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何为“六度” 内容: 六度。 度字,含有济渡、转化之义。 印度梵文是波罗密多意思是到彼岸。 亦即:能度过生死苦海,到快乐的彼岸。 六度就是使人度过生死苦海的六种方法。 布施度悭贪持戒度毁犯忍辱度嗔恚精进度懈怠禅定度散乱般若度愚痴一、布施布施就是以福利恩惠施舍给别人,《无量寿经》上说:布恩施惠叫做布施。 布施可以分为三种:①财施:就是把金钱财物施舍给别人,譬如我们解衣推食,慷慨解囊,或济助穷人,或供人急需,都叫作财施。 又替人出力做事也是财施。 ②法施:指人格上的启发,学问上的指导。 能多把佛法的道理说给别人听,如讲经,赠送经书等等,使人能够得到做人处世的正确方法,都叫法施。 ③无畏施:指解救他人的患难,使人免除恐怖和不安。 别人遭遇不幸,我们好言相慰,并帮助解决困难,济危救急,在苦闷、沮丧时,鼓舞他的勇气和信心等。 这都叫做无畏施。 布施应该从慈悲心出发,欢欢喜喜的舍施,不要有我是能施的(产生优越感)你是被施的(轻贱感),以及计较所施的财物数量多少,值价贵贱等等。 甚至还想得到报应,或要人家用种种方法感谢你。 这样都是不对的。 二、持戒戒有防过止非的作用,一般信佛学佛的人,都要遵守戒律,远离过失,才能身心安定,开发智慧,圆成佛道。 戒有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菩萨戒等多种,可分为三种类型,(详细条文在戒本)称三聚净戒。 ①摄律仪戒:是遵守佛制的戒律不作一切诸恶(作即犯戒)。 ②摄善法戒:奉行一切诸善事(不作善事即犯戒)。 ③摄众生戒:广修一切善法以益利众生(不救度众生即犯戒)。 上面三种戒法,从身体上,行动起居,端庄有礼,不犯威仪,不作诸恶事,不说诸恶语,一切恶都断了。 第二步进而做一切善事造福人群世界。 第三步修一切善法,使心地明净,并以此法教导一切众生,同得安乐清净境界。 佛所说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就是这个意思,持戒在佛法上是多少重要的一环。 三、忍辱他人对我的打骂、讽刺、诽谤、侮辱、冤屈等等横逆境界中,而能忍受,不生? 恨心,报复心,退悔心。 是学佛法,做善事中所不可缺少的修养功夫,古人曾经说:小不忍则乱大谋。 何况学佛是长久伟大的事业呢? 我们艰苦所积累的功业,若不忍辱,会被一念? 火所毁灭。 经中所说的一念? 心起,百万障门开。 就是这个道理。 《遗教经》说:能行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 学佛的人要有宽大胸襟,高深涵养,人? 我不? ,人恼我不恼。 怜愍恶人的侵犯,是他们没有知识不懂道理的缘故。 为了实现伟大的的事业,在向善路上要有坚定信心。 不为逆境的苦所妨碍,也不为顺境的享乐所转移,更不为寒、热、风、雪、饥、渴、老、病等所动摇。 在修习佛法中。 了达一切的本自不生,皆是缘生无性,不论此法他法,动中静中,都是一致,这是忍辱功夫高深的成就,我们要好好学习。 四、精进精进就是一往向前的意思,精是不杂,进是不退。 六度中其它五度都要靠精进才能成就。 我们做一件事,要想成功,一定要有恒心地不断努力,才能达到目的。 学佛是大事更加如此。 譬如种田,今天锄二锄,明天锄二锄,哪会有收获。 如打洞,东钻钻西钻钻,一个洞也打不通。 那十八般兵器,每件都学学停停,哪会学好武艺。 因此要精,要勤,要一门深入。 当然更要克服前进中的种种困难,常自勉励;学业不进则退,时光一去不返。 人家能做到的,我为什么不能做到,以及人命无常的道理,要有不达目的誓不退休的决心。 五、禅定梵语禅那,此云静虑,六祖惠能大师说: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 也称一心研修为禅,一念静止为定,是扫荡心中一切妄想,使心专注一境的功夫。 禅定在佛学中,占重要的位置,故有无定不成佛,无佛不在定。 之句。 没有定不能开发智慧,当然不能成佛了。 修习禅定要有清静的环境,减少财、色、名、食、睡的贪欲,消除? 恨心,平时行动合乎清净戒律,注意昏沉,散乱二种干扰,盘腿趺坐,调身、调息、调心。 祖师有外息诸缘,内无喘息,心如墙壁,可以入道。 的四句话可以概括一切。 (详细可看静坐入门,小止观、六妙门等书。)坐禅到一定功夫,会出现种种清净、快乐、奇怪的境界,此时不可贪着及生邪念,否则会走入歧途,着魔发狂,不可不知。 修禅必须有师父指导,以持戒为基础,因戒生定,由定发慧,这是学佛的规律。 禅定功深,能得初禅、二、三、四禅乃至灭尽定,种种大定。 那时行者身心快乐,得未曾有,非世上一切快乐可比,能生色界无色界天,直至了生死,证涅槃。 六、般若般若是梵语,译作智慧,它含义深广,有了知,分别、简择、决断等许多意义。 是通达真理的最高智慧,它圆融无碍,而又灵明自如,非一般文字语言所能说得透彻,仅能在譬喻中领会其精神,如云:般若如大火聚,触之皆烧,犹如锋利无比的宝剑,无所不斩,般若了知一切法而不染一切法,好比明镜远近皆能照见而不执著等等,在六度中它是眼睛,使修行者不走错路而落坑碰壁,上面诸度中没有般若就不彻底,不究竟,不能到彼岸,不叫波罗密多了。 不论做什么事,都要有智慧,修习佛法,没有智慧,不但时倍功半,而且还会走到邪路上去。 可见般若的重要性,它使人们从相对真理引导到绝对真理的唯一法门。 以上六度,是菩萨自行化他,利乐有情的大行大愿。 这六度法,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行者应六度齐修,不可偏废。 假使持戒而不布施,则不能摄化有情;布施而不持戒,则难以进修定慧;忍辱而不精进,则道业难成;精进而不忍辱;则魔障难消;禅定而无智慧,则固执不通;智慧而无禅定,则凡情易动。 因此,我们要大发菩提心,学菩萨行愿,广修六度万行,直至圆成佛果。 发布时间:2025-07-28 11:22:27 来源:素超市 链接:https://www.suchaoshi.com/content-30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