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法界法师:依法出生分 第八品 内容: 依法出生分 第八品须菩提。 于意云何。 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 以用布施。 是人所得福德。 宁为多不。 须菩提言。 甚多。 世尊。 何以故。 是福德。 即非福德性。 是故如来说福德多。 若复有人。 于此经中。 受持乃至四句偈等。 为他人说。 其福胜彼。 何以故。 须菩提。 一切诸佛。 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 皆从此经出。 须菩提。 所谓佛法者。 即非佛法。 第八品进一步阐述第七品的内容,因为释迦佛讲经说法是步步破疑团,让我们从疑团当中解脱出来,不是身体解脱出来,是心解脱出来。 不要再迷前面所说的话。 【须菩提。 于意云何。 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 以用布施。 是人所得福德。 宁为多不。】须菩提啊,你是如何认为的呢? 如果一个人用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来布施,这个人所得的福德是不是特别多呀? 大家想一想,三个大千世界七宝也是遍虚空了,但那也是有数量、有尽头的,有尽头的还是属于生灭法、有为法。 布施分三种:第一种是财物布施,第二种是法布施,第三种是无畏布施。 没有修法的人是用财和物布施,修法的人是用法布施。 还有一种人是无畏布施。 无畏布施就是别人在惊恐之中,去给予安慰。 其中法布施为最殊胜。 【须菩提言。 甚多。 世尊。 何以故。 是福德。 即非福德性。】须菩提说,是啊,非常非常多啊,世尊。 为什么呀? 世尊接着说,那是福德,并不是福德性。 用七宝来布施,从我们凡夫来说,福德也可以说是福报,福报是非常非常大的,用我们的眼光和语言来描述是无穷尽的,几个劫可能都不会穷的,很富有。 但对于宇宙虚空来说,对于佛来说,用三千大千世界这么多的七宝来布施,这样的福德还是有尽数的,是有为法、是无常法,是生灭法。 什么叫福德性呢? 福德性就是悟出来法无我、人无我,从我们清净的法性上、自我本性上来说就叫福德性。 福德性就是觉悟了,智慧开开了的时候,财富是有多少呢? 是整个虚空界啊! 就像弥陀佛和释迦牟尼佛似的,一旦智慧完全打开,是福慧俱足啊! 福德和智慧已经圆满俱足了,圆满俱足就可以和虚空等同了,那福德性是永远取不完的。 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可以用得完,但福德性是永远用不完的。 只有智慧完全打开,福报也会随着智慧增加。 因为你知道去度人,把无常法讲给别人听,别人去修行去培养自己的善根,培养自己的智慧。 你的心就会清净下来,就不会躁乱,不会有那么多妄想。 身边的是非、黑白,就会慢慢的离你远去。 用自己得来的点点滴滴的智慧,给别人讲如何去修行、如何去看经、如何去拜佛的这个过程,就在培养福德。 福德培养了,智慧也打开了,终归有一天你的花骨朵就会开。 花骨朵开的时候,也就真正觉悟了,即花开见佛了。 【是故。 如来说福德多。】所以我说那只不过是一个很多的福德,是三界内的有为的福德,而不是福德性。 能所俱灭,心行处灭,才能培养福德性。 心有能所,即非福德性;能所心灭,是名福德性。 心依佛教,行同佛行,是名福德性;不依佛教,不能践履佛行,即非福德性。 能是六根,所是六根之尘。 如果根尘交加,烦恼就起,三千大千世界又开始纷飞,十八层地狱也要出来,这都是心有能有所,能所造成的。 所以修行,首先要把能所心消灭,能所心也就是妄想心,妄想心真的修没了,什么话都不用说,我也不用讲了,讲了都属于废话,不讲刚好,在心为宗,出口为教。 【若复有人。 于此经中。 受持乃至四句偈等。 为他人说。 其福胜彼。】假如有人在此经中,天天读诵《金刚经》或者自己能悟一句四句偈子的意思,给人家讲解这部《金刚经》,那福德比前面用七宝布施所得的福德还要多啊! 前面用三千大千世界七宝去布施,还不如给人讲解一句或四句偈子的福德大。 讲解《金刚经》的福德大得不得了,一辈子都用不完。 这一辈子不是人间几十年的一辈子,那是泡沫一晃就过。 这一辈子是佛的一辈子,是觉悟后的一辈子,是无有时间的。 这个一辈子就是一真法界啊! 辈字,上面一个非,底下一个车。 车为乘。 大乘无为法是非法,只有一真法界的法才叫真法,才叫大法,才叫一辈。 只有佛才能在一真法界里一辈子不出来。 【何以故。 须菩提。 一切诸佛。 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从字面上讲,此经就是《金刚经》;从密意上讲,此经为径、为道路,是通天的道路。 我们修行的道路就为径。 《金刚经》是一切之精,是经中之精,是三藏十二部之精。 智慧打开之后,这个经字,味道就多了、味道就大了。 现在给你们把伏笔先埋下,自己先考虑这个经字。 知道为什么吗? 须菩提。 释迦佛真的是苦口婆心,一切诸佛也是三世诸佛所证得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就是他们所证得的无上正等正觉法,都是从此经流出的。 无上正等正觉法,也是释迦佛假按的一个名称来让大家明白的,还有一个无上正等正觉这样的一个法要修。 如果释迦佛不假立名字,大家就像无头的苍蝇一样,不知道从何着手。 这里有个故事,从前有个禅师收了一个徒弟,这个禅师从年轻到老看了一辈子经文,足不出户二十载,就在禅房里看书,三藏十二部基本上快背下来了,还没有理出个头绪来,每天琢磨佛说的西来意是什么? 佛心佛性如何开发? 他没心思教他这个徒弟,就打发这小徒弟外出去参法。 小徒弟出去了十年,参了很多的高僧大德开悟了。 回来之后,看见他的师父还是每天忙忙碌碌翻阅经典,查找资料,他也心疼啊! 但有个规矩,徒弟不能教师父,这也是一大障碍啊! 小和尚有智慧,就在寻找机会,突然有一天中午,他看到师父的窗户上有一只苍蝇,扑愣扑愣往窗户纸上撞。 他一看有了,这下可以说师父了,一语双关的说:苍蝇啊,放着大门你不走,非得往那纸堆里钻,纸堆里难道就有佛性吗? 他装着自言自语地说。 师父一听这个话,突然之间开悟:是啊! 钻到死,也是开不了悟,是我老和尚执著呀! 还不如我这徒弟,惭愧惭愧,转身拿了一个大铁桶,把他所有的经文一炬火焚烧了。 他从文字里解脱出来了,佛性显现,才不执著于文字,一把火全烧掉。 我们可不要烧经文啊,没开悟、没有见到佛性,经文是烧不得的。 谁要是见到本来了,可以烧,开悟了就可以烧。 这个故事,大家可以从自己的心念上去考虑,真正从心念上去考虑的时候,也就明白了,不执著于文字,但又不能离开文字。 离开文字,我们没有什么依据依靠,在我们没开悟之前,文字还要有。 但是我们不能被文字所束缚,这个时候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真正的法。 粘连文字,就会死在文字当中。 只有从文字里头活出来的人才是觉者,死在里头了就叫木乃伊了。 学佛一定要从自心去考虑,自心去体验。 只有体验到自己的心,才明白什么叫妙有真空。 要从心上下功夫,用功方寸内,回归诸佛国。 不用心就回不去啊! 妙用在心,只有体用结合,才能生起妙花。 妙花又是什么花? 是心花怒放,还是心字。 心花怒放是什么概念? 三花聚顶啊! 这层次一个比一个高。 大家可能一下子不一定能听得懂,因为层次不一样。 大家修到那地步的时候,自然知道我今天所说的话。 真空妙有的时候,也就是妙力无穷、妙乐无穷。 真正妙乐无穷的时候,也就证得了真正的无为法,智慧无边了。 无边的智慧即为般若,般若波罗蜜法是为大法,是为真法,是为佛法。 有人会说,那其它的法不是佛法了吗? 其它法也是佛法啊! 都是佛法。 如果用分别心去分别佛法,也是不了解自心啊! 我们在二六时(一整天)中觉照自己这颗凡心,所证悟出来的一定和佛证悟的是一样的,都是般若法。 一切诸佛证得了般若法都是从哪儿来的呢? 都是从此经出。 前面给你们埋了一个伏笔,现在再接着讲,此经就是《金刚心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也是《金刚心经》,都是以心为主体来修行。 这部《金刚心经》就和《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对应了,观自在菩萨了,才能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了。 这个时候就转到《心经》上去看。 对不对自己去修证,修证对了再来说话,不对就不要说。 醋是酸的,不喝永远不知道是酸的。 飞机是飞在天上的,不坐永远不知道坐飞机的滋味,所以一切要自己去体证。 只有自己体证出来,才有发言权。 我讲的是自己体证过来的,和三藏十二部每部经都能扣上,就看你们有没有智慧。 如果有智慧,所有的三藏十二部都能和《金刚经》和《心经》扣上。 很多人说不相信,不相信自己去琢磨,自己去看。 真正看明白了,文字一概烧掉,书不用看了。 没开悟可不要去烧啊,至少要证到阿罗汉果。 说到阿罗汉果,讲个故事,有一个和尚听说南方的禅非常盛行,觉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都是荒谬之言,都应该依照戒定慧三学而修行,哪来的直指人心成佛呀? 我不相信,得去看看。 背着自己的书籍和自己撰写的文章就到南方岭南来了,快到岭南的时候饿了,走到一个卖炊饼的老太太面前。 卖炊饼的老太太就说:师父,从哪儿来的? 这位禅师回答完就打听,听说南方有禅宗,见性成佛,直指人心,我不相信? 老太太接着就说:《金刚经》读过吧? 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如何得啊? 这一句话就把禅师问晕了。 老太太说,既然回答不上来,这个饼子就不卖给你了,到别处去吧。 这个和尚背着包低头就走啊,心想自己连一个老太太都不如,问了一句话自己都答不上来,惭愧啊惭愧。 这个时候才明白,一个老太太学佛都学得这么好,看样南方真的是有觉者啊! 然后他背着行李就到了南方马祖那里去学习,最后成了中国很有名的一个大禅师,他就是有名的周金刚。 【须菩提。 所谓佛法者。 即非佛法。】《金刚经》里面很多句子,从文字相来看是很矛盾的,肯定一句话又否定一句话,但从真正的法义上看一点都不矛盾。 紧接着佛进一步破除须菩提的疑惑。 须菩提啊! 所谓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佛法)也不是佛法呀! 者字是个语气词汇,佛法是从我们的心性上,来安立的一个假名称而已,为了表述的方便。 因为真正的佛法是无形无相的,是没有名称的。 比如一朵花,无论用什么语言来描述,这语言文字的本身不是花,并且语言文字也不可能把花的颜色和形状准确无疑的表达出来的。 只是类比,不能等同观。 佛法是什么? 心性清净为佛法。 不清静就不是佛法。 大家也许要问,释迦佛讲的经是不是法? 不是法,那是佛说的话。 佛都不承认那是法,谁敢承认啊! 我只能承认我们看的这些经文都是文字,都属于教理,不属于法。 法是我们凡夫给它定的一个词汇,是一个界限,只不过是释迦佛因某一个徒弟问之后,而答出来的话,那不叫法。 佛自己都不承认是法,谁承认它就是在谤佛,就在谤法。 经典、还有佛说的所谓的法,都不是佛法。 佛法是无形无相的,我们的心是无形无相。 如果心有形有相,就是被污染了。 无形无相的心是清净的心。 这样大家就有了粗浅的认识。 我们背的这些经文、经典不是佛法呀! 从我们心性上讲,佛确实没说过一个法,没说过一个定法,说的都是不定法,都是指月的指头。 如果明白释迦佛的这句话,也就明白了释迦佛的心意,明白了诸佛的心意,明白了宇宙,明白了一切,也就成了佛道。 如果不明白这句话,还落在文字相上,顺逆皆方便,生死大海随你游。 此岸彼岸,随你。 发布时间:2025-05-25 11:52:52 来源:素超市 链接:https://www.suchaoshi.com/content-29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