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名茶与佛教 内容: 古诗云:天下名山僧占多。 好茶出在名山中。 名茶与佛教常因此关系而声名与共。 五代十国蜀人毛文锡所撰的《茶谱》中记载:昔日有僧,久病不愈。 一老翁告以蒙山顶上的茶能祛宿疾,僧遂于山上筑室采茶,获一两余,服未竟而疾愈。 宋代诗人陆容《赠天台山茶僧》一诗云:江南风致说僧家,石山清泉竹里茶。 法藏名僧知更好,香烟茶晕满袈裟。 诗中描绘的泉淌石崖,茶隐竹影,名僧含笑点头,香烟茶香弥漫,生动逼真,恰似一幅水墨山水画卷。 天台山是我国佛教圣地之一,佛教的重要宗派天台宗的发源地,素称佛天雨露,帝苑仙浆的名茶天台云雾就产于风景奇丽的天台山中,首创于僧侣之手。 我国是茶叶的故乡,《神农本草经》云: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苏轼的《茶说》也提到茶,性苦而坚密,蠹毒自止。 汉代名医华佗、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都对茶的功用作了详细的叙说。 历代不少名流学者还用驱毒灭病、轻身换骨、还童振枯、明目益思、益寿延年来叙说饮茶的好处。 公元前两千多年前的神农时代,茶叶就作为药用,以后便成为宫庭专用的高级饮料。 春秋战国时代,茶树种植曾由四川、云南传入陕西 、河南、安徽、甘肃。 后因茶树喜温湿、耐荫蔽,而当地条件不适而罢。 秦汉统一中国以后,茶树又在长江以南的各地迅速地发展起来。 东汉末年,佛教自西域传入我国,从三国到南北朝,茶树的种植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发展很快。 魏晋南北朝以后,各地寺院林立,佛教鼎盛一时,而山中僧侣寿命都很长。 究其内因,他们都有嗜茶的习惯。 僧人旷日持久的坐禅,正需要某种兴奋剂的支持,而茶恰好具有提神驱眠的功效。 唐代诗人白居易就有疲睡见茶功的诗句。 茶树终年常青碧绿,富有生气,茶性净洁,久饮益思。 据史料载称:我国有许多好茶和名茶都是僧侣发现和培植的。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曾写过一首《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并序》诗,对此作了生动的描述。 序中云:余闻荆州玉泉寺近清溪诸山,山洞往往有乳窟,窟中多玉泉其水边有茗草(茶叶),灌生叶枝如碧,唯有玉泉真公常采而饮之,年已八十余岁,颜色如桃花,而此茗清香滑热异于他者,所以能还童振枯,扶人寿也。 日本著名寺僧荣西还著有《吃茶养生记》一书,专门论述饮茶的功用,视茶叶为圣药之本源,称为神圣药品,有养生延寿之功。 我国佛教僧侣修行的方式是禅定,即安静地沉思,只能静坐,不可卧床,又叫坐禅。 茶叶中含有咖啡碱,可以兴奋中枢神经,使肌肉的酸性物质得到中和,消除疲劳,提神益思,因此茶叶便驰名佛界。 当时寺院内专设茶室、茶亭,布置得相当高雅。 每天击鼓饮茶,僧侣团团围住,济济一堂,盛况空前,谓之茶宴。 因此,在一些名山大岳中的僧道寺院附近,常常垦辟茶园。 而这些地方,往往又山高峰险,佳木参天,云遮雾绕,阳光漫射,雨量充沛,土地肥沃,为茶树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以致出现许多名丛奇种,加之精采巧制,形成各种风格;外形或圆如绒球,或条索如眉;汤色或红艳透明,或黄绿清澈;香气或幽雅清高,或馥郁鲜浓;滋味或甘甜爽口,或浓强收敛;泡在杯中如刀枪云集,似龙飞凤舞。 唐宋以后,各种名茶相继出现,茶苑奇葩竞放。 随着佛教的昌盛,僧家采制茶叶的规模也相应扩大。 四川名山县蒙顶山的蒙顶甘露便是茶中的珍品,据《名山县志》载称:蒙顶茶产于名山县一千五百米的蒙山顶上。 西汉甘露年间,蒙山茶称为仙茶,因其汤清色碧,片片匀净,犹如雪花纷纷,好似绿雾结顶,尝一口,幽香扑鼻,沁人心脾。 到唐代时,蒙顶茶又列为贡茶,并在山顶上建立了皇茶园,派专人看守,此茶专供皇帝使用。 到了北宋末期,蒙顶茶誉为天下第一茶。 杭州灵隐寺佛茶是驰名江南的佛门名茶,这种茶叶是由寺院里僧尼亲自栽种、管理、采摘、炒制的。 灵隐佛茶叶形扁平、光滑、翠绿、整齐,一经冲泡,汤水碧绿清爽,香气四溢,经久不散;而且具有清心寡欲、养气颐神、明目聪耳、沁人心肺之功能。 南宋时,日本僧人来中国朝圣,杭州灵隐、天竺等寺院,均是他们必到之地。 理宗开庆元年(公元1259年)南甫绍明入宋,拜师取经的同时,还从杭州的寺院带回茶种和茶具,将杭州佛教寺院的茶道带回去传入日本,灵隐佛茶遂成了当时中日两国人民文化友好交往的媒介。 杭州灵隐佛茶另一个与众不同之处是用水亦很特殊,泡茶的水是著名的韬光泉水。 水是从北高峰半山腰间的韬光金莲池中用中间凿空的长长的毛竹,一根连一根引到灵隐寺的。 这种韬光泉水,清冽甘美,矿物质相当丰富,丝毫不亚于号称天下第三泉的虎跑水。 用此泉水泡茶更是锦上添花,真可谓名茶名水,双美俱备。 我国茶叶的发展经历了漫长曲折的道路,到唐宋以后,栽培和制作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世界上第一部茶叶巨著《茶经》,就是曾当过和尚的陆羽所著。 相传,陆羽出生后,因家境贫寒而被弃在河边,被一老和尚拾回,留在寺中抚养长大,这也是茶叶与佛教因缘的一段佳话。 名山多寺庙,名山出名茶。 我国四大佛教名山,除五台山因地处山西东北,自然环境不适合茶树生长外,其它的均产茶叶,且有名茶。 如四川峨嵋山的峨嵋峨蕊;浙江普陀山的普陀凤尾;安徽九华山的九华毛峰。 此外,江西庐山毛峰,浙江天目青顶,安徽黄山毛峰、天柱剑毫,福建武夷岩茶,湖南君山银针等等,都是名山出名茶,与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茶,因其自性高雅,常被用作待客佳品,甚至被奉为取代酒的祝天祭祀圣品。 茶与僧相伴成趣,也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 唐代名僧皎然在《饮茶歌》中写道:一饮涤昏寐,清思朗爽满天地;二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 发布时间:2024-08-23 10:34:03 来源:素超市 链接:https://www.suchaoshi.com/content-23588.html