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般泥洹经卷下(一) 内容: 西晋河内沙门白法祖译佛去淳家。 呼阿难。 去至鸠夷那竭国。 阿难言诺。 即与比丘僧。 从华氏国。 至鸠夷那竭国。 佛道得病。 下道止坐。 呼阿难。 阿难言诺。 佛言。 近是间有溪水。 名鸠对。 持钵往取水满钵来。 我欲饮澡面。 阿难即往。 到溪水边。 时有五百乘车。 上流厉度水大浊。 阿难即取浊水。 持来白佛。 溪上流有五百乘车。 过水大浊。 但可澡面澡足不可饮。 是间更有一溪。 名醯连。 水大清。 去是不远。 可往取饮。 佛即取浊水。 澡面足。 病即小差。 时有华氏国人中大臣名胞罠。 随道而来。 遥见佛威神。 形貌端正安静而坐。 大臣胞罠。 前趣佛。 为佛作礼却坐。 佛为说经。 胞罠泪出。 佛言。 何等比丘。 为若说经若闻经。 何以故哭啼。 胞罠言。 有一人名罗迦盐。 为我诵经。 时我泪出。 佛言。 为若诵何等经。 胞罠言。 罗迦盐。 坐树下自思惟身体。 有五百乘车过。 未久有一人问言。 适有五百乘车过。 宁闻车声不。 答言我不闻。 其人言近在是间。 ?? 如是。 何以不闻。 答言忽然不闻。 其人言。 时比丘瞑耶。 答言不瞑。 人言何以不闻车声。 答言我念道。 自思惟身体五藏。 人言车过如是。 不闻车声。 胞罠言。 我于道中逢一人。 为我说经。 比丘罗迦盐持道深。 不闻五百乘车声。 我用是故啼。 佛告胞罠。 五百乘车声。 何如雷声。 胞罠言。 正使千乘车声。 不如雷声。 佛告胞罠。 我昔在优昙聚。 坐思天下生死之根本。 时天暴雨。 雷电霹雳。 杀四牛耕者兄弟二人。 时有众人往观。 有一人来到我所。 前为我作礼。 我问。 是间何以聚人。 其人言。 属者霹雳。 杀四牛兄弟二人。 佛何以不闻。 佛时瞑耶。 佛言我不瞑。 坐思道耳。 其人言佛道深乃如是。 不瞑而不闻霹雳声。 佛思道甚深。 其人亦即泪出。 大臣胞罠言。 佛道深乃如是。 从今以往。 当持佛经戒。 胞罠即呼从者来。 使归取黄金织成? 布一张来。 我以上佛。 从者即归取来。 胞罠持上佛。 白佛言。 同知佛不用。 当哀我为受之。 佛即受之。 胞罠为佛作礼而去。 去未久。 佛呼阿难。 持金织成? 布来。 色大好正黄。 阿难言。 我侍佛二十余年。 未曾见? 好乃如是。 佛言有是甚好。 阿难言。 佛今日面色。 如是? 色。 佛告阿难。 佛有是曹色者有两时。 佛初得道为佛时。 面色好如是。 我今日夜半。 当般泥洹面色好当复如是。 佛复呼阿难。 去至醯连溪水边。 我欲洗浴身体。 阿难言诺。 佛独与阿难俱。 至醯连溪水边。 佛解衣。 自取水灌浴。 佛告阿难。 朝华氏子淳家饭我。 今日夜半。 当般泥洹。 若告淳言。 佛从若饭已。 夜半当般泥洹。 若当欢喜。 语淳莫啼哭。 若一饭佛得五福。 若饭佛。 佛持若饭食。 气力用般泥洹。 淳得长寿。 得端正。 得富贵尊豪。 得生天上。 佛可敬。 一饭佛得五福。 阿难白佛。 有一比丘。 名栴檀。 比丘急性喜骂。 数斗诸比丘。 佛般泥洹以后。 我曹诸比丘。 当云何共事佛经戒。 佛语阿难。 我般泥洹已。 若曹莫复与语。 诸比丘不与语。 栴檀比丘。 当思惟怀重惭愧悔数斗诸比丘。 佛告阿难。 施床使北首。 我背大痛欲卧。 阿难即施床着枕。 佛偃右胁卧。 屈膝累脚。 卧思无为之道。 佛卧呼阿难。 若知七意之事不。 何等为七。 一者有志。 二者明经。 三者不懈于经。 四者不贪卧当喜经。 五者政心。 六者净心。 七者视身中恶露。 比丘有是七法。 以自知得度世道。 阿难。 意念佛懈卧。 佛告阿难。 若意念佛懈卧耶。 佛告阿难。 人不懈于经。 不懈于坐起欲作佛者。 可得佛语已即起坐。 时有一比丘名劫宾。 来语阿难言。 我欲问一事。 阿难言。 佛圣体不和且莫。 佛即从里知比丘欲问事。 佛告阿难。 呼比丘来入。 入与佛相见。 佛言所欲问者当问。 比丘言。 佛有疾且置经不须复说。 佛说七事者。 我曹以闻当持佛且止莫说经。 佛告比丘。 我向卧阿难念佛。 有懈堕之意。 何以卧。 我以是故起说七事。 比丘言。 佛是天上天下之尊。 云何不从天请药。 可使病愈。 佛言如人舍宅。 久故皆当坏。 地续安如故。 佛心安如地。 身如故舍。 心无病。 但身有病耳。 佛言忧七事忧身持戒比丘言。 今佛当般泥洹有身病。 何况凡人。 比丘言。 ?生子。 怙父母得食以生活。 今佛舍我曹般泥洹。 我曹当依谁。 世尊又曰。 吾经不说。 无生不死者。 比丘当念持佛重戒比丘旋出。 佛告阿难疾去为佛于盐呵沙。 施床使北首。 今日夜半。 佛当般泥洹。 阿难奉命。 之彼施床床头北首毕。 还白言。 施床已竟。 佛起至盐呵沙。 得床猗右胁卧。 有一比丘。 名优和洹。 当佛前立佛言无当吾前。 阿难白言。 自吾亲侍二十五年。 未曾见比丘直自来进不问阿难。 佛言是比丘。 于彼诸天。 最有威神。 闻佛灭度故。 直自前贪欲见佛。 阿难问言。 独是天知佛当灭度。 复有余天。 佛告阿难。 从鸠夷那竭国境界。 四百八十里中。 头头相附。 间不容针。 皆是诸天。 闻佛当灭度。 悲哭且来。 中有挽头发者。 自裂衣者。 塞心绝尸视者。 哀云奈何。 佛舍我曹。 灭度永逝。 何其疾乎。 佛为大明。 三界中眼。 今般泥洹。 三界眼灭。 佛告阿难。 吾本经不说。 无生不死者。 天地无不坏败者。 愚人以天地为常。 佛以为虚空。 天地有成败。 无不弃身者。 善恶随身。 父有过恶。 子不获殃。 子有过恶。 父不获殃。 各自生死。 善恶殃咎。 各随其身。 阿难白佛言。 佛灭度后。 吾等葬佛身体法当云何。 佛告阿难。 汝默无忧。 当有逝心理家。 共忧吾身。 阿难言。 彼以何法。 忧佛尊体。 佛告阿难。 葬法如飞行皇帝殡葬之法。 佛复逾彼。 阿难言葬圣帝法云何。 佛告阿难。 葬法用锦亵以缠身。 劫波育千张。 交缠其上。 着假棺中。 以泽香膏。 灌劫波育上。 其有好香。 皆以着上。 以梓薪樟薪楠薪。 以盖覆棺。 以薪着上下。 蛇维讫毕。 ?? 舍利。 于四交道。 起塔立刹。 以槃着上。 悬缯鼓。 华香燃灯。 飞行皇帝葬法若斯。 佛复胜之。 佛说此时。 阿难在后。 慷慨啼以头拄床角。 从后白言。 灭度太疾。 亡天下眼。 四面郡国。 诸比丘僧。 闻佛欲灭度。 啼哭且来。 自相谓恐不见佛。 比丘僧到。 佛问比丘阿难所在乎。 对曰。 阿难近在床后角。 低头哽噎。 诸比丘流泪而言。 世尊灭度。 何其太疾。 佛言吾本行诸墟聚豫告。 若曹却九十日。 当般泥洹。 四辈弟子。 在数千里外者悉至。 佛告阿难。 若莫悲哀。 所以然者。 若尽心侍佛。 二十余年。 慈仁于佛。 敬身慎口。 大孝于佛。 过去佛侍者亦如阿难。 当来佛侍者亦如阿难。 若知佛意。 若云某时可见。 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 某时不可见。 所供饮食若言可食可饮可卧可起。 常合佛意未尝失仪。 某比丘某逝心。 乐经不乐经。 若所言皆诚。 于佛最孝。 啼哭何为。 佛告诸比丘。 听飞行皇帝有四难及之德。 何谓四德。 诸小国王。 及诸逝心理家。 并诸黎民。 诣帝阙下。 飞行皇帝皆见之。 和心软教。 为诸王说治国法。 知足无求。 逝心之行。 清净为首。 理家及民。 出诣佛庙。 听采沙门正真之化。 归当修孝。 随其所定。 慈心赐之。 诸王逝心理家庶民。 靡不欣豫。 称叹圣帝感动诸天。 飞行皇帝有斯四德。 阿难。 比丘亦有四德。 其有除馑男除馑女。 清信士清信女之阿难所。 从问经戒。 阿难为具广陈演之。 四辈弟子。 靡不欣怿。 退坐出去。 寻涂称叹。 斯谓阿难第一四德。 复有四辈弟子。 不解经奥。 至阿难所。 启质所疑阿难释结无不开解。 闻者不厌出无不叹。 斯谓阿难第二四德。 四辈高德。 睹阿难侍佛左侧无不吟咏。 斯谓阿难第三四德。 佛所说经。 言无多少。 阿难所闻。 皆识讽诵。 宣授四辈。 一无增减。 是为阿难第四四德。 阿难白佛言。 去是不远有郡国。 舍卫国。 沙枝国。 栴波国。 王舍国。 波罗? 国。 维耶梨国。 斯诸大国。 明义备悉。 佛当灭度。 何不于彼。 既于小县。 复处城外。 薄聚鄙县。 而般泥洹。 佛告阿难。 无云小聚。 所以然者。 惟昔往古鸠夷那竭。 名鸠夷越王。 国大乐时无疹病。 米谷丰沃黎民炽盛。 家有孝子。 城东西长四百八十里。 南北广二百八十里。 其城七重。 皆以焦墼累集作城。 黄金白银琉璃水精。 以着城壁。 亦以四宝为瓦覆城。 城高六丈四尺。 上广二丈四尺。 城中宝树。 华光五色。 行有三道。 两边皆以四宝。 瓦覆其上。 两边居家舍宅。 雕文刻镂。 服如天上。 琴瑟众乐。 男女不杂。 歌音以德。 道乐益明。 民无忧怖。 心常欢喜。 头上不饰明香远达。 其圣王名曰大快见。 号飞行皇帝。 勒兵光世。 都无齐双。 相率以道。 无违王法。 民欲飞行念即身往。 王有七宝。 自然生。 黄金飞轮。 神力白象。 绀色神马。 明月珠。 天玉女妻。 主宝圣臣。 典兵圣臣。 王有四德。 为小儿时。 为太子时。 即帝位时。 捐国绝欲为沙门时。 各八万四千岁。 斯即大快见王一难及之德。 饮食时化。 体无长疾。 寒温调适身意常安。 斯二德。 容观堂堂颜华绝世。 微下帝释。 以为不如。 斯三德。 普天率土民无巨细慈爱于王。 犹至孝之子愿令亲安。 王亦赤心慈爱众生。 等之于子。 贫给财宝。 饥者饭之渴者饮之。 穷老幼孤。 令之合居为亲为子。 屋舍车乘。 疾济以药。 斯谓四德。 其国常闻十二种声。 象声马声牛声车声螺声鼓声舞声歌声。 诸弦乐声。 诵仁义声。 叹佛尊行声。 黎民服饰。 众宝织成。 明月杂珠。 璎珞光道。 饮食伎乐。 犹忉利天。 居民欣乐。 无日不喜。 王欲出游。 呼御车臣。 臣名须达。 敕之曰。 令车徐行。 吾久不见逝心理家。 今欲见之。 逝心理家。 闻王当出。 有持明月珠者。 白珠碧珠。 青珠珊瑚栴檀名香。 辄贡圣王。 王不欲受。 皆稽首求哀。 王乃受之。 敕掌宝臣。 倍顾其直。 黎民巨细。 亦以众宝华香散地。 称寿无极。 诸小国王。 有八万四千。 闻飞行皇帝欲布施。 皆来翼从。 至大殿所。 帝欲与诸王俱升正殿。 诸王辞曰。 臣等诸国皆有宝殿。 帝曰尔等小殿。 未足以云。 且观明殿。 遂无敢升者。 诸王各有宝车。 车高十丈。 皆有四轮。 自下以上。 悉是七宝。 上施幢幡。 色明相照。 车驾六马。 马皆飞行。 时有一车驾。 两骆象车。 名俱罗竭。 圣帝所乘矣。 八万四千车皆在前导。 至明殿所。 殿名波罗沙檀。 纵广四十里。 以黄金白银琉璃水精墼为壁。 亦以四宝为柱。 黄金瓦。 白银瓦。 琉璃瓦。 水精瓦。 陛五十重。 皆以黄金白银琉璃水精为陛。 黄金梁。 白银梁。 琉璃梁。 水精梁。 黄金? 。白银? 。琉璃? 。水精? 。殿中有八万四千床。 黄金床白银床。 琉璃床水精床。 黄金帐白银帐。 琉璃帐水精帐。 黄金织成。 白银织成。 琉璃织成水精织成。 赤罽织成。 皆以布床上。 以天上降织成为枕。 阿难。 宫墙四重。 黄金墙。 白银墙。 琉璃墙。 水精墙。 作四宝浴池。 周匝四十里。 黄金池白银陛。 白银池黄金陛。 琉璃池水精陛。 水精池琉璃陛。 池中自然。 生四色莲华。 青红紫白华。 冬夏常生池中。 外有香华树。 殿下有四道。 亦以四宝为步栏。 栏各长二十里。 殿陛之前。 有四宝树。 树高四十里。 荫地亦尔。 黄金树白银叶。 白银树黄金叶。 琉璃树水精叶。 水精树琉璃叶。 帝于殿下。 自思惟。 不宜上殿。 辞让诸王。 诸王皆不敢升。 大快见。 敕令近臣。 请诸沙门逝心明经持戒者。 先上殿。 具设美食。 重赐明宝。 沙门逝心去。 帝即深惟。 寿命非常。 与一侍人。 俱升明殿曰。 吾欲遣诸夫人伎女。 傍臣诸王。 各遣令去。 帝坐黄金床。 足蹈白银机。 深自思念。 淫泆之行。 何益于己。 愚人多贪不知其祸。 吾今虽寿三十三万六千岁。 夫盛有衰合会有离。 身为朽种。 会成灰土。 斯四宝殿。 孰能久保乎。 曰吾一身耳。 小屋足安。 何用四十里殿八万四千床为。 从黄金床至白银床。 足蹈金机。 惟人作意。 必当清洁。 贪嫉恚痴邪淫之心。 以四非常灭令无余。 睹世无常。 吾焉得久。 从白银床至琉璃床。 足蹈水精机曰。 吾后宫玉女。 有八万四千人。 各遣令去。 用之为拘。 女聚恶盛。 当弃秽意。 从琉璃床至水精床。 足蹈琉璃机。 重思天下。 众事皆恶。 唯无为快。 除吾浊志。 当求无为。 今虽为飞行皇帝豪贵如斯。 何润于身。 侍者前白。 诸玉女宝。 问王处殿。 何其? ?久。 皆欲进前。 帝告侍者曰。 敕掌宝臣。 遣诸夫人。 各归其家。 着身众珍名宝。 皆各自随。 诸王群臣。 天马宝象。 皆遣令去。 发布时间:2025-07-14 11:32:02 来源:素超市 链接:https://www.suchaoshi.com/content-30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