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梦参老和尚:我们在念菩萨,菩萨在念谁? 内容: 梦参长老·讲述- 反闻自性,谁是我? 我是谁? -金刚经教会我们什么? 教我们不要执着。 但是我们的心,非要执着不可,特别怪。 例如:有几个问题,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叫你不要生心,叫你不执着。 不住色生心,不住声香味触法生心,你心还能生吗? 那就叫无生,就是让你不生,无生才无灭。 所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不生。 不著色生心,不著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你什么都不执着了,这个心还怎么生? 这是指妄心。 待在禅堂里,班首师父经常给大家讲开示? “狂心顿歇”,歇即菩提。 我们狂妄的心,一时不停,总是要攀缘,要有点执着,当你一切都无所住的时候而生其心,就告诉你不生心,不用文字言说,不要瞎想,就这么句话。 在禅堂用功的时候,一进禅堂,维那师告诉你:身心放下。 当要做功夫的时候,香板一打,让你放下,什么都不要执着。 经上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你既然是无住了,心不生了,这叫无生,无生也就无灭。 因为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告诉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都没有,你解释什么呢? 越多解释你越生心,这是虚妄的心。 咱们众生心就是放不下,特别在禅堂用功,告诉你了这是选佛场。 怎么样能成佛? 心空及第归。 你必须得先把心空掉,但是众生心,总要捞摸点东西,总要执着点东西,你给他把境夺了,金刚经说夺境,一切境都给它消灭掉,不夺境你心生不起来了,就是让你不生,越解释多了就越糊涂,禅门一支香,这柱香点起,在那一坐顿超直入,立证菩提,但有言说,都无实意,是灭断言说的。 第一句话,请诸位师父参话头,参过没有? 当你没说话,前头是什么? 话头。 当你一说出就是话尾巴了,就不是话头了,还什么话头呢? 参话头就是让你达到无言说,当你没说话的前头,你参,是什么? 这是机锋。 当你说出来,就没有实义了。 你参话头是什么? 就要你不生心不动念,一起念一生心就不是话头了,一生心就动念了,就是话尾巴了,那还叫什么话头呢? 就像我们另一种说法也是跟这个意义是一样的:父母未生之前的,谁是我? 就是我爸爸我妈妈没生我之前,我在哪里啊? 这是第一个参的。 生我之后我是谁? 你有这个肉体了,受了生之后了,我在哪里啊? 我到底是谁? 谁是我? 我是谁? 因此,金刚经启示什么? 让你是离言说,不要起心动念,言语道断。 言语这条道路,断绝了。 心行处灭,心里的思想,心识的运转没有了,灭就是没有了。 要纠正一个什么东西,古人告诉我们:越描越黑。 你不说还好一点,越说是非越多,给他截止不说了,没有了。 所以咱这修禅的人言语道断,离开语言,心行处灭,心什么思想都没有,心的运动停下来了,没有心。 生住异灭四相:没有生相,一切事物生起,这是生相,生而后住,生来就住。 举个例:当我们生下来就住世了,从不会说话到渐渐会说话,会运动了,要生活,得学本事,那你在住世的时候必须得学。 要住,要生存。 在住的时候起变异,从生下来随时在变,一岁变到十岁,十岁变到二十岁,这个变异过程就是生成过程。 你生了之后就是在向灭了走,生住异灭四相是轮流的,没有一刻停的。 生时候,愿他快点长大,大的时候渐渐就快老了,老了完了就死了。 生、住、异、灭循环。 什么是生、住、异、灭相? 每个人受的、想的一切事物,寺庙每天都在变,往什么地方变呢? 往了灭了变,到最后消失掉。 地球尽管它多少亿万万年,它每天都在变,没有一时刻停,这就是异相了。 这个住相是没有的,看着是住,哪有住相? 它不停地演变,从住到异了,必须都用显现变,十岁孩子绝不是大人,它就变了。 那就叫异,异是变化的意思,两岁它不停留,它变三十,三十变四十,变完了它消失了,就产生意外,不让这个规矩循环。 有没有两岁死的? 有没有十几岁死的? 四相随时变化的,不是固定的,循着一切事物它的成长到它的变坏,就要你认识到一切事物都在演变当中,没有固定的。 生灭,生灭法中间加住相异相其实就是生灭法。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那生灭灭己呢? 寂灭为乐,就是佛教授我们的,这样来理解就对了。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怎样能达到无生的境界呢? 诸法不住,没有体性的,一切都无住,你这个心怎么生? 心不生,种种法没有;心生,种种法生;心灭,故种种法灭。 这本来是在教你的时候跟你说明,对我们参禅的道友可不要说明,为什么? 让你参,都跟你说明白了,你参什么? 你就不参了。 参就是不懂父母未生我的时候,那时候我在哪里? 生下我来我又是谁呢? 这些个问题是让你参的,参明白了,这叫开悟。 但是这个历程可能是三年五载,可能是三二十年,你要明白了,就叫开悟了。 就要你明白那个没说话前头谁是我,叫你破我执,在教下讲不要执着,没有我,就这么个意思。 所以就是参父母未生之前谁是我,生了我之后我又是谁,这就是要你参的,说破了还参什么? 所以参话头,乃至写个参话头,这个已经话尾巴了,不是话头了。 有语言有文字都不是话头,没有说话以前,你参:“是什么? ”这才叫做参话头。 要跟你说出来那还有什么意思? 那还参什么? 简单说:没有说话以前,什么都没有。 因此,一切众生他不理解,非要找一个明白,越明白越糊涂,明白得越多糊涂越大。 举个故事:苏东坡跟佛印禅师,到寺庙里头来逛庙。 苏东坡到观音菩萨塑像前看到观音菩萨拿个念珠。 问佛印禅师:观世音菩萨塑个念珠,观世音菩萨念谁? 佛印禅师说:观世音菩萨念“观世音菩萨”。 苏东坡就迷惑了,说:观世音菩萨拿念珠念“观世音菩萨”,还要计数? 佛印禅师你给我解释、解释。 佛印禅师说:这是你自己的事,你参去吧! 我不给你解释。 两人继续在庙里头逛,出了庙了。 苏东坡跟佛印禅师说:不要你说,我明白了。 佛印禅师问他说:你明白了什么? 求人不如求己呀! 就是观音菩萨拿念珠,观音菩萨说求人不如求己,这就是让你反闻闻自性。 楞严经上说“反闻闻自性”,所以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有众生得闻如来如是章句,生实信否? ”佛你说这句话,这种教导,众生能信吗? 这种道理甚深难得理解。 为什么? 无相法门,叫你心什么都不住,乃至布施不要执著相,就是平等了。 对一切众生如佛想,普见一切众生都把他当成佛,见众生不见众生相,见众生的法身,所以你布施时候你不执着钱的数字多少,也不要执着老和尚当供养,小和尚没修行我就不供养,这就叫执着,不平等。 平等供养,对一切众生平等。 平等,这佛指的是:“见性成佛”。 见到法身,你对一切众生都把他看成佛,这就是我们要学的甚深般若波罗密。 发布时间:2024-11-18 08:33:06 来源:素超市 链接:https://www.suchaoshi.com/content-25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