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宣化上人:这种事情世间人不能信,弥勒菩萨请佛除众疑 内容: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及无数诸菩萨等,心生疑惑,怪未曾有,而作是念:云何世尊于少时间,教化如是无量无边阿僧祇诸大菩萨,令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及无数诸菩萨等,心生疑惑,怪未曾有”:当尔之时,这位弥勒大菩萨,和无数无量那么多的大菩萨等,心里都生出一种疑惑来了,认为这事情是太奇怪了,不会有这种的道理! “而作是念”:他们就都生出这种的念头,什么念头呢? “云何世尊于少时间,教化如是无量无边阿僧祇诸大菩萨,令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怎么会有这种道理呢? 世尊这么年轻! 从地涌出的这些菩萨都这么老了,怎么可以在这最短的时间之内,而教化出来无量无边这么多的大菩萨呢? 而且令他们都能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住在这种的果位上。 这是太奇怪了! “即白佛言:世尊! 如来为太子时,出于释宫,去伽耶城不远,坐于道场,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从是已来,始过四十余年。 世尊! 云何于此少时大作佛事,以佛势力,以佛功德,教化如是无量大菩萨众,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即白佛言”:所以弥勒菩萨等,即刻就请问佛。 “世尊! 如来为太子时,出于释宫,去伽耶城不远”:世尊! 如来以前在王宫里做太子的时候,为求解脱之道,就从皇宫跑出来,到离伽耶城不远的地方。 “坐于道场,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在离伽耶城不太远的地方,坐在菩提树下,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从是已来,始过四十余年”:佛是三十岁成道,从佛成道到现在,没有太久,才经过四十多年。 佛三十成佛,说法四十多年,这根本不是太久? 释迦牟尼佛十九岁时,出家修道。 最初五年,到处游历访问善知识(当时外道);之后,又在雪山苦修六年,一天只吃一麻一麦。 当时跟着他在一起修行有五人,是他父亲的亲戚和母亲的亲戚;其中有三人,受不了这种苦行:“啊! 这一天吃这么少的东西,怎么可以维持生命呢? ”于是就跑了。 剩了两人,发心陪着他在这儿修行,认为修行是应该苦的,不应该享受,所以就不怕苦,在这儿修行。 六年之后,释迦牟尼佛瘦得骨瘦如柴,皮骨嶙立那样子,皮包骨了! 这肉皮都干到骨头上了,一点血肉都没有! 你说这么样的一个人,是不是很难看? 有一天,天女献乳给释迦牟尼佛,佛就接受这天女的供养,把牛奶煲的粥喝了。 这两个人一看,“唉呀! 他不修行了! 现在他吃得这么好的东西,这不能修行啦! 我们也走了! ”你看! 多困难! 现在我们这么多人在一起修行,谁也不想跑。 想跑的,也就随他去。 因为我们佛教讲堂这个门,任何时候都是开着的,愿意来就来,愿意去就去;“来者不拒,往者不追”──来,也不拒绝你,说你不要来! 跑的时候,也不要追,说你不要走! 也没有这个,一切顺其自然。 这五个跟释迦牟尼佛一同修行的人,就跑了两对半,剩释迦牟尼佛自己了;释迦牟尼佛一看,哦! 这回你们不和我一起修行,我也走了! 走到哪里? 坐到菩提树下,“我就是在菩提树下这儿,坐着成道啦! ”于是坐这个地方,就发愿了:“我如果不成佛,我永远也不起于座,我什么时候都在这儿坐着! ”所以一坐,坐了四十九天,就开悟成佛了。 成佛之后,一观察,应该先度谁呢? 一看这个因缘、这种机缘,应该先去度这五个陪着他一起修行的人。 这五人跑到什么地方去了? 一看,哦! 他们跑到鹿野苑去了;于是,就到鹿野苑给这五个人说法。 这五个人知道释迦牟尼佛成佛了,一听他说法,当场就证得阿罗汉果──憍陈如是最先开悟的! 这是先度五比丘。 “世尊! 云何于此少时大作佛事”:弥勒菩萨又称一声世尊! 您成佛到现在不过四十多年,怎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大作佛事,度了这么多的菩萨? 不会吧? “以佛势力,以佛功德,教化如是无量大菩萨众,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佛这么大的势力,以佛这么多的功德,能教化出来像这样无量无边这么多的大菩萨众,应该很快就成佛,成无上正等正觉。 本来释迦牟尼佛成佛,这不是很远的时间,怎么度这么多老的菩萨呢? 这么多大的菩萨呢? 这段经文是“执近疑远”,怀疑这远的事情。 “世尊! 此大菩萨众,假使有人,于千万亿劫,数不能尽,不得其边;斯等久远已来,于无量无边诸佛所,植诸善根,成就菩萨道,常修梵行。 ”“世尊! 此大菩萨众”:弥勒菩萨又称一声世尊! 这些大菩萨众,“假使有人,于千万亿劫,数不能尽,不得其边”:假使有算术师,对于计算是学得最精明不过。 虽然他对于算术这么样的精明,可是在这一千劫、一万劫,乃至一亿劫这么长的时间,用他最精妙的算术学来算,也算不穷尽这些菩萨的数目,也不能得知这些菩萨的边际究竟有多少。 “斯等久远已来,于无量无边诸佛所,植诸善根,成就菩萨道,常修梵行”:这些大菩萨,没有数量、没有边际,从千万亿劫这么久远以至于到现在,他们一定是在无量无边那么多诸佛的处所,种下很多很多的善根,所以才能成就菩萨道。 他们时时刻刻都是精进修清净行,时时刻刻也不懒惰的。 “世尊! 如此之事,世所难信。 譬如有人,色美发黑,年二十五,指百岁人,言是我子;其百岁人,亦指年少,言是我父,生育我等,是事难信。 ”“世尊! 如此之事,世所难信”:弥勒菩萨说到这儿,又称了一声世尊! 像这种事情,世间人不能信。 因为说“世间人不能信”,这意思就是务必请佛答复这个问题;不是我不信,世间所有的人──菩萨、凡夫、圣人,都不信这种道理的。 弥勒菩萨说,我现在举出一个最令人难信的比喻来,怎么样个比喻呢? “譬如有人,色美发黑,年二十五,指百岁人,言是我子”:好像有这么一个人。 这个人,面貌的颜色非常美丽、非常年轻,头发是黑的。 因为年纪大了,头发就会白了;年纪轻的人,都是发黑的。 可是,在西方的国家,有的人一出生就是发白的,那并不是老白的。 这部《法华经》是在印度说的,印度人大约也都是黑发;老了的时候,发就白了,所以弥勒菩萨才这么比喻。 这个人,他的年纪大约就是二十五岁这么个样子,可是他却指着一百多岁的人说:“那一百岁的老头子,是我的儿子! ”这么样说,你们信不信? 这个二十五岁的年轻爸爸,生一个老儿子,儿子都一百多岁了! 世间能有这种事情? 你说没有吗? 这个“二十五”,或者二十六、或者二十四,不要说一定了;这个“百岁”,或者一百一、或者九十九,也不一定的,不要一定就说是“一百岁”。 这二十五,它可以譬喻三界二十五有;这个百岁,也可以譬喻百法。 但是,“其百岁人,亦指年少,言是我父,生育我等”:这个一百岁的老人,也指这个年少的人,说这个年轻的,他是我的父亲,我是他生出来的。 “是事难信”:这种事情,你教人怎么相信呢? 没有法子相信! “佛亦如是,得道已来,其实未久;而此大众诸菩萨等,已于无量千万亿劫,为佛道故,勤行精进,善入出住无量百千万亿三昧,得大神通,久修梵行,善能次第习诸善法,巧于问答。 人中之宝,一切世间甚为希有。 今日世尊方云,得佛道时,初令发心,教化示导,令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世尊得佛未久,乃能作此大功德事? ”前边说,这个二十五岁的年经人,说这一百岁的老年人是他的儿子;这个老年人,自己也承认是这个年轻人的亲生儿子。 弥勒菩萨说,这种事情是不可能有的,您教人相信这个问题,没有人相信的。 现在他说:“佛亦如是,得道已来,其实未久”:佛也就像这个年轻人似的! 佛证得无上正等正觉这个佛道到现在,最多也就是四十多年,这不算很久的一个时间。 “而此大众诸菩萨等,已于无量千万亿劫,为佛道故,勤行精进”:而这些诸菩萨已经在无量千万亿劫以前,他们为求佛道的缘故,都很精进的,身也精进,心也精进,毫不懒惰。 “善入出住无量百千万亿三昧”:他们善能入、善能出,又善能住这无量百千万亿的三昧。 什么叫善能入呢? 你能入九次第定,这叫善入三昧。 什么又叫善能出呢? 你能得到师子奋迅三昧,这叫善出三昧。 你再能得到超越三昧,超越一切的三昧,这叫善住三昧。 什么是九次第定? 就是初禅定、二禅定、三禅定、四禅定这四禅,再加上空定、实定、无所有定、非非想定这四空定,再加上灭受想定;一步一步的修成功的,所以能得到九次第定,这叫善入三昧。 这是按照藏教和通教的教理来说的。 若按照别教的教理来说,从初地到十地,这叫善入三昧。 从十地入到这一种玄妙的门里,再倒驾慈航,修凡夫所修的事──虽然证了十地菩萨,还来做凡夫的事情,示现和凡夫是一样的,这叫善出三昧。 从妙觉圆满了,这叫善住三昧。 要是依照圆教的教理来讲,毕法性三昧,这叫善入三昧。 首楞严三昧,这叫善出三昧。 王三昧,这叫善住三昧。 这是按照藏、通、别、圆这四教,大略地讲“善入、善出、善住”这种种的百千万亿三昧。 这个三昧,是很多很多的,有百千万亿种那么多;三昧是梵语,翻译为正定,又译为正受。 “得大神通,久修梵行”:他们都得到大神通了,不是小神通。 小神通,是阿罗汉的神通;大神通,是菩萨的神通。 这些诸菩萨,他们在很久以前就精修这清净行。 “善能次第习诸善法,巧于问答”:他们又善能一步一步的,从浅入深,来修习这一切的善法;谁有所问,他们又善能很巧妙的来答复这个问题。 “人中之宝,一切世间甚为希有”:这是人中最尊贵、最宝贵的大菩萨,在所有的世间,甚为稀有。 “今日世尊方云,得佛道时,初令发心,教化示导,令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现在世尊才说,您成佛的时候,为了令这些菩萨发心,来教化、指示、引导他们,令他们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佛道上走。 “世尊得佛未久,乃能作此大功德事”:世尊! 您成佛没有多久,怎能做这么大功德之事呢? “我等虽复信佛随宜所说,佛所出言,未曾虚妄,佛所知者,皆悉通达;然诸新发意菩萨,于佛灭后,若闻是语,或不信受而起破法罪业因缘。 唯然,世尊! 愿为解说,除我等疑,及未来世诸善男子,闻此事已,亦不生疑。 ”弥勒菩萨说,“我等虽复信佛随宜所说”:我们这些菩萨,虽然都很相信佛所说的法,是随众生的机宜而说一切法。 “佛所出言,未曾虚妄”:佛所说出来的言语,没有一句是虚妄的,没有一句是假的。 “佛所知者,皆悉通达”:我们都相信佛所知道的、佛所觉悟的、佛所教化众生的这种道理,完全都是通达无碍的,最具般若智慧的道理。 “然诸新发意菩萨”:我们虽然相信,但是有一些初发心的菩萨,“于佛灭后,若闻是语,或不信受而起破法罪业因缘”:在释迦牟尼佛将来灭度之后,他们若是听着这种道理,或者他们不相信佛所说的,不相信这一些个老菩萨都是年轻的佛所教化出来的。 他们既然不相信,就会谤法;破坏佛法,就会造罪业。 所谓起惑、造业、受报,因为不相信,就生出疑惑来了;生出疑惑,就造成这破法的罪业了;造成破法的罪业,将来就会堕地狱,或者转饿鬼、做畜生,有这种的因缘。 “唯然,世尊! 愿为解说,除我等疑”:因为这种缘故,所以我们现在,很希望世尊给我们解说这种道理,把我们在会的所有菩萨、罗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法会大众的这种疑惑给除去。 “及未来世诸善男子,闻此事已,亦不生疑”:不但除去我们大众的疑惑,也除去未来世,一切的善男子、善女人,他们听闻这种道理之后,也不会生出疑惑,因为佛给解说明白了。 恭录自《妙法莲华经》从地涌出品浅释 发布时间:2024-12-24 10:06:35 来源:素超市 链接:https://www.suchaoshi.com/content-25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