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慈航法师: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三)法教篇 七、净土宗胜义 内容: 七、净土宗胜义净者,对垢秽言,净土者,言此国土,无有垢秽,唯一清净也。 何谓秽土? 即指我等现居之娑婆(此云堪忍——以众苦逼迫,佛菩萨见之极苦,如厕中虫;而此间众生,以处之日久,亦安忍不求出离,故名堪忍)。 娑婆之苦云何? 分五重浊:(1)劫浊——梵语劫波罗,此云时分。 增劫人寿由十岁增至八万四千岁,减劫由人寿八万四千岁减至十岁等。 极乐世界,无有减劫,故无“劫浊”。 (2)见浊——或执身后断灭,或执物质常存,或邪戒生天等。 极乐世界,惟七菩提、八正道等正法,故无“见浊”。 (3)烦恼浊——欺诈争杀、忧怖恼恨等,贪瞋烦恼。 极乐世界,惟诸上善人,及诸圣法,故无“烦恼浊”。 (P69)(4)众生浊——此界众生,五阴炽盛,互相恼害,即为众生浊。 生极乐者,诸上善人,聚会一处故无“众生浊”。 (5)命浊——寿命长短不一。 极乐世界,寿命无量,故无“命浊”。 此宗之名有三:(1)莲宗——净土往生,不须父母脓血之胞胎,托莲花而生故。 (2)庐山宗——慧远大师结莲社于江西庐山,当时往生者极多,远公定中亲见弥陀数次,系依庐山之名而言。 (3)念佛宗——依其修行之法而言。 传承系统:释迦佛——大势至菩萨(《楞严经二十五圆通章》,大势至菩萨导众生生净土故)——慧远大师——光明善导大师(大师念佛,口能出光,光中皆有佛像)——承远大师——法照大师——永明禅师——莲池大师——蕅益大师及近代印光大师等。 所依经论:(P70)①《阿弥陀经》(持名为主),②《无量寿经》(发愿为主),③《观无量寿经》(作观为主),此即净土三经。 《弥陀经》云:“执持名号,一心不乱。 ”故以持名为主。 《无量寿经》广明弥陀因中发四十八大愿,故以发愿为主。 《观无量寿经》,共有观西方法十六种,故以作观为主。 总摄“持名”、“发愿”、“观行”三者,乃此宗三种必要条件。 ④《普贤行愿品》。 《行愿品》云:“是人临命终时,一切诸根,悉皆败坏,一切眷属,悉皆舍离。 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到已即见阿弥陀佛、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观自在菩萨,弥勒菩萨等。 ”⑤《天亲菩萨往生论》,⑥《弥陀疏钞》,⑦《弥陀要解》,⑧《净土十要》等。 永明禅师四料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见弥陀,将来成佛祖。 ”又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 ”古德婆心苦口,足见弥陀与此界众生缘深。 此宗不比其他各宗修行,单靠自己现前一心自证自悟,乃系一方靠行(P71)者,专精行道(《楞严经大势至章》云:“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 ”)一方感应弥陀前来接引(《楞严经大势至章》云:“十方诸佛,怜念众生,如母忆子! ”故必须众生先信确实有一阿弥陀佛,然后乃能感应道交,众生心不狐疑——现前众生,颇多认眼根与色为实有,弥陀既不在世界,故多疑虑横生,不责自心之障重不睹——。 日月常明,窗门不开,则光不入,弥陀虽慈,疑不尽则不能见,乃反疑弥陀为无,此大悲世尊于《弥陀经》中首标:“有”世界名曰极乐。 “有”佛号阿弥陀。 信愿行三者,乃系无论修何宗之必要条件。 信(图缺)信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阿弥陀经》所言,佛不妄语故。 信自己决定可以往生,人人佛性平等故。 信弥陀愿力可靠,如渡悔之浮囊故。 (P72)愿(图缺)愿离此如厕如狱之世间及脓血大小便利之秽身,乃至贪瞋痴烦恼无尽之眷属等。 愿感应道交,弥陀垂光接我。 愿莲花化生,无此土脓血杂秽之苦。 愿与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伴,无此土眷属烦恼残害等苦。 愿花开见佛,成就三身四智后,回此苦海广度众生。 行(图缺(努力持名作观,严格言之,当依《十六观经》次第作观,或散重不能办到,最低限度,亦应以耳作观,谛听六字分分明明,若不观心,但只还愿式之口念,心缘俗虑,则效力甚少。 一方广培福慧,行六度四摄等利他之事。 信愿行三者具足,无有不能往生者,试阅往生传,历代念佛往生者,指不胜屈。 或曰:云何可证知自能往生? 曰:汝但反问汝自心之信愿为如何! (P73)或曰:云何可决往生之品位高低? 曰:但验汝所修之功行,然功行非教汝抛却念佛,专培其余之福德,乃即此念佛是功德。 故云念佛一声,灭无量生死之罪,以阿弥陀佛,乃万德洪名故。 然其他救度众生事业,亦应兼行作增上胜缘。 《地藏经》云:“复次地藏,未来世中有诸国王,及婆罗门等,见诸老病及生产妇人,若一念间具大悲心,布施医药饮食卧具,使令安乐,如是福利不可思议;一百劫中常为净居天主,二百劫中常为六欲天主,毕竟成佛,永不堕恶道,乃至百千生中耳不闻苦声。 ”或曰:带业往生可信欤? 往生传固有证者。 曰:此乃大菩萨方便示现,为恶业过重者,作减罪增福之远因,若不尔者,净土岂为造恶者之逃逋薮。 或曰:极乐世界乃阿弥陀佛造成欤? 曰:否,由阿弥陀过去发愿之净因,历劫教化成熟众生之共同净果而成。 (P74)或曰:极乐弥陀眼不能见,何法可证明实有? 曰:风不可见,有否? 子之先祖,不可见,有否? 现前之心,不可见,有否? 昨日明日,不可见,有否? 现前之桌,汝以为能见,实则只能见到色尘一小部份,其余各部份之色尘及声触等,均非汝眼所能见到。 夫风不可见,以幡飘则见之,子之先祖虽不可见,比例则知为有,弥陀虽未能即见,亦可比例终可见。 现前之桌,汝眼尚不能见到其具体,则万德洪名之阿弥陀佛,又何能因你业眼不见谓为无呢? 兹略举最殊胜之数点为结论:①莲花化生——无此土胞胎秽苦。 ②命终佛接——无堕落恶道之苦。 ③横超三界——其他方法,如竹中虫,从节中次第出,此法如竹中虫横咬一孔而出。 ④时常见佛——舍卫国九亿人与佛同时也,三亿不闻不见,三亿闻而不见,三亿亦闻亦见,可见佛世难值,值又恐难见面,(P75)今极乐国则时常见佛故胜。 ⑤时常闻法——昔人因厌世苦求法,为一四句偈,刺身出血求之,可见法不易闻,今极乐国土则常闻。 ⑥唯一良伴——常与观世音大势至菩萨等为伴。 ⑦无有恶缘——既纯一良伴,而衣食又随心应念,故无恶缘。 ⑧寿命无量——寿命长短,随自意乐。 ⑨稳妥少魔——佛力加被,故魔事少。 ⑩三根普被——法简易持,人人可修。 以上不过略举数者,其他如一食顷,供养十方佛,水鸟树林说法……等殊胜皆未录,有心修净土者,可细读《弥陀经》及净土一类书籍。 修净土最要者有三:一者业力——所谓净业方生净土,可为铁案。 二者心力——所谓弥陀唯心可现,极乐唯心可变。 三者法力——所谓真信,切愿,一心修行,此法最良。 (P76)观此,则非但极乐为然,则十方佛土及十法界,何能例外也。 (大憨记)(P77) 发布时间:2025-02-11 13:57:35 来源:素超市 链接:https://www.suchaoshi.com/content-26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