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般泥洹经卷上(一) 内容: 不载译人附东晋录闻如是。 一时佛游于王舍鹞山。 从大众比丘。 比丘千二百五十。 时摩竭王阿阇世。 与越祇不相得。 众臣议言。 越祇自恃国富民众。 地沃野丰多出珍宝。 不首伏我。 当往攻伐。 国贤大臣名曰雨舍。 梵志种也。 王命使行。 ?? 首佛足。 敬问消息。 兴居轻强气力游步。 德化日升。 言阿阇世。 与越祇有憾。 众臣之议。 欲往攻伐。 愿闻众祐。 有以教之。 大臣受命。 即严车五百乘。 骑二千步人二千。 行诣鹞山。 到小道口。 下车步进。 见佛欢喜。 貌色恭辞。 气重揖让毕长跪言。 摩竭王阿阇世。 ?? 首佛足。 敬问消息。 兴居轻强气力游步。 德化日升。 佛言甚善。 王与国人及汝皆安不。 雨舍白言。 王与越祇有憾。 众臣之议。 以彼自恃国富民众。 地沃野丰多出珍宝。 不首伏我。 欲往伐之。 愿闻佛教。 佛报大臣。 昔吾一时曾游越祇正躁神舍。 见其国人。 皆多谨敕。 我时为说治国七法不危之道。 其能行者。 日当兴盛未之衰也。 即叉手言。 愿闻七法。 盖何施行。 佛言谛听。 对曰受教。 时贤者阿难。 住后扇佛。 佛言阿难。 汝宁不闻越祇国人数相聚会。 讲论政事。 修备自守。 对曰。 闻其数相聚会。 讲论政事。 修备自守。 佛言如是。 彼为不衰。 汝闻越祇君臣常和。 所任忠良。 转相承用。 对曰。 闻其君臣常和。 所任忠良。 转相承用。 汝闻越祇奉法相率。 无取无愿。 不敢有过。 对曰。 闻其奉法相率。 无取无愿。 不敢有过。 汝闻越祇礼化谨敬。 男女有别。 长幼相事。 对曰。 闻其礼化谨敬。 男女有别。 长幼相事。 汝闻越祇孝于父母。 逊悌师长。 受识教诲。 对曰。 闻其孝于父母。 逊悌师长。 受识教诲。 汝闻越祇承天则地。 敬畏鬼神。 敬顺四时。 对曰。 闻其承天则地。 敬畏鬼神。 敬顺四时。 汝闻越祇尊奉道德。 国有沙门应真及四方来者。 供养衣食卧床疾药。 对曰。 闻其尊奉道德。 国有沙门应真及四方来者。 供养衣食卧床疾药。 佛言。 夫有国者。 行此七法。 难可得危。 雨舍对曰。 使越祇人持一者。 尚不可攻。 何况有七。 国事多故当还。 请辞。 佛言。 可置知是时。 即从座起。 礼佛而去。 是时佛敕贤者阿难。 请鹞山中诸倚行比丘。 令会讲堂。 即请悉会。 ?? 首毕一面坐。 佛告。 诸比丘。 听我所言。 善念行之。 皆曰受教。 佛言。 比丘有七教。 则法不衰。 何等七教。 一当数会讲诵经道。 无有懈怠。 二当和顺。 忠正相教。 转相承用。 三当无取无愿于他。 唯乐山泽。 四当绝望长幼先后。 相事以礼。 五当慈孝承事师长。 受识教诲。 六当奉法。 敬畏经戒。 以修梵行。 七当遵道供养圣众。 开解童蒙。 来学者受给施衣食卧床疾药。 如是七法。 可得久住。 又比丘有七守。 则法不衰。 当善念行。 一守清净。 不乐有为。 二守无欲。 不贪利养。 三守忍辱。 无所诤讼。 四守空行。 不入众聚。 五守法意。 不起众想。 六守一心。 坐禅定意。 七守约损。 衣食粗疏。 草蓐为床。 如是七法。 可得久住。 又比丘有七敬。 则法不衰。 当善念行。 一为敬佛。 善心礼事。 无他倚行。 二为敬法。 志在道意。 无他倚行。 三为敬众。 依受教令。 无他倚行。 四为敬学。 事持戒者。 无他倚行。 五为敬闻。 事讲授者。 无他倚行。 六为敬净无欲。 无他倚行。 七为敬定。 事坐禅寂。 无他倚行。 如是七法。 可得久住。 又比丘有七财。 则法不衰。 当善念行。 一当有信见正喜乐。 二当有戒慎护不犯。 三当有惭改过自悔。 四当有愧顺所言行。 五当多闻讽诵无厌。 六当智慧深行微妙。 七当法施勿望礼贶。 如是七法。 可得久住。 又比丘有七觉意。 则法不衰。 当善念行。 一志念觉倚净无淫。 舍分散意。 二法解觉倚净无淫。 舍分散意。 三精进觉倚净无淫。 舍分散意。 四爱喜觉倚净无淫。 舍分散意。 五一向觉倚净无淫。 舍分散意。 六惟定觉倚净无淫。 舍分散意。 七行护觉倚净无淫。 舍分散意。 如是七法。 可得久住。 又比丘有七知。 则法不衰。 当善念行。 一当知法。 佛十二部经。 谛受诵论。 二当知议。 求诸法慧。 博解其要。 三当知时。 可诵可步可禅可卧。 无失时宜。 四当自知。 所入法行。 多少深浅。 熟与初始。 志当曰胜。 五当知节。 勿贪美妙。 适身节食。 无以自病。 六当知众。 入比丘众。 梵志圣人。 君子及士民众分别知可敬可住可坐可默可语。 七当知人。 观其所好。 察其志能。 随意劝导。 令知圣化。 如是七法。 可得久住。 又比丘有七惟。 则法不衰。 当善念行。 一惟经道。 当如人念父母。 父母生子。 思极一世。 惟法活人。 无数世。 度人生死。 二惟人生。 无不有苦。 忧念妻之家属所有。 死各离散不知所堕。 若身有罪。 亲不能解。 知此非常。 当念行道。 三惟精进。 端身口意。 取道不难。 四惟谦虚。 无自憍大。 承事明哲。 矜诲未闻。 愍伤教之。 五惟降意。 不驰六情。 抑淫怒痴态。 无有邪行。 六惟躯中。 但盛臭秽。 风寒热血。 无可贪者。 七惟自观。 形如粪土。 日当念死。 天地开辟。 生民以来。 无不死者。 世间如梦。 所见欢爱。 不知为化。 悟乃觉空。 当知是幻。 勿以自欺。 如是七法。 可得久住。 又比丘复有六重法。 当善念行。 可得久住。 一为修身。 以起慈心。 依圣旬通。 诸清净者。 行此重任。 和一爱敬。 施于同学。 无取无诤。 勉共守行行。 二为修口。 善行以起慈心。 三为修意。 善行以起慈心。 四为所见法际。 若得衣食。 应器余物。 终不爱藏。 五为持戒不犯。 不以摸质。 能用劝人。 六为若从正见得出正要受道苦尽度知见了。 行此重任。 皆以圣旬通清净用和爱敬。 施于同道。 无取无诤。 转相建立。 共守道行。 又复比丘。 当为愍伤。 一切蠕动。 至于虮虱。 必加慈心。 人之死亡。 当为悲哀。 彼得为人。 如不闻道。 家室啼哭。 亦不知死。 魂神所趣。 唯得道者。 能知之耳。 佛为是故敷陈经法。 经不可不学。 道不可不行。 天下多道。 王道为大。 佛道如是。 最为其上。 譬数十人。 俱共射准。 有前中者。 有后中者。 要射不止。 必复中准。 又如天下众流不息皆归于海。 比丘如此。 行道不止。 会得解脱。 如佛法教。 转相承用。 讽咏佛语。 常用时诲。 四辈弟子。 展转相教。 如是佛经。 可得久住。 彼时佛。 请贤者阿难。 俱之巴连弗邑。 即受教行。 佛摄衣钵。 历王舍城。 去行半道所。 顿止王园。 佛告诸比丘。 皆听。 其为道者。 当知四谛。 凡人不知。 故走长涂。 宛转生死。 无休止时。 吾是以启汝意。 何等四。 一曰知苦苦。 是谓真谛。 二曰苦由习生。 是谓真谛。 三曰苦习尽灭。 是谓真谛。 四曰苦习尽受道。 是谓真谛。 于苦不慧不知。 故走长涂。 生死不休。 当以知此苦谛。 苦者谓生苦老苦病苦死苦。 忧悲恼苦。 爱别离苦。 所求不得苦。 以要言之。 五盛阴苦。 已觉斯苦。 能断爱习。 是谓得眼。 为极是生。 后不复有苦。 犹习者从爱。 苦习都尽。 受道之谛。 得眼见证。 为尽是生。 后不复有。 已见真谛。 得道眼者。 无复生死。 长涂永绝。 如是比丘。 又当复知道得八行。 何等八。 一以专心。 受佛经法。 二弃爱欲。 与世无诤。 三终不为杀盗淫行。 四不欺谗佞饰恶骂。 五不嫉妒贪餮不信。 六念非常苦空非身。 七观形中臭秽不净。 八不贪身知当归土。 诸往古佛。 皆见此四谛。 诸当来佛。 亦见此四谛。 其有贪慕家居恩爱及乐世间荣名之寿者。 终不得是度世之道。 道从心生。 心净者乃得道。 其次心端。 不犯五戒。 可得上天。 其次信道。 好学经法。 后可得作人。 若都欲断绝地狱畜生饿鬼道者。 当以一心。 奉行经戒。 今佛为天下。 解脱生死。 开现正道。 其欲学者。 当谛思惟。 佛与贤者阿难。 前到巴连弗。 止城外神树下。 诸梵志居士。 闻佛从诸弟子来。 皆出城外。 欲觐见供养佛。 有持席荐。 有持毾? ?。 有持水浆。 及锭灯者。 行诣佛所。 稽首毕一面坐。 佛告诸梵志居士。 人在世间。 好贪欲恣意者。 有五消耗。 一自放恣。 财产日减。 二自放恣。 危身失道。 三自放恣。 众人不敬。 死时有悔。 四自放恣。 丑名恶声。 周闻天下。 五自放恣。 身死魂神堕三恶道。 人能降心。 不放恣者。 有五丰德。 一自捡摄。 财产日增。 二自捡摄。 得近道意。 三自捡摄。 众人所敬。 至死无悔。 四自捡摄。 好名善誉。 周闻天下。 五自捡摄。 身死神生天上福地。 人不自恣。 有此五善。 宜思念之。 佛为众人。 说法正化。 若干要语。 无不欢喜。 皆前稽首佛足。 绕三匝而去。 于是佛起。 到阿卫? ?。 坐一树下。 持神心道眼。 见上诸天。 使贤神守护此地。 贤者阿难。 从燕坐起。 稽首毕一面住。 佛问阿难。 谁图此巴连弗起城郭者。 对曰。 是摩竭大臣雨舍所建。 所其欲以遏绝越祇。 佛言。 善哉善哉。 雨舍之贤。 乃知图此。 吾见忉利诸神妙天。 共持此地。 其有土地为天神所护。 必安且贵。 又此地者。 近天之中。 主此地神。 名曰人意。 人意所护。 其国久而益胜。 必多圣贤仁智豪俊。 余国弗及。 亦莫能坏。 此城久久。 如欲坏时。 当以三事。 一者大火。 二者大水。 三者中人与外人谋。 乃坏此城。 雨舍闻佛与众弟子俱游到此。 即乘王威严车五百乘。 出城欲觐见供养佛。 到即下车。 步入园门。 见佛欢喜。 貌色恭辞。 气重揖让毕一面坐。 佛为说法。 正化若干要语。 雨舍欢喜。 乃避坐言。 欲设微食。 愿与圣众俱屈威神。 佛以默如可之。 即起稽首。 绕佛三匝而归。 大臣归乃通夜。 具作好食严室。 内施床座。 早行白佛。 食具已办。 唯圣知时。 佛即摄衣持钵。 与众弟子俱到其舍。 就高座于众前坐。 雨舍手自斟酌。 ?? 美奉钵致浆。 行澡水毕。 住白佛言。 已所施福。 愿佛咒愿。 此国土民。 一切天人。 使长得安。 佛咒愿言。 佛助尔喜。 为天人供养。 土民作导。 饭佛比丘僧。 称誉正法。 受道慧语。 奉行经戒。 都咒愿此。 可敬知敬。 可事知事。 博施兼爱。 有慈哀心。 使汝一切常获福利。 得见正道。 大臣欢喜。 佛复言。 汝于今世。 虽有官事。 缘由此福。 后必解脱。 若人得饭佛及真贤持戒者。 沙门咒愿。 终不徒弃。 又当以知。 若欲在官及居位者。 不可有贪心。 不可侈心。 不可憍心。 不可虐心。 不可快心。 去此五者。 后无咎悔。 死得上天。 除恶道罪。 佛说已从坐起。 出东城门。 雨舍追侍曰。 当名此门为瞿昙门。 佛度津渚。 又追名之。 为瞿昙津。 是时人民。 有乘舫舟渡者。 有乘小船。 或乘竹? ?及木桴渡。 渡者甚众。 佛坐定意自思。 往昔未作佛时。 身所更来。 乘此桴舡。 不可复数。 今以解脱。 不复乘此。 亦使我诸弟子得离是。 佛从定觉。 自说颂曰。 佛为海船师 法桥渡河津大乘道之典 一切渡天人亦为自解脱 度岸得升仙都使诸弟子 缚解致泥洹 发布时间:2025-07-10 08:47:39 来源:素超市 链接:https://www.suchaoshi.com/content-30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