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达照法师:《楞严大义》修道之九 内容: 《楞严大义》修道之九《楞严经》里面的修道分开两路,第一路就是二十五圆通。 你喜欢哪一个尘,你喜欢哪一个法,你就在这个法上修圆通。 你喜欢画画,就在画上修圆通,你见到这个画点点滴滴全部是佛性在起用,一直在画,一直在起用;你喜欢写字,就在写字上修圆通;你喜欢听音乐,就在听音乐上面起用,你知道能听所听,了然无声,然后在这里不妨有种种音乐。 “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在耳根、在声尘上可以修。 你喜欢种地,也可以在种地上修;你喜欢开车,可以在开车上修。 就是你的爱好、你的习惯一点都不需要改,在这个上面你绝对是要能所双亡,这样才叫圆通,如果你没有能所双亡,就达不到圆通的境界。 这是一路,就是“随缘消旧业,更不造新殃”,随着你所对的缘。 我们大家每个人的工作、现实生活都不一样,所以对这些缘,你就把自己过去的那种固执,那种因为这个行为、这个业而痛苦的那些痛苦、那些执著一点一点全部消除了。 因为见了道以后,最起码的一个感觉就是“能所双亡”了。 我看到这个色尘的时候,把色尘消除了,把能看这个色尘的眼根也消除了。 就像骑自行车的技术一样,骑车的人你也不要执著,所骑的车也不要执著,车和人都销亡了,那个技术你就感受到了。 见性的人,处处都能见性。 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身——天大将军、天王、人王、天龙八部、四众弟子、宰官、妇女、婆罗门、童子、童女……都可以圆通,普门示现。 所以呢,对于学佛的身份,学佛的地位,学佛的时间,学佛的环境,见道的人再也不需要选择。 大家感受一下,是不是还需要选择? 其实完全不需要选的。 不想讲话就不讲,也就是这样;想讲,你看,讲的时候也是这样,非常清楚。 这个“清清楚楚”是没有能所的,它是随处随见。 听到声音,就在声音这里;看到人,就在人这里;想到事,就在事那里。 这叫作无修、无整、无散乱。 没有修,也没有整理,不需要改变,也没有散乱,是不是? 一点都不混乱。 这其实是最正常的人生状态,我们这样子最正常,一切烦恼、痛苦、是非、人我、负面的东西,绝对不会在这样的心态当中出现。 如果你是这样的状态带到生活当中,你的心是没有僵硬不化的那个东西的,你的性格会被化掉。 你看坐在这里,“能所双亡”,你还有没有脾气呀? 一点脾气都没有。 我们的心,从我们的脸上都能看得出来,大家的心都柔软到跟虚空一样。 如果这样的状态,你的整个生活、整个过程,哪怕你睡觉也是在修行啊。 所以不需要着任何一相,可以学习一切法,却不着一切相。 这是无修、无整、无散乱,也是藏传佛教里面大圆满、大手印最高的境界。 “大手印”就是这样的一个手印,没有修,没有整,也不散乱。 不散乱的意思不是说不想,我们在不散乱的状态,我想一下“这是凳子”,你看,也没有散乱。 你只管想,它不会散乱,因为“想”,就知道你有“想”的性能。 你现在想到它了,脑子里面出现了,所以随时随处都能见到这个性,了了分明。 这是《楞严经》二十五圆通。 之所以佛要讲“二十五圆通”,是告诉我们,真正的修行人是不选择任何一种状态的。 二十五圆通已经包含了我们六根、六尘、六识、七大了。 往外看是色尘,是圆满的;往内看是自己的妄想,也是圆满的,没有离开啊。 “不离本处即菩提,觅即知君终不见”,不离本处,你在什么地方、在什么处都不需要离开,这处就是菩提。 如果你想要寻求,找一下菩提在哪里呀,是不是妄想停下来以后、扫除了以后才可以证菩提啊,这就知道你没有见道。 寻寻觅觅,“觅即知君终不见”,你还想找,不是最现成的吗? 你想找,就是没有见道。 发布时间:2025-03-08 13:58:17 来源:素超市 链接:https://www.suchaoshi.com/content-27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