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长沙景岑禅师开示弟子,平常心是道 内容: 长沙景岑禅师开示弟子,平常心是道有一个学僧请教长沙景岑禅师:“什么是平常心? ”长沙景岑禅师回答说:“平常心就是要睡就睡,要坐就坐。 ”那个僧人说:“弟子对此理解不了。 ”景岑禅师进一步说明:“你感到热就去纳凉,感到寒冷就到暖和的地方去暖和! ”南泉禅寺学僧听到师父如此这般的回答,忍不住直吐心意地说:“您老是说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请师父指教弟子禅修的大事。 ”景岑禅师接着回答说:“禅修大事就是一根针、三尺线。 ”学僧听完以后更加茫然,说:“这怎么领会呢? ”长沙景岑禅师说:“从益州布、扬州绢处领会去。 ”南泉禅寺南泉普愿(748-834),俗家姓王,郑州新郑(现在的河南新郑)人。 年方九岁时眅依大隈山大慈禅师出家。 大历十二年(777),30岁的时候,在嵩山会善寺受具足戒。 南泉禅寺长沙景岑禅师,号招贤,长沙人,俗家姓名不详。 幼年时候出家,为南泉普愿法嗣。 起初住在鹿苑,其后居无定所,随缘说法,世人称为长沙和尚。 长沙景岑禅师继承了马祖道一和南泉普愿的“平常心是道”的禅法,自己亲力亲为,并且在开示后学方面,也独具匠心。 南泉禅寺平常心就是体现在人们日常生活之中的佛心。 景岑禅师在一般基础作答“困眠饥食”“担水搬柴”之上,有进一步扩展到针线布绢等日常所用物品上。 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向人们展示一个普通浅显但有极容易被忽视的道理,人们在世间要做的全部事情,如修道成佛等任何事情,都有一个最基本的基础条件,人们要先解决基本的生存问题。 会善寺然而生存的最基本条件是什么? 人们不可离开片刻的东西,也就是人的本能所需,就是衣食住行。 每个人从出生开始,任何事情都不懂的时候,他懂得的唯一需求就是饿了要吃奶,不满足他,他就要哭,仅此一点,这就是人的纯真本性,也是人的本来面目。 懂得这个道理,禅宗称之为“明心见性”。 会善寺道理如此简单,可故事中的学僧为什么总是“不会”呢? 其实不会的原因很简单,世人把所有的事情都看得过于复杂了。 就像大珠慧海禅师所说的那样,连吃饭睡觉这样简单的事情,“他吃饭时不肯吃饭,百般挑剔;睡时不肯睡,千般计较。 ”所以禅宗二祖僧璨大师在《信心铭》中开篇就说:“至道无难,唯嫌拣择。 ”会善寺当然,平常心不是平凡心。 现在可以听到很多人都在说“平常心”这三个字,有人误将平常心理解为为消极、不思进取的意思,岂不知平常心是由不平凡的艰苦修持而得来。 坚持“平常心是道”最力的禅师就是赵州从谂禅师,几十年行脚参学,光蒲团就坐破了七个,由此可见其修持过程是何等的艰苦。 会善寺即便是已经悟道者,也还要坚持继续护持,不断进步。 赵州从谂禅师坚持不懈的修持过程,就像景岑禅师的《劝学偈》描绘的场景::万丈竿头未得休,堂堂有路少人游。 禅师愿达南泉去,满目青山万万秋。 意思是说,即使修行已达到极高的境界,你也不能停止脚步。 会善寺可愿意坚持走这条艰辛的修持之路的人实在是少得可怜;只有修行到像南泉普愿师父那样平常心的境界,才能感受到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意境。 会善寺其次,即使有人明白了平常心所包含的意思,可实践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 长沙景岑禅师在这方面做得是很好的。 如:“有人问,和尚即随因缘答;总无人问,和尚如何? ”师曰:“困即睡,健即起。 ”云:“教学人向什么处会(领会)? ”师曰:“夏天赤胳膊,冬寒须得被。 ”(《景德传灯录》)会善寺一个人处事无愧于心,无愧于天地,才是坦坦荡荡的真君子。 有德者,以慈悲感化世人,以淡定立足于世。 如何能够保持一颗平常心呢? 做人方面要保持心胸开阔,对待事情要有开明的思想。 匆匆而过的一生,我们能留下的很少,更别说能够带走什么了! 所以生活中的智慧,说起来容易,如何能运用起来才是最难的! 会善寺 发布时间:2025-05-14 10:54:32 来源:素超市 链接:https://www.suchaoshi.com/content-28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