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德宝法师:平静的第一堂课:观呼吸·后记:慈心的力量 内容: 平静的第一堂课:观呼吸后记:慈心的力量德宝法师本书中所讨论的修习正念的方法,如果你把它们拿来使用,绝对可以转化你的每一个经验。 在这本新版的后记中,我希望花些时间强调另一个和正念并驾齐驱的重要观点:慈心(metta)。 没有慈心,我们修行正念将永远无法突破渴爱,以及坚固的自我感。 反过来说,正念也是发展慈心必须有的基础,两者永远携手并进。 从本书问世以来的十年之间,世上发生了许多令人感到不安与恐惧的事。 在这种扰攘不安的气氛下,为了我们自己的福祉,开发深切的慈心就显得格外重要,它是未来世界的希望所在。 慈心中的利他精神是佛陀强调的修行心要,这在他的教导与生活中处处可见。 让慈悲的种子发芽我们每一个人生来就有慈悲的能力,不过只有在一个平静的心中,一个远离贪、嗔与嫉妒的心中,慈悲的种子才可能发芽;只有在静心的沃土上,慈悲才可能开花。 我们一定要培育自己与他人心中的慈悲种子,帮助它们生根与茁壮。 我到世界各地传法,所以有很多时间是花在机场上。 有一天我在伦敦附近的盖特维克机场候机,我有很多时间,对我而言,时间多不是问题。 事实上,那是令人高兴的事,这表示有更多禅修的机会! 我闭上眼,盘腿坐在机场的长椅上,当时身边人来人往,赶着上下班机。 在这样的情况下禅修,我对周遭每一个人都充满慈悲的心念,我试着让自己整个人都沉浸在慈悲的光辉中。 我们之间有紧密的联系在那个忙碌的机场,专注于慈悲的感觉上,我没有在意身边的扰攘。 但是很快地,我感觉到长椅上有人坐得靠我很近,我没有睁开眼睛,只是继续我的禅修:散放慈心。 接着,我感觉到两只柔嫩的小手抱住我的脖子,我缓慢睁开眼睛,看到一个漂亮的大约两岁的小女孩。 这个小东西,有一双明亮澄澈的蓝眼睛,一头卷曲的金发,正用手臂环抱着我。 先前我在观察人潮时,曾经看过这个可爱的小孩,当时她的手紧抓着母亲的小指头。 显然,这个小女孩放开妈妈的手,跑来我这里。 我看到她的母亲已经追上来,当她看见小女孩抱住我的脖子时,这个母亲请求我请祝福我的小孩,并让她回来。 我不知道小女孩说什么语言,于是我用英语对她说:回去吧! 你的妈妈那里有很多亲吻、很多拥抱、很多玩具和糖果,我这里什么也没有,回去吧! 这个小孩还是紧紧抱着我的脖子不肯走。 这个母亲再一次双手合十,以柔和的语调请求我:先生,请祝福这个小孩,并让她回到我这儿。 这时候,机场里其他的人开始注意我们,他们一定以为我认识这个小孩,也许她和我有什么关系。 他们当然认为我们之间有一些紧密的联系,否则小女孩怎么会抱着我不放? 但是我以前从来没看过这个可爱的小孩,我甚至不知道她讲哪一种语言。 再一次,我劝她:去吧! 你和妈妈还要去搭飞机,你们快迟到了。 你妈妈那里有你喜欢的各种玩具与糖果,我什么都没有,去吧! 但是小女孩还是不肯放手,反而更抱紧了我。 这位母亲很温柔地把她的小手扳离我的脖子,并请我祝福她。 你是个可爱的小女孩,我说,你的妈妈很爱你,快去! 不然就赶不上飞机了。 但是这个小女孩还是不肯走,她开始哭个不停。 最后,她妈妈小心地把她抱起来,这个小东西便踢腿、尖叫,想要挣脱她母亲的怀抱,重新回到我的身边。 但是这次,这位母亲设法将她带上了飞机。 我最后看到她时,她仍然在挣扎着,想要重新回到我的身边。 也许是因为我的长袍,让这个小女孩以为我是圣诞老人,或某个神话故事里的人物。 不过还有另一种可能,当我坐在长椅上时,我正在修慈心,随着每一次呼吸送出慈悲的心念。 也许这个小女孩感受到了,小孩子在这方面是最敏感的,他们的心会接收到任何周遭的感觉。 当你愤怒时,他们会感受到那些波动;当你充满慈悲时,他们也感受得到。 这个小女孩也许是被她所感受到的慈爱的感觉吸引过来。 我们之间确实有一个联系,一个慈心的联系。 了解慈、悲、喜、舍的真谛慈心带来奇迹。 我们都有表现慈心的能力,但是可能连我们都不知道自己有这个能力,不过慈的力量就蕴藏在我们每一个人心里。 慈是佛陀所说的四无量心之一,另三支分别是悲、喜、舍。 这四支彼此相关,不可偏废。 了解它们的方式之一,是设想父母的心态。 当一个年轻女人发现自己怀孕时,对肚子里的孩子便充满无尽的爱。 为了保护她的小宝宝,她愿意做任何牺牲,尽一切努力让婴儿平安与健康。 她对婴儿满怀爱意与希望。 这个年轻母亲对孩子无尽的爱就像慈心一样,是不求回报的。 当婴儿长大,开始认识这个世界时,父母亲则同步发展悲心。 每一次,小孩膝盖不小心刮伤、跌倒,或者是撞到头时,父母亲都会感受到孩子的痛楚。 有些父母亲甚至说当他们的孩子喊疼时,那种感觉就像是他们自己受伤一样。 在这种感觉里没有怜悯的成分,怜悯在自他之间是有距离的,悲心则直接引导我们做出反应。 这个悲心的直接反应是单纯而衷心地希望孩子停止疼痛,不再受苦。 随着年龄增长,孩子上学了。 父母看着年轻人交朋友,在学业、体育运动与其他活动上表现良好,也许孩子在拼字测验、加入棒球队或当选班长等等这些事情上表现突出。 父母亲不会嫉妒或讨厌孩子成功,相反的,他们为孩子感到高兴,这是由衷赞赏的喜悦。 我们可以将这样的感觉转移到别人身上,即使别人比我们成功,我们也可以赞赏他们的成就,为他们感到由衷欢喜。 多年以后,孩子长大成人了,毕业之后走他自己的路,也许还结婚成家。 现在,该是父母亲练习舍的时候了。 显然地,父母亲对孩子的感觉绝非冷漠,而是对他们的付出感到释然。 父母亲坦承自己的限制,虽然持续关怀与尊重他们的孩子,不过已经自知他们无法主导孩子的未来,这就是舍的练习。 我们禅修的最高目的,就是开发慈、悲、喜、舍这四无量心。 慈心就像太阳一样慈的巴利文是metta,它源自另一个巴利文mitra,意思是朋友。 这就是为什么我喜欢用英文lovingfriendliness这个词来翻译metta这个字。 mitra这个字在梵文里也有太阳在太阳系中心辐射,以照养万物的意思。 就像太阳光提供一切生命能量一样,慈的温暖与光辉也在一切生命的心里流动。 慈心的种子在我们每个人中不同的物体用不同的方式反射太阳能量,同样的,人们表现慈的能力也不一样。 有些人似乎天生就很热心,有些人则比较保守,不愿意敞开心胸。 有些人勉强地开发慈心,有些人则能毫不费力地开发它。 不过,无论如何,没有一个人完全没有慈心,我们生来就有慈的本能。 我们可以从婴儿看到任何一个人的脸时都会自然地微笑看出来。 可惜,许多人对于他们拥有多少慈心毫无概念。 他们固有的慈悲能力,可能被此生或累世所累积的嗔恨与厌恶所掩盖,而表现出恶念与恶行。 但是我们所有人无论如何都可以开发我们的心,可以努力滋养慈的种子,直到慈的力量绽放为止。 在佛陀的那个时代里,有一个名为央掘摩罗(Angulim-āla,意译为指鬘)的人,这个人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杀人魔王。 他邪恶到将人杀死后,还砍下他们的手指做成项链,并计划以佛陀作为他的第一千名受害者。 尽管央掘摩罗恶名远播、凶狠无比,佛陀却仍能看出他的潜在慈心。 就这样,出于慈悲也就是他自己的慈心,佛陀教导这个凶手佛法。 在佛陀的开导下,央掘摩罗放下杀人的剑,臣服于他,并且剃度出家,成为佛陀的弟子。 后来大家才知道,央掘摩罗是在他所尊敬的老师怂恿之下(出自这名老师个人邪恶的动机),才犯下如此恶行。 央掘摩罗不是生来就如此残暴,他也不是一个邪恶的人。 事实上,他曾经是个善良的小孩,他的心中也有慈爱、和善与悲悯。 在他跟随佛陀出家之后,他那个善良的本性就显露出来,不久之后,他就觉悟了。 央掘摩罗的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一个人看起来十分残酷和邪恶,不过我们应该了解他们不是天生如此,或许是他们的生活环境与背景让他们做出邪恶的行为。 在央掘摩罗的例子中,他是因为信赖老师而杀人。 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不只是粗暴的罪行,每一件事都有着数不清的因缘条件 善与恶都有。 除了前面第九章提过的修慈方法之外,我这里再提供另一个修慈的方法。 再一次地,你从消除自怨与自责的想法开始。 禅修的时候,对自己说下面的话,并且再一次用心去感受:愿我充满慈、悲、喜、舍的心念。 愿我和善,愿我放松,愿我喜悦与平静。 愿我健康,愿我的心变柔软,愿我的话语让人欢喜,愿我的行为亲切。 愿一切我见到、听到、嗅到、尝到与触到的事物,帮助我发展慈、悲、喜、舍。 愿这些经验都能帮助我开发布施与和善之心。 愿它们帮助我放松,愿它们激发出友善的行为,愿这些经验成为平静与快乐的源头。 愿它们帮助我解脱恐惧、紧张、焦虑、担忧与不安。 无论到世界任何地方,愿我以快乐、平静与友善之心待人。 愿我在各方面都得到庇护,免于受到贪心、愤怒、厌恶、仇恨、嫉妒与恐惧的压迫。 当我们开发出自己的慈心时,我们就能推知别人也有这种亲切和善的本质,无论它们隐藏得多深。 有时候我们必须挖深一点才能发现,其他时候,它都是很接近表面。 看穿假象佛陀讲过一个故事。 一个比丘发现路上有一块肮脏的布,那块破布很恶心,起初这个比丘根本不想碰它,他用脚踢踢那块布,以便踢掉上面的尘土。 接着,他用两根手指头,以憎恶的态度,小心地把布夹起来,并鄙夷地让它离自己远一点。 不过当这名比丘这么做时,他瞥见那块破布潜在的一面,于是他把布拿回家一再清洗。 最后,隐藏在秽物与泥沙之下的那块布显露出来,成为一块有用的布料。 这名比丘想到,如果再多搜集一点,也许就能把这块破布做成一件衣服。 同样的,一个人可能因为言语低俗而遭到鄙视,他慈悲的潜力因此而被忽略。 不过这正是精进修行的好机会,在这个人粗鄙的外表下,你可能会发现温暖而明亮的珍宝,那才是这个人真实的本质。 忽略他表面的缺点,就能发现他内在的善心。 有时候,一个人可能一边对别人说严厉的话,一边却仍会表现出慈悲心。 如果不管他说的话,他的行为可能是善的。 佛陀将这种人比喻为被苔藓覆盖的池塘。 为了使用那个水,你必须先清除苔藓。 同样的,我们有时候也必须先忽略那个人表面的缺点,而去发现他内在的善心。 但是如果一个人的行为和他的话一样恶劣呢? 如果他坏到骨子里去呢? 即使像这样的人也有一颗纯净的心。 想象你走过一个沙漠,身边没有带水,四周也都没有水。 你又热又累,每走一步就更觉口渴,你渴望水。 接着你偶然看到牛的足印,凹下的足印里有水,但是并不多,因为足印并不太深。 如果你试图用手舀水,它会变得很浑浊。 你是如此口渴,因此你跪在地上,弯下身体,慢慢把嘴巴凑向水边吸吮,很缓慢地,这样才不会搅起泥水。 虽然四周都是泥沙,但是那一小撮水仍然是清净的,可以令你解渴。 以同样的努力,我们也可以在一个似乎毫无惭愧心的人身上看见一颗善心。 我最常去指导的禅修中心,位于西弗吉尼亚郊区的山上。 当中心初次启用时,在这条路上有一个人很不友善。 我每天都要走很长的路,每一次看见这个人时,我都会向他挥手。 他都只是皱皱眉头,然后就把脸转开。 即使如此,我还是一直向他挥手,善意地理解他,并向他传送慈心。 我并没有被他的态度影响,也从来没有放弃过他。 每一次看见他,我就挥手。 大约过了一年,他的行为改变了。 他不再皱眉。 我觉得太棒了,修习慈心已经初步见到成效。 他对我举起一根手指又过了一年,当我路过此地时,奇妙的事情发生了,他从方向盘上举起一根手指。 再一次地,我想:噢! 这真是太棒了! 慈心动了。 然后又过了一年,日复一日,我都向他挥手并祝福他。 第三年,他朝我举起两根手指。 接着,翌年,他从方向盘上举起四根手指。 又过了一段时间,在我下山时,他正好开车上来,他把整只手拿开方向盘,伸出窗外向我挥手回敬。 在那不久之后的某一天,我看到这个人把车停在山路边,坐在驾驶座上抽烟。 我走过去,然后我们开始交谈。 一开始,只是闲聊天气如何,然后慢慢地,他的故事展开了。 好几年前,他出过一次严重的意外,一棵树倒下来压住他的卡车,他身上的每一根骨头几乎都断了,并且昏迷了好一阵子。 当我第一次看到他时,他才正在康复。 他并非吝于向我挥手回敬,而是因为手指完全动弹不得! 如果我当时放弃他,我就永远无法知道这个人有多好。 有一次,我外出旅行时,他到中心来找我。 他有点担心,因为有一阵子他没有看到我在路上走。 现在我们是朋友。 先对自己修慈佛陀说:我用心观察这个世间,还没有看过爱他人超过爱自己的人,因此一个爱自己的人应该修这个慈心。 一开始先对你自己修慈,心存与人分享善念的想法。 培养这种感觉,对你自己充满仁慈,接受你自己真实的样子。 与你的缺失和平共处,包容你的弱点,善待并宽恕当下的自己。 如果求好心切的想法出现,放下它们。 为这些善意与仁慈的感觉建立厚实的基础。 让慈爱的力量浸透你的身心,在它的温暖与光明中放松自己。 把这个感觉延伸到你所爱的人,以及不熟或不认识的人,乃至你的敌人身上。 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想象自己的心没有贪欲、嗔恚、厌恶、嫉妒与恐惧。 让慈爱的心念拥抱我们,包围我们。 让每一个细胞、每一滴血、每一个原子,以及整体身心的每一个元素都充满慈爱。 让我们放松自己的身体,让我们放松自己的心,让我们的身心都充满慈爱。 让慈爱的祥和与平静遍布我们的生命。 愿十方一切众生,都有善心。 愿他们快乐,愿他们都有好运,愿他们都仁慈,愿他们都有善良与体贴的朋友。 愿十方一切众生都充满慈爱的感觉,丰足、欣喜与无限。 愿他们都没有敌人,远离苦恼与焦虑。 愿他们快乐地生活。 就像我们借由走路、跑步或游泳来锻炼身体一样,经常修慈也能强化我们的心。 起初你似乎只是照本宣科,但是反复练习与熟悉之后,它会变成一种习惯,一种好习惯。 一段时间之后,你的心变强大了,慈爱的反应也变成自发性的。 当我们的心变强大时,即使碰到难相处的人,心中也可以生起和善与仁慈的心念。 愿我的敌人幸福、快乐与平安。 愿他们不会遭受伤害、困难与痛苦。 愿他们一直都能成功。 成功? 有些人会问我们怎么可能希望敌人成功? 如果他们想杀死我们呢? 当我们希望敌人成功时,我们不是指追逐名利的成功,也不是指伤风败俗与不道德的成功,而是指精神领域的成功。 我们的敌人显然在精神上是不成功的,否则,他们就不会做出伤害我们的行为来了。 想象你的敌人正恶疾缠身当我们对我们的敌人说愿你们成功,我们说的是:愿我的敌人们都没有愤怒、贪欲与嫉妒,愿他们平安、幸福与快乐。 为什么人会残忍或刻薄? 也许那个人是在不幸的环境下长大的,或者也许那个人有隐情,才造成他或她行为残酷。 佛陀要求我们把他们想象成被恶疾缠身的人,我们会对生病的人生气或沮丧吗? 或者我们会同情与悲悯他们? 我们的敌人也许比我们所爱的人更需要我们的慈心,因为他们的痛苦相对而言要大得多。 因为这些原因,我们应该毫无保留地对他们抱持亲切的态度,应该像对待最心爱的人一样把他们放在心中。 愿所有过去伤害我的人都没有贪欲、嗔恚、厌恶、憎恨、嫉妒与恐惧。 让慈爱的心念拥抱他们,包围他们。 让每一个细胞、每一滴血、每一个原子,以及整体身心的每一个元素都充满慈爱。 愿他们放松他们的身体,愿他们放松他们的心,愿他们的身心都充满慈爱,让慈爱的祥和与平静遍布他们的生命。 修慈可以改变负面的思考习惯修慈可以改变负面的思考习惯,增加正面的思维。 当我们修慈时,我们的心会充满平安与快乐;我们会放松,并获得禅定。 当我们的心平静与祥和时,憎恨、愤怒与反感才会消失。 不过,慈不只局限在我们的思维里,我们还应该在说话与行动中把它表现出来,我们不可能在与世隔绝的情况下修习慈心。 你可以从思维每天接触每一个人的亲切念头开始。 如果你持有正念,就可以在每一个与人接触的清醒时刻完成修慈。 每一次你看到某人时,就设身处地地想,那个人和你一样希望离苦得乐。 我们都是那样感觉的,一切生命的感觉都一样,即使是最小的昆虫也害怕受到伤害。 当我们接受这个基本信念时,就会了解彼此之间是如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不管是那个在柜台后面的女人,在高速公路上开车经过你的男人,还是走在街道上的年轻情侣,以及在公园里喂鱼的老人,都是紧密相连的。 每一次你看到任何一个人时,都要把这点谨记在心。 希望他们都能快乐、平安与幸福。 这是个会改变你的生命,以及你周遭生命的修行方式。 刚开始修行时,你可能会感到有阻力,也许修得很勉强,或者觉得无法生起那些想法。 因为你自己的生活经验,使你比较容易对一些人感到慈爱,而对另外一些人则比较困难,例如我们很容易对小孩生起慈爱的感觉,对其他人就比较难。 注意内心的习惯,学习认出负面的情感,然后设法对治它们。 借由正念,你可以慢慢改变你的反应。 对别人传送慈心真的可以改变那个人吗? 修慈可以改变这个世界吗? 当你传送慈心给远方的人,甚至陌生人时,你当然无法得知效果如何。 但是你可以注意修慈对你自己内心平静的影响,关键在于你自己祝福他人的诚意。 事实上,效果是立即的。 唯一发现它的方法就是你亲自去尝试。 严厉对待,是出于对他们的爱修慈并非意味着我们就此不理会别人不好的行为,它只表示我们应该对这样的行为做出适当反应。 有一个名叫无畏童子(Abharaja kumara)的王子,有一天去找佛陀,并问佛陀是否曾经伤害过别人。 这时王子的小孩就在他的膝上。 王子,假设你这个小孩把木头放进嘴里,你会怎么做? 佛陀问。 如果他把木头放进嘴里,王子说:我会用手臂紧紧夹住这个小孩,并把食指伸进他的嘴巴。 虽然他会痛苦地哭闹与挣扎,但是即使他流血,我也要把木头取出来。 你为什么会这么做? 因为我爱我的小孩,我想要拯救他的生命。 他回答。 同样的,王子,过去我曾经严厉地对待我的弟子们,那并非出于残忍,而是出于对他们的爱。 佛陀说。 促使他这么做的,是慈爱,而非愤怒。 慈心的力量佛陀提供我们五个善待别人的基本方法,这些方法就是五戒。 有些人认为戒律是对自由的限制,但是事实上,这些戒律是在解放我们。 它们让我们免于犯下恶行,造成自己与别人的痛苦。 这些准则训练我们保护别人,使他们免于受到伤害;并且借由保护别人,我们也保护了自己。 这五戒提醒我们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或恶口,以及远离会让我们丧失正念的麻醉品。 透过禅修开发正念,也能帮助我们以慈心对待他人。 在坐垫上,我们观察我们的心,看着喜欢与讨厌生起。 我们教导自己,当这些想法生起时,放松我们的心,并学习将贪爱与憎恶看成无常的状态,学习放下它们。 禅修帮助我们以新的观点看世界,并指引我们一条出路。 我们愈深入修行,技巧就愈纯熟。 看不见生气背后的其他因缘当我们对某人生气时,通常只是针对一些特定的事、几句粗鲁的话、一个特殊的眼神,或者是一个无心的行为,时间一般都相当短暂。 在我们的心里,那个人的其他部分都不见了,只剩下启动我们心中按钮的那个部分。 当我们这么做时,其实是将整个人很小的一部分抽离出来加以放大。 我们并没有看见构成那个人的其他因素与力量,而只将焦点放在那个人的局部,也就是会让我们生气的那个部分上。 几年来,我收到许多想学佛的囚犯的来信。 他们当中有些人曾经做过可怕的事,甚至犯下谋杀罪。 不过现在,他们的观点改变了,而且他们还希望改变自己的生活。 其中有一封信见解最深刻,并且深深感动我的心。 作者在信中描述当看守出现时,其他囚犯如何对他叫嚣和嘲笑。 这名囚犯试着向其他人解释,这个看守也是一个人,不过其他人都被嗔恨给蒙蔽了。 他们只看到制服,而非制服里面的人。 我是在对他的头发生气吗? 当我们对某人生气时,我们可以问问自己:我是在对那个人的头发生气吗? 或是对他的皮肤生气? 或是他的牙齿? 他的头脑? 他的心? 他的幽默感? 他的温柔? 他的慷慨? 他的微笑? 当我们花一些时间整体检视构成那个人的成分与过程时,我们的愤怒自然就软化了。 透过正念的修行,我们学会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与别人。 这种了解,有助于我们以慈心对待别人。 在前面讲过的央掘摩罗的例子中,我们看不清楚事物真实的本质。 了解无我的概念,可以软化我们心,并且帮助我们原谅别人的恶行。 我们学会以慈心对待自己与别人。 不过,如果别人伤害你呢? 如果别人侮辱你呢? 你会想报复,那是正常的人性反应。 不过,那会把我们带到哪里去呢? 仇恨永远无法被更多的仇恨所平息这句话出自《法句经》。 一个愤怒的人只会引来更多的愤怒。 如果你以慈心响应愤怒,对方的愤怒就不会增加,也许还会慢慢地消失。 《法句经》的偈颂接着说:只有慈爱才能平息愤怒。 以暴制暴的反应不是与生俱来佛陀有一个敌人名为提婆达多,密谋杀害佛陀。 有一次,他以酒精灌醉一头大象之后,在预先知道佛陀会出现的时间与地点,将大象放出去。 路上的行人都赶紧跑开,每个看到佛陀的人也都警告他要闪避,但是佛陀仍然继续往前走。 他忠实的伙伴阿难尊者,想以自己的身体阻挡大象。 当阿难尊者站到佛陀前面想要保护他时,佛陀请他让开;单靠阿难的身体力量当然无法阻止这头疯狂的大象。 当这头大象接近佛陀时,它把头高高地抬起来,耳朵竖直,鼻子则充满怒气地仰天长啸。 佛陀只是站在它前面散播慈悲的心念,忽然间,这头象停下原来的脚步。 佛陀温柔地举起手臂,掌心朝向这头野兽,对它传送慈波。 这头象慢慢跪在他的面前,温和地像只小羊。 只是靠着慈心的力量,佛陀降伏了这头狂暴的野兽。 以暴制暴的反应是一种有条件的反应,它是后天习得的,并非与生俱来。 如果我们从小就被训练成要忍耐、仁慈与温柔,那么慈爱就会变成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就会变成一种习惯;否则,愤怒就会变成我们的习惯。 但是,即使我们已经长大成人,还是可以改变过去的习惯,我们可以训练自己用另一种方式去反应。 帮助她了解法,是更有效的惩罚在佛陀的一生中,还有另外一个故事,教导我们如何对诬蔑与侮辱做出反应。 佛陀的对手收买了一个名为旃遮(Cicā,意译为暴志)的妓女来侮辱与污蔑佛陀。 旃遮在腹部绑了一束木材,用粗布盖起来,看起来就像是怀孕的样子。 当佛陀在对好几百个人说法时,她来到他面前,指着他说:你这个无赖,你假装成圣人对这些人说法,但是看看你对我做的好事! 我因为你而怀孕了。 佛陀既不生气也没有恨意,反而以充满慈悲的声音,平静地对她说:姊妹,你和我是唯一知道事实的人。 旃遮被佛陀的反应吓得踉跄倒退,腹部捆绑木材的绳子因而松脱,木材于是散落一地,每个人都看穿了她的花招。 观众席上有些人起身想要打她,但都被佛陀制止。 不,不,你们不应该那样对待她,我们应该帮助她了解法,那是更有效的惩罚。 在佛陀教导她佛法后,她整个人都改变了,变得温和、亲切而且慈悲。 当有人试图让你生气或伤害你时,对那个人保持慈心。 佛陀说,一个充满慈心的人就像大地一样毫发无损。 如果有人想用斧头或锄头消灭大地,一定是徒劳无功的。 无论怎么挖,即使挖一世或好几世,仍都无法消灭大地。 大地依然存在,既不受影响,也不会损伤。 一个充满慈心的人不受愤怒的影响,就像大地一样毫发无损。 请把恶语的礼物带回去另外,还有一个关于佛陀的故事。 有一个人名为无嗔,意思就是不生气,不过事实正好相反,他经常生气。 当他听到佛陀从来不对别人生气时,他决定去拜访他。 他去找佛陀,拿各式各样的事情大肆批评他,不断侮辱与诋毁他。 在他发完飙之后,佛陀问他是否有任何亲戚或朋友。 有啊! 他回答。 当你拜访他们时,你会带礼物去吗? 当然,这个人说,我都会带礼物去。 如果他们不接受你的礼物呢? 佛陀问。 我会把它们带回家,与我的家人分享。 我也一样,佛陀说,我不接受你今天带来的礼物,请把它们带回去给你的家人吧! 佛陀以耐心、机智与慈悲,邀请我们改变我们对恶语这个礼物的观感。 听到侮辱或生气的话语,如果我们以正念与慈心来回应,就能把整个情况看得更清楚。 也许那个人不知道他在说什么,也许那些话没有伤害你的意思,他可能完全是无心或者毫无恶意的。 也许那些话刚好触动你当时的心境,或者你根本没有听清楚,也可能误解了它的意思。 仔细思量那个人说话的内容也很重要,如果你气愤地响应,就无法听出那些话所要传达的信息。 也许那个人指出来的事情,是你必须要聆听与虚心接受的。 我们都碰过会触动我们内心开关的人。 如果没有正念与慈心,我们就会气愤地立即做出反应。 如果持有正念,我们就可以观察自己的心是如何对特定的话语和行为做出回应。 就像在打坐时所做的一样,我们可以观察执著与反感的生起。 正念就像保护我们免于受到恶行攻击的安全气囊,给我们时间,让我们有所选择。 我们不一定要让感觉席卷吞没,我们可以用智慧,而非以烦恼做出反应。 慈,保护我们免于伤害慈不是打坐才能做的事,慈也并非只是一直想,一直想。 我们应该让慈的力量照亮每一次与他人相处的机会。 慈是一切正直思维、语言与行为背后的根本原则。 有了慈,我们可以更清楚认知别人的需要,并欣然帮助他们。 有了慈,我们才可以由衷地欣赏别人的成功。 为了与他人和谐地生活及相处,我们需要慈。 慈保护我们免于受到愤怒与嫉妒的伤害。 当我们开发慈、悲、喜、舍之心时,不只让周遭的人更加愉悦,也让自己的生命变得更加祥和与快乐。 慈的力量,就像太阳的光辉一样,是无边无量的。 慈的愿望愿一切被合法或非法囚禁的人,世上所有被警察监管的人,都能得到平安与快乐。 愿他们脱离贪欲、嗔恚、仇恨、嫉妒与恐惧。 让他们的身心都充满慈爱,让慈爱的祥和与平静浸透他们的整个身体与心灵。 愿一切在医院被各种疾病折磨的人,都能得到平安与快乐。 愿他们都能远离痛楚、苦恼、沮丧、失望、焦虑与恐惧。 让这些慈念拥抱他们,包围他们,让他们的身心都充满慈爱。 愿一切遭遇产痛的母亲都能得到平安与快乐。 让每一滴血、每一个细胞、每一个原子、身心的每一个元素都注入这些慈爱而获得充实。 愿一切独力照顾子女的单亲父母都能得到平安与快乐。 愿他们拥有耐心、勇气、了解与决心,以面对并克服生命中无法避免的困难、问题与失败。 愿他们都幸福、快乐与平安。 愿一切被成人以各种方式虐待的小孩都能得到平安与快乐。 愿他们都充满慈、悲、喜、舍之心。 愿他们都和善,愿他们都放松。 愿他们的心都变柔软,愿他们的言语悦耳,愿他们远离恐惧、紧张、焦虑、忧心与不安。 愿一切统治者都温和、善良、慷慨与慈悲。 愿他们了解被压迫者、社会地位低下者、受差别待遇者与贫困者的处境。 愿他们的心都能融入不幸人民的痛苦中,让这些慈心拥抱他们,包围他们。 让每一滴血、每一个细胞、每一个原子、身心的每一个元素都注入这些慈念而获得充实,让慈心的祥和与平静浸透他们的整个生命。 愿受压迫者、社会地位低下者、受差别待遇者,以及贫困者,都能得到平安与快乐。 愿他们都能远离痛楚、苦恼、沮丧、失望、焦虑与恐惧。 愿十方世界所有人都能幸福、快乐与平安。 愿他们拥有耐心、勇气、了解与决心,以面对并克服生命中无法避免的困难、问题与失败。 愿这些慈心拥抱他们,包围他们。 愿他们的身心都充满慈爱。 愿世上形形色色一切众生,无论是两足、四足、多足或无足,胎生或卵生,此世或来世,都拥有快乐的心。 愿各处都没有欺骗与鄙夷,愿没有人想伤害别人。 愿我对一切众生开发出无量慈心,没有憎恨或愤怒,无所罣碍。 愿一切众生都能解脱痛苦,达到究竟涅槃。 慈心将所有的人紧密结合在一起慈心超越一切宗教、文化、地理、语言与国籍的限制,它是普遍而古老的法则,无论我们的身份与地位如何,它把我们所有人紧密结合在一起,我们应该无条件地修习慈心。 敌人的痛苦就是我的痛苦,他的愤怒就是我的愤怒,他的慈心就是我的慈心。 如果他快乐,我就快乐;如果他平静,我就平静;如果他健康,我就健康。 就好像不管彼此有何差异,我们都一起承受痛苦一样,我们应该把慈心与十方一切众生一起分享。 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不需要其他国家的支持与协助而独自存在,也没有一个人可以与世隔绝而独活。 为了生存,我们需要其他生命,与我们有根本差异的生命。 事情就是如此,因为差异的存在,修慈是绝对需要的。 慈心,把一切生命结合在一起,当然包括你我在内。 发布时间:2024-08-28 14:44:13 来源:素超市 链接:https://www.suchaoshi.com/content-23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