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九【十一】 内容: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 见色阴销。 受阴明白。 味其虚明深入心骨。 其心忽有无限爱生。 爱极发狂。 便为贪欲。 此名定境安顺入心。 无慧自持。 误入诸欲。 悟则无咎。 非为圣证。 若作圣解。 则有欲魔入其心腑。 一向说欲为菩提道。 化诸白衣平等行欲。 其行淫者。 名持法子。 神鬼力故。 于末世中摄其凡愚。 其数至百。 如是乃至一百二百。 或五六百多满千万。 魔心生厌。 离其身体。 威德既无。 陷于王难。 疑误众生。 入无间狱。 失于正受。 当从沦坠。 又有那些在禅定中的众善男子,能观见到色蕴消除,但其受蕴却仍然清晰明白,便能体会到虚无空明,当虚明深入他的心骨时,忽然心中会有无限的爱欲生出,爱极发狂,便成为贪欲,这等定境叫做安顺入心,其人无智慧能够持守圣智,便误堕入种种欲望之中。 能悟解则没有灾祸,但须知这并非是证得了圣境。 如果误解作成圣,那就会有欲魔入侵到他心腑,使他一味地声言欲念是菩提道。 于是便与常人未修道者之流一样行欲无度,其行淫者,叫做持法子。 由于他有神鬼之功力,因此在末世之中摄收凡愚之人,其数上百、上千,乃至上万。 当那魔鬼生厌而离开他的身体时,这时他既无神威也无功德,最终陷入王难之中,因为他使众生疑误导致其堕入无间地狱。 自己便失却了正受,从此沉沦。 阿难。 如是十种禅那现境。 皆是受阴用心交互。 故现斯事。 众生顽迷。 不自忖量。 逢此因缘。 迷不自识。 谓言登圣。 大妄语成。 堕无间狱。 汝等亦当将如来语。 于我灭后传示末法。 遍令众生开悟斯义。 无令天魔得其方便。 保持覆护。 成无上道。 阿难,像这十种禅那中显现的境地,都是受蕴在心体中交互涌动,因此才现出这些事境。 众生因为顽迷而不能自己忖量,碰上这些因缘时,心迷而不能识破,还说登上了圣境,造成如此大妄语,当堕入无间地狱。 你们应当依照如来的说法,在我灭度后的末世中传示如来的这个法义,使广大的众生开悟,使众生们不被天魔占得便宜,保护持守正确的修行之路,从而成就无上觉道。 阿难。 彼善男子修三摩提受阴尽者。 虽未漏尽。 心离其形。 如鸟出笼。 已能成就。 从是凡身上历菩萨六十圣位。 得意生身。 随往无碍。 譬如有人。 熟寐寱言。 是人虽则无别所知。 其言已成音韵伦次。 令不寐者。 咸悟其语。 此则名为想阴区宇。 若动念尽。 浮想销除。 于觉明心。 如去尘垢。 一伦生死。 首尾圆照。 名想阴尽。 是人则能超烦恼浊。 观其所由。 融通妄想以为其本。 阿难,那些善男子修行正等正觉正持三摩提,他们的受蕴已经绝尽,虽然还没有达到完全漏尽,但他们的心却能够离开自己的形体,如同鸟离开鸟笼一样,有一定的修行成就,这时以自己的凡俗之身,经历著菩萨六十圣位境界,得意自在地感受自己的身体随意无碍地往来于这些境界之中。 就像熟睡中的人说梦语,其人虽然深然不觉知,但他的话已成为音韵句式,使没有睡著的人完全懂得他的梦语,这名叫想蕴境地。 在些境地中如果游动的念想绝尽,浮想消除,心体妙明觉悟,如同洗去尘垢一样,这时对自己一世的经历便能够从生到死,从头至尾地圆照无余,这叫做想蕴尽。 那么,这样的修行者就能够超越烦恼浊垢,观察这等情形的根由,根本上还是融通妄想所造成的。 阿难。 彼善男子受阴虚妙。 不遭邪虑。 圆定发明。 三摩地中。 心爱圆明。 锐其精思贪求善巧。 尔时天魔候得其便。 飞精附人。 口说经法。 其人不觉是其魔著。 自言谓得无上涅槃。 来彼求巧善男子处。 敷座说法。 其形斯须。 或作比丘。 令彼人见。 或为帝释。 或为妇女。 或比丘尼。 或寝暗室身有光明。 是人愚迷。 惑为菩萨。 信其教化。 摇荡其心。 破佛律仪。 潜行贪欲。 口中好言灾祥变异。 或言如来某处出世。 或言劫火。 或说刀兵。 恐怖于人。 令其家资。 无故耗散。 此名怪鬼年老成魔。 恼乱是人。 厌足心生。 去彼人体。 弟子与师。 俱陷王难。 汝当先觉。 不入轮回。 迷惑不知。 堕无间狱。 阿难,那些善男子在修行中,受蕴已达虚妙,不遭遇邪想邪虑,心体圆定生慧,即入三摩地正定之中,但是若心体爱恋如此圆融灵明境像,便会为了锐利他如此精妙的思维而贪求巧善之智。 这时天魔便趁这个方便时机,飞精附人,将魔灵附于这人身上,为其讲经说法。 这个人不察觉是魔附身,反而自称修得了无上涅槃境界。 然后对来他这里寻求善巧之智的善男子,铺坐设场而为他们讲法。 这人的形体,可有种种变化,让那些求善巧的人看来,一会是比丘,一会是帝释,一会妇女,一会是比丘尼。 或者居暗室之中叫人看见其身上有光明,这人一时愚迷惑乱,以为自己就是菩萨,使一些人相信他的教化,这人便令听讲者心性惑乱摇荡,从而破坏了佛的律仪,暗中施行各种贪欲,这人口中喜说灾祥变异,一会对人说如来在某地出世,一会对人说劫难、战争将临,在人心中散布恐怖,使相信他话的人莫名其妙地耗散家资浪费财产。 这叫做怪鬼,趁年老成魔时来恼乱这个修道人。 当魔心厌足以后,便离开这人的身体,如此情形使这个人及其子都陷入王难。 你对这种事情应当先有所察觉,才不会堕入轮回,也不会去迷惑无知的众生,使其不堕无间地狱。 发布时间:2024-09-02 11:29:51 来源:素超市 链接:https://www.suchaoshi.com/content-23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