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坦尼沙罗法师:退后一步看大局 内容: 退后一步看大局[作者]坦尼沙罗尊者[中译]良稹Stepping Backby Ven. Thanissaro Bhikkhu禅定时,很容易气馁。 你在这里观气,就像阿姜李说的: “才只有四禅,你却掌握不了。 ” 心不停地溜开去,不管你如何下决心跟气待在一起,你发现自己到了别处。 这个禅定经常好像不是在朝某个方向进展——光在东游西荡——你就会想: “这与涅槃不死有什么关系? 这与真乐有什么关系? ” 这个时候 ,你应当退后一步,从大局看问题。 这个大问题,当然就是你的心。 不管你住在哪里,不管你去哪里,你这个心就在那里。 如果你对它根本不能有一点掌控,那么你是在和一个极其危险的东西住在一起,因为各种各样的事会对它发生。 体内稍微有点化学失调,心就极度忧郁起来。 它似乎不能把自己从那个忧郁里拉出来。 或者,它开始出现幻觉。 心有可能做出各种各样的事,大脑有可能做出各种各样的事。 在心和脑之间保持一种分别感,是很重要的。 脑是身体的一个器官,而我们感兴趣的心,只是基本的觉知。 我们用那个器官思考,但假若它有任何损伤,有任何失衡,那么我们的思想就会跟我们作对 。 那时你怎么办? 如果你有足够的念,把自己拉出你的思维世界,你就安全了。 如果你有足够的念,把自己拉出心作的任何事,你就安全了。 我们讲心对事物的执取,心对事物的紧抓,不过,并不是它有手去抓。 当它“执取”某事时,只是说它在不停地想那件事,一遍一遍又一遍地想。 放开那个执取,意思只是,你让它停下来 。 你能够做到让它停下来的唯一办法,就是出离其外,把它单看成内心的一个事件。 阿姜苏瓦特去世前我最后一次拜访他时,他提到,他的大脑在给他输送各种怪异的讯息,他已经学会得对进入心的一切,打上问号。 “不过,” 他说,“我从禅修中证得的那个东西: 它没有离去 。 ” 正是那个东西,使他能够把自己从那些讯息中拉出来,看懂它们只是些怪异的讯息,自己没有必要相信。 他有一个基地,因此即便大脑在翻搅出不正常的辨识,他仍可以达到一个维度 ,在那里他无需介入。 我们禅定,就是在朝那个维度修练。 第一步是,借着定,确立一个安全的地方,一个受保护的地方,让我们的觉知[心]一直待在那个基地。 为了到达那里,我们付出各种各样的努力,遭遇各种各样的挫折,经历各种各样的困难,都是值得的,因为随之而来的那种真实的牢固和安全感是你想象不到的。 你意识到,自己已经游荡了多久,被思维误导了多久,过去自己是多么痴迷 ,它导致了多少苦。 等到你能够踏出去——真正踏出去,甚至出离那个定的基地——一个巨大的负担就被卸除了。 代之而来的是,你得到了那个新维度的牢固感,同时也得到了什么也不能碰触它的自信 ,因为它超越了时间和空间。 至于时空内部将会发生什么,那与业有关。 即便觉醒者,也会老、病 、死,但是他们已经找到了不老、不病、不死的那个维度。 他们是怎么找到的? 是借着做我们现在正在做的事。 每一次一个思想出现,这就是你的机会: 你是要跟随它,还是从它那里退后一步? 那些思想也许是疯狂的,也许是你不该去想的,不过,只要你能够从它们那里退后一步,你就处在了一个良好的位置。 你现在退到的这个地方,也许不如你希望的那么彻底牢固,但是它带引你的方向是正确的。 如果你没有这个地方,根本就没有安全可言。 根本没有保护,没有大局角度。 没有这个角度,就没有智慧,没有洞见。 没有洞见,你就彻底沉浸在痴迷之中。 彻底痴迷是什么样子? 你对事物没有丝毫确定性。 内心深处,事情似乎不那么对头,总有一股畏惧的成分。 正如佛陀所说: “只要你对真法不确定,总会怖畏死亡。 ” 你在死亡时,将会发生什么? 你能够了解的唯一办法 ,就是观察内心的种种过程,因为它在一个细小的层次上,一直在经历死亡与再生。 它就在不停地回来,回来,回来。 但凡你一直在心里鼓励哪些习惯模式,它们就一次又一次地回来。 不过,所幸的是,你可以从它们当中走出来。 这就是佛陀的业力教导的归结所在。 内心里的事件,并非都是先决的。 在每一个当下,作出新决定、做出新选择的机会,总是存在的,但我们多数人放弃了那个自由,只是一次又一次地沿着同样的旧模式在飘流。 我们需要学着认出自己拥有退后一步,看一看大局,把自己从思维世界中拉出来的那种能力。 在修练过程中,不管你退出的那一步,时间似乎是多么短暂,每次你那么做,就是在强化内心的善巧习性,那个习性,实际上就是你的圣道。 阿姜摩诃布瓦讲过,阿姜曼去世时,他被一种绝望感所冲击: 现在他的人生该怎么办? 禅定中出现问题时,他去找谁求教? 他说,他觉得自己像是一个多年依赖某位医生的人,现在那位医生离去了。 那就好比林子里的野生动物,没有医生的照看。 不过接着,他回忆起自己过去从阿姜曼那里得到的所有教诲。 如今那些东西就是他的老师了。 阿姜曼最强调的要点是什么? “不管任何事在你心里出现 ,你对它不确定时,就要退后一步,与那个知者的感觉,那个基本的觉知,待在一起。 不管心里那个东西是什么,它就会过去,你就安全了。 ” 仅仅作一个监察者、观察者,似乎太不起眼了,但它能够使你保持安全,因为它就是能够把你拉出来的心的那个能力。 即便当风暴在心里扫过时,你也处在一个安全的位置。 你的安全港就在这里,只要你不让自己被拉入那些风暴之中,因为它们可能会把你吹到各种地方。 佛陀有一次说: “看一看动物世界。 看它何等繁杂多样——那许许多多种类的动物,它们呈现的种种不同的形状,它们生活的种种不同的方式。 ” 接着他又说: “心比那还要多变。 ” 它可以使自己陷入各种各样的困境。 不过,你也有自己的保护,就在这里。 它就在手边。 比你的眼睛还要近。 禅定的目的就是为了学会识得它,重视它。 尽管它也许现在似乎不稳定,你要不停地回来,回来,回来。 如果你不回来 ,等待你的是什么? 你在旋风中给吹来吹去,就像但丁《地狱篇》里的魂灵。 不过,如果你真退后一步,就会发现你是在强化一个极其重要的习惯。 每一次你记得回来 ,都会在心里造起一条通道。 你到这样一个地方来禅定时,就好比你已经让鼻子升出了水面,你已经把自己从洪水里略微拉出了一点。 经上是那么称的——“洪水”——从心里奔涌出来的所有这些东西。 如果你不仔细,它们可以把你彻底淹没。 你会给淹死。 不过在这里,你已经让鼻子升出了水面。 你可以呼吸了。 也许还不是最稳定的位置,不过佛陀说,它可以成为你的洲岛。 你在这里有了洪水中自己的洲岛。 这片洲岛也许不大,不过足够了。 随着你发展它,它就会开启内心更好的那些东西。 没有这股觉知感,你会有什么? 什么也没有。 什么可以抓得住的东西都没有。 你会被心造作出来的风暴吹来吹去。 有了这个地方,你就有了希望——这不是遥远的希望。 它就在这里。 如果你学会重视它,它将会向你开启,展示它可以提供的一切——多于你的想象。 它就像童话里桥下那个丑陋的特罗尔侏儒,其实他藏着金子。 生命中的宝贵东西,往往就在你最没有想到的地方找到,它们比你想象的要近得多。 因此记住这一点。 就在这里,你有金子,但它被泥灰覆盖着,那些泥灰可以被清除掉。 除了这块金子,你一无所有。 有了这块金子,你不再需要什么。 (根据2005年5月13日开示录音整理,本文来自坦尼沙罗尊者开示集《禅定——第三集》) 发布时间:2024-08-27 13:54:38 来源:素超市 链接:https://www.suchaoshi.com/content-23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