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三【六】 内容: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三【六】阿难。 汝常二时。 众中持钵。 其间或遇酥酪醍醐。 名为上味。 于意云何。 此味为复生于空中。 生于舌中。 为生食中。 阿难。 若复此味。 生于汝舌。 在汝口中。 只有一舌。 其舌尔时已成酥味。 遇黑石蜜应不推移。 若不变移。 不名知味。 若变移者。 舌非多体。 云何多味一舌之知。 若生于食。 食非有识。 云何自知。 又食自知。 即同他食。 何预于汝。 名味之知。 若生于空。 汝啖虚空。 当作何味。 必其虚空若作碱味。 既碱汝舌。 亦碱汝面。 则此界人。 同于海鱼。 既常受碱。 了不知淡。 若不识淡。 亦不觉碱。 必无所知。 云何名味。 是故当知。 味舌与尝。 俱无处所。 即尝与味。 二俱虚妄。 本非因缘。 非自然性。 阿难,你每天两次拿著饭钵来吃饭,不时能吃到酥酪、醍醐这些美味食物。 这是什么意思? 这些美味是从空无中生出,还是从舌头上生出,亦或是从食物中生出? 阿难,如果这些美味从你的舌头上生出,而你的口里只有一个舌头,这个舌头这时只有酥酪的味道,如果这时再吃到黑石蜜,酥酪味应当不会变得没有,如果味道会变,那么,没有许多个舌头,怎么能够尝到许多种味道呢? 这一个舌头所知觉到的味道,如果是从食物那里生出来的,那么,食物并不能够知觉,它怎么能够知道自己是什么味道? 如果食物自己知道味道,这就如同这味道是别人在吃,你怎么能够知觉到他的味道? 如果这味道是从空无里产生,让你去尝尝,虚空之中有什么味道? 如果虚空之中有碱味,那就既能碱了你的舌头,也能碱了你的脸面,如此一来,你们这些人就与海里的鱼一样,常住在碱水里,根本就不知道淡味,如果不知道淡味,也就不能知觉到碱味,终于一无所知,还说什么知味呢? 所以应当知道,味道、舌头和舐尝,都没有安住的处所。 这就是说,舐尝和味道这两处只是虚妄,既不是因缘和合而生,也不具有自在自为的本性。 阿难。 汝常晨朝以手摩头。 于意云何。 此摩所知。 谁为能触。 能为在手。 为复在头。 若在于手。 头则无知。 云何成触。 若在于头。 手则无用。 云何名触。 若各各有。 则汝阿难。 应有二身。 若头与手一触所生。 则手与头。 当为一体。 若一体者。 触则无成。 若二体者。 触谁为在。 在能非所。 在所非能。 不应虚空与汝成触。 是故当知。 觉触与身。 俱无处所。 即身与触。 二俱虚妄。 本非因缘。 非自然性。 阿难,你常常在早晨时摩抚你的头,这是什么意思? 抚摩所知觉到的触受,是在你的手上呢,还是在你的头上? 如果触受是在你的手上,那么头就无所知觉,怎能够知觉得到呢? 如果触受是在头上,手就没有用处,这又怎么能叫做触摸呢? 如果触受既在头上又在手上,那么,你阿难就应当有两个身体了。 如果头和手只是一个触摸,那么,你的头和手就应当只是一个物体。 如果头和手是一体,就不会有所触摸。 如果头和手各是一体,那么,触摸到底在哪里? 在触摸这里,那就不在所触摸的东西那里,在所触摸的东西这里,就不会在触摸那里,你不可能与虚空产生触受。 所以,应当知道,触摸和身体都没有处所。 这就是说,身体和触摸两处只是虚妄,既不是因缘和合而生,也不俱备自在自为本性。 发布时间:2024-09-29 11:23:51 来源:素超市 链接:https://www.suchaoshi.com/content-24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