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于凌波:唯识名词白话新解 十七划 内容: 十七划【声境】又名声处,为五尘之一,是耳根所对之境,耳识所缘的对象。 《百法纂释》曰:声尘者,四大种所造之声,为耳根所对之境,一切语言音声,风雷钟鼓,可意不可意之声,虽有多种,总名为声,是耳识之所取故。 此在《大乘广五蕴论》中则曰:云何声,谓耳之境,执受大种因声,非执受大种因声,俱大种因声。 概略而言,以生起原因的不同来说,有执受大种因声,非执受大种因声,俱大种因声。 大种即地、水、火、风四大种,执受是众生四大和合之身称为根身,执是指第八阿赖耶识执持万法种子、及摄持根身,持令不坏;受是领根身以为境,令生觉受。 以上三种声境,是以原因差别分的。 如以损益差别来分,则有可意声、不可意声、俱违声之不同。 另见三声别释条。 【声闻乘】为二乘之一,三乘之一,五乘之一。 指能成就声闻果之四谛法门。 乘为运载之意,指能乘载众生至彼岸者;即指佛陀之教法。 声闻之人由观四谛之理而出离生死,以达涅槃,故称四谛法门为声闻乘。 【声闻四果】指小乘声闻修行所得之四种证果。 其阶段依次为预流果、一来果、不还果、阿罗汉果。 或仅指第四之阿罗汉果。 【声闻乘种性】唯识所立的众生之五种种性之一,又作声闻定性、定性声闻,乃具有可证阿罗汉果之无漏种子者。 参阅五种性条。 【总相别相】一切有为法,有总别相。 总括全体状态的,称为总相;仅指个别状态的称为别相。 如无常、无我,通于一切有为法,称为总相;而地之坚相、水之湿相则为别相。 如房舍为总相,砖、瓦、木、石各为别相。 【总苞众义支】唯识宗所依经论的十支论之一,即《显扬圣教论》,这是错综《瑜伽师地论》十七地要义,而以明教为宗。 参阅十支论条。 【总报别报】总报与别报之并称。 为唯识宗所立教义之一。 第八识之果,称为总报;前六识之果,称为别报;二者合称总别二果。 因第八识之引业力能牵引众生感得五趣、四生等异熟之总体,称为总报;另前六识之满业力所感受之异熟生各不相同,例如肢体、诸根等各自有别,称为别报。 譬如人类,其同生为人界之果报即称总报,而此中,各人千差万别之贫富、美丑、智愚等,即称别报。 见《成唯识论》卷二。 【隐劣显胜识】唯识宗依三性观的观行法门,立此五重唯识观,隐劣显胜识为第四种观法。 八识心王,各有其相应的心所,心王是主要作用、是胜,心所是相应作用,是劣。 故隐去劣法之心所,以显胜法之心王,这是王所相对的观法。 【闇钝障】十地菩萨所断十种障的第三种,也就是俱生所知障的一部分,令所闻、所思、所修之法忘失,不能明记。 因此能障三地殊胜无漏禅定与总持,以及由此禅定及总持所发的闻、思、修三慧。 此障二地未断,入三地时便能永远断除。 因此,三地所断有二种愚及其粗重。 所谓二愚? 一、欲贪愚,就是此中能障胜定及修慧的那个愚。 因为它过去常与贪欲在一起,以此名欲贪愚,今因三地中得无漏胜定及修所成慧,彼所知障的根本既已永断,那欲贪的枝末也就随之而伏灭了。 当知这欲贪烦恼,无始以来,就是依彼所知障而转变的。 二、圆满闻持陀罗尼愚,就是此中所说能障总持闻、思、慧的那个愚。 见《成唯识论》卷十。 参阅十重障条。 【湿生】四生之一。 如蚊虫、蠓蚋,依湿气而生者。 【韩清净】近代著名的唯识学家,民国早期在北京弘扬唯识。 清净原名克宗,又名镜清,河北河间人,清光绪十年(一八八四)生,光绪二十七年辛丑科举人,不乐仕进,以研究佛学为终生职志。 民国十年,他在北平与研究佛学的韩哲武、朱芾煌、徐森玉、饶风璜等组织法相研究会,以研究唯识学为宗旨,由清净主讲《成唯识论》。 民国十六年,法相研究会改组为三时学会,众推清净为会长。 三时者,指释尊三时说法,遮遣空有,讲非空非有的唯识中道,该会宗旨,于此可见。 民国十四年,日本在东京召开东亚佛教大会,中国组团参加,清净与会,在大会上宣读他撰写的(十义量)论文,博得与会学者赞许。 释东初著《中国佛教近代史》,称清净:韩氏不唯精于《瑜伽》、《摄论》,且能熟背。 他讲《摄论》,一字一句,皆交出来自《瑜伽》某卷某句。 普通讲《摄论》,多则一年,少则半年。 韩氏讲之,则非二年不可,以其精故,不能速也。 时欧阳竟无在南京创办支那内学院,清净在北平主持三时学会,同为研唯识学之巨擘,时有南欧北韩之称。 清净一九四九年在北京病逝,享年六十六岁。 遗留的著作有《瑜伽师地论科记披寻记》、《成唯识论讲义》、《大乘阿毗达磨集论》、《唯识指掌》等多种。 发布时间:2024-09-05 12:26:09 来源:素超市 链接:https://www.suchaoshi.com/content-23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