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大愿法师:如何做一个快乐的修行人(11) 内容: 如何做一个快乐的修行人(11)在因缘中增长智慧第四种开发智慧的方法就讲到我们在生活中怎么去修,这个是重点,是文殊菩萨教我们增长智慧的方法。 什么方法啊? 有些人说我都会了,嗡啊ra巴扎拿谛。 你会吗? 会,会念这个咒,但是文殊菩萨告诉你怎么修智慧,你知道吗? 文殊菩萨说:文殊遇缘就有师父。 文殊菩萨怎样修智慧呢? 在所有的因缘中间,在我们遇到的每一个因缘中间来修智慧。 告诉大家,遇到每一个因缘,如果我们知道运用佛法来增长自己的智慧和慈悲,这个因缘就是佛法。 你以为佛法在哪里? 你以为佛法在这里求,在哪里求吗? 我们吃饭,你要了解这中间有佛法;甚至我们擦汗,这中间也有佛法,你任何一举一动,任何一个因缘,你可以增长你的智慧,提升你的智慧和慈悲,这个因缘就是佛法,这个因缘就是你的师父,这个因缘就可以让你增长智慧,所以是你的师父。 怎么样修呢? 我们在这个世间,这个世间是一个相对的世界,我们刚才说,在这个相对的、不圆满的、有烦恼的、有障碍的世界,有坏人的世界,怎样在这个相对的世界中间,怎样保持我们不变的绝对的喜悦? 绝对的开心快乐? 这就需要学习文殊菩萨,运用文殊菩萨的方法,任何因缘都要珍惜它,任何因缘你都不可以排斥它,好的你不可以起贪心,你赚了很多钱,你不可以继续起贪心,哎,我越多越好,多多益善,赚了一百万想一千万,赚了一千万想一百个亿。 当然,如果我们是佛弟子,不执着的话,你运用智慧去赚多一点钱是好事,但是你不可以执着,世间一切为我所用,非我所有。 所以文殊菩萨说,我们在因缘中间去增长智慧。 怎样增长呢? 四个字:起、承、转、合。 超越首先要超越。 如果我们有烦恼,有痛苦的时候,我们不可以只感受自己的痛苦,超越这个层次。 有时一个人心量大,他的愤怒之心,他的悲哀,可以发挥非常大的能量,你看,印度之所以可以独立是因为谁啊? 是因为甘地。 甘地当时看见英国将印度人当成奴隶,所以他很愤怒,他发动大家发起不抵抗运动,然后令到印度独立。 所以我们要超越这个层次,超越自己的痛苦,以痛苦作为自己的老师,十方诸佛以八苦为八师。 承担好的你要承担,你要面对,不可以起贪心;不好的你都要承担,不可以逃避,不可以抗拒。 我们刚才所说的,随缘消业,这些都是你以前造的因,现在感受的果报,你怎么可以逃避呢? 你这痛苦现在受了就好了,你现在不受,等到以后再受,你就很难受了。 为什么呢? 这棵树不停地在生长,如果你今生今世不受了它,你将来就堕到三恶道中间去受了,你受得了吗? 现在暂时的一颗火星掉到你的手上,你都很痛,受不了,你想一下这个地狱,八热地狱猛火这样烧,你受得了吗? 现在暂时有一点点头痛,你都没办法修行,没办法诵经,将来如果你不解脱,去到地狱中间,地狱狱卒将你磨成粉,拿刀来砍你,你受得了吗? 所以要知道,要承担。 受苦就是了苦,受了苦,这个苦就了了,这个因就受了果,就报了果,报了就好了。 享福就是消福,享受自己的福报,如果你不按照我们昨晚所讲的八个增长福报的方法去修,你今天吃一餐饭,你就少了一餐饭的福报,当然如果你会,你可以不停地增长福报,所以你要有这种心,要承担。 更莫造成新殃。 如果你受痛基,有其他不顺利的事情,你就不要埋怨,就不要心起退转。 如果你起埋怨的心,起了怀疑的心,你的心又种了一些继续搞生死轮回的因,你又更增加多了你的生死轮回,所以我们要很平心静气地承受一切的遭遇。 不管它好还是不好,我们要很欢喜去承受,很欢喜去承担。 达摩祖师他就说过二入四行,四种修行的方法。 第一,随缘行。 随缘就是说,如果你很顺利的时候,你就不要起贪心。 众生难度,为什么难度呢? 他求什么,如果满足他,他就起贪心。 他开一间店,那间店求三宝加持生意好,生意好了他就想开两间。 开了两间又想开四间,四间开了又开八间。 这样越来越增加,然后就没有时间修行了,心完全去追逐世间法了,被世间法绑死了。 当然如果我们不被它绑死,你就是有本事开一万间都可以,但是你不可以执着它。 如果不满足他,他没有所求如意,就有怀疑心了,都没有什么感应,这些都不知道是真是假,所以障碍就出来了。 所以顺利的时候要怎样? 喜风不动,我们不被顺利的环境所动摇,这样叫做随缘行。 第二,报冤行。 如果我们有什么冤仇,所以我们现在有一些不顺利,就不应该难过,我应该很喜欢承担。 为什么呢? 我跟他有冤仇,他骂我了,他障碍我了,发了就好了。 希望我不但不生气,不但不去憎恨他,而且我希望我将来成就首先第一个度他。 你先生对你不好,你发愿将来成伸缩第一个度他,做得到吗? 应该这样做。 所以这是报冤行,任何违缘障碍都不会伤害到我们的清净心,都不会动摇到我的清净心。 第三,称法行。 称法行就是每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如法的,保持正知正念的,都是如理如法的。 第四,无所求行。 那个时候已经开悟,所以一切都无所求。 因为六祖大师开悟就说: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我们自性中间本来就具足了福报、智慧、神通、三昧,一切都在里面,都有,只要你开发出来。 所以那个时候他就无所求了,无所求行。 如果我们可以做到达摩祖师的二入阵行,二入就是理入和事入,做到这个二入四行,我们可以做到随缘消旧业,不会继续种生死轮回的因。 现在报了就了了,我将来可以很顺利地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这些我们叫承担。 第三个就是转,转变念头。 所有的修行方法说来说去就是两个字:转念,转变你的念头。 一位祖师说,佛陀说法四十九年,举办三百多个讲经法会,说来说去说四个字:降伏自心。 怎样降伏呢? 转念。 在任何因缘中间你都要会转念,你会转念就懂得保持观照功夫,那个时候就是所谓的照见五蕴皆空,你就可以度一切苦厄,就可以超越那个痛苦。 所以转念功夫是最关键的。 要会转变自己的念头,要懂得运用佛陀的智慧,转变自己的念头。 任何事情你就不会痛苦,你痛苦就是你的地狱,你可以转念,马上就可以超出来。 所以你要会转变自己的念头,保持正面的情绪,消除负面的情绪,保持很开心、很快乐、很乐观。 怎样做? 看破、放下、自在。 你真的可以看破,可以放下,放下以后怎么办? 回归到自己本来具足的智慧,就是佛陀。 这个智慧你本身有的,但是你迷失了。 所以现在你可以看破放下,你就可以回归到自己本来具有的智慧,所以任何事情都不会伤害到你。 所以有些事情,你有智慧,会转念,就是修行的境界;你不会转念,就会起迷惑颠倒的心,起执着的心,你就被它绑死了。 好象我们刚才所说做蛇的故事,你就被它绑死了,被财产绑死了,被感情绑死了。 我们好可怜啊,众生好可怜啊,不会转念。 我们每天念《心经》,你懂得怎么修行吗? 无眼耳鼻身意,无色香味触法,大家都知道念,说什么知道吗? 怎样修知道吗? 不知道。 口念一遍,以为我们在修《心经》了,你真的在修《心经》吗? 不是的,你在欺骗佛菩萨。 因为口是心百呀! 你口念心不知道怎样去做,其实这句话,这部经就是教我们修两个字:转念! 你了解《心经》上面这两句话,你就知道怎样去转念。 无眼耳鼻舌身意,我不是有眼睛吗? 怎么会没有? 明明是有的,佛陀是不是打妄语呀? 你搞错了。 我没有耳朵吗? 我明明有耳朵在这里。 有些人很喜欢看那个人耳朵很长,很有福气,我希望把耳朵拉长一点,很执着。 有鼻子是吧,无眼耳鼻舌身意是说什么? 你不可以被六根绑死。 我们内在有很多欲望,凡夫是没有自由的。 你以为你很自由吗? 你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你被谁绑死? 被自己绑死! 真的,外面的环境影响你,哎呀,好热,快点开空调,你就被环境绑死了。 这个菜好吃,拼命吃多一点,你们都不要吃,给我一个人吃,你被这个环境绑死了,被它绑住了。 人家骂你,你真是坏人,你什么什么的,你好生气:哎呀,你敢骂我,好,大家对骂一场,看谁厉害一点。 你被这个环境绑死了。 你被什么绑死了? 你被颜色绑死了,这朵花很好看,拿回家,这个声音很好听,那个流行歌曲很好听,听起来都不想吃饭,诵经就不好听。 你被这个声音绑死了,你被它控制了,被它拉着走了。 这个菜很好吃,好香,吃多点。 所以我们外在被这个环境所影响,所绑死;内在被我们心中的欲望所绑死。 我们心中的六根对六尘它就会起贪、痴。 所以转念的意思是什么? 转念你就会觉悟。 觉悟是怎样觉悟呢? 外在你不执着这个六尘;内心你不执着于这个六根。 你内在可以舍弃这个六根,舍弃你自己的欲望,外在你可以舍弃外面环境的影响,你不被它影响。 你真是八风吹不动,真是如如不动,这些就是你转念的功夫。 所以大家念《心经》,我希望会念,真正地口念,心都在念,去做,去觉悟。 你会转念,你就有觉悟;你可以不被这个六根六尘绑死,你就是有智慧,就是会转念,所以在这个中间去转念。 有时一个说法不同,心情就不同了。 有一个小孩很小,四岁了,经常尿床,把床全都尿湿。 半夜尿就尿在床上,所以奶奶很头疼。 然后带他一起睡的时候就跟他说:哎,乖孙,这样吧,以后你想拉尿的时候就叫我。 但是那个小孩不想说拉尿两个字,觉得半夜三更起床拉尿很麻烦。 奶奶就善巧方便地跟他说:你这样说啦,如果你不想拉尿呢,我教你说,奶奶,我想起床唱歌。 他就很高兴了。 唱歌人人都很喜欢的,那个小孩很乖,很听话,真的这样做。 试了一段时间,真的不尿床。 他一想拉尿就说:奶奶,我想起床唱歌。 他奶奶就开灯,抱着他去洗手间小便。 有一次他奶奶没空,就和他爷爷睡觉。 睡到半夜又想小便了,他就跟爷爷说:爷爷,我想起床唱歌。 他爷爷不了解他说什么,就说:乖孙,你不要吵,你如果起床唱歌会吵着别人,你不如在爷爷的耳边唱歌。 他把爷爷全身都拉得湿透了。 (众笑)这是个笑话,但是一定要知道,如果你有好多事情,我们一个转念之间就很快乐了,你不会转念就很痛苦。 比方说如果你很忙,你的儿子吵着:妈妈,我想去公园,你带着我去。 你第一个念头觉得我很忙,你很麻烦,你这个念头是什么念头? 烦恼的念头。 第二个念头你马上转回。 另外一个念头怎样想呢? 我很高兴,我的儿子主动要求我带他去公园玩,可以有一个母子之间沟通的机会,我可以有个善巧方便的机会引导他了解佛法,我应该有慈悲心,应该带着他去玩。 这样你的心就马上会舒服。 你转念之间,念头一转你就行了。 你不会转,就算去了都很勉强,你就很麻烦了。 所以大家作为居士就不要老是想着去赚钱,给多一点时间教育一下自己的子女,这个是很重要的。 有一个小孩子等到他爸爸回来就缠着他:爸爸,你一个小时大概可以赚多少钱? 你爸爸觉得他很烦:哎,你很烦。 不想答他,不理他,做自己的事情。 谁知道那个小孩子整天缠着问他一个小时可以赚多少钱,最后他爸爸不耐烦了,就说了一句:你这是什么意思? 是不是想要钱? 他说:不是的,你就回答我啦。 他爸爸就答他:我一个小时可以赚一百块钱。 那小孩子马上答他:爸爸,我给你一百块钱,我希望你拿一个小时陪我去公园,不要整天顾着工作。 大家作为佛弟子,如果整天为了想赚多点钱,或者只顾自己诵经,儿女什么都不管,你就有麻烦,你将来会有很多烦恼痛苦。 为什么呢? 现在你的小孩子不好好培养他,他不能健康成长,你就有问题了。 作为父母,佛陀说:这个世间从来都没有不可教育的子女,唯有没智慧的父母。 有一个故事就说,有位禅师,他徒弟很不听话,每一天半夜就翻墙跑出去玩了,然后等到凌晨两三点钟才跑回来。 有一天,禅师巡寮,在周围走就见到那个围墙边有一张凳子。 围墙很高,就知道他的徒弟踩着凳子翻围墙出去玩。 然后他怎么办呢? 他不去骂这个徒弟,他怎么做呢? 等于有一天晚上,他的徒弟又出去了,他把凳子就拿走,自己就站在放凳子的地方。 刚好那天晚上没月亮,很黑的,这个徒弟又是翻围墙。 他脚一踩,奇怪了,今天的凳子好象很软,这么奇怪,不要理他了,先跳下来。 一跳下来原来不是凳子,他踩在他师父的肩膀上。 但是他师你不骂他,很晚啦,你早点回寮房休息去。 但是他徒弟很有志气,从此以后,他再也没有出去。 他好好地用功修行,有成长。 所以作为父母要从很微细的地方去关心你自己的子女,不要等到他有问题的时候才指责他,去骂他,说他不听话了,又反叛了,整天跟别人上网,去搞什么搞什么。 你想一下他很小的时候,是不是应该给多一点时间去培养他,教育他,关心他。 这是很关键的,让他可以健康成长。 而且最关键是养成他一些良好的习惯。 你不要注重他考多少分,考一百分就觉得高兴,这些不重要的。 应该培养他一些痕好的习惯,比方说,有礼貌,求上进,守时间,很诚实,很有威信。 有良好的品德,出去做事肯定会好,你可以很放心。 否则的话,你只是说我有钱给你用,你考一百分就可以啦。 自己整天顾着打麻将,这样你就麻烦了。 你要会转变念头去修行,你就增长自己的智慧,这就是我们说的转。 和合第四就是合,一定要和谐。 人与人的关系要和谐,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天地鬼神的关系都要和合,不可以对立,不可以对抗。 你整天对抗就是你的障碍。 你和这个世;界有对抗,去争,你就有问题,所以要和合,不用争外面的东西。 清朝有一个宰相叫做张英,张英的度量是很大的。 他是安徽桐城人氏(我们在桐城有一间寺院)。 有一次他家乡发生一件事,他家的邻居建围墙,占了他家的地盘,占了一点点。 所以他家的管家很不服气,觉得:我家老爷在京城做宰相,你竟然敢侵占我家的地盘,写一封信给我家老爷。 张英就回了一封信,写了一首诗:千里修书为堵墙,你千里写封家信过来就是为了一堵墙,说隔壁邻居占了我们家一点地方。 让他三尺又何妨,别说他占了一点,你给他三尺又何妨呢?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万里长城现在还在,当年那个秦始皇去哪里了? 你争什么呢? 这个世间的东西是永远拥有的吗? 不是的。 你争来做什么呢? 所以世间一切为我所用,非我所有。 不用争,你不跟这个世界对抗、对立、不去争,就和合了。 不用人与人去对抗,去争,那就团结了。 有什么可以争呢? 要和合。 你有争斗,不和合,就有问题了。 为什么我们身体不健康? 因为不和合。 所以了解文殊菩萨的智慧,知道文殊菩萨修行智慧的方法,我们所讲的第四种方法,文殊菩萨教我们的,文殊菩萨遇到任何一个因缘都可以增长智慧和慈悲心。 这个因缘就是佛法,这个因缘就是他的老师,也是我们的老师。 所以好好地珍惜我们所遇到的每一个因缘,如果我们可以转过来就是修行的境界,转不过来就是业障现前。 你起烦恼,你起心动念了,你起执着心,你就是业障现前。 你以为业障在哪里? 整天说:师父,我业障很重。 怎样消业障呢? 你以为你念了嗡班扎萨唾口牛。 你消业障了吗? 当然可以,但是你更加重要的是转。 学习文殊菩萨开智慧的方法,就说明你真的学到文殊菩萨的智慧了。 不管哪种因缘也好,来到我面前的时候,我不取不舍,不排斥它,不抗拒它,又不贪着它。 好的不贪;不好的不排斥,不抗拒。 很欢喜承受,很感恩三宝加持,很感恩这个世界,很感恩所有众生。 真的,一切众生都是对我们有恩的。 我们最初发菩提心是因为看到众生苦。 中间我们要修六度万行,也都因为众生才有机会给我们修六度万行。 有人障碍你,有人伤害你,你很高兴,他成就你修忍辱波罗蜜。 你在哪里找这个机会? 所以要珍惜因缘。 你将来成了佛都是为了度众生。 所以我们最初、中间、最后成佛都是为了众生,所以要知恩报恩,要报众生恩。 所以大家真的了解文殊菩萨的智慧,我就可以很放心。 因为任何一个因缘你都不起烦恼了,任何一个因缘你都如如不动。 任何一个因缘不但不能伤害到你,反而可以帮助你增长智慧;增长慈悲心;增长你对众生苦的了解;增长你对过个世间苦的了解;增长你对世间无常的了解;增长你求解脱的心;增长你的出离心、菩提心和正知正见,空性智慧。 这样你是真正的文殊菩萨的弟子,你是真正学会了文殊菩萨开智慧的方法。 所以希望大家可以真正了解文殊菩萨教我们开智慧的方法。 明天我们继续讲怎样修智慧。 好了,我们作一个回向。 发布时间:2025-07-08 14:01:46 来源:素超市 链接:https://www.suchaoshi.com/content-30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