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十重戒 第九·瞋心不受悔戒 内容: 第九瞋心不受悔戒若佛子。 自瞋。 教人瞋。 瞋因。 瞋缘。 瞋法。 瞋业。 而菩萨应生一切众生善根无诤之事。 常生慈悲心。 孝顺心。 而反更于一切众生中。 乃至于非众生中。 以恶口骂辱。 加以手打。 及以刀杖。 意犹不息。 前人求悔。 善言忏谢。 犹瞋不解者。 是菩萨波罗夷罪。 「瞋心」:即瞋恶忿怒之心,也就是瞋恨心。 「不受悔」:不受忏悔,不受人好言忏谢。 「瞋因」:忿恨隔绝之心。 忿恨,也就是瞋恚的意思。 隔绝,就是不能和解;你怎么说,他总是不能接受,所以这是瞋恨心成就。 「瞋缘」:瞋隔方便。 就是一种瞋恚、不和解的,怎么样说也不能和解的一种方便。 例如,故意拒绝他人前来求悔,不欲和解。 「瞋法」:示相发口。 示出瞋恨相,或辱骂,乃至殴打。 「瞋业」:前人领解。 对方这个人已经明白了。 戒文中云「非众生」者,是指变化幻人等。 彼非众生者,虽属无情,但若对其作有情想,而行瞋辱,也犯轻罪。 一切众生,应当和平共处,化干戈为玉帛。 具缘:此亦是性遮二业。 就国法来说,若瞋心不受人忏悔,亦属非法。 而佛教以慈悲为本,必当戒瞋恨毁骂心。 此戒五缘成重:(一)众生。 (二)众生想。 (三)瞋隔心:就是不能和解的心。 (四)示不受相:不受和解的相。 (五)前人领解。 发布时间:2025-07-26 12:25:01 来源:素超市 链接:https://www.suchaoshi.com/content-30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