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八)-海仁老法师(1) 内容: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八阿难! 如是众生,一一类中,亦各各具十二颠倒;犹如捏目,乱华发生;颠倒妙圆真净明心,具足如斯,虚妄乱想。 戊二明灭妄名真立六十圣位转依号分三。 己初总明三渐次为能转之行分二。 庚初结前生后分二。 辛初结前生类互具初四句正显互具,十二类生,一一类中,亦各各具十二颠倒,如是应有一百四十四颠倒。 颠倒虽多,元无实体,犹如捏目乱华发生,空本无华,因捏目有。 目喻真心,乱华喻十二类生各具十二颠倒。 捏目如妄念,华因捏有,喻因妄念,故有生死。 妄念若息,苦果自灭。 所谓但离妄念,即如如佛。 众生本具之真心,其体不变曰妙,而能随缘曰圆,始终一致曰真,一法不立曰净,灵明照了曰明,妙圆即大义,真净是顶义,明心即佛义;众生本心,元具大佛顶体相用三大,奈因颠倒,一念妄动,遂成十二类生,一一类中,复各各具十二颠倒,故曰具足如斯,虚妄乱想。 海公认为既曰虚妄,则不应言具足,故具足如斯,应云幻起如斯,虚妄乱想。 汝今修证佛三摩地,于是本因,元所乱想;立三渐次,方得除灭。 如净器中,除去毒蜜,以诸汤水,并杂灰香,洗涤其器,后贮甘露。 辛二生后对治法门初句按阿难请意,本因指最初一念妄动,为颠倒之本因,属惑。 元所乱想,指依一念妄动所起之颠倒乱想,属业。 意谓汝阿难今欲修证佛之三摩地,应于一念妄动起惑作业之处,建立三渐次位。 以戒止业,以定除惑,以慧证真。 如是始得妄想销除,翻染为净,则诸圣位,亦可从此成立。 犹如净器,虽已除毒蜜,然毒气尚存,须以汤水,并杂灰香,洗涤其器,方可贮藏甘露。 净器如藏性,本自清净,毒蜜如八万四千妄想,毒气如最初无明。 除毒,如佛劝修三学,而灭除三毒。 汤水,如清净明诲,灰香,如三摩钵提。 甘露,如佛果菩提。 初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粗惑已断,习气尚在;如除毒蜜,毒气未除。 仍须加功,以戒为助行,以止观为正行,方能断细惑,证真常,获得一乘佛果,如器净后,堪贮甘露。 云何名为三种渐衣。 一者修习,除其助因;二者真修,刳其正性;三者增进,违其现业。 庚二标列正明分二。 辛初标列初句征起,下是列名。 助因如五辛之类,生食发嗔,熟食发淫,为助长生死之因,必须修改,如斯恶习,以除去生死助因,故曰一者修习,除其助因。 真修是持戒,戒有定共戒,道共戒;因戒生定,从定发慧,故曰持戒谓之真修。 正性,指杀盗淫妄等,是性业,圆觉经云:一切众生,皆以淫欲,而正性命。 刳者剔也,去也,即断除杀盗淫妄等性业,故曰二者真修,刳其正性。 现业,谓六根奔趣六尘,以六尘为现在惑业,必感将来苦果。 故除因刳性之后,更要进修止观,以止观力,脱黏内伏,反闻闻性;如是根尘回脱,惑业不起,而能增进五十五位,贤圣之路,故曰三者增进,违其现业。 云何助因? 阿难! 如是世界,十二类生,不能自全,依四食住,所谓段食,触食思食,识食。 是故佛说,一切众生,皆依食住。 阿难! 一切众生,食甘故生,食毒故死。 是诸众生,求三摩地,当断世间,五种辛菜。 辛二正明分三。 壬初除助因初句征起;下详释助因。 十二类生,种类虽多,然皆不能自全形命,必须依食而住。 欲界人天修罗畜生等,所飧饮食,必有形段,谓之段食。 鬼神遇食,但触其气,曰触食。 色界禅天,无须饮食,但以禅思持命,曰思食。 无色界天人,禅境渐深,伏前七识,唯存第八,以阿赖耶识,持续性命,曰识食。 阿罗汉未入灭前,有业报身,仍须饮食;若入灭后,及诸佛菩萨,皆以禅悦为食。 灌顶云:佛成道后,为除外道,自饿苦行,说诸众生,皆依食住。 此为正觉正说,外道嗤曰:愚者亦知,何言正觉正说。 佛反问彼,食有几种,外道不能答,佛言食有四种,所谓段、触、思、识等。 是故佛说,一切众生,皆依食住。 世间食物,凡有益身心者,皆名甘,凡有害身心,总名毒,食甘故生,食毒故死,显饮食不可不慎。 求三摩地,指欲修耳门圆通之人,应当断除五辛,楞伽经云:葱、蒜、韭、薤、兴渠,谓之五辛。 兴渠此方无故不翻。 出乌荼,婆他那国。 慈愍三藏法师云:根如萝卜,出土辛臭。 故应与葱等同戒之。 是五种辛,熟食发淫,生啖增恚。 如是世界,食辛之人,纵能宣说,十二部经;十方天仙,嫌其臭秽,咸皆远离。 诸饿鬼等,因彼食次,舐其唇吻,常与鬼住;福德日消,长无利益。 是食辛人,修三摩地,菩萨天仙,十方善神,不来守护;大力魔王,得其方便,现作佛身,来为说法。 非毁禁戒,赞淫怒痴,命终自为魔王眷属,受魔福尽,堕无间狱。 此出五辛之过。 五辛熟食壮火,易发淫心,生啖易动肝气,增长嗔心,故宜戒之。 凡弘经说法者,诸天欢喜,十方善神,咸来亲近拥护;今因其食五辛,纵然能弘如来十二部教,天仙善神,嫌其臭秽,皆远离之。 反而诸饿鬼等,皆喜其味,冥中舐其唇吻,亲近不离;故食五辛人常与鬼住,福德日消,反增无益之事。 即使发心,修习耳门圆通,但不断五辛,十方菩萨,天仙善神,皆不来守护。 致使大力魔王,得其方便。 魔王有二:一为欲界顶,波旬魔王;二为色界顶,摩醯首罗天王。 前者统领欲界魔眷,后者统管三界魔事。 魔王贪恋尘劳,阻止他人出离三界;今知修习圆通者志在求佛,故现佛身,为其说法,毁谤持戒,是小乘道;赞叹三毒,谓无碍大道。 是人误信魔说,遂不持戒,广行淫欲;命终堕落魔道,为魔伴侣。 所修三昧,咸资有漏,魔福享尽,堕无间狱。 阿难,修菩提者,永断五辛,是则名为,第一增进修行渐次。 此结成渐次之名。 修习圆通,本求出离生死,证佛菩提;今因不断五辛,反为魔眷,沉溺生死,欲出无期,岂可不慎,岂可不戒。 故佛呼阿难,而警告之曰:凡修菩提道者,应永断五辛,是则名为第一增进,修行渐次。 以五辛有发淫,生嗔,善神远离,常与鬼住,圣众不护,魔得其便,毁戒谈空,终为魔眷,福尽堕落等过患。 皆为助长生死之因,故求出生死者,从凡夫起,初学修行,第一增进,便是永断五辛。 云何正性? 阿难! 如是众生,入三摩地,要先严持清净戒律,永断淫心,不食酒肉;以火净食,无啖生气。 阿难! 是修行人,若不断淫,及与杀生,出三界者,无有是处。 壬二刳正性初句重征,即云何真修刳其正性。 杀盗淫妄等,为生死之正因;欲界男女,皆以淫欲而正性命,谓之正性。 前科永断五辛,生死助因既断,应进而真修,严持禁戒,以灭生死正因。 佛告阿难,如是欲入三摩地之众生,首先要严持清净戒律;永断淫心。 身心俱断,身固不犯,心亦不起,谓之永断。 酒能乱性,肉则伤生,即使素食,亦应火净方食,无啖生气,何况杀生。 佛世有阿多比丘,已证四果,能降毒龙,因天热乞水,施者无水,以酒施之。 阿多一饮而尽,返祇园口,醉卧于地,口吐饮食,苍蝇伏身,佛问诸比丘,汝等识此人否? 众云:阿多比丘。 佛言,彼已证四果,能伏毒龙,今因酒醉,为苍蝇欺。 饮酒之人,初五百世,堕咸糟地狱。 次五百世,堕沸屎地狱,第三五百世,堕为厕虫;第四五百世,堕为苍蝇,第五五百世,堕为痴热虫。 又云:造酒之人,堕酒河地狱,卖酒之人,堕酒池地狱;饮酒之人,堕烊铜灌口地狱。 故大爱道经云:不得饮酒,不得尝酒,不得至酒家,不得与酒客共话,不得说因病而饮药酒,酒是毒药,酒是烊铜,能杀法身慧命。 大智度论云:酒失自觉相,色身渴而恶,自心动而乱。 惭愧已被劫,失念增嗔心,失欢毁宗族,如是虽名饮,实名饮屎毒;不应嗔而嗔,不应笑而笑,不应语而语,不应哭而哭,不应骂而骂,不应打而打;与狂人无异,知愧者不饮。 戒经亦云:饮酒得无量罪。 故修三摩地者,不应饮酒,亦不应食肉,因食肉伤生,有损慈悲。 古云:我肉众生肉,名殊体不殊,元同一种性,只有别形躯;苦恼从他受,肥甘为我须,莫教阎老判,自忖看如何。 故戒经云:食肉之人,断大慈悲,一切众生,见而舍去。 又云:食肉得无量罪。 本经亦云:食肉之人,纵得心开,皆大罗刹,报终必沉,三途苦海,非佛弟子。 又:若不断杀,必落神道。 然则云何能出三界,何况佛道,故曰:若不断淫,及与杀生,出三界者,无有是处。 发布时间:2025-02-14 11:25:08 来源:素超市 链接:https://www.suchaoshi.com/content-26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