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乘一法师:楞严八十分义 妙悟偈赞分第三十二 内容: 妙悟偈赞分第三十二开悟妙心尔时阿难及诸大众,蒙佛如来,微妙开示。 身心荡然,得无挂碍。 是诸大众。 各各自知,心遍十方。 见十方空,如观掌中所持叶物。 一切世间诸所有物,皆即菩提妙明元心。 心精遍圆,含裹十方。 反观父母所生之身,犹彼十方虚空之中,吹一微尘,若存若亡。 如湛巨海,流一浮沤,起灭无从。 了然自知,获本妙心,常住不灭。 礼佛合掌,得未曾有,于如来前,说偈赞佛。 【分义】自阿难请示妙定,世尊为破妄显真,开示七征明心,十显见性,三科七大真空如来藏性。 大众闻法得未曾有,悟知三科七大,生灭去来,相皆虚妄,本无所有。 性本空寂,无有生灭来去,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故身心荡然,得无挂碍,了然自知,获本妙心,常住不灭,此身即法身,心是真心。 如来藏者,即是自心。 三科七大,皆是如来藏,亦即自己常住真心。 十方虚空微尘国土,皆随众生心知量而应现,於真心中,犹如片云起于太清空,了不可得。 故曰见十方空,如观手中所持叶物。 三科七大一切诸法,体性空寂,随众生心,循业发现,而其本性,即如来藏。 故经言:心精遍圆,含裹十方。 十方虚空微尘国土,在真心中,尚如手中所持叶物,况此父母所生之身哉! 如是虚妄之身,于十方空中,犹如大海起一浮沤。 更何况於本妙明心中,则浮沤微尘亦了不可说。 偈赞发愿妙湛总持不动尊,首楞严王世希有,销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祇获法身。 愿今得果成宝王,还度如是恒沙众,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 伏请世尊为证明,五浊恶世誓先入,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 大雄大力大慈悲,希更审除微细惑,令我早登无上觉,于十方界坐道场。 舜若多性可销亡,烁迦罗心无动转。 【分义】阿难偈赞,共四颂半。 妙湛总持不动尊一颂,赞叹佛法希有,妙湛,为法身佛,赞真谛般若德。 法身无相,湛然常寂,无作无为,遍一切处。 总持,谓报身佛,赞俗谛解脱德。 总摄一切无漏功德,尽未来际,任持不失。 不动,谓应身佛,赞中谛法身德。 随众生心,应现无方,真体不动,无有作意。 如是三身三谛三德,是最究竟极果所证,故称为尊。 首楞严,谓一切事究竟坚固,住此三昧中,染法究竟尽,净用究竟显,能破一切法,而不为一切法所破,故名坚固。 以此三昧,最尊最胜,于法自在,故称为王。 如是三昧,超出一切世间之法,故曰世希有。 消我亿劫颠倒想者,破无明妄心。 悟知三科七大本如来藏,不历僧祇,顿见自心,故曰不历僧祇获法身。 愿今得果成宝王一颂,正陈所愿,愿得果度生。 愿得果者智,愿度生者悲,悲智二法,即菩提心,正是道体。 顿教因地,总有三重:初了悟觉性,即获本妙元心,得法身。 二发菩提心,即悲智二愿。 后修菩萨行,即依愿修行。 此心从妙觉明体中生,理极深秘,故曰深心。 以此深秘心愿,奉行十方诸佛教法,是则名为报佛恩。 伏请世尊为证明一颂,请如来证明得果度生之誓愿不虚。 泥洹即涅槃。 如一众生未成佛,即不取涅槃,即永不入涅槃之意愿。 大雄大力大慈悲一颂,仰求佛慈,审除细惑,令早成佛道。 如来威德猛盛,如师子王,能破众生惑之坚体,故名大雄。 凡夫外道及二乘,无能屈伏,能拔众生惑之深根。 故名大力。 为一切众生拔苦予乐,无缘普救,究竟给予众生二严之乐,拔众生二死之苦,故名大慈悲。 微细惑,谓微细思惑尘沙惑及根本无明。 阿难大众,虽闻法开解,顿悟法身,然尚有微细思惑尘沙惑及根本无明未尽,故更须审除之。 求佛以大慈悲加持,尽二死而究竟法身,满二严而现座说法,方是证果而后度生。 舜若多性可消亡半颂,明道心坚固,不可退转。 舜若多,此云空。 虚空之性,不可销灭。 假令空性销灭,我此得果度生之愿,终不销亡。 烁迦罗,此云坚固不坏,承前上求佛果下化众生之深誓愿心,即虚空有尽,我愿无穷。 喻如金刚心,坚固不坏,无有动转。 【亿劫】梵语劫波,此云时分。 亿劫总谓时分之久。 【僧祇】此云无数,不历僧祇,谓不须经无数之久时。 【得果】得证妙觉佛果,亦云无上法王。 【尘刹】谓如微尘多,不可数知之刹土。 【五浊恶世】五浊即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恶世即今之众生世界。 【泥洹】即涅槃之转音。 此云灭度,灭烦恼、度生死。 即证法身妙性。 【舜若多】此云空。 空性无坏,言可销亡者,假使之词。 【烁迦罗】此云坚固。 谓空性无体,尚可销亡,我心坚固,终无退转。 发布时间:2025-08-04 13:31:01 来源:素超市 链接:https://www.suchaoshi.com/content-30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