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宣化上人: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十八)大光王寄第八难得行 内容: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唐于阗国沙门实叉难陀译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十八)大光王寄第八难得行尔时善财童子。 一心正念彼王所得幻智法门。 思惟彼王如幻解脱。 观察彼王如幻法性。 发如幻愿。 净如幻法。 普于一切如幻三世。 起于种种如幻变化。 这时候善财童子,一心正念无厌足王所得如幻智慧的法门,思惟无厌足王如虚幻的解脱法门,观察无厌足王如幻的法性。 发如幻的大愿,清净如幻的法。 普徧于一切如幻的三世中,教化众生,起于种种如幻的神通变化。 如是思惟。 渐次游行。 或至人间城邑聚落。 或经旷野岩谷险难。 无有疲懈。 未曾休息。 然后乃至妙光大城。 而问人言。 妙光大城在于何所。 人咸报言。 妙光城者今此城是。 是大光王之所住处。 善财童子作这样思惟时,渐渐次第向南游行,或者到人间的城邑聚落,或者经过旷野偏僻的严峻山谷,卧藏狼虫虎豹,恶兽围绕等险难之处,可是善财童子不觉得疲劳而懈怠,他为法忘躯,未曾休息,然后乃抵至妙光大城,而向人寻问言:「妙光大城在什么地方呢?」人们皆告诉他说:「这城市就是妙光城,就在这儿! 也是大光王所住的地方。」时善财童子欢喜踊跃。 作如是念。 我善知识在此城中。 我今必当亲得奉见。 闻诸菩萨所行之行。 闻诸菩萨出要之门。 闻诸菩萨所证之法。 闻诸菩萨不思议功德。 闻诸菩萨不思议自在。 闻诸菩萨不思议平等。 闻诸菩萨不思议勇猛。 闻诸菩萨不思议境界广大清净。 这时候善财童子高兴得跳跃起来,而这样想道:「我所要找的善知识,就在这城市中。 我现在一定要亲自奉见这位善知识,来听闻善知识演说所有菩萨所修行的行门。 听闻诸菩萨出于三界,最要紧的法门。 听闻诸菩萨所证得的法,听闻诸菩萨不可思议的功德,听闻诸菩萨不可思议的自在,听闻诸菩萨不可思议的平等,听闻诸菩萨不可思议的勇猛,听闻诸菩萨不可思议广大清净的境界。」城名妙光,前位(无着行)是属于大悲渐增,令善财童子得无住妙慧,运众生故。 大光者,表慈定之智,无不该故。 广大愿中,皆彻照故。 这是第八行——难得行。 表示此行门很难得到,必须要有无障碍的愿力,方能得到。 作是念已。 入妙光城。 见此大城以金银瑠璃。 玻瓈真珠。 砗磲码碯七宝所成。 七宝深堑。 七重围绕。 八功德水盈满其中。 底布金沙。 优钵罗华。 波头摩华。 拘物头华。 芬陀利华。 徧布其上。 宝多罗树七重行列。 七种金刚以为其垣。 各各围绕。 所谓师子光明金刚垣。 无能超胜金刚垣。 不可沮坏金刚垣。 不可毁缺金刚垣。 坚固无碍金刚垣。 胜妙网藏金刚垣。 离尘清净金刚垣。 悉以无数摩尼妙宝间错庄严。 种种众宝而为埤堄。 善财童子作这样想念之后,便进入妙光城。 他看到这城市,是用金、银、瑠璃、玻瓈、真珠、砗磲、码碯七宝所造成。 有七宝作成的堑池,七重围绕。 八功德水,盈满其中。 在池底分布金沙。 有优钵罗华(青莲华)、波头摩华(红莲华)、拘物头华(黄莲华)、芬陀利华(白莲华),普徧散布在池面上。 有宝多罗树,七重行列。 有七种的金刚,作为此城的垣墙,各各围绕,就是所谓的师子光明金刚垣墙、无能超胜金刚垣墙、不可沮坏金刚垣墙、不可毁缺金刚垣墙、坚固无碍金刚垣墙、胜妙网藏金刚垣墙、离尘清净金刚垣墙,完全以无数的摩尼妙宝,互相间错庄严。 又有种种众宝,作为矮墙,围绕此妙光城。 有人问:「善财童子在文殊师利菩萨的处所,不是已开悟了吗?」是的,他是已开悟了;不过,开悟有种种不同的悟,不是一悟就证得佛果。 开悟之后,还是要勤求佛法,发大菩提心,亲近善知识,不是像我们一般的人,没有开悟,就冒充开悟,而不肯亲近善知识,所以这有很大不同。 修行人是时时刻刻勤修戒定慧,时时刻刻息灭贪瞋痴,时时刻刻都要亲近善知识。 有人又问:「善财童子既然开悟了,为什么还要这样访寻善知识?」因为他给我们作个榜样,叫我们不要得少为足,而且不可有贡高我慢,时时都要亲近善知识。 不可自满,不可把自己看得比任何人都高,是世界之第一。 这都是示现教导我们人如何去求佛法,如何去求善知识。 他恐怕我们不够了解,故这样一个个的参拜五十三位善知识。 每一位善知识,都是前一位善知识介绍他去。 因为善知识知道他要学什么法,而介绍他给某一个善知识,叫他去亲近。 其实善知识也不仅仅五十三位,而是有无量无边那么多,不过善财童子所见的,只五十三位。 其城纵广一十由旬。 周回八方。 面开八门。 皆以七宝周徧严饰。 毗瑠璃宝以为其地。 种种庄严。 甚可爱乐。 其城之内。 十亿衢道。 一一道间。 皆有无量万亿众生于中止住。 此大光城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纵广有十个由旬那么大,四周围面向八方,每方皆开城门,总共有八个城门,皆用七宝周徧庄严校饰。 有毗瑠璃宝作为此城的地面。 种种庄严,非常可爱,令人看了流连忘返。 在大光城内,有十亿那么多的衢道,在每一条衢道间,皆有无量万亿那么多众生,在那儿居住。 十由旬者,欲明圆满。 有十亿衢道,各道无量众生,岂世间十小由旬之所能受,故此中事物,皆应圆融表法,如理思之。 有无数阎浮檀金楼阁。 毗瑠璃摩尼网罗覆其上。 无数银楼阁。 赤真珠摩尼网罗覆其上。 无数毗瑠璃楼阁。 妙藏摩尼网罗覆其上。 无数玻瓈楼阁。 无垢藏摩尼王网罗覆其上。 无数光照世间摩尼宝楼阁。 日藏摩尼王网罗覆其上。 无数帝青摩尼宝楼阁。 妙光摩尼王网罗覆其上。 无数众生海摩尼王楼阁。 焰光明摩尼王网罗覆其上。 无数金刚宝楼阁。 无能胜幢摩尼王网罗覆其上。 无数黑栴檀楼阁。 天曼陀罗华网罗覆其上。 无数无等香王楼阁。 种种华网罗覆其上。 在此大光城中,有无数阎浮檀金所造的楼阁,毗瑠璃摩尼网罗弥覆在上面。 有无数银所造的楼阁,以赤真珠摩尼网罗弥覆在上面。 有无数毗瑠璃造的楼阁,上面弥盖着妙藏摩尼网罗。 有无数玻瓈所造的楼阁,上面弥盖无垢藏摩尼王网罗。 有无数光照世间摩尼宝所造的楼阁,日藏摩尼王网罗弥盖在上面。 有无数帝青摩尼宝所造的楼阁,妙光摩尼王网罗弥盖在上面。 有无数众生海摩尼王所造的楼阁,焰光明摩尼王网罗弥盖在上面。 有无数金刚宝所造的楼阁,无能胜幢摩尼王网罗弥盖在上面。 有无数黑栴檀所造的楼阁,天曼陀罗华网罗弥盖在上面。 有无数无等香王所造的楼阁,种种华网罗弥盖在上面。 其城复有无数摩尼网。 无数宝铃网。 无数天香网。 无数天华网。 无数宝形像网。 无数宝衣帐。 无数宝盖帐。 无数宝楼阁帐。 无数宝华鬘帐。 之所弥覆。 处处建立宝盖幢旛。 当此城中有一楼阁名正法藏。 阿僧祇宝以为庄严。 光明赫奕最胜无比。 众生见者心无厌足。 彼大光王常处其中。 在此大光城中,又有无数那么多的摩尼网、无数宝铃网、无数天香网、无数天华网、无数宝形像网、用珍宝刻成天人或菩萨的形像。 又有无数宝衣帐、无数宝盖帐、无数宝楼阁帐、无数宝华鬘帐,充满弥覆此大光城,以为庄严。 又处处建立宝盖和幢旛,令此大光城显得焕然光明。 在此城之中,有一座楼阁,名字叫正法藏,有阿僧祇那么多的宝,来庄严此楼阁,显得光明显赫,美轮美奂,殊胜无比。 众生一看见这种庄严装饰,心里从不感到厌倦和满足。 那位大光明王常常居住在此楼阁中。 尔时善财童子。 于此一切珍宝妙物。 乃至男女六尘境界。 皆无爱着。 但正思惟究竟之法。 一心愿乐见善知识。 这时候善财童子,对于这一切奇珍异宝等妙物,乃至男女六尘——色声香味触法之境界,完全没有贪爱和执着。 他只有正念思惟究竟的佛法,心中不被外尘所转,一心希望见善知识。 渐次游行。 见大光王。 去于所住楼阁不远。 四衢道中。 坐如意摩尼宝莲华藏广大庄严师子之座。 绀瑠璃宝以为其足。 金缯为帐。 众宝为网。 上妙天衣以为茵褥。 其王于上结跏趺坐。 二十八种大人之相。 八十随好而以严身。 如真金山。 光色炽盛。 如净空日。 威光赫奕。 如盛满月。 见者清凉。 如梵天王处于梵众。 亦如大海。 功德法宝无有边际。 亦如雪山。 相好树林以为严饰。 亦如大云。 能震法雷启悟羣品。 亦如虚空。 显现种种法门星象。 如须弥山。 四色普现众生心海。 亦如宝洲。 种种智宝充满其中。 于是善财童子又渐次游行,便看见这位大光王,在他所居住楼阁不远的四衢道中央。 四衢道,是表示大光王以四无量(慈悲喜舍)用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摄受众生,此为一切道路之中心点,犹如磁铁摄受十方而来的众生,以求佛法。 他坐在如意摩尼宝莲华藏广大庄严的师子座上。 绀瑠璃宝作为师子座的椅足。 金色的丝缯,作为宝帐。 众宝作为宝网。 上妙的天衣,作为师子座的茵褥。 大光王坐在师子座上,结双跏趺而坐。 此王有二十八种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以庄严他的身体。 佛有三十二相,因为大光王尚未完全达到圆满的果位,故只有二十八相。 他好像真金山,所放出光的颜色,非常炽然茂盛。 他又好像清净无云天空中的太阳,威然赫然显奕。 他又好像中秋满月,谁见到他便感到清凉。 好像大梵天王,超出一切梵众。 又好像大海,他的功德法宝没有边际。 又好像雪山,相好树林以作为严饰。 又好像大云,能震动法雷,开启觉悟一切众生。 又好像虚空,显现种种法门星象。 又好像须弥山,能反映在围绕四大洲的海中。 大光王亦如是,能以四种色(这是指印度的四种性:①婆罗门。 ②刹帝力。 ③吠舍。 ④首陀罗),普徧示现于众生的心海。 又好像宝洲,蕴藏种种智慧之宝,充满其中。 于王座前有金银瑠璃。 摩尼真珠。 珊瑚琥珀。 珂贝璧玉。 诸珍宝聚。 衣服璎珞。 及诸饮食。 无量无边种种充满。 复见无量百千万亿上妙宝车。 百千万亿诸天妓乐。 百千万亿天诸妙香。 百千万亿病缘汤药资生之具。 如是一切悉皆珍好。 无量乳牛蹄角金色。 无量千亿端正女人。 上妙栴檀以涂其体。 天衣璎珞种种庄严。 六十四能靡不该练。 世情礼则。 悉皆善解。 随众生心而以给施。 城邑聚落四衢道侧。 悉置一切资生之具。 在大光王师子座的面前,有金、银、瑠璃、摩尼、真珠、珊瑚、琥珀、珂贝、璧玉等一切珍宝聚在一起,有衣服和璎珞,以及一切上妙饮食,有无量无边那么多的种类充满其座前。 又见无量百千万亿上妙七宝所造的车,百千万亿诸天所作的妓乐,百千万亿天人所用的一切妙香,百千万亿病缘汤药和资养身体之具。 像这样一切种种物质,都是非常珍贵妙好。 又有无量的乳牛,牠们的蹄角是金色。 又有无量千亿那么多容貌端正的女人,她们以上妙的栴檀香涂抺身体,身着天衣和璎珞等种种庄严。 她们对于六十四种技能,都熟悉通达,没有不精通熟练。 对于世情的礼章规则,完全善于了解。 她们能随顺众生心所希望,而予以布施。 在大光城中的村邑聚落,四衢道路旁,完全置满一切资养生命的物质。 一一道傍皆有二十亿菩萨。 以此诸物给施众生。 在每一条衢道的旁边,都有二十亿那么多菩萨,各以这一切资生之物,布施给与所有众生。 为欲普摄众生故。 为令众生欢喜故。 为令众生踊跃故。 为令众生心净故。 为令众生清凉故。 为灭众生烦恼故。 为令众生知一切义理故。 为令众生入一切智道故。 为令众生舍冤敌心故。 为令众生离身语恶故。 为令众生拔诸邪见故。 为令众生净诸业道故。 这是大光王为了要普徧摄受众生的缘故,为了要令众生生出欢喜心的缘故。 我们修行就是要利益众生,令众生欢喜,不要令众生生烦恼,不要恼害众生,这一点各位要特别注意。 为了要令所有众生欢喜踊跃的缘故,为了令众生心里清净的缘故。 为了令所有众生得到清凉,而无热恼的缘故。 为了消灭所有众生的烦恼的缘故,为了令所有众生知道一切意义和道理的缘故,为了令众生证入一切智慧之道的缘故,为了令众生舍弃怨敌之心的缘故,为了令众生远离身语意三恶业的缘故,为了令众生拔除自己一切邪知邪见的缘故。 我们修道人切记不要存着邪知邪见,要具足正知正见。 邪知邪见会令你堕落,正知正见令你往上升。 什么是邪知邪见呢? 就是自己的淫欲心太重,或我相太深。 总之,修行人一定要有正知正见。 什么是正知正见? 即是「真认自己错,莫论他人非,他非即我非,同体名大悲」,这就是正知正见。 这也是为了令一切众生清净三业,成就善业的缘故。 时善财童子。 五体投地。 顶礼其足。 恭敬右绕。 经无量帀。 合掌而住。 白言。 圣者。 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 云何修菩萨道。 我闻圣者善能诱诲。 愿为我说。 这时候善财童子,向大光王五体投地,顶礼于其足下,然后恭敬的向右围绕,经过无数帀之后,便合掌而立,说道:「大圣者啊! 我已经先发无上正等正觉的心了,而未能知道菩萨如何学菩萨行? 如何修菩萨道? 我听无厌足王为我介绍,说您圣者,善能诱导教诲众生,我愿您为我演说。」时王告言。 善男子。 我净修菩萨大慈幢行。 我满足菩萨大慈幢行。 善男子。 我于无量百千万亿乃至不可说不可说佛所。 问难此法。 思惟观察修习庄严。 这时候大光王便告诉善财童子说:「善男子啊! 我是清净修行菩萨大慈幢行,我已满足菩萨大慈幢行。 善男子! 我在无量百千万亿,乃至不可说不可说那么多的佛道场,请问这种法,思惟观察,修习庄严这法门。」善男子。 我以此法为王。 以此法教敕。 以此法摄受。 以此法随逐世间。 以此法引导众生。 以此法令众生修行。 以此法令众生趣入。 以此法与众生方便。 以此法令众生熏习。 以此法令众生起行。 以此法令众生安住思惟诸法自性。 以此法令众生安住慈心。 以慈为主。 具足慈力。 善男子啊! 我以这个菩萨大慈幢行为王,以这种法教敕一切众生,以这种法摄受一切众生,以这种法随逐世间所有众生,以这种法引导众生,以这种法令众生修行菩萨行,以这种法令众生趣入菩萨道,以这种法给与众生方便,以这种法令众生熏习一切佛法,渐渐了解而有成就。 谁也不能在一夜之间,就能完全明白佛法中的道理。 修习佛法必须要有忍耐心、意志心、虔诚心,和善知识的教导。 我又以这种法令众生生出修行菩提的行门,以此法令众生安住思惟诸法的自性。 以此法令众生安住于慈心三昧。 以慈悲为主,具足慈悲的力量。 如是令住利益心。 安乐心。 哀愍心。 摄受心。 守护众生不舍离心。 拔众生苦无休息心。 我以此法令一切众生。 毕竟快乐。 恒自悦豫。 身无诸苦。 心得清凉。 断生死爱。 乐正法乐。 涤烦恼垢。 破恶业障。 绝生死流。 入真法海。 断诸有趣。 求一切智。 净诸心海。 生不坏信。 善男子。 我已住此大慈幢行。 能以正法教化世间。 善男子。 我国土中一切众生。 皆于我所无有恐怖。 像这样我令众生住于利益心、安乐心、哀愍心、摄受心,守护众生不舍离心、拔除众生的痛苦而无休息的心。 我以这种大慈幢行,令一切众生得到究竟的快乐,常常自己生出喜悦欢喜,而不需要藉外缘来令自己快乐。 令众生身体没有一切病苦,心里得到清凉,截断生死的爱流,因为爱欲令众生流转于生死之轮回,永无出期,被烦恼痛苦缠缚而得不到解脱,所谓「受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 而喜爱正法的快乐,洗涤烦恼等秽垢,破除一切恶业的障碍,截断生死流,证入真实相的法海,断除一切欲界有、色界有、无色界有等诸趣,寻求一切的智慧,清净一切心海,生出不坏的信心。 善男子啊! 我已经住于此大慈幢行,能以正法教化世间所有众生。 善男子! 在我国土中的一切众生,他们在我的道场中,没有恐怖,非常平安,我安抚他们的烦恼和忧虑。 善男子。 若有众生贫穷困乏。 来至我所。 而有求索。 我开库藏。 恣其所取。 而语之言。 莫造诸恶。 莫害众生。 莫起诸见。 莫生执着。 汝等贫乏。 若有所须。 当来我所及四衢道。 一切诸物种种具足。 随意而取。 勿生疑难。 善男子啊! 若有众生贫穷困苦,缺乏财物,来到我的处所,而有求索。 我便打开库房和宝藏,任意他们拿取,然后告诉他们说:「你们千万不要再造诸恶,千万不要再恼害众生,千万不要再生起一切邪知邪见,不要生出种种执着。 你们如果贫穷困乏,而需要什么物质,应当来到我的处所,以及四衢道旁,那儿具足种种一切物质,你们随便要拿多少,便拿多少。 而千万不要生出怀疑,不要骇怕。」这是大光王以财施来摄受众生。 善男子。 此妙光城所住众生。 皆是菩萨。 发大乘意。 随心所欲所见不同。 或见此城其量狭小。 或见此城其量广大。 或见土沙以为其地。 或见众宝而以庄严。 或见聚土以为垣墙。 或见宝墙周帀围绕。 或见其地多诸瓦石。 高下不平。 或见无量大摩尼宝。 间错庄严。 平坦如掌。 或见屋宅土木所成。 或见殿堂。 及诸楼阁。 阶墀窗闼。 轩槛户牖。 如是一切无非妙宝。 善男子啊! 在这妙光城所居住的众生,都是菩萨化身,他们皆发大乘的菩提意,随着他们心中的欲望,所见的境界亦不相同。 或者有见此大光城的容量非常狭小,因为他的心量小,故所见亦小。 或者有见此城的容量非常广大,因为他的心量大,所见亦广大。 或者见此城以泥土沙石作为地面,或者见此城以众宝庄严,或者见聚土作为此城的垣墙,或者见此城以七宝为墙而周帀围绕。 这次打佛七是超度十方三世尽虚空徧法界,飞灾横祸而死亡的人。 例如被车撞死,是一种不正常的死法。 被水淹死,好像越南难民在海上逃难,船一沉便死了几千人,这都叫灾难。 或者吃毒药自杀死的,亦叫灾难。 因惨遭灾难而死亡的人,数不胜数。 这次打佛七,是为了超度他们,帮助他们生到极乐世界去。 所以在打佛七时,大家要专一念佛,专一其心,不要尽打妄想,也不要尽讲闲话。 这回佛七,大家要拿出真心来行此事。 或者有众生看见此大光城的地,是用砖瓦和石头所作成,高低不平。 或者有众生看见此大光城有无量的大摩尼宝,间错庄严,地面平坦犹如手掌一样。 或有众生看见此城的房屋舍宅,是泥土和木头所造成。 或有众生看见此城的大殿堂宇,以及一切楼阁、阶梯、砌台、窗户、门闼、轩槛户牖,像这种种一切,无非是妙宝所成。 善男子。 若有众生其心清净。 曾种善根供养诸佛发心趣向一切智道。 以一切智为究竟处。 及我昔时修菩萨行曾所摄受。 则见此城众宝严净。 余皆见秽。 善男子啊! 若有众生心里清净,往昔曾种过善根,供养诸佛,发心趣向一切智慧之道,以一切智慧之道为究竟的归依处,以及我在往昔修菩萨行时,曾为我所摄受的众生,他们则看见此大光城中的众宝庄严清净。 其余在往昔未种过善根,来供养诸佛,不为我摄受教化的众生,他们便见此城中的土木瓦土等不干净物。 善男子。 此国土中一切众生。 五浊世时。 乐作诸恶。 我心哀愍而欲救护。 入于菩萨大慈为首。 随顺世间三昧之门。 入此三昧时。 彼诸众生所有怖畏心。 恼害心。 冤敌心。 诤论心。 如是诸心悉自消灭。 何以故。 入于菩萨大慈为首。 顺世三昧。 法如是故。 善男子且待须臾。 自当现见。 善男子啊! 这国土中一切众生,在五浊(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恶世时,欢喜作一切恶业,顚倒是非,黑白不明。 我的心慈悲怜愍他们,而欲想救拔保护这一切众生,便证入菩萨大慈为首,随顺世间一切众生的正定正受的法门。 当我进入这种三昧的时候,这一切众生所有的怖畏心、恼害他人心、怨恨仇敌心、诤论心等,像这种种恶心,完全自己消除殆尽。 是什么缘故呢? 因为证入菩萨大慈为首,顺世间三昧,这种法应该是这样,能自动去除众生的黑暗和障碍。 善男子! 你且等待一会儿,我今为你示现这种境界,你便可以明白。 时大光王即入此定。 其城内外六种震动。 诸宝地宝墙。 宝堂宝殿。 台观楼阁。 阶砌户牖。 如是一切咸出妙音。 悉向于王曲躬敬礼。 妙光城内所有居人。 靡不同时欢喜踊跃。 俱向王所举身投地。 村营城邑一切人众咸来见王。 欢喜敬礼。 近王所住鸟兽之属。 互相瞻视。 起慈悲心。 咸向王前恭敬礼拜。 一切山原及诸草树。 莫不回转向王敬礼。 陂池泉井。 及以河海。 悉皆腾溢。 流注王前。 这时候大光王立刻证入菩萨大慈为首,顺世间这种定时,此大光城里边和外边,皆发生六种震动(动、涌、起、震、吼、击)。 这种震动不是灾难的凶兆,而是显示三昧威德的吉祥。 一切诸宝地、宝墙、宝堂、宝殿、台观楼阁、阶梯、门户、窗牖,像这种种完全放出微妙不可思议的音声。 它们都朝向大光王,曲躬敬礼。 妙光城内所有居民,没有不同时欢喜踊跃,他们一齐向大光王所居住的处所,举身投地。 在乡村、营落、城邑居住的一切人众,全部来朝见大光王,欢喜敬礼。 靠近大光王居住处所的鸟兽之类,它们互相瞻仰观视,生起大慈悲心,全部向大光王前恭敬礼拜。 一切高山平原,以及诸草树,没有不回转,向大光王敬礼。 无情的草木亦为大光王的威德所感动,陂池泉井,完全飞腾满溢,流注在大光王的面前。 这就是山河大地、房廊屋舍一切依报器世间,皆在演说妙法。 十千龙王。 起大香云。 激电震雷。 注微细雨。 有十千天王。 所谓忉利天王。 夜摩天王。 兜率陀天王。 善变化天王。 他化自在天王。 如是等而为上首。 于虚空中作众妓乐。 无数天女歌咏赞叹。 雨无数华云。 无数香云。 无数宝鬘云。 无数宝衣云。 无数宝盖云。 无数宝幢云。 无数宝旛云。 于虚空中而为庄严。 供养其王。 有十千那么多的龙王兴起大香云,在天空中发出激电震雷,下降微细的毛毛雨。 又有十千的天王,即是忉利天王、夜摩天王、兜率陀天王、善变化天王、他化自在天王等六欲界的天王,而为上首。 他们在虚空中,作种种妓乐。 有无数天女歌咏赞叹。 雨无数华云、无数香云、无数宝鬘云、无数宝衣云、无数宝盖云、无数宝幢云、无数宝旛云,于虚空中作为庄严道场,而供养大光王。 伊罗婆拏大象王以自在力。 于虚空中敷布无数大宝莲华。 垂无数宝璎珞。 无数宝缯带。 无数宝鬘。 无数宝严具。 无数宝华。 无数宝香。 种种奇妙以为严饰。 无数婇女种种歌赞。 伊罗婆拏大象王,以自在的神力,于虚空中,散敷分布无数大宝莲华,垂吊无数宝璎珞,无数宝缯带,无数宝鬘,无数宝庄严具,无数宝华,无数宝香,种种奇妙作为庄严,来供养大光王。 又有无数婇女,唱种种歌,赞叹大光王。 阎浮提内。 复有无量百千万亿诸罗刹王。 诸夜叉王。 鸠盘荼王。 毗舍阇王。 或住大海。 或居陆地。 饮血噉肉残害众生。 皆起慈心愿行利益。 明识后世。 不造诸恶。 恭敬合掌顶礼于王。 如阎浮提。 余三天下。 乃至三千大千世界。 乃至十方百千万亿那由他世界中。 所有一切毒恶众生。 悉亦如是。 在阎浮提世界内,又有无量百千万亿诸罗刹王、诸夜叉王、鸠盘荼王(瓮形鬼)、毗舍阇王(噉精气鬼),他们本来是以饮众生血,食噉众生肉为生,残害众生,现在都生起慈悲心,愿意利益众生,改邪归正,作为后世修行人的明师,指引后学,从此不再造诸恶业。 他们恭敬合掌,向大光王顶礼叩头。 在阎浮提是这样情形,其余三天下(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北俱卢洲)乃至三千大千世界,乃至十方千万亿那由他那么多世界中,所有一切毒恶众生,完全也是这样。 大光王以菩萨大慈为首,随顺世间三昧,来摄化一切有情和无情众生。 有情包括城中人民、鸟兽、龙王、象王,乃至一切天王。 无情包括山原草树、陂池泉井、河海,乃至道场中的一切庄严具,情与无情,咸成胜益者,生动栩栩,这是同体大悲,物我无二的缘故。 譬如世间王,德合乾坤,则麟凤来仪,宝壁呈瑞。 况于出世慈力,怎不令草木屈膝耶? 时大光王从三昧起。 告善财言。 善男子。 我唯知此菩萨大慈为首。 随顺世间。 三昧门。 如诸菩萨摩诃萨。 为高盖。 慈心普荫诸众生故。 为修行。 下中上行悉等行故。 为大地。 能以慈心任持一切诸众生故。 为满月。 福德光明于世间中平等现故。 为净日。 以智光明照耀一切所知境故。 为明灯。 能破一切众生心中诸黑闇故。 为水清珠。 能清一切众生心中谄诳浊故。 为如意宝。 悉能满足一切众生心所愿故。 为大风。 速令众生修习三昧。 入一切智大城中故。 而我云何能知其行。 能说其德。 能称量彼福德大山。 能瞻仰彼功德众星。 能观察彼大愿风轮。 能趣入彼甚深法门。 能显示彼庄严大海。 能阐明彼普贤行门。 能开示彼诸三昧窟。 能赞叹彼大慈悲云。 这时候大光王从三昧中出定,便告诉善财童子说:「善男子啊! 我唯有知道这种菩萨大慈为首,随顺世间的三昧门。 如像一切菩萨中的大菩萨,他们为高盖,乃以慈心普徧荫护一切众生的缘故。 为修行,乃下中上行门完全平等去实行,而无分别心的缘故。 为满月,乃以福德光明于世间中,平等示现的缘故。 为清净的日光,乃以智慧光明照耀一切所知道的境界。 为明亮之灯,以能照破一切众生心中一切黑暗的缘故。 为清净水之珠,以能清净一切众生心中的谄媚诳语这种浊恶的缘故。 为如意宝,以完全能满足一切众生心里的愿望之缘故。 为大风,能迅速令众生修习三昧,入一切智慧大城的缘故。 像这种种功德,而我怎能知道他们的行门? 怎能演说他们的德行? 怎能称量他们福德的大山? 怎能瞻仰他们功德众星? 怎能观察他们大愿的风轮? 怎能趣入他们甚深之法门? 怎能显示他们庄严的大海? 怎能阐明他们普贤的行门? 怎能开示他们三昧的窟藏? 怎能赞叹他们的大慈悲云? 善男子。 于此南方有一王都名曰安住。 有优婆夷名曰不动。 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 修菩萨道。 时善财童子。 顶礼王足绕无数帀。 殷勤瞻仰。 辞退而去。 善男子啊! 从此地向南行去,有一王都,名叫安住。 那儿有位优婆夷,名字叫不动。 你可以前往她那儿去请问:「菩萨如何学菩萨行? 如何修菩萨道?」这时候善财童子向大光王顶礼其足,向右绕无数帀之后,殷勤瞻仰大光王,然后告辞而退,向南行去,再去寻访下一位善知识。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发布时间:2025-07-06 11:05:57 来源:素超市 链接:https://www.suchaoshi.com/content-30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