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圆瑛法师:放生开示 内容: 此次北来讲经,辱承诸位欢迎,并聘为本会名誉会长,不胜感谢之至! 本会创立,专以提倡戒杀放生为务,圆瑛无任赞同! 年来南北各善团,时有聘为名誉各职,概辞不就,惟戒杀放生功德,乃为予之素愿。 前在沪上发起创办护生会,提倡保护动物,亦与此旨吻合。 今既承大会诸公不弃,聘为名誉会长,自当随喜,乐为接受,力尽棉薄,以期风动天下,早消劫运也。 至论护生一事,佛儒二教,若合符节。 我佛以大慈大悲而为救世之本,大慈者,与一切众生之乐,大悲者,拔一切众生之苦:以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形骸虽异,知觉本同,莫不贪生爱命,岂肯心甘为食者乎 ? 吾人当学佛之大慈大悲,实行戒杀放生,方是学佛之行。 是以学佛者,不仅持律戒杀,尤当竭力放生,方合我佛慈悲宗旨。 儒教《周易》有言,乾曰大生,坤曰广生,天地之大德曰生,故孔子赞《易》以生生。 吾人应体天地好生之德,提倡戒杀放生。 且孟子云: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细究其义,前一句即劝人戒杀放生,后一句即劝人持斋茹素。 既见其生,非特不忍自杀而见其死,并不忍其为他人所杀死,故必舍己资财,赎其身命而放之。 闻屠门被杀哀号之声,非特不忍食此众生之肉,更不忍食一切众生之 肉,必终身茹素也。 孟子又云:侧隐之心,仁之端也。 无侧隐之心,非人也。 凡读《孟子》者,亦皆所深知。 倘见众生蒙难而不救,且更啖其肉者,则全无恻隐之心矣。 故吾人应当爱物存仁,提倡护生,实与佛儒之宗旨相合,望各力行宣传,则幸甚矣。 圆瑛在孩童时,见煮鳖鱼,而鳖鱼奋命,将锅盖顶起欲逃之惨状。 又见鸡被杀前,两眼皆突出,含冤怒视,似怀报复,遂感动于心,以后即不敢食肉。 出家以来,每年力行放生。 本会乃以莲池放生会为名,当以佛教慈悲,儒宗侧隐,而作护生运动,实为天下无上吉祥善事。 诸位既发心人会为会员,必须一律实行茹素,不可再行食肉,以作社会模范。 既能自行化他,则推行会务,更觉容易。 若一面放生,一面食肉,则与佛教慈悲救世未免大相矛盾。 至茹素一节,实为最易,并无所难。 在会中有未能完全实行者,即由于尚未具足慈悲心之故也。 果人人具足慈悲之心,断无食肉之理,希望在会诸君,勉力行之。 即遇寿辰、结婚、生子、是自己求生,庆生吉祥之事,均宜戒杀放生茹素,以善因而求善果也。 有人谓天生万物以养人,畜牲本供人所食,如畜牲不杀而食之,则遍地成为畜牲世界。 殊不知天生之稻粱、粟麦、黍稷、瓜果、蔬菜等,其品类已异常丰富,均足以养人,何必定以杀生而食;且世上之物,不一定以杀即可减少,不杀即应增多。 如广东人嗜食鼠,而鼠不见减少,而京津人不食鼠,而鼠不见增多。 盖有杀即有生,无杀即无生,世俗只云杀食,可以减生,而不明杀食反更滋生。 此因智慧不足,而生此谬解,遂酿成滔滔不堪收拾之恶业,言之实可痛心。 尚望在会诸君力为正之,传得回心向善,而学我佛慈悲妙行,则杀因既止,杀劫潜消,而世界之战争,自可从兹止息矣。 发布时间:2024-11-22 12:23:44 来源:素超市 链接:https://www.suchaoshi.com/content-25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