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宣化上人:释迦牟尼佛是什么含义 内容: 按:很多人都在念,释迦牟尼佛,可是“释迦牟尼佛”是什么含义呢? 宣化上人做了很好的解释。 与大家分享,进而更能亲近佛法、开启智慧、吉祥人生。 「释迦」是佛的姓,「牟尼」是佛的名字。 「释迦牟尼」是梵语,「释迦」翻译成中文就叫「能仁」。 「牟尼」是佛的一个名字,这也是梵语,翻译成中文就叫「寂默」。 寂是寂然不动;默是口不言,不单口不言,心也不思,这种境界就是不可思议的一种境界。 「佛」是个通名,每一位佛都叫「佛」,这是一个通称。 怎么叫能仁呢? 就是能以仁来爱人,以仁爱这种的心来教化众生。 「能仁」也就是慈悲,慈能予乐,悲能拔苦,能拔除众生的苦,而给众生快乐。 悲能拔苦。 悲有三种:一、爱见悲。 爱,就是这种情爱的爱;见,就是看见了的这个见;悲,就是悲愍。 这是什么人所具有的? 这是一般凡夫所具有的;也就是一种同情的心,又叫爱见同情。 怎么叫爱见悲呢? 因为我们人类,和你近的,你就爱他,就怜愍他;和你远的,你就不爱他,不怜愍他。 所谓亲,如果有什么困苦、艰难,你可以帮助他;你这个亲戚朋友和你最好的朋友,你都可以帮助他,看见他有痛苦,你会尽你的力量去帮助他,这都叫爱见悲。 可是和你远的呢? 没有什么相干的人呢,你就见到他受苦,你也不管他。 为什么呢? 你对他没有一种爱心。 有这爱心,你才能有你这个悲。 还有,和你同类的,你就有这种爱见悲;不同类的呢,你就没有这种爱见悲了。 好象对一切的畜生,牛呀、猪呀、鸡呀、鹅呀、鸭呀……,你不单对它没有一种爱见悲,而且还要吃它的肉! 要把它的生命夺取了,来滋养你自己的生命,这也是没有这种爱见悲了。 人哪,幸而还不吃自己;不吃自己,就吃羊呀,吃牛呀,吃鸡鸭鱼呀,还没有人吃人。 没有说是,人看见一个人,把他捉住了,就把他杀了,吃他的肉,这还比豺狼虎豹好一点。 可是这个虎豹,它也不吃它自己同类。 我们虽然没有自己吃自己,没有吃人,但是对于众生、对于畜生,可就没有这种爱见悲了。 二、法缘悲。 法是佛法的法,缘是十二因缘的缘,这是属于二乘的。 二乘人,就不单有这个爱见悲,而且还有法缘悲。 二乘人,他观一切的法都是从因缘生,但是「因缘无性,当体即空」,因缘它自己没有自性,所以当体即空,他就观这个法缘悲。 所以他教化众生,而不着教化众生这个相,认为一切都是空的。 这是二乘人有法缘悲。 三、同体悲。 那么菩萨、佛的悲又不同了。 菩萨和佛这种悲,就叫同体悲,同体大悲。 诸佛菩萨和众生是一个的,因为佛的法身遍满一切处,佛的心性也是遍满一切处。 因为这个样子,所以我们众生都在佛的心性里头包容着。 我们是佛心里头的众生,佛是我们众生心里头的佛。 因为我们这个心,和佛的心是一样的,是竖穷三际、横遍十方的;佛的心是竖穷三际、横遍十方的,我们这个心也是竖穷三际、横遍十方的。 所以佛和众生是同体的,没有分别,这叫同体大悲。 那么释迦牟尼佛这个能仁,就具足这三种的意思。 要是往宽广了说,那是无量无边,这意思是很多很多的。 释迦牟尼佛的这个「释迦」,是他的姓。 「牟尼」是佛的一个名字,这也是梵语,翻译成中文就叫「寂默」。 寂是寂然不动;默是口不言,不单口不言,心也不思,这种境界就是不可思议的一种境界。 所以释迦牟尼佛虽然说法,但说而未说;虽然未说,可是未说而说。 那么「说而无说,无说而说」,这叫寂默,寂然不动。 虽然不动,但是感而遂通;虽然感而遂通,可是常常寂默。 这是释迦牟尼一个特别的名字,只有这一位佛叫这个名字,其它的佛就都不叫这么一个名字。 所以「释迦牟尼」这四个字是别名,「佛」是个通名,每一位佛都叫「佛」,这是一个通称。 发布时间:2025-04-25 10:23:50 来源:素超市 链接:https://www.suchaoshi.com/content-28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