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说长阿含经卷第十三(四) 内容: 彼于觉. 观。 便生为信。 专念一心。 无觉. 无观。 定生喜. 乐。 入第二禅。 彼已一心喜乐润渍于身。 周遍盈溢。 无不充满。 犹如山顶凉泉水自中出。 不从外来。 即此池中出清净水。 还自浸渍。 无不周遍。 摩纳。 比丘如是入第二禅。 定生喜. 乐。 无不充满。 是为第二现身得乐。 彼舍喜. 住护。 念不错乱。 身受快乐。 如圣所说。 起护念乐。 入第三禅。 彼身无喜。 以乐润渍。 周遍盈溢。 无不充满。 譬如优钵花. 钵头摩华. 拘头摩花. 分陀利花始出淤泥而未出水。 根茎枝叶润渍水中。 无不周遍。 摩纳。 比丘如是入第三禅。 离喜. 住乐。 润渍于身。 无不周遍。 此是第三现身得乐。 彼舍喜. 乐。 忧. 喜先灭。 不苦不乐。 护念清净。 入第四禅。 身心清净。 具满盈溢。 无不周遍。 犹如有人沐浴清洁。 以新白叠被覆其身。 举体清净。 摩纳。 比丘如是入第四禅。 其心清净。 充满于身。 无不周遍。 又入第四禅。 心无增减。 亦不倾动。 住无爱恚. 无动之地。 譬如密室。 内外涂治。 坚闭户向。 无有风尘。 于内燃灯无触娆者。 其灯焰上怗然不动。 摩纳。 比丘如是入第四禅。 心无增减。 亦不倾动。 住无爱恚. 无动之地。 此是第四现身得乐。 所以者何。 斯由精勤不懈。 念不错乱。 乐静闲居之所得也。 彼得定心。 清净无秽。 柔濡调伏。 住无动地。 自于身中起变化心。 化作异身。 支节具足。 诸根无阙。 彼作是观。 此身色四大化成彼身。 此身亦异。 彼身亦异。 从此身起心。 化成彼身。 诸根具足。 支节无阙。 譬如有人鞘中拔刀。 彼作是念。 鞘异刀异。 而刀从鞘出。 又如有人合麻为绳。 彼作是念。 麻异绳异。 而绳从麻出。 又如有人箧中出蛇。 彼作是念。 箧异蛇异。 而蛇从箧出。 又如有人从簏出衣。 彼作是念。 簏异衣异。 而衣从簏出。 摩纳。 比丘亦如是。 此是最初所得胜法。 所以者何。 斯由精进。 念不错乱。 乐静闲居之所得也。 彼已定心。 清净无秽。 柔调伏。 住无动地。 从己四大色身中起心。 化作化身。 一切诸根. 支节具足。 彼作是观。 此身是四大合成。 彼身从化而有。 此身亦异。 彼身亦异。 此心在此身中。 依此身住。 至他身中。 譬如琉璃. 摩尼。 莹治甚明。 清净无秽。 若以青. 黄. 赤綖贯之。 有目之士置掌而观。 知珠异綖异。 而綖依于珠。 从珠至珠。 摩纳。 比丘观心依此身住。 至彼化身亦复如是。 此是比丘第二胜法。 所以者何。 斯由精勤。 念不错乱。 乐独闲居之所得也。 彼以定心。 清净无秽。 柔濡调伏。 住无动地。 一心修习神通智证。 能种种变化。 变化一身为无数身。 以无数身还合为一。 身能飞行。 石壁无碍。 游空如鸟。 履水如地。 身出烟焰。 如大火。 手扪日月。 立至梵天。 譬如陶师善调和泥。 随意所造。 在作何器。 多所饶益。 亦如巧匠善能治木。 随意所造。 自在能成。 多所饶益。 又如牙师善治象牙。 亦如金师善炼真金。 随意所造。 多所饶益。 摩纳。 比丘如是。 定心清净。 住无动地。 随意变化。 乃至手扪日月。 立至梵天。 此是比丘第三胜法。 彼以心定。 清净无秽。 柔濡调伏。 住无动地。 一心修习。 证天耳智。 彼天耳净。 过于人耳。 闻二种声。 天声. 人声。 譬如城内有大讲堂。 高广显敞。 有聪听人居此堂内。 堂内有声。 不劳听功。 种种悉闻。 比丘如是。 以心定故。 天耳清净。 闻二种声。 摩纳。 此是比丘第四胜法。 彼以定心。 清净无秽。 柔濡调伏。 住无动地。 一心修习。 证他心智。 彼知他心有欲无欲. 有垢无垢. 有痴无痴. 广心狭心. 小心大心. 定心乱心. 缚心解心. 上心下心。 至无上心皆悉知之。 譬如有人以清水自照。 好恶必察。 比丘如是。 以心净故。 能知他心。 摩纳。 此是比丘第五胜法。 彼以心定。 清净无秽。 柔濡调伏。 住无动地。 一心修习宿命智证。 便能忆识宿命无数若干种事。 能忆一生至无数生。 劫数成败. 死此生彼. 名姓种族. 饮食好恶. 寿命长短. 所受苦乐. 形色相貌皆悉忆识。 譬如有人。 从己村落至他国邑。 在于彼处。 若行若住。 若语若默。 复从彼国至于余国。 如是展转便还本土。 不劳心力。 尽能忆识所行诸国。 从此到彼。 从彼到此。 行住语默。 皆悉忆之。 摩纳。 比丘如是。 能以定心清净无秽。 住无动地。 以宿命智能忆宿命无数劫事。 此是比丘得第一胜。 无明永灭。 大明法生。 闇冥消灭。 光曜法生。 此是比丘宿命智明。 所以者何。 斯由精勤。 念无错乱。 乐独闲居之所得也。 彼以定心。 清净无秽。 柔调伏。 住无动处。 一心修习见生死智证。 彼天眼净。 见诸众生死此生彼. 从彼生此. 形色好丑. 善恶诸果. 尊贵卑贱. 随所造业报应因缘皆悉知之。 此人身行恶。 口言恶。 意念恶。 诽谤贤圣。 信邪倒见。 身败命终。 堕三恶道。 此人身行善。 口言善。 意念善。 不谤贤圣。 见正信行。 身坏命终。 生天. 人中。 以天眼净。 见诸众生随所业缘。 往来五道。 譬如城内高广平地。 四交道头起大高楼。 明目之士在上而观。 见诸行人东西南北。 举动所为皆悉见之。 摩纳。 比丘如是。 以定心清净。 住无动处。 见生死智证。 以天眼净。 尽见众生所为善恶。 随业受生。 往来五道皆悉知之。 此是比丘得第二明。 断除无明。 生于慧明。 舍离闇冥。 出智慧光。 此是见众生生死智证明也。 所以者何。 斯由精勤。 念不错乱。 乐独闲居之所得也。 彼以定心。 清净无秽。 柔调伏。 住不动地。 一心修习无漏智证。 彼如实知苦圣谛。 如实知有漏集。 如实知有漏尽。 如实知趣漏尽道。 彼如是知. 如是见。 欲漏. 有漏. 无明漏。 心得解脱。 得解脱智。 生死已尽。 梵行已立。 所作已办。 不受后有。 譬如清水中。 有木石. 鱼鳖水性之属东西游行。 有目之士明了见之。 此是木石。 此是鱼鳖。 摩纳。 比丘如是。 以定心清净。 住无动地。 得无漏智证。 乃至不受后有。 此是比丘得第三明。 断除无明。 生于慧明。 舍离闇冥。 出大智光。 是为无漏智明。 所以者何。 斯由精勤。 念不错乱。 乐独闲居之所得也。 摩纳。 是为无上明行具足。 于汝意云何。 如是明行为是。 为非。 佛告摩纳。 有人不能得无上明行具足。 而行四方便。 云何为四。 摩纳。 或有人不得无上明行具足。 而持斫负笼。 入山求药。 食树木根。 是为。 摩纳。 不得无上明行具足。 而行第一方便。 云何。 摩纳。 此第一方便。 汝及汝师行此法不。 答曰。 不也。 佛告摩纳。 汝自卑微。 不识真伪。 而便诽谤。 轻骂释子。 自种罪根。 长地狱本。 复次。 摩纳。 有人不能得无上明行具足。 而手执澡瓶。 持杖算术。 入山林中。 食自落果。 是为。 摩纳。 不得无上明行具足。 而行第二方便。 云何。 摩纳。 汝及汝师行此法不。 答曰。 不也。 佛告摩纳。 汝自卑微。 不识真伪。 而便诽谤。 轻慢释子。 自种罪根。 长地狱本。 复次。 摩纳。 不得无上明行具足。 而舍前采药及拾落果。 还来向村依附人间。 起草庵舍。 食草木叶。 摩纳。 是为不得明行具足。 而行第三方便。 云何。 摩纳。 汝及汝师行此法不。 答曰。 不也。 佛告摩纳。 汝自卑微。 不识真伪。 而便诽谤。 轻慢释子。 自种罪根。 长地狱本。 是为第三方便。 复次。 摩纳。 不得无上明行具足。 不食药草。 不食落果。 不食草叶。 而于村城起大堂阁。 诸有东西南北行人过者随力供给。 是为不得无上明行具足。 而行第四方便。 云何。 摩纳。 汝及汝师行此法不。 答曰。 不也。 佛告摩纳。 汝自卑微。 不识真伪。 而便诽谤。 轻慢释子。 自种罪根。 长地狱本。 云何。 摩纳。 诸旧婆罗门及诸仙人多诸伎术。 赞叹称说本所诵习。 如今婆罗门所可讽诵称说。 一. 阿咤摩。 二. 婆摩。 三. 婆摩提婆。 四. 鼻波密多。 五. 伊兜濑悉。 六. 耶婆提伽。 七. 婆婆婆悉吒。 八. 迦叶。 九. 阿楼那。 十. 瞿昙。 十一. 首夷婆。 十二. 损陀罗。 如此诸大仙. 婆罗门皆掘堑建立堂阁。 如汝师徒今所居止不。 发布时间:2025-07-25 11:27:39 来源:素超市 链接:https://www.suchaoshi.com/content-30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