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玄沙师备禅师悟道因缘 内容: 玄沙师备禅师悟道因缘福州玄沙师备宗一禅师,雪峰义存禅师之法嗣,俗姓谢,福建人。 少年时,喜好钓鱼,每天泛一小舟于南台江上,跟江上的渔者相游戏。 唐咸通初年(860),师备刚好三十岁。 回想起这以前的一段生活,他忽然生起强烈的出家愿望,于是弃舟投芙蓉灵训禅师座下落发,旋即又前往豫章开元寺受戒。 此后,他便寡言少语,一心精进修行,布衲芒屦,终日宴坐。 众人都为他的巨大变化感到惊异。 师备禅师本与雪峰义存禅师是同门师兄弟,都曾经亲近过芙蓉灵训禅师。 但是,从悟道因缘上看,雪峰禅师却是他的得法老师。 因为师备禅师以苦行著称,故雪峰禅师常常称他为备头陀。 一天,雪峰禅师问师备禅师:阿那个是备头陀? 师备禅师道:终不敢诳于人。 第二天,雪峰禅师又召师备禅师前来,试探他说:备头陀何不遍参去! 师备禅师道:达磨不来东土,二祖不往西天。 雪峰禅师一听,便点称是。 后雪峰禅师住山开法,师备禅师随而从之。 他一边兢兢业业地帮助雪峰禅师建立道场,一边随众入室请益,不分昏晓。 后因阅读《楞严经》,突然发明心地。 从此以后,师备禅师机锋敏捷,往来酬答,无不与契经相应。 诸方学人,凡有未决,必前来从他请益。 甚至与雪峰禅师对机,亦当仁不让。 雪峰禅师曾赞叹道:备头陀再来人也。 一日,雪峰禅师上堂云:要会此事,犹如古镜当台,胡来胡现,汉来汉现。 话音刚落,师备禅师便出众问道:忽遇明镜来时如何? 雪峰禅师道:胡汉俱隐。 师备禅师道:老和尚脚跟犹未点地在。 师备禅师出世后,初住普应院,后止玄沙,开法接众,殷勤不倦,天下丛林,皆望风而礼。 闽帅王公审知,亦待以师礼,并奏赐紫衣,号宗一大师。 师备禅师示寂于后梁开平戊辰(公元908年),春秋七十四岁。 师备禅师法化于闽,前后三十余年,禅侣七百许人,其得法者首推罗汉桂琛。 师备禅师不仅宗门透脱,而且对教下经论亦颇精通。 故他住山以后,在接众方面,除了直指之外,还经常不辞口舌,委曲指点。 他的不少开示法语,对初学者而言,显得很平易近人,不失为参禅学道者的入门指南。 现摘取一则法语,如次:佛道闲旷,无有程途。 无门,解脱之门;地意,道人之意。 不在三际,故不可升沉。 建立乖真,非属造化。 动则起生死之本,静则昏沉之乡。 动静双泯,即落空亡。 动静双收。 瞒顸佛性。 必须对尘对境,如枯木寒灰,临时应用,不失其宜。 镜照诸像,不乱光辉。 鸟飞空中,不杂空色。 所以十方无影像,三界绝行踪。 不堕往来机,不住中间意。 钟中无鼓响,鼓中无钟声。 钟鼓不相交,句句无前后。 如壮士展臂,不藉他力。 师子游行,岂求伴侣? 九霄绝翳,何在穿通? 一段光明,未曾昏昧。 若到这里,体寂寂,常的的,日赫焰,无边表。 圆觉空中不动摇,吞烁乾坤迥然照。 夫佛出世者,元(原)无出入,名相无体,道本如如。 法尔天真,不同修正。 只要虚闲,不昧作用,不涉尘泥。 个中纤毫道不尽,即为魔王眷属。 句前句后,是学人难处。 所以一句当天,八万门永绝生死,直饶得似秋潭月影,静夜钟声,随扣击以无亏,触波澜而不散,犹是生死岸头事。 道人行处,如火销冰,终不却成冰。 箭既离弦,无返回势。 所以牢笼不肯住,呼唤不回头。 古圣不安排,至今无处所。 若到这里,步步登玄,不属邪正,识不能识,智不能知。 动便失宗,觉即迷旨。 二乘胆颤,十地魂惊。 语路处绝,心行处灭。 直得释迦掩室于摩谒,净名杜口于毗耶。 须菩提唱无说而显道,释梵绝听而雨花。 若与么见(现)前,更疑何事没栖泊处? 离去来今,限约不得,心思路绝,不因庄严,本来真净。 动用语笑,随处明了,更无欠少。 今时人不悟个中道理,妄自涉事涉尘,处处染著,头头系绊。 纵悟,则尘境纷纭,名相不实,便拟凝心敛念,摄事归空,闭目藏睛,终有念起。 旋旋破除,细想才生,即便遏挎。 如此见解,即是落空亡底外道,魂不散底死人。 冥冥漠漠,无觉无知,塞耳偷铃,徒自欺诳。 这里分别则不然,也不是隈门傍户,句句现前,不得商量,不涉文墨,本绝尘境,本无位次,权名个出家儿,毕竟无踪迹。 真如凡圣,地狱人天,只是疗狂子之方。 虚空尚无改变,大道岂有升沈? 悟则纵横不离本际,若到这里,凡圣也无立处。 若向句中作意,则没溺杀人。 若向外驰求,又落魔界。 如如向上,没可安排,恰似焰炉不藏蚊蚋。 此理本来平坦,何用铲除? 动静扬眉,是真解脱道。 不强为意度,建立乖真。 若到这里,纤毫不受,指意则差。 便是千圣出头来,也安一字不得。 久立,珍重! 发布时间:2024-09-27 10:43:25 来源:素超市 链接:https://www.suchaoshi.com/content-24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