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门小知识 | 什么是菩提心? 内容: 《华严经》云:欲学如来一切智道,先当安住菩提之心,然后修行一切佛法。 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 常常听佛教徒讲菩提心,但菩提心究竟是什么? 可能很多人都不明白,这当中也包括一部分佛教徒。 菩提心有慈悲的成分,但不全是,准确的说菩提心是一种无穿漏的平等智,也就是说没有任何缺憾。 也可以说那是一种全然开放的状态,没有界限,没有偏颇。 在如理生起出离心的前提下,才能真正生起菩提心。 菩提心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要有决定度化利益一切众生的慈悲心;第二,要有为度化利益一切众生而发誓成佛的决心。 因为只有成佛,才是真实度化利益一切众生最究竟的方法。 发菩提心是一切诸佛菩萨之同行道,修持一切安乐之因,一切有情善聚之源。 如果能生起真实无伪的菩提心,则已得八万四千法门之心要总汇。 佛教的大慈悲与大智慧,不二双运于菩提心之中。 唤醒和发展菩提心,就是让我们佛性的种子渐渐成熟,等到我们的慈悲行变得圆满和周遍一切时,那颗种子必将庄严地开花成佛。 因此,菩提心是整个修行的源泉和根。 凡夫能力有限,但心的力量可以无限。 只要对因果深信不疑,将闻思到的佛法,用在心上,福报和智慧就会不断增长。 最殊胜的供养,最快速地累积资粮都离不开菩提心的摄持。 面对殊胜的福田,带着清净的菩提心,哪怕小小的福德也会感召无量福报。 以菩提心供养 以清净心积福没有任何力量会比心力还大。 若能善用心,有限的资粮就能变得无限。 累积无漏资粮的方法,虽然有千百万种,但是都离不开菩提心。 佛陀说,在众多累积资粮的方法中,最快速、最殊胜的,就是发菩提心和行菩萨道;最殊胜的供养,就是以菩提心来供养。 不可否认,每个人都有私心,都想成就佛果。 但身为大乘佛教徒,如果一切努力都为了自己,就与菩提心互相矛盾了。 要知道,只考虑自己的利益,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反之,只思考如何利益他人,最后反而能成就自己。 就像诸佛菩萨还未成就前,所作的清净业障、积聚资粮,都是为了利益无边众生,没有丝毫利己的私心,最后成就了圆满佛果。 而众生只考虑自己的利益,所以至今仍在轮回流转。 如果有人为了自己的利益,甚至只希望自己成就,单是这种心态,就不算是大乘佛教徒了,何况还不断增长五毒烦恼而不自知。 这就像在治病的药物里,放入了毒药,喝了这种掺毒的药,对我们没有任何好处。 事实上,把利益众生放在第一位,一切善果自然会源源而来,就像在寒室中点起一盆火,自然会有热度,也像已经种下稻苗,日后一定会长出茎叶、稻谷。 不管是上供诸佛菩萨,或下施六道众生时,只要以菩提心摄持,福报很快就会成熟。 所以,我们行善的过程中,一定要根除追求现世和自利之心。 同时,以如梦如幻的方式看待一切显现,不要过度执着。 当我们以众生的利益为重,而去忏悔业障、供曼达拉、行持六度等等,就在逐步舍去我执,终有一天,我们自然会体悟空性,最后一定会成佛。 悲是拔众生之苦慈是给予众生之乐所谓慈悲,就是拔除一切众生的痛苦使得众生获得清净喜乐一念菩提心,诸佛皆加持 发布时间:2025-06-13 10:54:12 来源:素超市 链接:https://www.suchaoshi.com/content-29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