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二【十五】 内容: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二【十五】佛言。 汝言因缘。 吾复问汝。 汝今因见见性现前。 此见为复因明有见。 因暗有见。 因空有见。 因塞有见。 阿难。 若因明有。 应不见暗。 如因暗有。 应不见明。 如是乃至因空因塞。 同于明暗。 复次阿难。 此见又复缘明有见。 缘暗有见。 缘空有见。 缘塞有见。 阿难。 若缘空有。 应不见塞。 若缘塞有。 应不见空。 如是乃至缘明缘暗。 同于空塞。 当知如是精觉妙明。 非因非缘。 亦非自然。 非不自然。 无非不非。 无是非是。 离一切相。 即一切法。 汝今云何于中措心。 以诸世间戏论名相。 而得分别。 如以手掌撮摩虚空。 只益自劳。 虚空云何随汝执捉。 如来说:你说到因缘,我再问你,现在你因为有观看,那观见本性就现示出来,这个观见是从明亮而生? 从昏暗而生? 是从空无而生,还是从堵塞而生? 阿难,如果是从明亮而生,那就看不到昏暗,如果是从昏暗而生,那就看不到明亮,如此以至于从空无而生,从堵塞而生,都会是同样情形。 另外,这个观见是由于攀缘明亮而生的? 或是攀缘昏暗而生的? 是攀缘于空无而生的? 还是由于攀缘堵塞而生的? 阿难,如果是攀缘于空无而生,那就会看不到堵塞,如果是攀缘堵塞而生,那就会看到不空无,如此以至于不论是攀缘明亮而生,还是攀缘昏暗而生,都会是同样的情形。 应当知道,这个精微妙明的观见,既不是从因而生,也不是由缘而生,既不是自在自为也不是不自在自为,没有是或不是,也没有有或没有。 离弃一切分别相,就是一切法的本性,为什么你还耿耿于怀那些世间所议论的名词概念,从而执著在分别之上呢? 这就像是用手去捉摸虚空,只是手的徒劳而已,虚空怎么能够被手捉摸得到? 阿难白佛言。 世尊。 必妙觉性。 非因非缘。 世尊云何常与比丘。 宣说见性具四种缘。 所谓因空因明。 因心因眼。 是义云何。 佛言。 阿难。 我说世间诸因缘相。 非第一义。 阿难。 吾复问汝。 诸世间人。 说我能见。 云何名见。 云何不见。 阿难对如来说:妙明觉见既不是从因而生,也不是由缘而生,为什么世尊常常对比丘们宣说,这个觉见具备了四种缘,说是因空、因明、因心、因眼而生? 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如来说:我所宣说的那些,只是世间法当中的因缘的相状,不是从根本上来说的,并不是佛法第一义谛。 阿难,我再问你,人们说我能够观见,那么,怎样才是观见? 怎样是不见? 发布时间:2024-09-29 10:38:14 来源:素超市 链接:https://www.suchaoshi.com/content-24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