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大般涅槃经卷中(一) 内容: 东晋平阳沙门释法显译尔时弗波育帝等。 而白佛言。 世尊。 我等从今以中上法。 互相开导。 于是弗波育帝等五百人。 即于佛前。 受三归依并及五戒。 弗波育帝等。 重白佛言。 唯愿世尊。 及比丘僧。 明受我供。 于时如来。 默然许之。 弗波育帝等。 知佛许已。 即从座起。 与其来众。 礼佛而退。 还到其舍。 通夕办好香美饮食。 既至明日。 食时将到。 遣信白言。 唯愿世尊。 自知其时。 于是如来与比丘僧。 前后围绕。 往诣其舍。 次第而坐。 弗波育帝。 见佛及僧悉安坐已。 便起行水。 手自斟酌。 诸美饮食。 余婆罗门长者居士。 有五百人。 各赍美馔。 亦在其舍。 共供养佛。 时诸比丘。 当于食上。 有不善摄身威仪者。 诸婆罗门长者居士。 既见之已。 心不欢喜。 尔时世尊。 知众人心。 而普告言。 汝等当知。 如来正法。 深旷如海。 不可测量。 又复大海。 有诸众生。 身体极大。 长万六千逾阇那。 或复身长八千逾阇那。 或复身长四千逾阇那。 或复身长千逾阇那。 或复身长一寸半寸。 乃至极微。 如来法海。 亦复如是。 其中或有得阿罗汉。 具足三明及以六通。 有大威德福天人者。 其中亦有得阿那含者。 斯陀含者。 须陀洹者。 亦复有得四果向者。 乃至亦有凡夫之人未得法利者。 是故汝勿于法海中而生碍心。 于是世尊。 而说偈言。 一切众川流皆悉归大海若饭佛及僧福归己亦然尔时如来。 说此偈已。 又为众人。 说种种法。 于时弗波育帝等五百人。 于诸法中。 远尘离垢。 得法眼净。 尔时世尊与比丘僧。 从座而起。 更复前行。 趣波波城。 弗波育帝等五百人。 悲号啼泣。 奉送如来。 徘徊顾慕。 绝望乃返。 尔时世尊。 既至彼城。 彼城之中。 有工巧子。 名曰淳陀。 其人有园。 极为闲静。 如来即便与诸比丘。 前后围绕。 往住彼园。 是时淳陀。 闻佛及僧来其园中。 欢喜踊跃。 不能自胜。 与其同类。 俱诣佛所。 头面礼足。 却住一面。 而白佛言。 不审世尊。 何缘来此。 有他趣耶。 尔时世尊。 即答之言。 我今所以来至此者。 不久应当入般涅槃。 是以故来。 最后相见。 是时淳陀及其同类。 闻佛此语。 心大悲憹闷绝于地良久。 微声而白佛言。 世尊今者舍诸众生。 不慈念耶。 云何便欲入般涅槃。 唯愿世尊。 住寿一劫。 若减一劫。 即又拍头捶胸大叫。 作如是言。 呜呼苦哉。 世间眼灭。 一切众生。 从今以后。 没生死海。 未有出期。 所以者何。 无上导师般涅槃故。 尔时世尊。 告淳陀言。 汝今不应生苦憹也。 一切诸行法皆如是。 悉为无常之所迁变。 合会恩爱。 必有别离。 是故汝今勿生忧憹。 尔时淳陀。 即白佛言。 我今亦知诸行无常。 合会恩爱。 皆悉别离。 然无上尊。 当般涅槃。 我今云何。 而不悲憹。 尔时世尊。 即为淳陀。 说种种法。 淳陀闻已。 忧悲小歇。 便从座起。 整身威仪。 偏袒右肩。 顶礼佛足白言。 世尊唯愿。 明日受我薄供。 世尊即便默然许之。 尔时淳陀。 知佛许已。 礼足而退淳陀还舍。 通夕办于多美饮食。 至明食时。 遣信白佛。 唯愿世尊。 自知其时。 于是如来。 与诸比丘。 前后围绕。 往诣其舍。 次第就坐。 是时淳陀。 见佛坐已。 即便行水。 手自斟酌。 下诸精馔。 世尊及僧。 食竟洗钵。 还归本坐。 淳陀亦坐。 尔时世尊。 告淳陀言。 汝今已作希有之福。 最后供饭佛比丘僧。 如此果报。 无有穷尽。 一切众生。 所种诸福。 无有能得等于汝者。 宜应自生欣庆之心。 我今最后受汝请讫。 更不复受他余供饭。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汝今已建立希有之功德最后得供饭佛及比丘僧功德日增长永无穷竭时汝今宜自应深生欣庆心一切所造福无有等汝者尔时世尊说此偈已。 即语阿难。 我今身痛。 欲疾往彼鸠尸那城。 尔时阿难与诸比丘并及淳陀。 闻佛此语。 生大苦痛。 号泣流连。 不能自胜。 于是世尊即从座起。 与诸比丘前后围绕。 趣向彼城。 尔时淳陀亦与眷属随从如来。 世尊中路止一树下。 语阿难言。 我于今者。 极患腹痛。 即将阿难。 去树不远。 而便下血。 既还树下。 而敕阿难。 汝可取我僧伽梨衣。 四叠敷地。 我欲坐息。 不堪复前。 阿难受敕。 世尊即便坐息树下。 又告阿难。 我今患渴。 汝可往至迦屈嗟河。 取净水来。 阿难答言。 向有商人。 五百乘车。 从河而过。 其水必浊。 恐不堪饮。 如是再三。 敕于阿难。 阿难然后持钵而去。 既到河上。 见水澄清。 心大怖惧。 身毛皆竖。 而自念言。 我于向者。 见诸商人。 五百乘车。 经此水过。 意谓犹浊。 不言便清。 致令屡逆如来之敕。 即持水归而以供奉。 作如是言。 甚奇世尊。 向见商人。 五百乘车。 从河而度妨于前后。 十日之中犹未应清。 世尊神力。 俄尔之顷。 而便澄洁。 世尊即便受水饮之。 尔时有一满罗仙人之子。 名弗迦娑。 是彼迦兰仙人弟子。 从鸠尸那。 诣波波城。 忽于中路。 而见如来坐息树下。 合掌问讯却坐一面。 而白佛言。 夫出家法坐禅之业最为第一。 调伏情根。 使心不乱。 专精寂静。 莫能惊恐。 所以者何。 忆念往昔随从我师迦兰仙人。 行于道路。 既患疲乏。 近于路侧。 止息树下。 我师即便坐禅思惟。 当尔之时。 有诸商人。 乘五十乘车。 从前而过。 我师尔时犹故寂默。 身不动摇。 如是良久。 方从禅起。 我即便往而白师言。 尊向在此坐禅之时。 有诸商人。 五十乘车。 经前而过。 声如雷震。 不审尊向为见之不。 师答我言。 都无所见。 又复问言。 闻其声不。 亦答不闻。 即复白言。 尊今衣上所以有此尘土污者。 是彼车过故致尔耳。 我于尔时。 深生奇特。 知坐禅法极可敬重。 善摄情根无能乱者。 尔时世尊答弗迦娑。 汝向所说。 非为奇特。 所以者何。 若复有人。 非是熟眠。 亦复不入于灭尽定。 端心坐禅。 五百乘车从其前过。 此人于时不觉不闻。 如是乃可名为奇特。 复次弗迦娑。 斯亦未足为大奇特。 若复有人。 正念坐禅。 遇天霹雳雷电震曜。 时有耕者。 兄弟二人。 闻此惊怖。 应声而死。 又有四牛。 亦皆顿绝。 而坐禅者。 不觉不闻。 斯可得名为奇特不。 弗迦娑言。 五百乘车。 从前而过。 不觉不闻。 已为奇特。 况复霹雳震曜动地。 而不闻觉。 极为希有。 尔时世尊告弗迦娑。 我于往昔。 在阿车摩村。 于一树下端坐思惟。 时有商人。 五百乘车。 经我前过。 而我禅思不觉不闻。 诸商人等。 经过良久。 我方出定。 时彼商人遥见我起。 皆悉竞来。 见我身上尘坌污衣。 即便拂之。 而问我言。 我等向者。 五百乘车从此而过。 世尊见不。 即便答言。 我不见也。 彼复问言。 世尊自可闭目不视。 为闻声不。 我又答言。 亦不闻声。 商人又问。 世尊为眠。 为是入于灭尽定耶。 我又答言。 我向不眠。 亦非入定。 但在禅思。 故无闻见。 彼诸商人闻我此言。 极生奇特叹未曾有。 而作是言。 坐禅之力。 乃能如此。 我即为其说种种法。 时彼商众。 悉于诸法。 远尘离垢得法眼净。 复次弗迦娑。 我于往日。 在彼村侧田间独坐。 寂默禅思。 不久忽然天大霹雳。 雷电风雨震动天地。 时有耕者。 兄弟二人。 忽闻此声。 同共怖死。 又有四牛。 亦复顿绝。 时彼村人。 闻有耕者二人怖死。 或是父母妻子知识。 合村相随。 涕泣来看。 我于尔时。 方从禅觉。 见地泥水。 又有众人。 集聚号哭。 有一人来。 我即问言。 何故人众聚此悲泣。 彼人答言。 世尊向者不觉雷电霹雳声耶。 我村之中。 兄弟二人在此而耕。 同时为于霹雳所杀。 及以四牛亦皆俱死。 云何世尊。 而不觉知。 如来向者为是得眠。 为是入于灭尽定耶。 即答之言。 我向不眠。 亦不入定。 端寂坐禅。 故不闻耳。 是时彼人闻佛此语。 深生奇特叹未曾有。 心自念言。 坐禅乃有如此之力。 我即为其种种说法。 既闻法已。 于诸法中。 远尘离垢得法眼净。 时弗迦娑闻佛此言。 生希有心。 而白佛言。 本见我师坐禅之时。 五十车过。 而不闻知。 谓为奇特。 今者如来说此二事。 百千万倍不可为比。 如来禅力不可思议。 即便从佛受三归依。 如来为说种种妙法。 其闻法已。 心开意悟。 远尘离垢得法眼净。 即语侍人。 汝可取我金色劫贝二张持来。 我欲上佛。 侍人奉敕。 即取将来。 时弗迦娑手执劫贝。 长跪佛前而作是言。 我今以此奉上世尊。 唯愿哀愍。 即赐纳受。 尔时世尊答弗迦娑。 我今为汝受取一张。 可以一张施于阿难。 所以者何。 阿难日夜。 亲侍我侧。 且又今日。 看我疾病。 若有施主。 施于病人及看病者。 斯则名为满足大施。 时弗迦娑闻佛此语。 欢喜踊跃。 即以一张置佛足下。 又持一张。 至阿难所。 长跪白言。 我今以此奉施尊者。 唯愿纳受。 阿难答言。 善哉善哉。 汝今能信天人师言。 令汝长夜永得安乐。 我为汝受。 于是弗迦娑还至佛所。 如来即复为说诸法。 其闻法已。 得阿那含果。 时弗迦娑复白佛言。 我今欲于佛法出家。 佛即唤言。 善来比丘。 须发自落。 袈裟着身。 即成沙门。 得阿罗汉。 尔时如来从其面门。 放种种光。 青黄赤白。 颇梨红色。 于是阿难顶礼佛足。 长跪叉手。 而白佛言。 不审世尊。 有何因缘。 而现此瑞。 佛即答言。 阿难。 当知我有二时。 放大光明。 一者在菩提树欲成佛时放大光明。 二者欲般涅槃放大光明。 阿难。 知不。 我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尽于夜分般涅槃时。 亦复如是。 汝今当知。 我于今者。 后夜分尽。 在鸠尸那城力士生地熙连河侧娑罗双树间。 入般涅槃。 说此语已。 诸比丘众虚空诸天。 悲号啼泣不能自胜。 尔时世尊与比丘众。 到迦屈蹉河。 世尊即便入河洗浴。 洗浴讫已。 共比丘僧。 坐于河侧。 尔时淳陀心自咎责。 世尊因受我之供饭。 而患腹痛。 欲般涅槃。 尔时世尊知淳陀心。 告阿难言。 汝今当知。 一切众生。 勿自责言。 如来因受我之供饭。 致使身患而般涅槃。 所以者何。 如来出世。 有二种人。 获福最上。 一者欲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 而来奉施。 二者如来临欲般涅槃时。 最后供饭。 此二人福正等无异。 所获果报不可称计。 如此二施。 难可值遇。 如优昙钵花时时乃有。 尔时世尊即告淳陀。 汝今心意正有此念。 不应自生如此悔责。 已获无上难得之宝。 宜应自生庆幸之情。 百千万劫。 佛名难闻。 虽得闻名。 见佛又难。 虽得见佛。 供养又难。 虽得供养。 在此二施。 亦又甚难。 汝今已果。 不久当获辩才智慧色力寿命。 尔时淳陀闻佛此语。 心生欢喜不能自胜。 而白佛言。 快哉世尊。 我今已得如此大利。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发布时间:2025-07-14 09:54:16 来源:素超市 链接:https://www.suchaoshi.com/content-30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