音菩萨,你心中慈悲,你就是观世音菩萨。 你求大势至菩萨,你能够随喜布施,你就是大势至。 佛在哪里? 你心清净,你就是释迦牟尼佛。 对待众生平等,你就是阿弥陀佛。 这叫正见,你要有这样的正见,然后你要学习这样做。 善知识! 常行十善,天堂便至。 除人我,须弥倒;无邪心,海水竭;烦恼无,波浪灭;毒害除,鱼龙绝。 自心地上觉性如来,放大光明,外照六门清净,能破六欲诸天;自性内照,三毒即除,地狱等罪一时消灭。 内外明彻,不异西方。 不作此修,如何到彼? 大众闻说,了然见性。 悉皆礼拜,俱叹:善哉! 唯言:普愿法界众生,闻者一时悟解。 【善知识! 常行十善,天堂便至。】因为韦史君问的是西方的问题,所以这里这里讲的〔天堂〕就是西方极乐世界。 〔行十善〕是最稳当的,不要似是而非,也不要投机取巧,你这样做就一定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还有一种层次更高,叫自心净土,那就是觉悟,你开悟之后再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更好。 你开悟了,去西方极乐世界,这个部分就不用再修了,如果你没有开悟,你还是要从基本学。 早学晚学都要学,你何不现在学? !你能够学赶快学,没有学到的到那边再继续学,这样的概念一般人都没有。 【除人我,须弥倒;无邪心,海水竭;烦恼无,波浪灭;毒害除,鱼龙绝。】把所有的错误概念去除,转八邪为八正。 【自心地上觉性如来,放大光明,】佛经里面讲的〔光明〕是指智慧。 我们为什么没有智慧? 因为你有八邪。 假设你除掉了八邪,智慧不就展现了吗? 那叫拨云见日。 你要有智慧,不是一天到晚看书,而是内在的邪知邪见去除了,智慧就出来了。 你不从这里下手,要从哪里下手呢? 你一直希望看佛经开启智慧,而不去面对自己,怎么能有智慧呢? 读经典不是叫你每天一直这样读,不对不对,读经典你一天只要读一个小时,就值得你修很久了。 假设你有十分力,你要把三分用在读经典,七分用在修行。 譬如你今天学音乐,音乐老师说:「这首《夜来香》是四分之一拍,每小节有四拍,它是C调…。」这是乐理的部份,不必花很长的时间来讲,接着你开始要弹,弹的时间是讲乐理时间的很多倍。 我用这样来讲不就很清楚吗? 你却拼命地读书,你这样只是在求知识,不从你内在改变是没有意义的。 为什么? 急性子的人还是急性子,骄傲的人还是骄傲,懈怠的人还是懈怠。 不愿意面对自己的内心,不愿意去探讨:「我为什么这么骄傲? 骄傲的心是从哪里来的? 骄傲对我有什么好处?」不思维这些问题,所以骄傲永远存在。 读了很多经典,什么是恭敬,只知道意思而已,但是待人就是不会恭敬。 我们书读这么久了,难道你没有发觉吗? 修行的部分要占大部分的时间。 你每天读一个小时经典之后,你可以静坐或是念佛,或是去做事情。 做事情是修行,去做家事、帮助别人,或当义工都是修行。 《六祖坛经》里面,六祖的禅是反对你一直坐在那边的。 【外照六门清净,能破六欲诸天;】当我愿意把我内在的概念摒除之后,我就有智慧了。 〔外照〕的照,就是观照,以智慧观照,观照〔六门清净〕,〔六门〕就是六根,〔六欲〕就是六尘。 也就是你的感官看到这个世界,你面对一切的人事时地物能够〔清净〕,清净就是不染着。 【自性内照,三毒即除,地狱等罪一时消灭。 内外明彻,不异西方。】〔自性内照,]往内看,看看你自己的心。 以前没有智慧,所以贪瞋痴不断。 [三毒即除,]有了智慧,以智慧观照,贪瞋痴就变成戒定慧,这就是〔内照〕。 [地狱等罪一时消灭。 ]三毒就是堕三恶道。 三毒除了,三恶道的因缘就消失了。 [内外明彻,不异西方。 ]一个内外都清净的人,就等同在西方极乐世界。 【不作此修,如何到彼?】不这样修,如何往生极乐世界? 他讲这话有两种层次,一种是修十善,没有开悟,一种是开悟,都可以往生极乐世界。 当然你开悟不往生极乐世界也可以,那是你的愿力,重点是你要开悟。 你不要掉入一个陷阱,说:「我们宣扬人间佛教,所以我们反对去极乐世界。」印顺导师也没有这个意思。 比如说慈济的人说他们下一辈子要当慈济人,佛光山的人下辈子要当佛光人,你们生生世世都要当佛弟子。 当然,还愿意留在娑婆的人,你们要多赞叹,你不要说人家不对,但他要好好修行。 曾经有同学很感慨的说:「师父,我跟慈济的师兄姐接触,跟他们谈佛法谈不出什么高深的道理,他们有的对佛法根本不懂,但是他们的行为才是真正懂佛法的人。」我说:「你讲得很好,你跟他们谈佛法,他们可能比不上你们,但事实上他们的行为就是佛法,我们的行为就是凡夫。」这不是很讽刺吗? 我希望你们懂佛法,然后也像一个修行人。 【大众闻说,了然见性,悉皆礼拜,俱叹善哉! 唯言:普愿法界众生,闻者一时悟解。】这些在场的〔大众〕何期有幸,能够亲闻六祖大师讲法。 听完当然不能解释是全部人都开悟,只是心开悟解,就是很受用。 对六祖大师越恭敬的人受用就越大,你们对你的老师越恭敬,你受用就越大。 但你们要恭敬不要迷信,我看过显教和密教对上师,事实上密教比显教恭敬;遇到好的上师,你会有很大的受益,但是好的稀有。 我们虽然不是在六祖那个时代,我们在这里也是一样,我虽然不是六祖,我只是在揣测他的想法给各位听。 你闻法、修行,或是做功德,一定回向,无论你诵经或念佛,包括静坐完,包括你利益众生完都可以回向,这叫回因向果,果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就像我们念的那个回向偈:「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这一段话就是回向给〔法界众生〕。 这里的〔法界众生〕就是我们,希望我们一闻也能够〔悟解〕。 发布时间:2025-08-05 13:25:36 来源:素超市 链接:https://www.suchaoshi.com/content-30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