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黄念祖:说到究竟,第一善就是‌“是心作佛” 内容: 黄念祖:说到究竟,第一善就是“是心作佛” 若曹作善,云何第一。 当自端心。 当自端身。 耳目口鼻,皆当自端。 “若曹”,就劝导大家,要 “作善”哪。 他进一步开示,你们说要行善,什么是第一呀? 我也常说,我们应当把咱们这个钢用在刀尖上啊。 那哪儿是刀尖啊? 这就是佛反问大家,你们想想,什么是第一呀? 就是 “当自端心”,你要端正你的身心,这个就是 “作善”里头居第一位的,这个是第一。 “作善”,浅说就是行善事。 如果要说到究竟,这个善、这个第一善哪,那就是 “是心作佛”呀! 既然 “是心作佛”,所以我们就是要在这一切之处端心、端身。 “耳目口鼻,皆当自端。 ” “皆当自端”,浅一点来讲,那就是 “非礼勿视”,不合礼的事情我不看。 你那跳脱衣舞我不看, “非礼勿听,非礼勿言”,这一些端身、端口、端什么。 进一步说这个 “端”,怎么叫 “端耳”? 《楞严经》里头这个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是利用耳根。 他这个耳根,大家很多人在这儿错了,一个外国来的居士,他很有点名望,到处讲。 我说: “你讲《楞严》这一段”,我说, “你说,你先说”,我听着听着就听出他毛病来了。 我说: “你先用 ‘闻中’,这个是 ‘入流亡所’,入什么流啊? ”他说: “入那个声的流”,我说: “你错了! ”美国有个沈居士把问题讲浅了;讲浅了还可以原谅,他就整个讲错了。 它就是不管这个声,有好些人在这个地方错。 它是 “闻”的本性,那叫 “反闻闻自性”。 你还在那儿听这个声音,你还不是在那追那个声尘? 你还不是在务外? 还不是向外奔驰? 那有什么叫 “反闻”呢? 所以他错,他错错在哪? 他说这么讲,凡夫才有法子下手啊;要是说这个 “闻”字解释为 “闻性”,那凡夫无从下手。 对! 凡夫是无从下手,所以净土法门才殊胜啊! 你都想到凡夫能从这下手,迁就这个下手的地方,你非讲错不可! 所以它这个 “反闻”者, “入流亡所”, “所”是 “所闻”。 这么一讲,大家也就很明白,肯定他是错的,没法子。 他这个人很聪明,他马上承认,他马上要给我磕头,我把他拉住了。 这个 “入流亡所”,你这个耳根的 “所”就是声,你是忘记了声,不是在那个声中那儿待下来了。 所以大家不思惟呀,所以很多人不思惟,他很浅哪,他稍微能把它讲过来就以为是这样,不肯深思啊。 你深思,自己也能发现矛盾,没有什么难懂啊。 这 “所”,你这个耳朵的 “所”是什么? 不是声音是什么? 入了流,当然跟那个 “所”是对面的了。 把 “所”忘了,把声音忘了,你还说在声音中待下来,天下胡涂人有这么胡涂的吗? 这个人是极端聪明,说老实话。 而聪明人才胡涂,我告诉你们,这是真理。 这些胡涂人都是聪明人;他不聪明他不胡涂,所以就是呀。 这就顺便讲到这儿,我们要 “端耳”,那就是如观音啊。 (录音换带,依其他记录文稿补入:)不去追那个声尘,反闻自性,这才是 “端耳”。 同样的,不去追色尘,反闻自性是 “端眼”,不是种种都一样嘛! 所以 “耳目口鼻,皆当自端。 ” “端心”,那就要知道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所以这样的 “反观自性”这叫作 “端”。 如是六根都不去追六尘,而都反回来反照、朗照自己的心源,本心之源,这才是 “端正”,就是在这所说的一个 “端”字。 当何第一啊? 就是应当这么 “端”,那这样才是第一。 至于初步,浅,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初下手的人也是要做的,不可忽视。 (《无量寿经讲座·第三十六品》,黄念祖讲述,转载自黄念老法音网站) 发布时间:2024-11-08 10:46:41 来源:素超市 链接:https://www.suchaoshi.com/content-24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