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二【二十二】 内容: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二【二十二】阿难。 譬如瀑流。 波浪相续。 前际后际。 不相踰越。 行阴当知。 亦复如是。 阿难。 如是流性。 不因空生。 不因水有。 亦非水性。 非离空水。 如是阿难。 若因空生。 则诸十方无尽虚空。 成无尽流。 世界自然俱受沦溺。 若因水有。 则此瀑流性应非水。 有所有相。 今应现在。 若即水性。 则澄清时。 应非水体。 若离空水。 空非有外。 水外无流。 是故当知。 行阴虚妄。 本非因缘。 非自然性。 阿难,譬如激流波浪前冲后涌,前浪后浪相继相续,不相逾越,行蕴也是这样的情形。 阿难,水流的状态,既不是从空无中产生,也不是从水自身里产生,它既不是水的自然本性,也不是能够离开空无和水自身的。 那么,阿难,如果它是从空无中产生,十方世界无涯无际的虚空里,就会涌流著漫无涯际的水流,十方世界自然就会被淹没。 如果它是从水自身里产生出来,那这些激流的本性就不会是水,而有它自己的相状,现在就应该能够现示出来。 如果它就是水的自然本性,那么,当水平静澄清时,这水就不是水的自身。 如果它又是离开空无和水自身而存在的,那么,空无自身之外并不另有东西,水自身之外也没有流水,除此而外还有什么激流呢? 所以,应当知道,行蕴亦是虚妄,既不是因缘和合而生,也不是自在自为。 阿难。 譬如有人。 取频伽瓶。 塞其两孔。 满中擎空。 千里远行。 用饷他国。 识阴当知亦复如是。 阿难。 如是虚空。 非彼方来。 非此方入。 如是阿难。 若彼方来。 则本瓶中既贮空去。 于本瓶地。 应少虚空。 若此方入。 开孔倒瓶。 应见空出。 是故当知。 识阴虚妄。 本非因缘。 非自然性。 阿难,譬如有人拿频伽瓶,将瓶子的两个孔塞住,瓶中蓄满了虚空,然后擎瓶到千里之外,去赠予另一个国家。 识蕴的情形也是这样。 阿难,瓶子里的虚空既不是从另一个地方带来,也不是从这个地方盛进去。 阿难,如果它是从另一个地方带来的,那么,瓶子本来就蓄满了虚空去另一个地方的,瓶子原来所在的这个地方就应当少了一些虚空才对。 如果它是从瓶子原地盛进去的,那么,打开瓶子,就应当能够倒出虚空来。 所以,应当知道,识蕴也是虚妄,既不是因缘和合而生,也不是自在自为。 发布时间:2024-09-29 09:52:58 来源:素超市 链接:https://www.suchaoshi.com/content-24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